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症狀治療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中醫症狀治療學

作者:陸壽康 編著
出版社:人民衛生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ISBN:711706755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88元

本書以350個臨床常見症狀和體征(其中含西醫綜合征8個,西醫檢測指標10個)為目,系統介紹其證治方藥、醫家經驗、簡易效方、外治法、針灸治療等內容。在每一症狀(或體征)正文開頭,概述其術語源流、症狀鑒別、病因病機、基本分證和治法等。在文末評述中,常用中西醫結合的思想方法,介紹症狀和體征所出現的西醫疾病病種及其意義。有的還詳述其治療方法和護理、養生等內容。 本書以症狀和體征的章節安排上,除有男、婦、兒科單列外,其他各科均不單列,而是按照分部和分症相結合的原則來編排的。如此做,便於歸類和檢索。有的症狀和體頸項、腰背四肢等則按照症狀分部來編排。如此做,便於歸類和檢索。有的症狀和體征,以現代統用術語為目,如高熱、低熱、昏迷、暈厥、痴呆、抑郁、眼球需顫、眼球突出、腮腺腫大等。有的兩個名稱並列,如脅下痞塊(肝脾腫大)、頸部癭腫(甲狀腺腫大)等。又,一些外科病症如粉刺、黃褐斑、疔瘡、瘰 、癰、疽等,還有小兒時行病如麻疹、水痘、風痧、丹痧、白喉、和奔豚、闐閑等,仍以其原病名入目。有的在分證時,還根據具體情況作一定調整,如黃疸、水腫先分陽水、陰水,黃疸先分陽黃、陰黃,再進而分證;頓咳分初咳期、痙咳期、恢復期,麻疹分疹前期、出疹期、疹回期,脫發先分油風斑禿和蛀發癬(脂溢性脫發),而後再予分證。有的先分急性、慢性,虛證、實證,緩解期、發作期,再進而分證等,總以具體情況決定。 本書是以350個臨床常見症狀和體征為目,系統介紹其證治方藥,醫家經驗、簡易效方、外治法、針灸治療等內容的中醫治療學專著。廣集博采,內容豐富,中西合參,古今匯通,詳述臨床證治常規,突出說明方藥變化應用實際情況,反映現代中醫藥治療發展水平。是全科中醫臨床治療重要參考書,適合廣大中醫師和中醫藥院校師生閱讀使用。

第一章 總論第一節 症狀與體征的中醫臨床意義一、症字和字含義的互通二、症狀與體征的中醫臨床意義三、中醫對症狀的情狀和行為特征描述第二節 主要症狀的辨析和症狀的規范研究一、辨證論治的過程和方式二、主要症狀的識別和分析三、中醫症狀的規范研究第三節 治法處方的靈活變通一、治法處方要針對病因、病位和症狀二、因病分期用方有序三、因證候變化而用方變通四、因人制宜重視個體治療五、因時制宜和擇時用藥第二章 寒熱與汗一、高熱二、低熱三、潮熱四、五心煩熱五、惡風六、惡寒七、寒戰八、畏寒九、惡寒發熱十、寒熱往來十一、身熱肢冷第二節 汗一、盜汗二、自汗三、黃汗四、血汗五、脫汗六、半身汗出七、無汗第三章 神志一、昏迷二、暈劂三、痴呆四、抑郁五、狂躁六、驚恐七、失語八、癲癇九、健忘十、煩躁第二節 睡眠一、失眠二、嗜唾三、多夢四、鼾眠五、夢游六、夢魘七、夢交第四章 頭面頸項一、頭痛二、偏頭痛三、腦鳴四、眩暈五、頭汗六、半邊頭汗七、脫發八、發白九、黃發┅┅第五章 眼目第六章 耳鼻咽喉第七章 口舌齒第八章 身形皮膚第九章 腰背四肢第十章 心肺胸脅乳第十一章 飲食脘腹第十二章 大小便肛門第十三章 男科第十四章 婦女月經第十五章 妊娠及產後第十六章 婦女帶下及外陰第十七章 小兒附篇 西醫常見檢測指標異常及綜合征的中醫治療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