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經濟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性.愛.經濟學

作者:瑪麗娜.艾德謝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ISBN:9789864431212
語言:繁體中文

大小真的不重要?!「搭帳棚曲線」的真相讓十萬人都驚呆了!!

  紐約時報、英國獨立報、環球郵報、時代雜誌、men's health雜誌爭相報導、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搶修課程「性愛經濟學」正體中文版,開班授課。

  ・為什麼女同性戀者賺更多錢?
  ・多少的薪資才能讓青蛙男變王子?
  ・為什麼矮男都會有嫩妻?

  讓經濟學家瑪麗娜.艾德謝用性愛大數據告訴你。

  瑪麗娜.艾德謝指出「愛和性根深柢固地建立於經濟學之上。」多數人同意性包含某種程度協商,論及婚嫁時,更包括投資和合約概念。愛和性所有層面都涉及成本和利益。舉例來說,男女生理、心理結構也造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兩性對性欲會有不同的要求:20-29歲的男性會迫不及待地想「躍躍欲試」,隨著歲月的流逝,性欲一點點減退;而女性到50-59歲時性欲反而變得更強烈了。或許是因為激素的變化,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性可能會體驗到更多、更強烈的性高潮。照這樣的觀點來看,姐弟戀或許更符合兩性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需要。

  因此瑪麗娜認為透過研究一系列經濟資料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未婚生子、離婚率節節攀升,初次性行為年齡與結婚率卻直直落背後的原因。

  《性.愛.經濟學》收錄了各式各樣的故事,告訴我們經濟學如何使我們全盤瞭解現代社會的性愛關係。內容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年少輕狂的時輕率的決定婚前性行為的「性開放」的原因;邁入尋找伴侶的「婚姻市場」的各種困境以及人生後半段的男女尋找第二春的故事。從這些故事當中你將會理解許多人在某些情況下做的決定,竟是如此的符合以性愛市場模型為架構的經濟理論。

本書特色

  .本書以女性的觀點出發,用經濟學模型來解讀二十一世紀後半以來戀愛與性愛關係,有許多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相當別出心裁。

  .這本書雖是以經濟學為主題,但作者筆下變得很輕鬆幽默,在內容中卻加入了許多研究資料,使得這本書兼具教育與娛樂的功用。

作者簡介

瑪麗娜.艾德謝 Marina Adshade

  在過去十年內致力於傳授經濟學及原創性經濟研究。她在2008年時開設了一門名為「性愛經濟學」的大學課程,邀請學生們使用經濟學探討性與愛的議題。該堂課立刻引爆了學生們的興趣,且在學期開始前就引發了國際媒體關注。瑪麗娜.艾德謝擁有皇后大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溫哥華經濟學院。

  艾德謝博士後來在知識論壇Big Think(時代雜誌評為2011年最棒的新聞資訊網站)上開設了性愛經濟學的專欄,該系列幾乎立刻就成為該網站上人氣最高的文章,吸引了超過75萬名不同讀者。自2012年10月起,該系列轉至艾德謝博士的個人網頁連載。

  艾德謝博士常為環球郵報及加拿大商業雜誌撰稿,多次現身於加拿大電視網及加拿大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加拿大廣播公司及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採訪、線上群組討論會、國內外印刷媒體(包括每日郵報、倫敦報及路透社)與加拿大及美國的播客。

譯者簡介

好色龍

  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為人氣翻譯部落格「好色龍的網路生活觀察日誌」站主,2013年Google台灣搜尋排行名人榜第二名,為近年竄紅的梗圖及爆笑圖翻譯的初期推手之一,也創造了許多網路慣用語及次文化現象。憑著個人對英文及動漫的喜好,獨立譯有大量作品。擅長休閒、搞笑、可愛、詭異、諷刺等雜 七雜八領域,目標是用自己的翻譯娛樂更多人。


第一章:愛身邊的人
第二章:大學性了沒
第三章:情慾網路
第四章:你令我完整
第五章:婚姻好制度
第六章:養家活口
第七章:青澀少年時
第八章:人性本色
第九章:垂暮之愛
參考文獻

作者序

  你可曾好奇男性陰莖平均長度較長的國家,其國民幸福指數是否比陰莖平均長度較短的國家更高?若我告訴你有位經濟學家試圖從「世界平均陰莖長度分布圖」中尋找經濟問題的解答,你會不會大吃一驚?

  經濟學又被稱作「令人憂鬱的科學」。此別名並非來自因經濟學無法預測近年來的金融衰退-雖然它事實上從未能預測到任何一場大衰退──而是因為已故經濟學家兼牧師的托馬斯.馬爾薩斯在十八世紀末曾預言,只要英國農婦一天不把雙腿合攏,社會就絕無繁茂的可能。

  就性愛方面,馬爾薩斯的確很殺風景,但並非所有經濟學家都會用同樣鬱卒的觀點看待生命最大樂事之一。過去十年內,學者們開始爭先恐後地想用經濟理論探索人心──和人類身上的其他部位。結果造就了一堆足以使任何人對經濟學「性致勃勃」的證據和新理論。

  四年前當我靈機一動,想到能用性愛話題使我的大學學生們對經濟學燃起興趣時,想看到的就是這種反應。

  後來我慢慢發現,原本設計來幫助學生瞭解市場運作機制的有趣話題,逐漸演變成可幫助他們瞭解自己在性愛市場中定位的絕佳教材。他們開始領悟經濟學對自己的求偶行為有何影響,並將課堂上的概念實際運用在生活中。

  改變看法的不只是學生。當我探索用經濟學思維解讀性愛的方法時,我發現透過經濟學看世界讓我得以更透徹地思考個人生命中的私密事務。

  讓我為各位舉個簡短的例子。

  我從來不認為線上約會網站是個找伴侶的好去處(原因稍後再提)。但接著我想到熱絡市場與冷清市場(thick & thin markets)的差異。冷清市場的參與者稀少,使得買家與賣家都難以為對交易品價格達成共識。然而熱絡市場有許多參與者,這表示買家與賣家較容易找到令雙方都滿意的公道價。

  線上約會網站是一個熱絡市場。假如把我願意與買賣者交易的「價格」理解為我在網站上找到了我的完美對象,而對方也認為我是他的完美對象,那麼在網路上找真愛其實相當合理。並非這麼做較為簡單(很多方面剛好相反),而是因為我在熱絡市場內找到優秀男伴的機率較高。

  這只是個人理論;我尚未實驗。

  我認為在經濟學架構下能更透徹地瞭解絕大多數關於性愛的選項、抉擇和結果。事實上我願意更大膽地說,要是不考慮經濟力量,我們對周遭世界的理解將是殘缺不全的。我們在考慮政府是否該補助節育時如此,考慮政府是否該資助大企業時亦然。我們在評估個人濫交的風險時如此,評估多讀一年書的成本時亦然。我們在選擇要不要冒險出軌時如此,選擇要不要冒險將積蓄投入股市時亦然。

  《性愛經濟學》收錄了各式各樣的故事,用以闡明經濟學如何使我們全盤瞭解現代社會的性愛關係。某些是分散在書中各處的短篇故事,說明經濟力量如何影響個人的性行為(全為實際案例,只是為保護當事人,姓名及部分事實經變造)。某些故事以數據呈現。統計數據可以揭露數以千計的男女所做的選擇,量化特定情境下的男女關係及人們在這些情況下做出的抉擇,滿足經濟學家的好奇心。最後,某些故事使我們得以理解每個人這輩子多少都會做出的某些決定。這些故事全出自用來架構性愛市場模型的經濟理論。

  本書被分為三幕,每一幕代表了人生中的不同階段,每幕又分為三章。

  我打算把第一幕獻給年少輕狂的讀者。革命通常始於經濟因素,性革命也不例外;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性價值觀解放正是一則個體在衡量了婚前性行為的利害關係後,認為「我今晚該做愛嗎?」的答案為「有何不可?」的經濟故事。大學生們欣然接受了這種開放的性價值觀,然而他們的性愛市場卻不見得平穩。既然現在女學生數量多於男學生,大學校園中充滿了草率性行為,傳統的約會則如恐龍般滅絕。說到傳統約會的式微,第一幕的最後一章會談論網路上的性愛市場;我在此要以經濟學教授的身份感謝各位參與了這個使我們得以理解各地男女們如何尋找另一半的大規模資料蒐集活動。

  大多數人最終都會邁入一個人生新階段,認為身邊那位數個月來一直在自己家洗臉刷牙的人該待久一些,這便是第二幕的內容。人生和婚姻一樣,不見得能事事如意,但要是我們將對配偶的標準定得夠高,同時擁有夠多機會利用「婚姻交易」中的利益,我們或許就能得到自己要的東西(我知道,很浪漫對吧;等著看我對「經濟結婚誓言」的想法!)。婚姻不一定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婚姻有多種形式,而經濟因素大大影響了這些形式的婚姻是否會被法律或社會承認。第二幕的結尾會談論伴侶如何決定誰在誰上方。好吧,這說法有點過度簡化了。我們會談的是婚姻中的討價還價,因為所有的已婚伴侶都明白,簽下結婚證書並不代表從此兩人再也不會有異議。

  我們最終會進入第三幕。此時我們的子女都已長大,擁有自己的性生活。某些教育系統對性教育採取多學科教學;讀完第三幕首章後,您應該會同意經濟學也該被列入性教育課程之一。我也會告訴各位經濟學小故事,是關於人們在衡量婚外情的利與弊、有時向配偶坦白或隱瞞後,認為「我今晚該和配偶以外的人做愛嗎?」這問題的答案是「有何不可?」──即使他們事後後悔做出這個決定。最後,隨著日落西山,我們會談談某個迅速成長的性愛市場──邁入人生後半段的男女尋找情人或終身伴侶的地方。

  閱讀《性愛經濟學》時,你應該牢記幾件事。

  首先,經驗證據、統計數據訴說的故事和經濟學理論的描述對象並非社會中的所有個體,而是一般人的平均行為。人類的行為是很複雜的,我們的選擇都是個人好惡導出的結果。舉例而言,統計證據顯示一般女性偏好和種族背景相同的男性交往。你或會認為這個統計證據是錯的,因為你並不是這樣。這種反應相當正常,因為現實中女性擇偶的標準幅員廣大,從絕不和不同人種的對象交往的女性,到絕不和同人種的對象交往都有。統計證據只代表這個分佈圖的中間值比較靠近女性偏好同人種那端,而非偏好不同人種那側。這是平均偏好,或許不適用於你,但依然有助於你瞭解他人行為。

  此時就要提到第二點:本書中的證據都不是來自公開民意調查。經濟學者感興趣的是個體會實際做出的決定,而非他們被給予選項後表示自己會做的選擇。我們相信「顯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能忠實呈現人們的故事;我們觀察他們做出的決定,並從中推斷他們的好惡。舉例而言,我們不會詢問女性對於和不同人種的男性交往的看法。若我們這麼詢問,大多數女性基於明顯理由,會覺得自己必須回答自己不在意另一方的人種。因此我們改從約會網站或閃電約會活動收集資料,好瞭解女性實際會選擇哪些男性。女性較常對同人種男性產生興趣一事,讓我們得知一般平均女性的偏好。

  第三點:我們將著重於人們的實際表現,而非人們應該如何表現。我要開宗明義地說清楚,我不想討論行為的「好」與「壞」、「對」與「錯」,無論是從個人角度或社會尺度探討皆同。我並非認為這種討論不重要,但身為經濟學家,用人們的行為論斷他人向來不是我的工作。

  噢,在我們開始前,你或許會想知道序章開頭那個問題的答案。答案是「是」,也是「否」──陰莖大小和經濟福祉的分布關係在頭尾尤其明顯。陰莖平均長度較短的國家,經濟幸福指數較低。隨著陰莖越來越大,國民平均收入也越來越高,但是到某一點之後,越大的陰莖反而代表國民收入越低,幸福指數也隨之降低,雖然不一定代表各方面的幸福都降低(原因顯而易見)。我喜歡稱這個關係曲線為「搭帳篷曲線」。從(經濟)模型角度上,我不會過度認真看待這些結果,因為這些數據太容易詮釋成自己想看見的結果了。

第一章:愛身邊的人 卡薩諾瓦使用檸檬避孕 當時是二〇〇三年,一位來自賓州大學的傑出宏觀經濟學家主講者開口說:「卡薩諾瓦1使用檸檬避孕。」齊聚一桌的經濟學家此時都瞪大了雙眼。房內有95%的人(男人)都好奇「這招怎麼會管用?」其餘的5%(女人)則心想「好痛!」身為後者的一員,我立刻記下了這件奇特的性學冷知識開場白,以供日後使用。 先把卡薩諾瓦的風流韻事擺到一邊,主講者清楚點出了重點;二十世紀的性觀念解放是一樁經濟學故事。他認為避孕藥這種新科技顛覆了,呃,性交的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這項每天都有數百萬男女進行的分析如下:「我今天該不該做愛?」 這項「新科技」及教育與兩性平權的改變徹底轉化了性愛這檔事的樣貌。若你不相信是經濟因素促使社會越來越性開放,請先想想底下這些證據: ※一九〇〇年時,只有6%的19歲未婚少女有過性行為。一百年後,75%的19歲未婚少女有過性行為。 ※避孕科技的功效在過去半世紀來有著長足進步。然而女性未婚生子的比率在同時期內自5%上升到了41%。 ※雖然未婚生子的案例越來越多,仍有66%的美國人認為未婚生下的子女對社會有害。 ※婚前性行為和家庭收入有強烈相關性:居住於最貧困地區的少女可能性交過的機率比最富裕地區的少女高出50%。 ※婚前性行為可能已經成為常態,但尚未被完全去污名化;35歲以下的民眾中,只有48%的女性和55%的男性認為婚前性行為沒有道德上的問題。 ※看待未成年懷孕的態度也和家庭收入相關;住在高收入地區的少女有68%表示自己會對懷孕感到「極度不悅」,低收入地區的少女只有46%的人如此回答。 ※婚姻正逐漸成為富人的特權;1960年代時,擁有大學學歷者和只有高中學歷者的結婚率幾乎相同(76%及72%)。如今教育程度較低者的結婚率已跌落至48%,大學學歷者得結婚率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64%。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19~29歲的年輕人比其他世代更不重視婚姻,44%的人表示婚姻是過時的制度,只有30%的人贊同「擁有成功的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這種說法。 讓我用一位女性人生中的三個不同階段,解釋這些行為及想法是如何改變了性愛的面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