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時間+行動計畫筆記本(2本套裝組合):幫時間記帳,累積時間財富,讓每一天充實又清爽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原子時間+行動計畫筆記本(2本套裝組合):幫時間記帳,累積時間財富,讓每一天充實又清爽

作者:柳韓彬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26日
ISBN:
語言:繁體中文

\轟動韓國370萬人次,6堂課學會時間倍增術/
《原子時間》+ 作者實證設計 《行動計畫筆記本》,1書搭配1筆記本,
從轉念到行動>>讓生活煥然一新,正向創造時間財富!
 
「喜歡的事認真去做,討厭的事讓它變得簡單。
訂立計畫、排定時間區段,讓你找到最能滿足自己的生活節奏!」
──柳韓彬/《原子時間》作者
 
  Q:有許多夢想等待實現,卻不知怎麼著手?
  日常生活忙亂又茫然,該怎麼找到目標? 
  
  A:做喜歡的事,財源也會跟著來。決定生活品質的關鍵,不在早晨,在晚間!
  不必依賴意志力,跟著《原子時間》,將願望化為具體方案,
  掌握「時間意識感」,利用超好用的多功能筆記本來建立計畫,
  一起找回充實又清爽的生活吧!
 
  【奇蹟的晚間4小時,擺脫窮忙、快樂提升收入,把時間還給自己!】 
  她曾是下班只想滑手機、有如喪屍般疲憊茫然的社畜上班族,
  如今身兼獸醫、線上講師、YouTuber、電影演員、筆記商品設計師等5種斜槓──
  柳韓彬告訴我們:把零碎片斷的原子時間聚合起來、有效運用,
  將匯集成改變人生的巨大能量!
 
  【筆記本特色】
  ★幫時間記帳,累積時間財富,讓每一天充實又清爽★
  《原子時間》以「讓生活煥然一新的時間管理革命」引爆共鳴,作者柳韓彬發現,要建立時間計畫,把「願望」變成具體的「目標」,好用的多功能筆記本絕對是手邊必備的重要工具──表列設計要清晰、可記錄工作和休息區段,最好還能幫助使用者釐清計畫的優先步驟。
 
  《原子時間行動計畫筆記本》即是由作者多方嘗試並經實證後,所規劃出最流暢好記、且能高效管理生活排程的好幫手,善用它,可讓每一天24小時都發揮時間倍效,把日常過得富足又舒心。
 
  ★無時效限制,適用各種族群:
  以曼陀羅計畫表設定目標,擬定行動方案,再進入月計畫、週計畫,搭配每日時間軸計畫表,實用、簡單、易執行。
 
  ★市面唯一!結合【目標設定計畫】、【習慣養成記錄】與【時間軸日程表】,
  好用度最高,內含:
  ☑曼陀羅計畫表……1P  
  ☑行動方案表……....8P
  ☑每月計畫+習慣追蹤記錄表……12P
  ☑每週計畫表 + 每日時間軸計畫表……合計 160P(20週)
  ☑5mm點陣留白頁,可自由書寫……17P
 
  ★內附圖解說明:
  ✦曼陀羅計畫表 :把願望化為具體的目標
  無論是中期還是長期目標都適合,是協助我們描繪行動藍圖的好用工具!可以將抽象的願望化為具體的8種次目標,並可藉以釐清計畫的方向。
 
  ✦行動計畫表:決定實行步驟的優先順序
  為了達成目標,需要擬定哪些策略和準備?透過行動計畫表,按照優先順序加以整理,將之步驟化,並加上日期管理進度。
 
  ✦月計畫表+習慣追蹤記錄:無痛習慣養成 
  當月重點事項和習慣養成記錄表合一,輕鬆追蹤目標達成度。
 
  ✦週計畫表:1P週計畫搭配7P每日時間軸計畫表
  有助於短期目標的實踐或建立慣性活動,例如每週三看一頁英文書、每週五去慢跑。對於建立下班或放學後的晚間例行計畫也很好用唷!
 
  ✦每日時間軸計畫表:當時間守門員,整理專注區段
  在時間軸左邊填寫「預定行程」,右邊寫「事後記錄」,抓出時間黑洞,並整理出一天最專注的時間區段。
 
  ★裝幀規格:
  時間像痕跡,因而封面挑選極具觸感的紙張。 
  透過學習如何計畫,就有如看到晚間的鑽石,讓時光發光,把時間放大。
 
  *尺寸/14cm*21cm
  *內頁/高級道林紙
  *裝訂/硬殼精裝,採穿線膠裝,耐用並可攤平。
  *角落印有頁碼,方便隨時記錄。
 
《原子時間》各界好評推薦
 
  •神老師&神媽咪 沈雅琪:「書上提供了不同觀念的衝擊和思考,也分享發展第二專長的方法,很值得參考。」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時間運用的藝術能影響我們生命的精采。本書在很多人因為疫情而不得不在家工作,或者是因為疫情而失業的時機出版,剛好帶著我們重新找到方向,活出自己。」
 
  •斜槓主婦律師娘 林靜如:「大部分人被加諸在身上的責任所綁架,不休息會累,休息了怕做不完。想不想要變得更好?要如何變得更好?作者不加班、不耍廢,用獨門的時間管理術,再造自己的生涯、拓展收入。讓你的一天24小時,無限延長。」
 
  •「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 鄭緯筌:「我很欣賞作者的時間管理原則: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以及工作哲學:喜歡的事認真去做,討厭的事讓它變得簡單。如果希望在後疫情時代跨領域發展,又想做好『時間管理』,推薦給您這本好書。」

作者簡介
 
柳韓彬(Ryu Hanbin)
 
  幾年前,作者也只是個下班後就在家躺平的平凡上班族,現在她是YouTuber、線上課程的講師、話劇與電影演員。她透過YouTube分享自己的時間管理祕訣,內容得到熱烈響應,累計點閱率突破了370萬次。另外,在線上課程平台「Mybiskit」進行的時間管理講座人氣飆升,獲得了「提高效率性、經濟性和生產性的講座」的好評。
 
  作者將自己在YouTube和線上課程介紹的觀念與技巧,以更好懂、系統性的方式彙集成書,她的概念結合了包括奧運選手、國際棒球巨星、成功學專家的自我提升概念,書中觀念都是她自己具體實踐、嘗試後揪錯,並創造美好第二人生的有效方法。期待透過本書,能讓讀者也擁有更有品質的充實晚間時光,甚至成爲改變人生的轉捩點。
 
  YouTube:HANBINI STUDYLOG
 
筆記本裝幀設計者簡介
 
Bianco Tsai
 
  平時做裝幀設計,偶爾也畫畫。裝幀作品曾獲金蝶獎。
 
  插畫散見《巷弄裡的台灣味》、《中年打工族》、《寶島暖實力》、《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Shopping Design》、《吃飽睡飽,人生不怕》、《懂得藏起厭惡,也能掏出真心》、《漬物語》、《字字有來頭》等等,2020年《500輯——創刊號插畫家》。
 
  家有兩隻小孩兩隻貓的發胖婦女。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倫敦藝術大學 倫敦傳媒學院(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 x h i b i t i o n
  2017 London Illustration Fair / London, UK
  2017 Art & book Fair / Taipei, Taiwan
  2018 梅舍茶館 / Tokyo, Japan
  2018 微貳獨冊 / Taipei, Taiwan 

【推薦序】
用減法過生活,用加法看自己           洪仲清
不加班、不耍廢,讓時間產生倍效          林靜如
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面貌   沈雅琪
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鄭緯筌

前言  從晚上六點開啟,改變人生的奇蹟4小時       

PART 1 改變之前,先問自己四個問題!
──誰說上班日只能是工作日?

1.明明每天還有晚上4小時,卻只期待周末?              
2.一輩子只要工作就會快樂嗎?              
3.光靠現在的薪水,就能想像未來嗎?          
4.等辭職或退休,就能做想做的事嗎?          
【TIP】如何找出下班後能做的事?             

PART 2 掌握原子時間,帶來四個美妙的人生禮物
──晚上改變了,早晨也會跟著改變

自信:證明自己,我是有價值的               
斜槓:上班族也可以有夢想啊!             
自我:找到工作和生活的中間點                  
開源:不知不覺,薪水翻漲                 
【TIP】我還可以做什麼:盤點適合自己的副業    


PART 3 晚間計畫的起點:人生可以不只一個目標!
──用曼陀羅思考法,幫卡關人生找出口

毫無頭緒時,怎麼開始?             
把期待變成現實,設定目標四步驟           
如何推自己一把,開始行動?                 
如果你還在猶豫、停留在出發點…              
【TIP】為自己訂下目標的方法                 

PART 4 建立高效的晚間計畫(上):創造時間自由!
──讓24小時延長的時間倍增管理法

被塞滿的硬碟──不是沒時間,是欠整理!              
今天一天你做了什麼?每日回饋             
晚間4小時怎麼用:訂時間軸計畫表
該做就做,該玩就玩!番茄鐘工作法         
減少無謂煩惱的極簡主義                  
避免時間浪費的技巧                       
【TIP】聰明管理時間的工具                

PART 5 建立高效的晚間計畫(下):活出想要的樣子
──養成規律小習慣,讓身體自行啟動

小事堆出小成就,讓成功變成好習慣            
不要在一頭熱的時候開始進行                 
思考像大人,行動像孩子                  
形象塑造,讓自己變成理想中的樣子         
一起前進,能走得更遠更長久               
【TIP】這樣做,早上能量充沛!         

PART 6 想耍廢的時候怎麼辦:6種危機處理法
──什麼都懶的時候,就只做一點點吧!

晚上有約,導致計畫生變時                 
低潮和無力感突然來襲時                  
再怎麼努力也不滿意時                          
當完美主義阻礙了起步                  
意志力不夠而過度自我合理化時            
想要放棄時,問自己三個問題               
【TIP】不再當喪屍:管理體力的訣竅     

【後記】我今天也快快樂樂去做「要做的事」  

★附錄    打造高效舒心的晚間計畫
曼陀羅計畫表                            
行動方案表                                 
晚間計畫表                               
功能性記事本                             

前言
 
從晚上六點開啟,改變人生的奇蹟4小時
 
  人生不是逝去,是填滿。
  我們不是徒然度過一天又一天,
  是用所擁有的去填滿。
  ──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常夢想著能像上班族一樣,下班後去運動、進修,然後用一杯啤酒痛快的結束一天。可是等到我真的當了上班族,要善盡本分的莫大責任感壓在身上,體力消耗、精神耗損全然超乎我的想像。上班剛滿一年時,所有前輩的視線似乎都聚焦在我身上,在連大口呼吸彷彿都會被責怪的壓迫感之中,我好不容易撐過九個小時才得以下班。回到家連吃晚餐的力氣都沒有,像廢人一樣躺著躺著就睡著了。感覺才剛闔上眼睛沒多久,又被尖銳的鬧鐘聲吵醒,於是眼角泛淚起身,匆匆忙忙準備好再度趕出門通勤。
 
  就這樣,重複上班下班的生活又過了一個月,我壓根變成工作機器,頓時察覺到這很不對勁,就像迷失了自己。我開始有種感覺,迫切渴求不是以「上班族的身分」,而是用真正像我自己的樣子過生活。但是我不能馬上辭職不幹,因此,我開始想要把下班後的時間變成有意義的時光。
 
  從KTV和書局閒逛開始
 
  但是當全身的精氣神已被白天的工作消耗殆盡,回到家要再試著做些什麼,光是用想的就很累人。
 
  我想向自己證明,下班之後總還是能夠做些什麼──無論什麼都好。於是我開始下班後不直接回家。起初只是一個人去投幣式KTV唱個幾首歌再回家。也許別人看我這行為會覺得很滑稽,好像刻意在勉強自己去做這些有的沒的。令人訝異的是,雖然只是一天中極短暫的時光,我開始感覺身體漸漸放鬆起來,也產生了勇氣──那是一種覺得下班之後,自己應該可以再多做點什麼的勇氣。
 
  接下來,我每天都走進下班會經過的書局裡晃晃。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比較正式的下班計畫,就算只是讀十五分鐘左右的書,或快速瀏覽文具用品再回家,也能覺得這一天不同以往,有一種莫名的充實感,會讓我心情變得很好。再後來,我開始買書,並在咖啡店讀個一小時左右,可以看閒書,或甚至也可以找和工作相關的資料來讀。
 
  動物總是有適應身處環境的本能,就這樣,我逐漸習慣將下班後的時間投資在喜歡的事情和自我充實上,直到現在,我已經能夠完全掌握上班以外的絕大部分時間,下班的時間,就是我的。
 
  剛好大學時期和我一起參加話劇表演的劇團代表,問我有沒有興趣表演,在他的提議下,在那一年年底我加入了劇團表演。我一下班就去劇團練習室練習到十點才回家,反覆過著這樣的生活大約兩個月。為期十天的表演圓滿結束之後,我產生了自信心,下班後無論什麼事我都可以做得到。從那時候開始,晚間時光完完全全變成了屬於我自己的時間。
 
  下班後,是我的第二人生
 
  下班之後的4小時,看似短暫,對我來說卻是重新再過一次嶄新的一天。
 
  以前吃飽飽後就腦袋發昏,癱在床上滑手機直到昏睡著等下一個明天來臨,後來,這4小時我開始用來後製影片,上傳到YouTube,開始加入可以提升工作能力的論壇,或研究論文資料、或只是單純的閱讀。甚至,最近我對手語產生興趣,也開始上手語課了。
 
  每天睡前,我會仔細看一下我的功能性記事本,上面有每小時的記錄,可以檢視當天哪些時段的專注力最高、最適合做哪些事,以及在哪些時段和哪些事情上,我浪費了時間。
 
  同時,我也會上我經營的線上「每天寫功能性記事本社團」,在聊天室裡貼出當天的計畫,和網友互相討論、一起打氣。直到晚上十一點,我就準備睡覺,為隔天做準備。
 
  這就是我的晚間例行計畫。
 
  我想做也能做的事情很多,除了獸醫,除了當Youtuber,我還是演員,有時是線上課程講師。當然了,有時候為了製作影片、話劇表演或開課,例行計畫表會出現一些變化,但多半只是讓時間排程變得稍微緊密一些,原有的行程並沒有被忽略。因此當這些臨時性的企劃告一個段落,我的晚間時光仍然被「我想要做的事」填滿。
 
  很多人說不知道下班後要特別做點什麼,即使是準時下班、可以較早回家的日子,也跟加班沒什麼兩樣,精神呆滯放空,任憑時間流逝,早點睡覺得可惜,想做點什麼事又覺得好累啊好有負擔感,結果只是滑滑YouTube、追劇,然後昏昏沉沉的睡著,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這本書正是為了這些人們而寫的。
 
  晚間時光有多好用?既是讓人生加倍拉長的機會,也是為了賺錢必須工作之餘,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付出努力的時間。所謂工作與生活平衡,並不是一直躺在床上看YouTube和Netflix 就叫做平衡,如果希望擁有更充實、甚至有實質收益的生活,我建議你把我的時間管理訣竅全部偷學起來,因為我過得比誰都更充實。 
 
  PART 1  改變之前,先問自己四個問題!
 
  許多人認為平日是「上班日」,周末是「不上班日」。然而到了引頸期盼的周末,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放假我要幹嘛幹嘛,也要幹嘛幹嘛!」就像信誓旦旦的學生,等到假期都快結束了,才感嘆浪費時間。
 
  我決定不要把時間胡亂綁在一起,也不左顧右盼回顧時間,而是專注在每個當下,把細碎如原子的時間碎片找出來,再將每個當下串連起來。如果把平日裡的24小時拆開來看,在公司的時間包含休息,大概九個多小時,假設每天睡七小時,不工作的時間也還有八小時。扣掉通勤時間,每天至少有五到六小時是不工作的。當然還要扣掉處理雜七雜八事情的時間,最後每天至少還有三到四小時。這時間絕對不算短,起碼花在等待周末絕對是一種浪費。
 
  晚間能做更多事,且不需太多自制力
 
  我一開始也是習慣把「想做的事」集中等到周末才進行。例如我在周末後製要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如果周末有其他事情,才會改在平日晚上進行,結果,我發現了有趣的事情:
 
  如果是平日晚上,我只要花一個半小時左右編輯影片,連兩個晚上可以完成,計算起來,剪成一支完整的影片需要大約三小時,四天可以完成兩支。但是如果是周末,一整天下來我能製作出兩支影片的次數卻少之又少,不用十個指頭就可以算完,反倒需要花上四或五小時、拖好久好不容易才能完成一支影片──咦,難道平日和周末時間,真的走得不一樣嗎?
 
  據說任何事情想要專心完成的話,需要長而連續的時間。這樣的說法沒錯。因為從開始做事,加速進度,到呈現投入狀態為止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這段連續的專注時間只要三小時就夠;超過三小時之後,即使是同一件事,要維持專注力絕對不容易。我又尤其是那種專注力短而散漫的類型,三小時對我來說已經夠長了。
 
  當你認為時間綽綽有餘時,效率會降低,擁有很多自由時間反而需要更高的自制力。這時幫自己設截止期限就是很好的推動力,當利用平日晚上做事時,上床時間就是很明確的期限。例如我最晚十二點前一定會上床睡覺,只要訂好睡前必須完成的工作份量,我就能非常專心趕在睡前努力達標。相反的,在周末早晨開始做事時,心裡會覺得反正悠閒充裕、到晚上前還有大把時間,因而覺得那就慢慢來吧、不需要趕著做,效率自然有落差。
 
  下班後的時間絕對不算短。假設下班後利用兩小時投資副業好了,兩小時乘以五天,每周就有十小時。假設在周末進行副業,大概周六要花五小時,周日要花五小時才夠。看起來沒什麼,其實這樣一來,包括平日在內,實際上等於一連七天完全都沒有休息呢!投入副業是好事,但為了副業,沒有周末的生活不覺得太殘酷了嗎?所以放掉周末,學習運用晚上的時間吧!
 
  多做點「有的沒的」,人生才有趣。
 
  公司是「工作的地方」,家是「休息的地方」,早晨是「準備上班的時間」,晚上是「下班後休息的時間」,如果從這些迷思中跳脫出來,下班後真的不做點事情嗎?反而說不過去吧!回到家只想躺平休息的人,看到下班後還認真做事情的人會說「體力真好」,但是請相信我,別人交代的事情和自己喜歡而做的事情,費心費神的程度是不同的。
 
  當我開始實踐4小時的晚間計畫後,我漸漸領悟到下班後用自己喜歡的事情把時間填得滿滿的,並不會耗盡能量,反而能充電回填活力。
 
  只要有活著的基本體力,你就不用擔心體力好不好,晚間計畫和體力充足沒有絕對性的關聯,問題只是在於能不能適應。只有一開始在改變習慣的過程可能會有點累,等身體適應、找到節奏,就會感覺輕鬆起來。
 
  要不要試著跨越那道牆呢?找出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去做,看見比昨天更進步的自己,會讓自己更加充滿活力。
 
  建立晚間計畫之前,先想想自己在工作之外做什麼事會感到快樂,有什麼能力是無法發揮在工作上的,以及自己想做哪些「有的沒的」吧! 
 
  PART 4建立高效的晚間計畫(上):創造時間自由!
 
  小時候覺得按表操課很令人鬱悶,
  有時甚至感覺像上了腳鐐一樣。
  但是現在我照自己的喜好自己安排行程,
  不再浪費時間煩惱要做什麼,
  按照計畫,聰明而恰當的去填滿時間。
  這是我每天隨心所欲的日常,
  如今不但不會覺得被綁死,反而樂在其中。
 
  尋找散落的時間碎片
 
  不管是富翁還是魯蛇,每一天都是24小時,就像不能升級的硬碟一樣。有的人為了「搶時間」,可能乾脆晚睡一點或刻意早起,但我並不建議縮短睡眠時間去增加你可使用的時間容量。因為犧牲睡眠只是一種自我消耗,不是長久之計。
 
  仔細觀察那些老把「我好忙好忙」掛在嘴巴上的人,會發現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時間都被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整頓自己的日常、重新思考使用時間的方式,就像整理電腦檔案,如果沒有養成習慣當然很不容易。
 
  為什麼一般人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第一,因為無意識的放任時間流逝。由於時間不具物理形態,無法伸手緊握,但是依然有「緊緊把握」時間的方法。
 
  首先須了解時間的特性。如果意識時間的存在,緊盯著時間,時間就會過得緩;如果遺忘時間的存在,就會稍縱即逝。世界上有三種情況是人們覺得時間過得最緩慢的時候,等待泡麵泡好時、做平板式支撐時、等待退伍時。為什麼呢?如同前述,因為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持續在「注視著」時間。同理,如果遺忘時間的存在,它就會過得很快。你很難在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裡看到大時鐘,為什麼?就是為了讓顧客們遺忘時間,不知不覺中停留得更久。
 
  覺得時間不夠用的第二個原因是:生活中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讓你的時間流入黑洞。一天當中必須做、或真正想做的有價值的事,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占時間。和朋友們互傳訊息瞎聊的時間,點擊熱門關鍵字瀏覽內容的時間,習慣性滑滑網路社群,這些加總起來花費的時間絕對比想像的多。
 
  要克服莫名其妙就浪費時間的問題,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每隔30分鐘或一小時就檢視自己做了什麼,以回顧的方式能明確掌握自己如何使用時間。以下會再詳細述說。
   
  意識時間,不是一直盯著時鐘
   
  有的人到了下班時間工作還做不完,必須把工作帶回家,也有的人在上班時間內就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回到家只享受悠閒時光,兩者的差異是什麼?如果單純的想,可能認為是專注力的差別,但就像前面提到,「是否意識」時間也是重要的一環。但意思並不是要你一整天一直盯著時鐘看。而是你必須在腦中有張虛擬時刻表:現在是幾點?開始做這件事已經過了幾小時?現在自己手頭上正在做什麼事情?這些都應該要知道。很簡單,因為發呆的瞬間,時間會過得特別快,因此必須時時回頭去意識時間「怎麼過」。
 
  不去意識時間、只任憑它流逝的人,就好像把時間丟入無底洞。想要知道到底時間從哪裡溜走了,必須利用功能性記事本(或時間軸計畫表),幫助自己找出時間溜走的空隙,修補破洞,這也是我一直在運用的管理時間的關鍵習慣。
 
  問題不在追劇,在於你有沒有充電
 
  下定決心管理時間之後,會以為需要強迫自己用具生產效益的事情去填滿時間,也容易誤以為很會管理時間的人,是一刻不停歇地工作、學習和自我充實的人。尤其寫功能性記事本時更加重了這種壓迫感。覺得自己應該要在計畫表上把每小時做完的事一字不漏寫下來,但不知為何總不太願意寫下「休息」、「追劇」等。
 
  但是,我所認為的時間管理,並不是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具有產能的事情」上。
 
  我成立了一個線上「每天寫功能性記事本」的社團。我們會分享自己的時間清單,也就是把一天所做的事情分為5~6種範疇,其中很多會員們感到混亂的就是休息和浪費時間的部分。這兩者的共同點是沒有創造產能。原本休息應該對人們來說是正面意義,但對不想浪費一絲一毫的時間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搞清楚卻很容易變成負面壓力,是休息還是浪費?兩者經常難以分辨。
 
  有些會員發現,最簡單的觀察原則就是:只要有你有充電的感覺,就是休息;如果休息過後覺得心情很差,就是浪費時間。當他們在體力和精神上到達極限時,就把放空時間視為休息。
 
  雖然這題沒有標準答案,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看法,但大多數的會員都認同,如果是毫無計畫、毫無頭緒讓時間流逝才是浪費時間。如果能清楚掌握自己工作、學習、運動之間的空檔的休息,就是正面的充電而不是虛度光陰。
 
  切記,管理時間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休息時間,而是既無法好好休息,也無法好好工作! 
 
  上網做功課?可能正在浪費生命!
 
  另一種典型的浪費時間是在網路上閒晃。
 
  乍看之下,手機成癮和網路閒晃很類似,但最大的差異是,很多人誤以為網路閒晃是「為了做之後的產能做準備」。
 
  簡單來說,開始做運動之前,不斷上網瀏覽運動服裝,搜尋做什麼運動才不會讓肩膀變得太壯;看一看過程中剛好逛到減重食品,於是卯起來看部落客介紹,後來乾脆把YouTube的介紹影片全部看過一次。
 
  這種行為,當然就會讓人毫無節制陷溺在網路的汪洋中。
 
  像這樣想到什麼就查什麼,一兩個小時莫名其妙就過去了。在這種網路導致人分心、以致無止盡的網路閒晃,其實根本無法獲得真正有幫助的良性資訊。我常建議網友,與其在網路上找尋資訊,不如起而行更快。例如要健身?比起花好多好多時間在網路做功課,更快速的方法是加入一家健身房,詢問健身教練有關運動的知識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想換髮型時,與其在網路上花幾小時瀏覽名人的照片和髮型,不如去髮廊請設計師根據自己的髮長和臉型,推薦幾種不同造型來得更有效率。
 
  以準備當作藉口而浪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我為此痛下決心,想到的對策就是訂出「煩惱的時間死線」。當時間受到限制時,就不會隨著雜亂無章的思緒蒐集資訊,只會用來查詢真正急用的資訊。值得謹記的是,執行時需用到的資訊比你想像的少。只要基本少量的資訊,就可以開始進行任何事情。
 
  晚間4小時怎麼用:訂時間軸計畫表
 
  我們要找出在什麼時間區段內做哪些事情最有效率,因此在寫記事本的同時,別忘了也要標注當時的專注力程度。我觀察我的記事本之後得到的結論是,上午時間是我體力的高峰,用來做勞力的事情效果很好,晚上的時候做創造力的事情最順利。所以我早上(上班前)用來運動,而剪輯影片和寫作則安排在晚上。就像這樣,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有計畫性的設定各時間區段的目標,最後養成習慣。
 
  STEP 1:盤點你的空白時間
 
  先把一天中自己能運用的空閒時間全部記錄下來,你必須清點「真正」擁有的空白片段有哪些。例如我的上班時間是10點,比別人晚一些,因此可以利用的時間是早晨2小時左右,和下班後3~4小時。不少人的上班時間是9點,但公司遠近不同,空閒時間也會不同,如果通勤時間長,那就放掉早上,只利用晚上時間也綽綽有餘。
 
  有一個關鍵點要注意:必須固定抽出的時間也要全部記下來,再從空閒時間中扣除。例如,下班後吃晚餐的時間、帶寵物散步的時間等例行公事。扣掉固定行程之後,剩下來的才算是單純的自由時間。要特別列出這些例行公事,是為了在全力以赴做想做的事時,不至於錯過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些時間是不能省略的──陪狗狗散步、跟家人說話、做簡單家事等等,這些日常之事對人生而言亦是「重要的小事」。無論是發展第二專長或開啟其他副業,許多人忙東忙西拚命向前衝,卻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和重要的人們,它們才是生活的基石。這也是我的切身之痛,是我從自己的生命經驗當中所體會出的關鍵。
 
  STEP 2:了解時間成本和必須投入的專注度
 
  在擬定事前計畫時,不免要設想做一件事情的時間成本,此時必須評估兩點:具體要花多少時間,以及投入多高的專注力程度。特別是計畫中如果有某項事情必須持續數天,或是每周必須做兩三次以上,就更要訂出每天要預留多少小時給這件事。只在腦子裡想像花費的時間,和實際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常心想「這點小事只要一小時就夠了吧?」但真正做起來沒那麼容易,總會有各種原因耽擱了過程,往往得花上兩倍以上的時間才做完!所以才需要填寫事後記錄表單,因為按照時間區段記下所有做過的事情,時間節點和過程被文字化、視覺化了,就有助於精算做每一件事的時間成本。
 
  如果是初次嘗試的事,建議先比預估多排1.5倍的時間。預定的時間可以有彈性,在執行的過程中一邊修正即可。
 
  STEP 3:製作晚間時間表
           
  再來就是要製作適合自己的晚間計畫時間表了。如同大學生的課堂時間表,只要以格狀方式排列就可以了。
 
  同樣的,真正執行起來,一定會發現和預估有很大的出入,可能是某件事情比你想像的更麻煩、要花更久的時間,也可能是某件事情根本不適合安排在晚間進行,做起來反而更累人……因此執行時可以根據需要,適當修正時間表。
 
  很多人問我,一直修正時間表,是不是代表一開始訂的計畫很失敗?但絕非如此。把改時間表想成策略性修正吧!就像打草稿一樣,大略抓個方向輪廓,在執行的同時保持滾動式調整,直到找到最能滿足你的生活節奏。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