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安眠藥:正確用藥,解除失眠魔咒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別怕安眠藥:正確用藥,解除失眠魔咒
安眠藥一點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所知道的安眠藥知識,全部都是錯的!
認識藥,你才能控制藥。
給所有對安眠藥陷於又依賴又害怕痛苦中的失眠患者
徹底扭轉坊間對安眠藥的汙名。
讓你焦慮的,不是吃藥的副作用,而是無法控制藥物的恐懼!
別再受媒體「最新研究」推波助瀾的恐嚇了!
吃安眠藥會致癌?
吃安眠藥導致夢遊?
吃安眠藥容易成癮?
吃安眠藥會引發失智症?
吃安眠藥過量,會導致死亡?
如果上面敘述你都點頭,那你對安眠藥的認知,還停留在20年前!
2014年,台灣人服用的安眠藥創下 3億3千9百萬顆的紀錄,與前年相較,多出1200萬顆,相當一座雪隧的長度,但我們對安眠藥的知識卻遠遠不足,錯誤的老舊觀念,使得醫師小心翼翼開藥,病人吃得提心吊膽,結果,療效更有限。
現代人壓力爆表,失眠是大多數人的共同經驗。面對安眠藥,與其抱著錯誤認知服藥,或因恐懼而拒絕服藥,不如好好了解安眠藥。當21世紀已邁入第16年,我們對安眠藥的理解,更該徹底升級!
《別怕安眠藥──正確用藥,解除失眠魔咒》是杏語心靈診所院長陳俊欽醫師和賴奕菁醫師針對失眠患者所量身打造的一本書。在這裡,安眠藥首次得到了最公正的評價,最詳細的介紹,無論是它們的種類、成分、效果、服用方式,甚至病人在面對藥物時的心理,都有鉅細靡遺的剖析,不僅破除大眾多年來對安眠藥的錯誤迷思,失眠患者更可以正確地評估自己的需求,安心吃藥,找回美好人生。
書籍重點
★ 因飽受失眠所苦、正在服用或考慮服用安眠藥,卻又感到心裡不踏實的人,這本書非讀不可。
★ 過去,我們對安眠藥的理解幾乎都是錯的。本書讓你拋開20年前的老觀念,以正確心態面對藥物。
★ 這本書是唯一一本以正面的藥理角度去剖析安眠藥的書,也是唯一一本由專業精神科醫師所撰寫的安眠藥使用守則。兩位專業醫師逐一剖析市面上所有安眠藥成分,並教你如何選擇用藥。
名人推薦
★賴德仁教授(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暨主治醫師、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專文撰序
★蔡香蘋(生活調適愛心會前理事長)、簡錦標(馬偕醫院精神科榮譽教授,前市立療養院理事長)◎誠摯推薦
作者簡介
陳俊欽 醫師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就讀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目前為精神科專科醫師,曾服務於台灣大學醫院、八里療養院、馬偕紀念醫院。長年對於藥物如何改變人們的主觀經驗與心理狀態,例如:個案如何看待「藥物」、這些看法、態度與反應又如何影響治療的效果感到興趣。十多年前成立杏語心靈診所,目前與近四十位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一同從事心理治療工作。
早期曾獲時報文學小說獎,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譯有《牛津精神醫學》、《精神醫學精義》。著有《黑羊效應──心理醫師帶你走出無所不在的霸凌現象》、《幫他走過精神障礙──該做什麼,如何做?》、《熟年世代──最誠實的熟年心理與人生剖析》、《你可以不快樂》、《憂鬱與憂鬱症》、《戰勝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別怕安眠藥──正確用藥,解除失眠魔咒》等書。
賴奕菁 醫師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精神科專科醫師。於台北榮總精神部服務時,即投身科學研究,陸續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於國際知名期刊,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部定助理教授證書。臨床資歷深厚,曾任慈濟醫院醫學部主任、玉里榮院精神部主任,長期鑽研藥物與各項精神疾患,目前服務於蘆洲福田診所、杏語心靈診所。
擅長傾聽與說故事,能將艱深的專業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文章。書籍著有《美麗心境界》《守護仁者心──助人者的心靈防護手冊》,平時筆耕於網路部落格「賴奕菁的精神科診所筆記」,商周良醫健康網。
【推薦序】失眠不可怕,要找對專家 ◎賴德仁 9
輯一‧安眠藥心理 17
沒有心,吃什麼藥都睡不著 18
如果失眠是生命中必經的過程 25
當棍子遇上魚鉤:安眠藥與其他助眠工具的不同 32
熟年後的安眠藥議題 40
沒有神奇的藥物,只有高明的治療 50
輯二‧安眠藥小百科 57
就醫篇
就醫篇1失眠要看什麼科? 58
就醫篇12為了失眠去看醫師,醫師會怎麼做? 67
就醫篇13醫師會開什麼安眠藥給我?會開多久? 76
就醫篇14如何判斷醫師是否正確使用安眠藥物? 82
副作用篇
副作用篇1安眠藥會傷身體嗎? 89
副作用篇2安眠藥過量,會導致死亡嗎? 98
副作用篇3安眠藥會不會吃到成癮,不吃就不能睡? 105
副作用篇4吃安眠藥會夢遊嗎? 113
副作用篇5安眠藥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嗎? 117
副作用篇6聽說安眠藥會致癌,是真的嗎? 124
服藥原則
服藥原則1如何用最少藥量發揮最大效果? 128
服藥原則2是不是能睡就盡量不要吃安眠藥? 134
服藥原則3睡到半夜醒來又睡不著,能不能再吃一顆安眠藥? 139
服藥原則4白天能不能吃安眠藥? 143
服藥原則5使用安眠藥時,能抽菸、喝酒、服中藥或西藥嗎? 146
服藥原則6減藥時要注意什麼? 152
特定族群
特定族群1熟年後使用安眠藥的原則及其他 158
特定族群2懷孕或哺乳時能吃安眠藥嗎? 164
特定族群3小孩能吃安眠藥嗎? 168
特定族群4準備參加考試的人,能不能吃安眠藥? 172
其他
其他1自費診所拿安眠藥會比較容易嗎? 175
其他2能請家人幫自己拿藥嗎?利弊、理論、實務、各法源如何? 180
其他3聽說醫師會開「強姦藥」FM2給病人,這是真的嗎? 188
其他4史蒂諾斯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藥? 191
輯三‧細說安眠藥 197
關於安眠藥
關於安眠藥1安眠藥的發展史 198
關於安眠藥2安眠藥的作用原理 211
主效型安眠藥
主效型安眠藥1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am, BZD) 223
主效型安眠藥2非苯二氮平類藥物(NonBenzodiazepam, Z-Drug) 235
副效型安眠藥
副效型安眠藥1抗組織胺 242
副效型安眠藥2抗憂鬱劑 248
副效型安眠藥3抗精神病藥物 254
新型安眠藥
褪黑激素促效劑(Melatonin receptor agonist) 261
輯四‧安眠藥小藥典 271
常用安眠藥分類索引 272
最常見安眠藥特性比較表 284
推薦序
失眠不可怕,要找對專家
我的專業主要在老年精神醫學,雖是教授級,但為了增加看病品質,尤其看老人家更需小心翼翼,所以特別限診,因為我一直認為精神科醫師不能只是開藥而已,須詳細詢問其精神及身體症狀與疾病、服用藥物種類及生物、心理與社會之病因,且對患者及照顧者解釋病情並給予心理支持。台灣睡眠醫學會近年來多次全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國內成年人睡眠障礙之盛行率約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緊急亂投醫及得來速之心理作祟下,很多國人長期服用並依賴安眠藥物,健保署也注意到此問題,而漸漸對安眠藥設限。睡眠問題在精神科門診是很普遍的,基本上大部分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針對睡眠問題,會花時間詳細問診是何種睡眠障礙類型?有多久?有無服用過助眠或其他藥物?效果如何?是否併發精神疾病或身體疾病?有無特別壓力?甚至還問其工作性質、人格特質及家庭狀況等。有睡眠障礙抱怨之精神科初診病人,大部分在其他科醫師處已服用一段時間之安眠藥物,來看精神科門診的原因大部分是藥效不佳、有藥物副作用(夢遊、嗜睡及記憶障礙等)及擔心長期依賴藥物等。很多國人及有一些非精神科醫師對睡眠障礙了解不多,很容易就使用安眠藥物,殊不知,只要改變睡眠型態即可改善睡眠,例如:我常對老年患者說「白天要多運動、少臥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之睡眠衛生方法。但是很多個性較急與完美主義者,無法忍受失眠,越想睡好越睡不好,就只好長期與安眠藥為伍了。另外,針對其精神疾病(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躁症等)及身體疾病(疼痛、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胃食道逆流、心臟衰竭、慢性肺氣腫或支氣管炎等)對症下藥,就可避免長期服用安眠藥物。
所以睡眠障礙只是一種症狀的表現,這只是海平面上之冰山,如果只服用安眠藥物,只是治標,並不能治本,甚至產生很多問題。所以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不要急著服用安眠藥物,日夜作息要正常,白天尤其是早上多運動,下午以後少喝咖啡、茶與可樂等刺激性飲料,將主要睡眠與躺床時間放在晚上。如果睡眠障礙已成為困擾時,建議找相關專家,尤其是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比較可以詳細評估並給予較正確之治療模式。
說實在的,剛接到邀約為這本書「別怕安眠藥」作序時,內心很掙扎,因為在忙碌的行程中,實在難以撥出時間。不過在看了這本書後,我很感動,這本書很貼近一般大眾的心理,也很符合大家的需求。陳俊欽醫師與賴奕菁醫師算是較熱情且較直話直說的中生代精神科醫師,他們長期與罹患睡眠障礙的患者相處,更可以了解這些患者的心理與安眠藥之使用情形。
這本書的特色是從對服用安眠藥的矛盾心情與汙名化開始,再談到一般人對服用安眠藥之忐忑不安,包括:會傷身體嗎?過量會致死嗎?會上癮嗎?會夢遊嗎?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嗎?會致癌嗎?兩位醫師以其學術與臨床經驗詳細說明。另外,本書也談到服藥原則、針對特定族群說明,並細說安眠藥的種類與具有助眠效果之藥物等,內容非常完整實用,值得一讀。
賴德仁
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 精神科教授暨主治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失智症協會 理事長
如果失眠是生命中必經的過程 西元1867年11月9日,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把政權交還天皇,歷時兩百六十五年的江戶幕府統治結束。日本朝野均知:時代變了,在西方列強的進逼下,幕府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無法解決財政惡化、通貨膨脹、農村土地兼併和城市無業流動人口增加等問題,日本必須面對現實,否則,就等著滅亡。史稱:大政奉還。 一百多年後,一位華爾街的投資大師被詢問到他何以能從市場中獲利,他只說了一句話:「永遠不要問為什麼,你能做的就只有接受,然後調整自己的策略。」 乍聽之下,這兩件事毫無關係,更與「失眠」八竿子打不著,然而,它們都指出了相同的一件事:人類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卻可以改變對事實的態度── 「不可能!我從小到現在,都是最好睡的那一個,再怎麼說,失眠的那個人絕不應該是我!」「我寧願失眠,也絕對不吃藥,如果每天都還得靠藥物才能睡,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我相信一定有恢復容易入眠的辦法!再怎麼辛苦,我也願意努力去嘗試!」 諸如此類的話語,是失眠者很常見的反應。偏偏,這群人最容易成為悲情的義勇白老鼠:掏出大把大把的鈔票,去購買各種效果不甚確定的東西,有的宣稱千年不傳之祕、有的訴諸超高科技產品、有的窮盡人類想像之力──只為那僅存的希望與夢想,不惜把自己當成實驗品,然後,就在南瓜馬車中的夜半鐘聲響絕之後,心不甘情不願的爬下床,小心翼翼的「最後一次」服用一點點「絕對不是安眠藥」卻可以安眠的藥(通常稱為助眠劑),讓自己第二天在充滿罪惡感中起床,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 面對現實吧!我經常心中這麼說。實際上卻很少講出來,因為沒什麼人要聽;就算說了,不少人的反應都是這樣的── 「你要說什麼我都知道,因為安眠藥我吃過,而且吃過很多。」然後,就是一段「起初很矜持,醫師開幾顆,就真的吃幾顆;後來自暴自棄,抓到安眠藥就往嘴裡塞;最後,大澈大悟,在戒斷症狀中痛苦得死去活來,總算戒除安眠藥,無藥一身輕」的故事。劇情各有出入,不過就像八點檔,時空地點男女主配角都在變,唯獨劇情不變。「我終於從藥物中走出來了,不會再走回去。我寧願繼續服中藥,等待失眠的斷根,就算每天都要翻來覆去,一直到老死,也不想再靠安眠藥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