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堂空間收納課:換屋8次,親身實驗,台灣設計師一定要教你的收納術與選櫃法!(暢銷增訂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堂空間收納課:換屋8次,親身實驗,台灣設計師一定要教你的收納術與選櫃法!(暢銷增訂版)
∎暢銷改版新增:【2大空間案例:CASE 6住了4年繼續微調,家人都說讚才是完美收納、CASE 7 13坪的家一樣能無敵收納】+【櫃在好用!5款設計師改造的機能系統家具】
怕麻煩的我,原來有一步到位的整理法!
換屋8次,最具說服力的自宅經驗分享
學會這堂課,從此只需「放回去」,不必再整理
室內設計師教你「家」的整理術,裝潢前、後,必看的收納聖經!
•一定要學會的收納3步驟—捨棄、分類、歸位
•讓家變規矩的收納3分類—常態、備用、珍藏
•一次打破「櫃多=好用」的迷思,告訴你選對櫃物件都能好好就定位!
【特別加碼】:櫃在好用!設計師特別改造5款機能系統櫃
收納多一倍鞋櫃∣是餐桌也是餐櫃∣輕薄型大容量電視櫃∣高功能薄型化妝櫃∣托盤式邊櫃
●你的苦,設計師都有過!學會這一堂,生活、生命不再亂糟糟!
•不同階段住不同房,規劃對,不必硬ㄍㄧㄥ非買大坪數
•有露有藏,櫃子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改造生活有步驟,跟著設計師做一次,一點都不難
•櫃子好不好用大不同?原來設計師有私藏的最佳選擇
•三歲收玩具,六歲收文具,改變孩子的人生從收納開始
關於收納,為什麼總是學不會、收不好?拼高房貸,卻用千萬宅裝垃圾?這樣的人生,怎麼算都不划算!從小住在香港的設計師朱俞君,最懂得如何在高房價中創造好生活,重點不在坪數,不在裝潢!與其硬ㄍㄧㄥ買大坪數塞東西,其實你該學會不同階段,住不同坪數,做不同規劃!
人生要學會換屋三次,單身、結婚、生子,不必一屋到位。她分享婚後換屋8次的心路歷程與改變,真正認識到自身的物品數量與生活所需,其實皆有定量。也體會到,裝修與搬家,其實是人生與物件的重整,是改變生活的最佳契機。
這是第一本居家設計師的空間收納書,結合專業裝修設計,與私人收納心得,堪稱軟硬體的完美結合。設計師教你,不同的物件,如何找出適當的櫃子來接納它!就算沒櫃子也沒關係,其他妙方她也一樣端得出來……不同的手法與概念,都讓設計師不藏私的教給你。
本書特色
◎台灣設計師換屋8次,終於領悟的收納術、選櫃法
◎最具說服力的自宅經驗分享,40坪換15坪,家中還多一兒,不藏私全剖析
◎原來買對坪、選對櫃、放對位,家中凌亂全有解!
◎濃縮再濃縮的收納要領+選櫃知識,終於有設計師肯說、肯教了
◎你的苦,設計師都有過,跟著做一定會,2個黑翻紅空間STEP BY STEP照著做
◎4個收出心得的真實案例,千萬宅裝垃圾,怎麼算都不划算
◎從玄關到臥室,8大空間分點教,選櫃尺寸、放櫃位置有眉角
◎賺很大!設計師私房櫃設計一次全公開
◎3歲收玩具,6歲收文具,兒童收納從小教,日後成就大不同
※原《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
作者簡介
朱俞君
宅即变空間微整型設計總監。實踐大學建築系。
以自然舒適的居家風格為設計特色,多年來一直傳遞「正確的收納觀念和做法!」,並透過設計搭配,讓收納也能充滿美感。以「足量收納」為主要訴求,期望協助一般人透過對自身習性與收納的根本了解,加上明確的選櫃法則,讓一直以來的擁擠住家、凌亂生活,得到長久而持續的清爽。
作品:《一輩子的家!這樣裝修最簡單》
FB:宅即变空間微整型
前言 搬了八次家,終於搞懂自己需要的空間與生活
CH 1. 收納前你該知道的20件事!
PART 1.收納好概念
1.東西總是沒處擺,是不是櫃子做越多越好?
跟著人生週期調整,80%法則,戰勝「收納空間不足恐懼症」
2.怕麻煩的我,如何才能輕鬆把家收好?
捨棄+分類+歸位=100分,小空間重捨棄、中大型空間重分類!
3.老是搞不清東西擺在哪?一找就大亂!
常態、備用、珍藏,物件擺放三分法好收不易亂
4.孩子是收納殺手,怎樣才能讓玩具不亂跑?
從三歲起,教孩子開始自己收好東西
5.有了新房子即將要搬家,想要一勞永逸的好好收納?
搬家是最好的歸零練習,重新檢視物品、學習情感捨離
6.每天要用的物品,如何好拿好收成為反射性動作?
一日行程,決定家的收納方式,從進門、起床、料理開始
7.想要讓家美美的,一定要買很多佈置用品嗎?
餐具規格化、食材四季化,用實用物件點綴居家
PART 2.設計要訣
8.櫃子想要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1/3開放視覺美感、2/3隱藏強大收藏力
9.怎樣消除櫃子的厚度,讓家不必稜稜角角?
內凹式空間,雜物消失、櫃牆合一
10.更衣室、儲藏室只能豪宅才可以擁有嗎?
只要1坪,更衣vs.儲物都能有獨立空間!
11.家中電線亂糟糟,怎麼規畫才會好?
插座先卡位,讓電線乖乖藏好
12.想讓櫃子收物好用,視覺美感也兼顧?
櫃內分隔、外觀深淺、門片數量都是關鍵
PART 3.櫃知識
13.不想家中都是櫃,東西不夠收怎麼辦?
桌、椅、床,美美的家具也可以收物
14.櫃子大又多,東西一樣丟外面?
先確認「要收什麼」,再決定櫃子的型式!
15.高櫃好?半高櫃好?選櫃讓人很煩惱!
高櫃主打備用儲物、矮櫃擺隨取小物,生活物品井然有序
16.層板好?抽屜好!什麼才是最佳選擇?
抽屜櫃最百搭,長輩、小孩都適用
17.鞋子太多裝不下,鞋櫃老是大爆炸?
鞋子要分常穿、不常穿收放!分類分區才好用
18.衣櫃看起來都一樣,哪種才最適合我?
衣櫃內部設計,依習慣折法、類型規畫
19.櫃與牆間有小窄縫,如何做收納利用?
從10~30公分,掛桿VS.薄型櫃最好用!
20.收藏是唯一樂趣,斷捨離怎麽會適合我?
學學故宮的「輪展」收納法吧!…
CH 2. 跟著生命軸前行,收納大不同的7個家族
由黑翻紅實證
CASE 1.拯救車庫佔屋,全家睡同房的一家人
CASE 2.搶救弟弟、爸爸和貓咪的小書房,迎接做月子的媽媽回家
一開始就做對
CASE 3.「孟母七遷」後的15坪住家,有小小孩一樣又住又收很足夠
CASE 4.女兒以鞋量奪魁,媽媽用碗盤量勝出!解決女人的「收納不足恐慌症」
CASE 5.小宅家具很會收,16坪也能勝25坪
CASE 6.住了4年繼續微調,家人都說「讚」才是完美收納
CASE 7.走道式餐廚空間,13坪一樣能無敵收納
CH 3. 8大空間這樣選櫃子,家才能真的收乾淨!
玄關—隱收納,可以是藏功一流的收納門神!
客廳—弱收納,情感空間東西越少越好
餐廳—協力收納,食器、零食,以及書籍都可包容
廚房—強收納,把家收好的主力空間!
CH 4. 設計師私房櫃設計大公開
櫃在好用1—5款機能型系統家具
櫃在好用2—6大空間好櫃設計
前言
搬了八次家,終於搞懂自己需要的空間與生活
結婚之後,每次和朋友見面時,他們通常不是問:「最近好嗎?」,而是說:「你們最近住哪裡?」。
會有這樣的局面,不是沒有原因的,實在是因為我們搬家的頻率太高,短短的四年之內,有了家庭、孩子也出來了,明明應該穩定的生活,卻變成「孟母七遷」的遊牧人生,到如今,又搬了第8次家。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因我而起,搬家這回事,不只朋友覺得奇怪,就連我先生也感到納悶,因為他知道在結婚之前,我是可以在一個房子住上五年,安定到不行的人。
●透過搬家,尋找為人妻為人母,以及收納的初答案
我們的第一個家是為結婚而準備的,因為先生喜歡清靜的生活,於是將內湖的預售屋換成了北投的行義路住宅,懷著對於生活的美好夢想,也認定這是要住上十年的家,身為設計師的我,用「回家就是度假」的概念,將這間郊區的房子整理成飯店式風格。但結果是,原以為可以整天窩在家享受度假感,沒想到,忙碌的我們,卻把家住成回來睡一覺就出門的「飯店」。
回想那個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家。很快的,我們賣掉了房子,開始了遷徙和尋找下一個居所的生活。
沒多久,家中多了一名小成員,我們一家三口住進了另一個將近40坪的房子。和許多媽媽一樣,我替兒子規畫了一間兒童房,在訂製餐桌和椅子時,特別考慮到小孩的舒適高度,也開始注意到收納這回事,那時以為,這樣應該算是思考充足了吧!
那個時期,我的家同時也是工作室,每天早上把兒子送到幼稚園後,就是客戶來訪洽談裝修事宜的時刻。既然會有客戶來到家中,那麼家一定不能亂,但我兒子偏偏又愛在客廳玩,老是將抽屜的東西全拉出來,因此,我發展出一套快速回復法,來迎接隨時會按鈴的訪客。
我在這個房子領悟到,學齡前的孩子即使玩著玩具,也會注意父母是否在身邊,那是一種對於安全感的需求,雖然替兒子準備了兒童房,玩具也都在裡頭,但他卻不太領情,這也是為什麼,媽媽常活動的客餐廳,會是他主要的作亂區。我開始明白,沒有站在使用人角度著想的空間設計,再好的用意都可能白費。即使是小孩,也是如此;即使是收納,也是如此。
●回香港探親,看懂家的好用與秩序,不在窩的大小!
我從小在香港長大,小學快畢業才隨父母移居台灣。一年多前我帶著兒子回去探望親友,其中,我們去了二伯父的家。二伯父是個廚藝精湛的長輩,看到我們來,特別煲了湯,以及好吃的港式炒米粉讓大家享用。
當我到廚房幫忙洗碗時,赫然發現,在那只能容得下一人的小廚房,整齊乾淨到令人訝異。簡單的說,幾乎已經到了「零雜物」的境界。
走出廚房,再環顧二伯父這十坪不到的房子,二十年如一日,所有擺設都和我當年印象中相差不遠。只是,這小小的空間整理得窗明几淨。每一次,從熱鬧的街道走進二伯父高樓層的「鴿子籠」裡,一點也不會產生煩雜感,反而,讓人油然而生一股安定的心情。
二伯父半坪的廚房像變魔術般,端出一道道家常菜款待著我們,一家人將摺疊桌張開,在客廳團聚,讓我們這些散居海外的親人,找到回家的感覺。
這一趟探親之旅,正好是我又搬了一兩次家的時期,我租下一樓的工作室,開始有一些員工夥伴,除了辦公空間,我留下一個小房間暫居在此。當時,一方面還沒決定自己到底要找什麼樣的房子,另一方面,也看著房價不斷上漲,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二伯父的家,似乎有了答案,我想學著如父母、長輩那樣簡單踏實的生活,不再追求「完美的房子」,而是可以安居的家。或許,找一個小坪數的空間,來驗證我這些年來對於收納思考的功夫,是不錯的做法。
●為了什麼要收納?
開始執行這本收納書,我等於也在重新整理這些年的一些生活體悟。我「從獨善其身」的設計人,到必須「清除」很多的自我,以便「騰出空間」來容納另一半的妻子,更隨著兒子的誕生、成長,我必須「重新整理」我的人生定位。不是只有東西要被收納,人生也是。對我來說,收納並沒有標準答案,是透過了解自己(也能解讀家人),在「妥協於現況」、「勇於改變」兩者之間求取平衡,透過不斷的調整,終於找到的最合適的方式。
如果有人問我,為了什麼要收納?我會反問:
是為了明天要來訪的客人?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
是為了要應付眼前的焦慮?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想,把這些問句拿來問自己,答案就會出現了。
家需要收納、生命本身也需要收納,收納無所不在。和我合作很多年的一個水電師傅,每次一出現就是笑咪咪的,從來不會為了工作上的事情而發怒,一直讓我感到很好奇。直到有一天,看到他的工程車後座,層架上用同一款飲料瓶排列出井然有序的分類收納罐,一瓶一種器具,無論是小螺絲釘,或是其他小物件,位置固定一目瞭然。
這下子我終於明白了,只有透過良好的生活管理、工作管理,才能不慌張匆忙,進而讓自我的情緒穩定,這樣的穩定度,甚至可以延伸在教養上。不只大人學會收納,也該讓孩子學會收納,影響的不只是家裡乾不乾淨,而是孩子未來的人生,會知道如何在每次混亂時,重整自己。當然,大人也是,一切都不算晚,此刻學會了收納,人生也會有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