2021 20本不可不知克服喪慟新觀念
法國文壇最高獎項龔固爾文學獎得主 迪迪耶・德官歷時十二年完成傑作 精裝 12.8 x 18.8 公分,比常見的書小一點點 閱讀舒適、攜帶方便,同時可以珍藏 十二世紀平安時代日本,專門為京城供應鯉魚的漁夫意外身亡,深愛著丈夫的遺孀,為了完成丈夫未了的工作,踏上一段送鯉魚的旅程...... 島江村的勝郎,捕鯉魚的佼佼者,定期為京城的神聖池塘捕捉全國品質最優良的錦鯉,不僅受...
我們總是練習快樂、練習堅強,卻忘了如何練習悲傷。15則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帶你走上與悲傷共存的療癒之路。「有一個又大又黑、讓人了無生氣的團塊堵在我胸口,令我窒息。」「少了他,我感覺不再完整,像是被丟進未知空間,沒有地圖、尋不得出路。」「這一切什麼時候會結束?我不確定自己還能夠撐多久。」死亡是人生的終點,但終點所遺留下的悲傷哀戚,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對。我們以「節哀順變」等詞語來粉飾太平、壓抑喪慟...
《悲傷治療的技術》在悲傷與喪慟諮商及治療的領域中,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實務指南,書中64則創新實用的悲傷治療技術,提供了最具創造性且鼓舞人心的介入方法。個別來說,每一技巧都強調了創意和實務性;整體而言,它們抓住了這個領域在實務工作上的豐富性,以及治療師在各種不同情境中發展出來的多元做法,有效處理了喪慟者的需求。本書富含以下特色: ● 主題性的組織架構,可為特定情況找到適用的技巧; ...
世界建築師詮釋生死別離的建築詩篇 第一本從建築的角度討論面對生逝的建築賞析專書 徐純一建築師長期觀察、紀錄全球建築, 以日本風之丘齋場為起點的「最後的人間場」之旅, 十多年來,他親訪歐洲各國的墓園、紀念碑、火葬場及齋堂, 共收錄28處建築,超過300張照片, 從建築設計者的角色,觀看國際建築師們如何透過設計, 化解人對死亡的恐懼,撫慰生者,追思逝者,...
本書作者為北美洲最受推崇的悲傷教育學者之一,內容是以他的「陪伴」(companioning)理念為基礎而建立的悲傷輔導模式。對許多心理衛生助人者來說,悲傷在現代社會中已經被醫療化了──被視為一種病態,需要正確的評估、診斷與治療,才能夠治癒。 相對地,本書所倡導的喪慟照顧模式,則認同悲傷是一種正常而不可或缺的歷程,這歷程是心靈之旅的根本。Wolfelt博士創造了「companioni...
一個是醜陋殘疾的教堂敲鐘人,胸中藏著說不出口的溫柔愛戀;一個是百媚千嬌的吉普賽女郎,癡迷於一段膚淺虛幻的不實愛情;備受情欲煎熬的野心教士、歷盡喪女之慟的閉關婆婆......;在巴黎美麗的天空下,彼此爭逐奔求,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卡西莫多是個肢體、面目嚴重畸形的棄嬰,自小被收容在巴黎的聖母院擔任敲鐘人,為了報答養父的恩情,跟隨著他趁夜劫奪美麗的吉普賽女郎,不慎被抓;當他在恥辱...
因為有愛,所以你才會如此難過, 請允許自己好好悲傷, 不管有多難熬,你終會從傷痛中發現力量。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將數度面對許多次的「失去」,失去友誼、失去親人、失去戀人……,每段失去,都令人痛苦、煎熬且難以言喻。當你淚流不止、當你心情低落,你不知道這條傷心之路究竟會持續多久,自己又該如何開啟新生活,你徬徨無助,又深陷其中…… 國際知名的悲傷輔導與心理治療師肯尼斯J. ...
在悲傷的議題上,無論是對喪慟的個人或想要幫助他們的專業人士,這本書都提供了新的觀點。 在這本淺顯易懂的手冊中,作者Neimeyer博士: 認為傳統的悲傷理論太過於表面化,且過於簡化。發展了嶄新的悲傷理論,也就是「意義重建」的過程。運用真人真事作為人們奮力走過悲傷的範例。將悲傷視為是一種積極的轉化歷程。協助讀者啟動有助於療癒的個人與社會資源。對於我們所思念的人,提供了儀式與紀念方法。整理出...
深受村上春樹推崇的日本心理學家, 妙談35則世界神話對理解人心的「神」啟發。 人活在世上,需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住民」多少有點瞭解。──河合隼雄 神話的存在早於心理學,是最早對生命中疑難雜症的探索與見解,被保存在傳統信仰當中,具有安頓人心的力量。 隨著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河合隼雄發現,在看似進步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卻失去了歸屬,無法回答「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到底是什麼?」甚至為了逃...
每一個悲傷,都值得被好好看見。 轉化哀慟的歷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尋找意義――將哀慟昇華,成為你人生的力量。 哀慟研究專家,大衛・凱斯樂,曾與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合著《當綠葉緩緩落下》,描繪出失去至親所愛的哀傷歷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這五個階段,協助人們度過哀慟。而大衛.凱斯樂則以自身的經歷,領悟出轉化哀慟的最終階段――尋找意義。...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五版修訂及更新了悲傷、失落和喪慟處遇的內容,繼續為相關系所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及實務的資訊。在第五版中,作者更新了哀悼的任務和影響要素、提供新的個案研究資源、倡議喪慟者的衍生照顧,以及掌握有效干預和預防性治療的知識和技巧。此外,作者亦提出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DSM-5的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哀悼的另類模式,以及有關各種悲傷特質的新...
如鏡一般的世間啊,反映出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心! 世間的現實都是因緣所生,是過程,而非結果;我們只能參與,無法掌握;只是經歷,不能擁有。 每一個人的世間都不一樣,因為世間就是我們身心活動所及,也就是注意力所在的地方,離開了它們,世間就不存在。 佛陀說世間就是「六內入處」,即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也就是我們的身心活動,或注意力所及的地方,離開注意力,這世間就不存在...
傷慟如同死亡,不能預習,無法治療,所有失落,都將成為衡量生命的刻度。《回憶的餘燼》、《福婁拜的鸚鵡》作者「心靈魔術師」拔恩斯解剖生死傷懷之書短短37天,結縭30年的妻子離開了他,他的書寫不到5萬字,他的哀傷帶他升至雲端,又墜入地下。「他最終記得的,不光是自己的故事,而是幫我們每一個人記住了愛與痛苦、升空與墜地、哀悼與孤獨。他寫下了那些生命中我們不善面對的,並且讓失去變成另一種生命的測量刻度。...
各國書探媒體一致感動淚推 本年度不容錯過、最賺人熱淚的療癒小說 愈是親近的人,愈容易被遺忘, 但失去他們的傷往往最痛,而且無法彌補…… 六歲的札克是麥利金小學的一年級新生。 那天,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平日早晨, 直到槍手入侵校園,隨機奪走十九條無辜的性命, 包括札克的哥哥安迪在內。 這場意外讓札克的世界一夕崩解。 他的母親在失去愛子後變得憤怒尖銳,一心要槍手...
生命經歷過的痛苦,因愛失落的傷口,不明就裡的分離和消失, 那些說不出的心痛,與表達不出的哀傷…… 其實,你受傷了。 願這本書,陪伴著想要好好學習關係這人生大議題的閱讀者。我們都可以不在關係中受苦受傷了,而是讓關係的存在使我們更好,讓我們彼此都成為更完整的我,更成熟也更加具有超越性的我……真正學會了幸福,也容許幸福在我們的生命裡發生。--蘇絢慧 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 ...
父親,是我最陌生的字眼,是我最想隱匿的黑洞。但這麼多年來,我卻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 獻給在成長中受過傷的大人! 曹中瑋(專業諮商心理師、台北教育大學心諮系兼任副教授)、王裕仁感動推薦! 如果我夠好,我怎麼可能沒有愛我的父母與家庭? 我一直都不確定父親是否愛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理會我的感覺而常遺棄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知道他這麼做我有多傷心? 蘇絢慧是知名心理諮商師,也是...
正因為人生有真實的苦痛與傷害存在,我們都需要有人陪伴,必須正視陪伴的關係…… 「從小帶我們長大的爺爺過世了。我跟弟弟在世上沒有家人了……」 「爸爸的工作就快要不保了,我該怎麼對家人交代?」 「怎麼辦?媽媽突然得了癌症,往後小孩子該怎麼辦?」 「哥哥被兵變了,整天失魂落魄的,好擔心他會想不開。」 「妹妹失戀了,因為感情痛苦好久,我該怎麼安慰她、陪她度過呢?」 當傷痛來臨,我們常...
《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辛達塔・穆克吉、《理想的告別》安・紐曼與普立茲獎得主艾倫・古德曼(Ellen Goodman)等人,口碑推薦! 死亡的原因、地點、時間及過程,都已和幾十年前截然不同。死亡的形貌幡然轉變,我們對它的了解也需從頭來過。海德・沃瑞棋醫師承繼醫界對生命與臨終的思索,本書企圖心直逼努蘭經典之作《死亡的臉》,刻劃細膩不遜葛文德《凝視死亡》,從從細胞之死到死亡的本質定義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