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院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船政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院

作者:沈岩
出版社:書林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5日
ISBN:9789574455003
語言:繁體中文

  中國最早引進西方教育模式  最早創立留學生教育制度  最早實施產學結合、多元教育的高等學院
  左宗棠、沈葆楨一手創辦  嚴復、詹天佑、鄧世昌從這裡走出
  本書披露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福州馬尾船政學堂輝煌而鮮為人知的歷史,勾畫出左宗棠、沈葆楨創辦船政學堂的過程與成就,以及該校畢業生、留學生的風采。從西方教育模式中國化的角度,探索其歷史地位,並闡述船政學堂如何為現代的高等教育及技職教育,提供可資借鏡的經驗。
本書特色
  1.市面僅見對船政學堂的辦學模式進行深入探討的專門著作。  2.作者是中國船政學堂研究專家,資料豐富完整。  3.特別適合推薦給關注高等教育、技職教育及中國近代史的讀者。
作者簡介
沈岩
  一九四七年生,福建紹安人,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曾任福建船政學校黨委書記、現任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在船政文化研究上頗有建樹,獲「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序 第一章 師夷以制的創舉第二章 中西合璧的組織管理模式第三章 引入近代教育的教學模式第四章 借船出海的師資戰略第五章 權操諸我的學生管理模式第六章 開創先河的留學教育第七章 船政學堂的成就與歷史地位第八章 船政教育模式的特點和意義結語 船政學堂的沿襲和反思參考文獻附錄後記一後記二

第一章 師夷以制的創舉中國造船鑄炮,……即可師敵之長技以制敵。——林則徐 是書何以作?曰……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 源 竊惟東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陸。……臣愚以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左宗棠 中國自強之道,全在振奮精神,破除耳目近習,講求利用實際。該督現擬於閩省擇地設廠、購買機器、募雇洋匠、試遣火輪船只,實係當今應辦急務。……左宗棠務當揀派妥員認真講求,必盡悉洋人製造、駕駛之法,方不致虛糜帑項。——同治皇帝載淳 第一節 興辦船政的歷史背景船政學堂是洋務運動的產物。她的誕生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環境。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激烈的變化,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已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強國禦侮之道,成為當時的新思潮。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也應運而生。一、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危機四伏19世紀上半葉,清朝統治下的中國社會已經到了封建主義的末期,矛盾叢生,危機四伏。帝國主義列強為擴展殖民地,以求獲得更大的政治特權和經濟利益,把幅員廣袤、資源豐富的古老中國作為覬覦侵奪的主要目標,悍然發動侵華戰爭。他們以堅船利炮敲開了清廷閉關自守的大門,迫使清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和貿易主權遭到嚴重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瓦解,列強利用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資源,把中國逐步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封建社會已變成了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前,以英國為主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輸入量是很少的。據統計,從1781年到1793年,英國賣給中國的貨物總值僅為1,600萬兩,而中國賣給英國的茶葉就達9,000萬兩:中國佔據出超地位。到19世紀30年代,中國年進口總值也不過1,000萬兩左右——1,000萬兩對於有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無甚影響。而且這些進口商品除鴉片外,主要是毛織品、金屬製品和棉花等物,與廣大民眾日常生活所需關係並不大。由於進口商品稅收高、附加於商品的其他費用較多,因而缺乏市場競爭力。鴉片戰爭之後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首先,通過不平等條約及其附約的規定,進口商品稅收大大降低;其次,資本主義國家產品的勞動生產率大為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在中國市場急劇下降;第三,資本主義國家改變策略或採取傾銷政策,把商品強銷於中國。以英國為主的外商們,大量推銷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如棉布等物。由於「其質既美,其價復廉」,形成「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的局面。這些廉價商品、特別是廉價的棉紡織品大量增加,摧殘了中國的手工業。在19世紀40—50年代,正如馬克思所說:「中國紡織匠因外國的這種競爭而大受其苦,這一點就在全國引起了相當的震動。」以英國為主的外商們除大量推銷與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外,還無恥地向中國走私鴉片,大量掠走中國的白銀。在19世紀初的20年中,平均每年輸入鴉片4,000餘箱;到了1838—1839年已激增至近40,000箱。道光十八年(1838年),據鴻臚寺卿黃爵滋提出嚴禁之議時說,「僅廣東一口,歲漏銀三千餘萬兩,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國內沉於煙癮者眾,上自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有吸食者,為害甚烈。1838年間,道光皇帝派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到廣州實行禁煙。林則徐洞察英人雖外表聲勢顯赫,但也有理短膽怯、勞師困頓等弱點,準確地估量敵人的力量,「責令夷人將躉船所有煙土盡行繳官」,並把它「銷除淨盡」,從英人手中收繳鴉片21,306箱,在虎門銷毀。從1839年6月3日開始至6月25日完畢,共銷毀鴉片2,376,254斤,取得了禁煙運動的初步戰果。但英帝國主義並不死心,北上挑釁,終於在1842年8月29日,逼迫清廷簽訂了《南京條約》。從此,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威脅之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捩點,標誌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開始。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當時,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已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當時,關心社會的經世致用學者、思想家們也試圖解決社會的矛盾。他們開始拋棄夜郎自大的陳腐觀點,關注世界,探索新知,關心時局,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