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小心紅斑性狼瘡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美女小心紅斑性狼瘡

作者:蔡呈芳
出版社:元氣齋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7日
ISBN:9789866664687
語言:繁體中文

  紅斑性狼瘡好發於20至30多歲育齡女性,  症狀以臉頰對稱性紅斑為主,之後可能侵犯多種器官;  藥物也難免有副作用,但多數只出現皮膚症狀。
  只要注意防曬,避免壓力、過勞,就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附:患者體驗、全台及世界病友會,必要時可參考。
  紅斑性狼瘡最常在臉頰出現蝴蝶樣紅斑,尤其「光敏感」者,只要曬太陽較久,其中的紫外線就會誘發皮膚紅、腫、熱等症狀。之後隨著病情發展與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引發骨關節、腎臟、心臟、肺部、眼睛等病變。
  過去因為沒有標靶藥物,只能用類固醇治療,有些患者轉而尋求偏方,以致延誤病情。事實上,一半以上患者的症狀都侷限在皮膚,且終其一生不會侵犯到其他器官,所以不必害怕。何況現在已有針對性藥物出現,只要接受正規醫療,細讀本書,還是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品質。
  書中有關防曬與皮膚照顧知識,一般人也需細讀。

自序:紅斑性狼瘡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正確看待並接受正規治療就有好結果
第一章  紅斑性狼瘡其實與狼或瘡沒有關二十到三十多歲女性較易發作  因紅斑像狼吻而得名紅斑性狼瘡重點提示  疑似患者應做問卷及抗核抗體檢驗罹患率在十萬分之三至六十不等  國人的罹患率至今仍無可靠數據 可能誘發與影響預後的幾種因素人種:白人發病率相對較低  性別:生育期女性的發作率高於男性年齡:小於5歲、大於50歲者較嚴重  醫藥與生活環境:壓力與過勞較易誘發感染:免疫抑制劑會加重症狀腎病變   心血管疾病
第二章  病因:要仔細檢查才能確定一、主要是免疫過度反應引起免疫系統分為內生性與教化性兩類  兩系統具有競合關係T淋巴球:在胸線成長、發育  T淋巴球的正向與負向選擇紅斑性狼瘡即「過度免疫反應」引起二、遺傳因子以遺傳因子與環境的影響最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有助於減輕症狀外在環境:避免感染並注意飲食與藥物
第三章  症狀:有些只出現皮膚問題  組織學上出現五種特有變化  十一項症狀中出現四種就要懷疑臨床表徵以皮膚及骨骼最常見一、皮膚症狀:可分為非特異性與特異性表徵非特異性皮膚表徵─掉髮及光敏感較常見  特異性皮膚表徵─可再細分九種以上二、骨骼肌肉:屬於風濕病的一種三、神經、精神系統  精神症狀約有12種四、肺部病變  五、心臟病變六、肝膽腸胃病變  七、腎臟病變若有七種腎臟表徵就要注意  腎臟發炎最常出現三種表徵八、眼睛病變 九、其他:包括6種症候群1.修格林氏症候群  2.光敏感  3.雷諾現象4.甲狀腺功能低下  5.帶狀皰疹  6.缺血性骨壞死紅斑性狼瘡與骨壞死
第四章  檢查與治療一、先問診了解病史並評估治療情況   二、還要做放射學與實驗室檢查影像檢查  實驗室檢查三、檢查血管是否異常  四、以生物標記評估血清學異常五、檢查有無狼瘡細胞  六、檢驗自體抗體1.抗核抗體  需做七種以上的實驗室檢查  抗體不同併發症也不一樣  不能因有抗核抗體就貿然診斷2.抗平滑肌抗體  3.抗粒線體抗體4.急性反應質:C反應性蛋白質(CRP)與紅血球沉積速度(ESR)  5.檢查補體  6.鐵蛋白:男20-25女10-80ng/ml  7.關節腔液檢查 8.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9.抗中性球胞質抗體千萬不能想當然耳就診斷藥物還是最有效的首選治療方式  依病情進展及症狀而做正確選擇1.維生素A酸類藥物  2.非類固醇抗炎藥物3.腎上腺皮質荷爾蒙  4.抗瘧疾藥物5.免疫抑制劑  6.荷爾蒙治療7.去氫表雄淄酮  8.免疫球蛋白9.沙利邁竇  10.Calcineurin抑制劑還有其他治療方式1.血漿交換術  2.生物製劑療法  生物製劑多以可溶性介質為標的3.補體  補體多以細胞表面分子或細胞間反應分子為標的正細胞內異常的訊息傳導皮膚紅斑性狼瘡治療
第五章  育齡婦女要特別注意─懷孕分娩、皮膚保養與骨關節照護之道一、紅斑性狼瘡患者可以懷孕嗎?  二、皮膚方面的照護以防曬為第一優先還要注意保暖與皮膚清潔  怎樣挑選合適的防曬用品究竟多少SPF才夠用? 類固醇皮膚副作用的處理三、還要注意保護關節  四、狼瘡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也很重要紅斑性狼瘡患者也可四處趴趴走
第六章  善用同儕團體緩解身心不適─介紹國內外紅斑性狼瘡病友會與相關組織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SLE交流園地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   國內各醫院風濕免疫科  國內皮膚相關網站資訊國外紅斑性狼瘡病友會團體與組織
體驗篇  患者與家屬的心路歷程歷盡折磨還是無力回天─操勞與A型性格可能是內人病情惡化原因之一  向老天借時間:隱居山林養病30年體驗
附錄:紅斑性狼瘡治療藥物仿單

自序
紅斑性狼瘡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正確看待並接受正規治療就有好結果
  對多數人而言,「紅斑性狼瘡」一詞似熟悉又陌生,但患者及其家屬則往往聞之色變;因為不管是看媒體報導、聽親朋好友敘述,或從網路上看到的文獻記載,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者只能以類固醇控制病情,大量使用之後一定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之後髖關節壞死,引起壓迫性骨折;到最後仍可能感染死亡。有些患者因而不敢結婚、生育,已經訂婚的人還有被對方退婚的「慘痛」經驗,更加深了大家對紅斑性狼瘡的誤解。
  事實上,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多變化的疾病,其表現方式以皮膚(特別是臉頰)出現紅斑最為常見;但皮膚出現紅斑或發癢卻不一定是紅斑性狼瘡的表徵。個人在皮膚科門診時,就常常碰到臉部出現各種紅斑的患者,因為抽血檢查發現異常,就以為紅斑性狼瘡發病而緊張的不得了,趕快來看診;其實只是臉部濕疹,但由於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而引起血管擴張而已。
  還有一種情況是紅斑性狼瘡的表徵出現在皮膚上,但因抽血並未發現與此相關的任何異常,卻一直被當作濕疹治療。事實上,超過一半以上的皮膚紅斑性狼瘡患者,其症狀表現都侷限在皮膚,終其一生都不會侵犯到其他器官。患者等於白白擔驚受怕一段時間,甚至平白多吃了一大堆有害無益的藥物。
  想當年筆者剛進皮膚科這個領域時,台大醫院皮膚科就是以治療紅斑性狼瘡聞名,那時候皮膚科不只負責改善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皮膚症狀而已,連關節炎、腎臟炎都一起在皮膚科處理,台大醫院皮膚科還特別成立了國內最早的紅斑性狼瘡病友會;由於紅斑性狼瘡的皮膚症狀以臉頰上出現對稱性紅斑為主,遠看有如蝴蝶,故名之為「蝴蝶俱樂部」。其目的不外利用同儕團體的力量,互相鼓勵、彼此分享抗病經驗,以增強抗病療疾的信心。
  不過隨著免疫學的研究發展,醫藥界已經知道紅斑性狼瘡這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發病以後不只出現皮膚症狀,還會侵犯多種器官,SLE 的治療重任逐漸轉移到免疫風濕科。皮膚科的研究重心從原本皮膚相關疾病治療,轉移、進展到皮膚美容(也就是醫學美容)方面,因而逐漸淡出紅斑性狼瘡的研究及臨床照護範疇。不過皮膚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約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兩倍,也就是說,紅斑性狼瘡的表現症狀還是以皮膚居多,而皮膚科醫師見多識廣,對皮膚表現的區分的診斷及治療仍然無可取代。
  近幾年來醫藥的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在免疫調節劑及癌症用藥方面,真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很多以前難以治療的疾病(如癌症),現在都已經找到針對性很強的標靶藥劑;在其他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乾癬都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治療或改善。比較起來,紅斑性狼瘡的治療進展無疑是相對令人失望的。過去研發的許多新藥看似充滿希望,測試結果卻常不令人滿意。直到最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才首度核准一種治療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標靶藥物belimumab,總算露__出了一線曙光。不過此藥在治療皮膚紅斑性狼瘡方面效果並不理想,目前還是以hydroxychloroquine 或系統性類固醇為主,其他可以選擇的治療藥物仍不多。不過以現在免疫基礎研究蓬勃發展的情況來看,深信紅斑性狼瘡的有效治療藥物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有所突破,值得樂觀期待。目前由於治療觀念逐漸改變,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存活率已經大大提升,這就是一個喜訊,未來必能朝更有效治療以維護生命品質的方向邁進。
  根據個人的臨床所見與研究所知,皮膚紅斑性狼瘡患者幾乎是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兩倍,但坊間相關書籍,多半將重點全部放在系統性紅斑性狼瘡之上,讓單純出現皮膚症狀的(皮膚紅斑性狼瘡)患者越看越害怕。其實兩種紅斑性狼瘡不只表現方式不同,預後不同,連治療方法也相去甚遠。筆者編寫本書的最大用意之一,就是希望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清楚認知各種紅斑性狼瘡的不同,勇於接受正規治療,並與醫師維持良好的互動,皮膚紅斑性狼瘡並沒有那麼可怕,患者的皮膚多半能獲得最好的照護。我必須再強調一次,唯有患者及其家屬有正確認知、接受正規治療,才能期待有最好的結果。
  書末由出版社請患者與家屬各補了一篇體驗,其中一位在與紅斑性狼瘡奮戰二十多年後過世,另一位則優遊自在生活,容貌與健康都沒有什麼改變,可以說是與紅斑性狼瘡和平共處的最佳範例,也可以相當程度地印證我出版本書的基本理念:紅斑性狼瘡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只要好好循正規醫療,並依照書中建議的方式生活,光敏感者少曬太陽,同時避免壓力與過勞,還是可以與自體免疫性疾病和平共存。何況醫藥科技突飛猛進,新藥不斷出現,患者及家屬都要有信心,好好讓專科醫師治療就有希望。
蔡呈芳 醫師

正確認識紅斑性「狼瘡」我們偶爾會聽聞某位親戚朋友因為曬太陽較久,或房子大清掃時太過勞累,之後即在臉頰兩側出現大片紅斑,有燥熱感;或因此覺得筋骨痠痛、不舒服。原本以為是對灰塵過敏、飲食不當或太過勞累所致,但過一陣子還是沒有好轉,去醫院檢查之後,醫生告知可能是「紅斑性狼瘡」發作,必須服藥治療,還要注意日常保養,以盡量避免發病。但究竟「紅斑性狼瘡」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如何誘發?或是受到病毒感染、細菌傳染引起的嗎?為什麼叫「狼瘡」?跟狼有甚麼關係?發病時會形成瘡瘍(粒仔)嗎?可能大部分未聽過的人都不清楚。有些人還聽說「紅斑性狼瘡患者以漂亮女性居多」,更讓這種病蒙上一層神秘色彩,愛美的女性也因而憂心忡忡。其實類似的市井傳言都似是而非。二十到三十多歲女性較易發作簡單說,「紅斑性狼瘡」可以侵犯人體不同器官,但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且往往只侷限在皮膚。一般所稱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 SLE)」,屬於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有人稱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簡稱為「狼瘡」或「紅斑性狼瘡」。患者確實以女性居多,通常首度在二十至三十多歲的生育期發病,主要是因自體免疫系統失常所引起,並無特定的病毒,或與細菌感染被發現有關,但容易在太過勞累、免疫力(抵抗力)較弱時發作。有些人發作時會在臉頰兩側出現對稱性紅斑, 並跨越鼻樑,就像蝴蝶一樣,因此又稱為蝴蝶斑;國內一家大醫院的病友會也因此叫做「蝴蝶俱樂部」。不過紅斑性狼瘡的臨床症狀絕不只出現蝴蝶斑而已,全身各組織、器官都可能被侵犯,而且每一位患者的情況與病程都不相同,其症狀包羅萬象且詭譎多變,臨床上較常見者包括:皮膚紅斑、疹塊、光敏感、口腔潰瘍、關節病變、肋膜炎、心包膜炎、腎絲球腎炎、神經症狀、溶血性貧血、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症等。患者以菲裔美國人、亞洲人與西班牙裔等族群較常見或好發,病情也比較嚴重,其原因就如同病因一樣,研究雖多卻至今不明。最令醫病雙方感到無奈的是,紅斑性狼瘡可以在治療後好轉,但只能控制病情,無法治癒,治療臉頰兩側的紅斑,是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病時的症狀之一。盤狀紅斑性狼瘡會引起疹塊與皮屑,此圖為盤狀狼瘡造成的皮膚疤痕。停止後多半會復發,而且時好時壞;如未妥善治療,到最後可能會侵犯多個器官或系統,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值得重視。因紅斑像狼吻而得名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紅斑」可以理解,但為何叫做「狼瘡」呢?根據文獻記載,此病早在西元前4 世紀時,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醫師就有了符合此病敘述的病例,但未確定病名。到12 世紀時才以拉丁文「狼(lupus)」的意思命名,至於是哪一位醫師或醫藥研究人員首先定義則沒有資料記載,推測可能是當時認為此病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一塊一塊的紅斑,就像被狼咬過的傷痕;或者當時人們覺得患者發病時的外觀有點不雅,加上病情的發展多變,讓人聯想到可怕的狼之故。據說中世紀的歐洲人還一度迷信狼瘡患者可能變化為狼人,這在現代看來未免有點匪夷所思。其實皮膚科學中,「狼瘡(lupus)」一詞使用在不同的疾病,除紅斑性狼瘡外,還有皮膚結核中的尋常狼瘡(Lupus vulgaris)及一種目前認為是酒渣病的臉部播散性粟粒狼瘡(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直到18 世紀時,英國皮膚科醫師韋蘭(Willan)鑑於紅斑性狼瘡的表現症狀多在皮膚,又無適當藥物可以醫治,因此將其列為皮膚病的一種,歸在皮膚科的治療範圍之內。但現已無法確知當時所指的究竟是皮膚結核中的尋常狼瘡,抑或是紅斑性狼瘡。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病既非狼所造成,其症狀也與瘡無關,只是一種形容詞。19 世紀時,法國皮膚科醫師卡兼那(Cazenare)發現,患者的臉頰與鼻樑附近會出現明顯的紅斑,故加上紅斑性(Erythematosus)一詞,正式提出「紅斑性狼瘡」的病名。1875 年維也納皮膚科醫師卡波西(Kaposi)進一步發現,此病不僅會在皮膚上出現紅斑,其他身體器官也會遭到破壞,呈現全身性的致命病徵。後來歐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也發現,不一定每位患者都會出現皮膚病灶,因此病名中又加上系統性或全身性(Systemic)一詞,從此定名為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即「全身性(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簡稱SLE。1922 年研究人員又在病患的血液中發現患者雖無梅毒,但血中卻出現假性梅毒反應,1984 年梅育診所(Mayo Clinic)的哈格瑞福氏(Hargraves)發現,患者的白血球會吞噬其他細胞,形成紅斑狼瘡現象(LE phenomenon),這表示紅斑性狼瘡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到1950 年代又發現抗核抗體之後,就奠定了紅斑性狼瘡的免疫研究基礎,意即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定義為一種全身性(系統性)自體免疫性疾病。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