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意識:借錢、花錢、存錢、賺錢,你最愛哪一件?不做哪一件?變有錢的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錢意識:借錢、花錢、存錢、賺錢,你最愛哪一件?不做哪一件?變有錢的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以下幾件事,哪些是讓人變有錢的「錢意識」?
◎錢,花一分就少一分,能不花就不花。
◎如果花點錢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那就多花一點。
◎把自己擅長的事作成事業,然後做強做大。
◎創業太難了,我還是看看哪家店會賺錢,加盟他們就好。
◎存錢和存股,我寧可選後者。
◎為了孩子以後要買車買房,我現在得多存一點。
上述哪些想法,是讓你口袋空空的「窮意識」,你知道嗎?
作者沈誘冰畢業於雪梨大學,資深心理諮詢師,
23歲買車、27歲買海景房,全靠自己打拚。
學的是心理學,她發現這世上關於錢的所有行為,都跟人內心的「潛意識」有關,
而真正的有錢人就是在借錢、花錢、賺錢和存錢上,跟你我的潛意識不一樣。
作者特別定義此為「錢意識」。
書中將從這四個方面,用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身邊案例告訴你:
借錢、花錢、存錢、賺錢這四件事,有錢人最愛哪一件?不做哪一件?
◎不會借錢,你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
‧敢借,可以激發「賺錢的潛能」,該怎麼借?
你怕借錢嗎?你覺得有負債讓自己很累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有錢生活對你來說注定只能是一種奢想,一個遙遠的夢。
為什麼作者說,要敢借錢,但不要跟「人」借錢。
‧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因借而來的。而且有錢人一直在借,也一直在還。
買車、買房時,若你有足夠的錢支付,你會選擇一次付清還是抵押貸款?
有錢人怎麼做?你又會怎麼做?
◎跟風的人賺不了大錢
‧「做得好」,就是商機,而不是「誰誰誰都在做」
「我看看哪家店賺錢,加盟一下」、「我先考察一下市場,看看商機在哪?」,
當你在說這些話時,就註定了你是一個跟風的人。
也許,跟風的人不會太失敗,但肯定不會很成功。
‧膽小是成為有錢人的首要阻礙
有兩個項目,A項目和B項目,A項目有一萬個人做,B項目至今還沒有人做。
請問你做A項目,還是B項目?想做有錢人,就得做有錢人的行為,
◎窮人存錢補貼富人
‧窮得只剩一個金額龐大的存摺
有錢人用錢買時間,而窮人則是用時間換錢。
存錢能讓存摺的數字不斷增加,但你知道嗎?省下大筆存款的人,最快變窮人。
‧存錢是起點,不能是目的
人們愛存錢是為了尋找安全感,但錢存的時間拉得越長,貶值的風險就越高。
怎麼避免?有錢人會怎麼做?。
窮人花錢是純花錢,有錢人花錢是為了投資自己。
有錢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做有錢人該做的事,才會越來越有錢。
名人推薦
財經作家/小樂
惠譽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鄭惠方
作者簡介
沈誘冰
湖北棗陽人,畢業於雪梨大學,資深心理諮詢師、傑出的潛意識研究者,錢意識理論和實踐第一人。她23歲買車、27歲買房,全都靠自己打拚。學的是心理學,發現這世上關於錢的所有行為,都跟潛意識有關。
著有《就這樣心想事成》、《錢意識》。
推薦序一 想有錢,得先具備有錢人的錢意識/小樂
推薦序二 讓心理不被金錢所支配/鄭惠方
作者序 有錢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前言 做有錢人該做的事,才會越來越有錢
PART I 不會借錢,你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
01敢借,才能激發出賺錢的潛能
02越借越富,越富越借
03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因借而來的
04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PART II 怎麼花錢?花在栽培自己的價值上
01花錢,得是一種變相的投資
02時間比任何東西都值錢
03錢花在刀口上秒變聰明錢
04捨不得對自己好,也捨不得愛別人
PART III 跟風的人賺不了大錢
01誰做得好,對誰而言就是商機
02堅信自己是,或即將成為一個有錢人
03看似賠錢,實則賺錢
04有靈魂的成品才能賺錢
05沉住氣,是最基本的賺錢手段
06膽小是成為有錢人的首要阻礙
PART IV 窮人存錢補貼富人
01窮得只剩一個金額龐大的存摺
02有錢人總是一直在還錢
03存錢是起點,不能是目的
推薦序一
想有錢,得先具備有錢人的錢意識
財經作家/小樂
擁有財富是大多數人的願望(也包括我在內),但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如願。也許有人會說:「我那麼努力、拚命的工作,為什麼就是沒辦法變成有錢人?」這很可能是由於我們潛意識當中對於錢的意識並不正確,因此無法擁有財富,而這就是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初接觸《錢意識》的書稿,我就被它頗為另類的副標題所吸引:「借錢、花錢、存錢、賺錢,你最愛哪一件?不做哪一件?變有錢的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傳統的觀念告訴我們,先不要借錢,然後認真努力賺錢、存錢,最後才花錢。但作者卻認為,只有懂得借錢、花錢,才會盡可能想辦法賺錢,最後才存得到錢,甚至是不存錢繼續投資,用錢滾錢。
這樣的用錢思維方式看起來相當另類,但仔細研讀書中的內容,確實有幾分道理。就拿借錢這件事來說吧!長輩經常告誡我們不要隨便向人借錢,因為借錢要付利息,而且假如還不出錢的話,自己的財產還可能被扣押。但是其實很多創業者或是投資家,往往都是靠借錢來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例如巴菲特在早期是向親朋好友募集資金去投資,最後才在投資界闖出名聲,獲得股神的封號。
我所認識的幾位投資達人,他們敢在金融海嘯、股市低迷時刻重押,甚至抵押房產買股。這樣看似風險很高,實際上經過幾年後,卻為他們的財富帶來加乘的效果。
本書從有錢人與窮人對於錢的意識談起,透過作者親身的經歷與周遭人物的對話,來告訴讀者具有錢意識的重要性。我是價值投資的信奉者,而價值投資最重要的,並不是研讀什麼高深的金融理論,和複雜的套利技巧,而是投資人心中是否擁有開放的心胸,以及與眾不同的思維能力,就如巴菲特的長期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言:「如果波克夏(按:巴菲特旗下的公司)取得了不錯的發展,那主要是因為巴菲特和我非常善於打破自己最愛的觀念。哪一年你不曾打破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你這一年就白過了。」
跟本書作者的信念相同,如果你想成為有錢人,那你打從心底就要具備有錢人的錢意識,勇於打破自己過往的成見!在此謹向諸君推薦本書。
推薦序二
讓心理不被金錢所支配
惠譽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鄭惠方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在現今的社會中,金錢的用途越來越廣,許多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交換取得,再加上近年來經濟環境不佳,人們受金錢制約的程度也越來越高。
本書的作者為心理諮詢師,從潛意識的角度分析富人與一般人關於金錢的行為差異,並探討一個人應該如何以正確的心態,走上成為有錢人之路。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有機會與高資產人士或成功企業家近距離的接觸,的確可以發現,他們看待金錢的角度與一般人有些不同。不同的想法,就創造出不同的結果。他們較敢於借錢,取得事業發展所需的資源;他們更不吝於花錢,因為現在的投資是為了創造長期的回報;他們不為賺錢而工作,追求的是自我實現,創造出一番自我的事業;他們不將存錢視為優先考量,因為有其他更有效的資金運用方式。
書中所述之許多建議及觀念,其實都可以在成功的企業家身上看到,雖然或許不見得適合照本宣科,直接套用在每一個人身上,但是察覺並處理好自己與金錢的關係,讓心理不被金錢所支配,並珍惜每一天,財富便隨之而來。
(本文作者為惠譽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同時為「艾蜜莉會計師的異想世界」版主,並受邀為瑞士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南山人壽等金融機構對高資產客戶及理財專員演講。)
序
有錢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我叫沈誘冰,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沒有過高的學歷,也沒有特殊的天賦,唯一讓我可以津津樂道的,是我懂得潛意識,而且我了解它的強大力量,並懂得如何將它運用在我的生活中,為我的每一個夢想服務,讓我慢慢躋身於有錢人的行列。
我獲得的第一份工作,是某廠的大區(按:根據地理位置對中國行政區域的劃分,共有六大地區)經理。這個職位不只是好聽,而且相當賺錢。我不得不說,這與我之前醉心於潛意識有著緊密關係。在工作之餘,我一直沒有間斷對潛意識的研究,靠此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幫助了很多朋友走出了生活的陰霾,消除了他們很多心理上的包袱,我也被人莫名其妙的冠上了「心理導師」的頭銜。
一路走到現在,我的年薪呈現了不可思議的飛躍。然而,我從不將此歸功於運氣好,或者我的能力有多強。我認為自己在看待某些問題時,思維方式稍微有些與眾不同,正是這麼一點小小的不同,讓我在現實生活中摘得了「思想決定命運」的善果。
我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因此有許多質疑聲圍繞著我,但這並不能打斷我堅持做自己的決心。我的親人和朋友評價我的人生是「一場不可思議的冒險」,因為我老是去嘗試一些看上去「不安全」的事情。但他們看到的只是某種表象,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從來不會懷疑自己正篤定在做的事情,且把每一次考驗當作禮物,收藏在人生的旅途中。
今年,我看了一本名人寫的書,他在書裡面談了一個自己的觀點:「一個人在30歲前,是不可能靠自己獨自買房、買車的。」我相信很多朋友會贊同這個觀點,包括上學時期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在我23歲的那年,我拿著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我人生的第一輛車─—金龜車,雖然不是很貴的車,卻是我19歲那年偶然在機場見到它第一面後,就一直垂涎欲滴的車。緊接著我在27歲的那年,靠個人能力獨自買了一間房子,而且是價格不菲的海景房。在2016年9月,我迎來了自己30歲的生日。為此,我想告訴所有質疑過自己能力的年輕人,只要懂得將有錢人的思維裝進大腦裡,30歲前,你絕對可以實現靠自己買房、買車的夢想。
你可能會說:「我認為只有那些類似馬雲的商界鉅子,才有資格教我們如何成為有錢人。」
腦子裡有錢與口袋裡有錢
但我想對你說:「老師和科學家的區別是什麼?在擁有相同的知識理論的前提下,老師更懂得如何把知識進行有效的傳播,而科學家多數更懂得對知識的運用。我曾經聽過幾次有錢人的演講,整場演講下來,我都有一種相同的感覺,我認為他們並沒有把如何讓自己越來越強大的核心思想說出來,也沒有給聽眾實質性的建議。在我看來,有錢人的演講更像是一場充滿雞湯味的真人秀。雖然我離那種富甲一方的程度還相差甚遠,但我更懂得把隱藏在有錢人背後的祕密說出來,告訴你為什麼有的人窮,而有的人富。」
你可能又會問:「妳算是有錢人嗎?真正的有錢人,是口袋裡有很多錢、是提款卡裡有很多錢,妳是這樣的人嗎?」
我想對你說:「算,我當然算是有錢人!但你說的可不一定是真的有錢人,真正的有錢人主要是腦子裡裝滿錢,而不僅是口袋裡有錢。口袋裡有錢的人,可能是個『富二代』、可能是個買樂透中大獎的人、可能是個暴發戶……但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有錢人。」
你可能會反駁:「腦子裡有錢有什麼用?我可是天天在想錢,也沒看到錢在哪裡,買東西付款時總不能拿腦袋刷吧!」
我想說的是:「你這只是在想錢,而不是確信自己會很有錢;你這只是把金銀財寶和鈔票的影像放在自己心裡,想的並不是影像背後的觀念。」
你可能會追問:「背後的觀念?什麼觀念?」
我的回答是:「無論什麼時候,失敗或是成功,有錢花或負債累累,我都會很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一個有錢人,且絲毫不會懷疑。這就是我的觀念。當這個觀念像木釘一樣釘進了自己的大腦裡,那麼離你在現實中的財富就不會太遙遠了。這個觀念也是成為有錢人必備的一條信念,而且沒有第二條。」
你可能會好奇:「如何讓這個觀念像釘子一樣被釘在自己的大腦裡呢?難不成每天像唸經一樣去唸,唸個一千遍、一萬遍嗎?」
如果你真這麼做了,我將替你感到高興,比起那些不相信自己會成為有錢人的人來說,你已經開始向有錢人的隊伍邁進了。
財富積累到多少才能稱之為有錢人?月薪或者年薪達到多少才算是有錢人?我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小時候年薪人民幣5萬元(本書之後提到的幣別,均為人民幣,人民幣與臺幣換算的匯率約為4.54:1)的人是有錢人;如今年薪10萬元的人會認為年薪百萬元的人是有錢人;年薪百萬元的人在「先掙它一億」沒有實現前,會覺得財產上億元的人才算是有錢人……。
我的態度:我就是有錢人。我可以將我大部分的夢想變成現實,而這些夢想可以帶給我源源不絕的財富,雖然在別人看來,我賺錢是如此輕而易舉。
沒有人不喜歡錢,沒有人會嫌棄自己錢多。即使是你看見的那些常常捐錢的慈善家,他們也不例外,但他們更加享受,把「自己賺錢」這件事變得有意義,所以他們也很享受,把自己創造的豐厚財富回饋給社會的感覺。
我喜歡錢,也在為成為更有錢的人奮鬥。「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大多數人的耳朵早就被這句話磨出了繭子,但總是很少人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過上物質充裕的生活。很多人也買過無數的勵志書籍,讀過無數的心靈雞湯文,看過無數的名人自傳……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好像被打了強心針一樣,甚至會產生幻覺,認為書中描寫的正是自己的明天。
然而過不了幾天,你又會被自己消極的心態打回原形,繼續讓渾渾噩噩的精神因子流淌在自身的血液裡,每天歪著身子坐著,對著手機或者電腦上下翻看無聊的新聞,除了眼珠子和手指在動,其他部位一動也不動,活像個僵屍,一點也不知道反思為何要在網路遊戲、名人微博和「網紅」直播中,浪費自己美好的光陰。也就是說,你活著的意義就是幫那些外表光鮮的偶像們洗版按讚,或者翻看商界鉅子們的經典語錄,然後不斷質疑自己,甚至根本看不到自己有什麼能力。
這樣的你,人生價值在哪?你有關注過自己的內心嗎?有發自內心的好好看過自己嗎?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同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很多人的意識放錯了焦點,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觀察自身的弱項,更可笑的是,還非常愛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較。長久下去,你理所當然會認為自己很沒用、很差勁。所以會感到自卑,別人也會感受到你沒有自信。請問,這樣的你,怎麼可能讓別人仰望你、怎麼可能心想事成,又怎麼可能成為有錢人?
一說到怎樣成為有錢人,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投資理財」這四個字。很多人閱讀投資理財類的書籍,就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少走彎路,輕鬆賺大錢。之前,我也看過一些投資理財的書籍,內容大都過於嚴肅、專業,言語也過於老成。我認為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根本談不上什麼借鑑。
培養你最簡單的有錢人思維
所以,我下決心要寫一本年輕人也能夠輕鬆駕馭的「理財書」。當然,這本書主要談的不是理財,而是人的思維和認知。這是一本讓你擁有有錢人的心理,以及培養你最原始、最簡單的有錢人思維的「勵志書」。
心理學不僅是用來治療心理疾病的,懂得心理學的人,會讓一個人在成為有錢人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而被我們很多人忽略掉的潛意識,正悄悄主宰著我們的財富命運。實際上,這正是本書與別本書不同的地方,它的目的是讓你儘快變成真正的有錢人。
在這個世界上,關於錢的所有行為,離不開四個詞:借錢、花錢、賺錢和存錢。而你可能從來不知道的是,在有錢人的心裡,他們對這四個詞傳遞出來的訊息是另外一種領會。在看此書的過程中,你可以對照自己的想法,發現和反思自己與有錢人的不同。希望透過我的分享,可以幫你扭轉自己的固有觀念,開啟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盡快實現成為有錢人這個目標。
存錢是起點,不能是目的 很多人愛存錢,第一,看中的是安全;第二,看中的是利息。我不愛存錢,第一,利息太低,對我沒有誘惑力;第二,社會總是在發展,銀行裡的錢總是不斷貶值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感嘆:「放在十年前,那可是一筆大錢。」 是啊,三十年前,1元可以買一箱雞蛋,而今天呢,1元連一顆雞蛋都買不到了。若把三十年前的1元存到今天拿出來使用,你會痛恨自己當初太愚昧、不夠有遠見,還是會痛恨社會發展太快、物價漲得太快呢?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80歲的老太太存了一輩子的錢,總共存了三十多萬元。2012年,她在臨終前囑咐親人把這筆錢拿出來,想給自己的孫子在上海買間房子,囑咐完便去了極樂世界。隨後,記者在採訪老太太的親屬時得知,在1980年代,老人家手裡就存了五萬多元。那時的五萬元,在上海買間房子還是可以的,而現在這個錢在上海連買個洗手間都不夠了。 只會存錢,只能換來貶值的生活 當你在感嘆物價飛漲時,有沒有想過,手裡的錢正在一天天貶值呢?你若是有了「手裡的錢正在一天天貶值」這樣的認知以後,還會去存錢嗎? 有人說:「避免手裡的錢貶值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當下花掉它。」這句話是我在上高中時看到的,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時的我花錢如流水,看見了這句話,心裡瞬間得到了些許安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我當時還不具備分辨的能力。現在回過頭去想這句話,覺得這句話說得太對了。但是,我想再補充一下:「避免手裡的錢貶值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當下花掉它,把它轉化成手中的商品(黃金條塊也好過現金存款)。」 小時候,每年春節都要去奶奶家拜年。1990年代,我可以從奶奶那裡得到50元的壓歲錢。那時,我對金錢雖有些懵懂,但也知道50元可以買好多東西。例如,可以買好多本小人書(按:連環畫本);可以買7到8個小書包;可以買幾十包巧克力。可是我的壓歲錢,卻被我媽以「小孩子不懂得怎麼花錢」為由給存了起來。上高中時,再去奶奶家拜年,依然可以拿到50元的壓歲錢。可是那時,50元只夠買3本正版書,或非名牌的書包1個,或幾包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