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0本知名專家細說對抗流行性斑疹傷寒書單

作者:(清)李纘文

由清代醫家李纘文撰,又名《保壽經》,成書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本書以《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為藍本,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闡發。光緒十九年(1893)再版時增補了《保壽經針線拾遺》一篇,以病證為針,仲景方藥及自己的臨證心得為線,在病證后附上治療方法。其中自己親驗之法,以「親」注明,未驗之法以「待」標出,為后學提供了一定的臨床參考。本次整理以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為底本。...

作者:張繼業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乃中醫理論及方劑之經典,千百年來,醫家註解版本不計其數,卻鮮有突破。張繼業老先生既有深厚的中醫傳承背景,又有紮實的西醫功底,從醫80載,臨床經驗豐富,醫術精到,他結合大量病例,有的放矢地詳解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之精髓。為了便於學習掌握,本書按病因病理、臟腑系統分類,同時結合方劑分類,如大小柴胡湯、大小承氣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之所以不按照原來的六經編排,是因為傷...

作者:何慶勇

主要由“經方治驗實錄”和“讀書與經方隨筆”組成,其“經方治驗實錄”真實記錄了筆者運用經方治療臨床疑難危重症案例65則,每個醫案均較詳細的講述了筆者個人用經方、用藥的臨床思路與方法,涵蓋了筆者對78首經方的臨床新用體會;“讀書與經方隨筆”記錄了筆者讀書,特別是讀經方相關書籍的筆記7則,多為經筆者自己臨床驗證的讀書心得。 《白天臨證,夜間讀書:方證辨證解傷寒》理論性、學術性、臨床實用性甚佳,彙...

作者:肖相如

本書詳細講解了《傷寒論》的特異方證,即與證對應的特異性的方。作者認為,特異方證的運用沒有辨證論治的過程,是因為證與方的關係已經確定,臨床運用的時候可以省略辨證論治的過程,因而才使特異方證具備了準確、快捷、高效的優勢。作者認為,學《傷寒論》主要是學張仲景已經確立的特異方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拓展特異性方證。 緒論一、《傷寒論》沿革二、學術淵源和成就三、傷寒的涵義...

作者:麻春傑,任存霞(主編)

《經方臨證實踐錄:傷寒篇》以繼承、弘揚仲景學術思想為宗旨,以經方臨床應用驗案為核心,搜集、整理了內蒙古地區名老中醫、傷寒名家應用《傷寒論》經方的驗案。《經方臨證實踐錄:傷寒篇》分三部分,上篇經方實踐,對名老中醫所用經方進行歸類。分為桂枝湯類方、麻黃湯類方、五苓散類方、下瘀血湯類方、瀉心湯類方、梔子湯類方、白虎湯類方、承氣湯類方、柴胡湯類方、理中丸(湯)類方、附子湯類方等。每類方主要介紹經方出...

作者:張馳

《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以清代醫家張隱庵為代表的傷寒氣化論為指導,對宋本《傷寒論》的條文排序提出獨到的見解,即張隱庵所論述之「章法」。此外,《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在撰著過程中還借鑒了《康平本傷寒論》的文法形式,並采用「前文后方」的模式突出原文主干。

作者:(漢)張仲景

本書是吳雄志教授繼《傷寒雜病論研究》、《吳述傷寒雜病論》之后的一本關於《傷寒雜病論》的大字誦讀本。因為此前作者撰寫過多部有關《傷寒論》的研究、臨床專著,深得讀者喜歡。從調研中了解到,讀者在學習時需要用《傷寒論》的原文進行比對,而目前市場上的此類圖書要麼解讀過的,要麼拆分的,不適合這些讀者的需求。所以,作者將《傷寒雜病論》原文重新整理,結合其研究的內容,可以一目了然,增加比對性,可使讀者更好地...

作者:馮世綸(主編)

本書根據著名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的講課錄音及筆記整理而成。講述《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醫學特點,強調它是有別于《內經》而成獨特的中醫理論體系。分上下兩篇,上篇講解《傷寒論》原文,下篇講解《金匱要略》原文,其特點是以八綱釋六經及方證,並結合臨床解讀,易於理解和應用。

作者:(清)汪琥

1949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開展了系統的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國務院科學規划委員會古籍整理出版規划小組在北京成立,負責指導全國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划小組召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划會議,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划(1982—1990)》,衛生部先后下達了兩批200余種中醫古籍整理任務,掀起了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對中醫文化與學術的弘揚、傳...

作者:裘慶元

《三三醫書》,又名《秘本醫學叢書》《九九醫學叢書》,此書的編纂對中醫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醫孤本秘籍。本書搜救海內外孤本、珍本、抄本,如《醫經秘旨》《溫熱逢源》《醫學妙諦》《傷科方書》《重樓玉鑰續編》《行軍方便便方》《醫余》《葯征》等,保存了大量瀕臨散佚的醫學珍籍。其次,注重實用,簡驗方便。裘氏所選多為家傳秘本,所載療法療效獨特,簡練實用。如《重樓玉鑰續編》乃鄭乘瀚家傳,...

作者:陳慎吾

陳慎吾先生是現代著名傷寒臨床家、教育家,原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首任傷寒教研室主任。他一生致力於《傷寒論》研究,早年以《內經》釋《傷寒論》,中年以各家之說注《傷寒論》,晚年以臨床實踐驗證《傷寒論》。《陳慎吾詳解傷寒論方證與藥證》以《傷寒論》397條經文為綱,以“方證”“藥證”為目,提綱挈領,條分縷析,逐一詳解,幫助讀者加深對傷寒論方證、藥證的理解和掌握。本書適合廣大中醫臨床醫師、中...

作者:熊寥笙

由熊寥笙主編的《熊寥笙歷代傷寒名案新注/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為《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之一,共選歷代名醫50家、近130個理法方藥完整的傷寒醫案.按《傷寒論》的方劑為次歸類列證,總計75湯證,多則一證六七案,少則一案。每案之末,熊老以自己研究的心得。詳加注釋,會通案中脈因證治,闡明其辨證之要,立法之據,選方之意,用藥之義。注文立論確切,重點突出,文筆簡潔,通俗易懂,讀者從中既可概覽《傷寒論...

作者:吉娜.科拉塔

1997年,香港禽流感大爆發;2003年,致命SARS病毒繃緊全人類的死亡神經 2009年,豬流感已迅速席捲美國10個州、墨西哥死亡人數持續攀升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自中國武漢爆發 事實上,1976年就發生過第一起感染豬流行性感冒病毒死亡的病例,當時還引發了全美警戒、極力防止1918年造成千萬人喪命的流感再度發生,這之中有什麼可怕的相似度? 1918年,一場可怕的疾病橫...

作者:逯銘昕

本書以文獻考據為基礎,梳理了宋代傷寒學術的發展脈絡,歷史地還原與展現了《傷寒論》傳播與經典化的整個過程,考察了促成這一過程的各種因素,發掘具有士人身份的醫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究他們的士人身份怎樣促進了傷寒學術的發展,由此揭示出士人習醫與經典閱讀對於中醫發展的意義。 前言上編 宋代傷寒學術考論 第一章 宋代醫學文獻的刊刻、傳播及影響-- 一、醫學文獻的刊刻與傳...

作者:梁嶸等(主編)

列出多種版本的舌圖並進行比較分析,內容豐富飽滿,文獻價值較高,對學習和掌握中醫舌診理論有較高的借鑒參考價值。《<敖氏傷寒金鏡錄>師生讀書筆記》可為中醫醫學生學習古籍提供閱讀示范,也可以為學習《<敖氏傷寒金鏡錄>師生讀書筆記》和研究中醫舌診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第一章 《敖氏傷寒金鏡錄》的版本與流傳一、《敖氏傷寒金鏡錄》的作者二、《敖氏傷寒金鏡錄》的首位刊刻者三、《敖氏傷寒...

作者:李家庚(主編)

《傷寒論選讀》的《傷寒論》原文,以明•趙開美復刻本《傷寒論》為藍本,並參照劉渡舟教授等點校的《傷寒論校注》本(199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其中,「總論」為全書的概括性論述,闡述《傷寒論》成書的歷史背景、產生與沿革、學術淵源與成就等,對《傷寒論》的學習具有提綱挈領的指導作用。「各論」共列八章,自「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至「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並治」,為本教材...

作者:何廉臣

按藥物功效分為了發散、涌吐、清涼、和解、開透、通利、攻瀉、溫熱、消化9類藥物,共收載藥物373種。每一類藥物之下又分若干小類,如發散劑分溫散風寒、涼散風熱、燥散風濕、解散風毒、升散郁火5類;清涼劑又分輕清氣熱藥、輕清血熱藥、大涼氣熱藥、大涼血熱藥4類。在論藥時,先簡述每藥的屬性分類、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然后附以何氏的按語。何氏結合臨床心得,並引用了大量文獻,來說明藥物的實際應用,所引文獻不但...

作者:(元)吳恕

《慎齋遺書/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明代醫家周之干著,系周氏晚年治學心得及其臨證經驗之匯編。全書共十卷。卷一至卷五分載陰陽臟腑、亢害承制、氣運經絡、望色切脈、辨證施治、二十六宇元機、用藥權衡、炮制心法、古經解、古方解等醫論,輯錄古今名方90首。卷六至卷十分述寒熱、內傷、虛損等內科雜病及婦人、小兒、五官、外科90余種疾病的診治心得,間附其驗方、驗案以佐證其說。論說皆宗醫經要旨,旁及元素、東垣諸家...

作者:(日)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十二卷,是丹波元堅於1825年所撰。全書收集我國歷代一百五十餘位醫家有關傷寒的論述,以愜於經旨,切於實用為目的,以廣經旨之要為目標,結合個人的心得體會予以發揮,精心編撰而成,是《聿修堂醫學叢書》之一。本書點校以《聿修堂醫學叢書》本為底本,參以《皇漢醫學叢書》本和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本,在校注過程中力爭保持原貌,但也作了一些調整,力求在保持古書原貌的基礎上為當前中醫臨床服務。

作者:(清)張倬

本書獨辟蹊徑,專論傷寒與雜病並見諸病。本書言簡意賅,以問答形式論及十七種傷寒兼證,用病案佐論醫案,所論醫理深入淺出,故不論對醫理研究或是中醫臨床均大有裨益。 中風兼傷寒論虛勞兼傷寒論中滿腫脹兼傷寒論噎膈反胃兼傷寒論內傷兼傷寒論宿食兼傷寒論素患咳嗽家兼傷寒論宿病咽干閉塞兼傷寒論頭風兼傷寒論心腹諸痛兼傷寒論亡血家兼傷寒論多汗家兼傷寒論積聚動氣兼傷寒論疝證兼傷寒論淋濁兼傷寒論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