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直接實踐:理論與技巧(第7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社會工作直接實踐:理論與技巧(第7版)

作者:(美)赫普沃思
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01日
ISBN:9787543224919
語言:繁體中文

從生態系統的框架出發,按照個案—家庭—小組—宏觀層面的實踐階段的順序安排篇章結構。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向讀者介紹社會工作專業和直接實踐,並簡要描述助人過程。第一章是從一個移民小女孩及其家庭的案例開始,並介紹目前證據為本的視角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影響。第二章介紹專業的角色和實踐領域,詳細介紹了系統間的督導角色和維護角色。第三章提供助人過程的概覽並突出強調尋解模式。第四章為本篇的結束章節,介紹社會工作的核心價值觀,包括強調能力和真誠以及這樣的價值觀在倫理實踐中的操作和應用。第二篇介紹助人過程的開始階段。第五章聚焦於關系建立技巧。這樣的技巧包括新加入的與案主溝通有關的知情同意和保密的權利。第六章闡述了了解關注、深入探索問題、提供指導和聚焦的理論和實踐。第七章討論溝通的障礙。修訂后的障礙清單包括在權力不平衡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情形。第八章的標題有所改動,以便更好地聚焦於評估的過程與問題和優勢的探索。這一章也會包括文化勝任力、尋解評估和兒童評估方面的材料。第九章包括內在和環境系統的評估,並提供一個范例以便說明如何撰寫評估報告,還有專門的部分介紹精神狀況檢查,討論精神疾病診斷和治療手冊第四版,並加入了情緒和思維障礙的內容。第十章聚焦於家庭評估,內容包括家庭社會經濟壓力以及有助於評估家庭壓力和優勢的工具。第十一章說明小組的形成過程,內容包括共同帶領小組、特殊文化群體的小組和鄉村地區的小組實踐。第十二章提供了一些如何以有效且案主為中心的方式設定和記錄目標的新的實踐性信息。第三篇是助人過程的中間階段(目標實現)。第十三章介紹改變取向的策略,包括更新了任務中心、危機干預和認知重建等模式的材料,並使用圖表說明危機干預理論,提供一個具有文化敏感性的案例以強調如何為非裔青少進行認知重建。本章也包括一個尋解模式的實例。第十四章的聚焦轉移到修補環境、發展資源和賦權案主上。這一章加入新的案例以說明當前實踐的社會政治脈絡和機構層面的文化勝任力。第十五章介紹促進家庭關系的方式並添加了幾個新的案例。第十六章論及可應用於小組工作的理論和技巧,包括更多的文化敏感性的小組范例、小組構成的討論、任務小組的倫理實踐的思考和單節小組的材料。第十七章以新的案例和參考文獻討論附加的同理心、解釋和面質。第十八章討論改變的障礙因素,也加入了新的案例和參考文獻。第四篇為助人過程結案階段。第十九章的內容有結案評估、因小組成員流失而導致的結案和因案主和社工死亡而導致的結案。本書內容翔實,充滿了大量具有啟發性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來自社工實務工作者們以及作者的經歷。與那些只關注案主問題的教材相比,本書作者探索了社會工作者如何能夠更好地評估案主優勢,並整合積極的態度於整個干預過程,具有很強的實務性和可操作性。迪安·H.赫普沃思(Dean H.Hepworth),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和猶他大學榮譽教授,在個體心理治療、婚姻家庭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前言第一篇 介紹第一章 社會工作的挑戰第二章 直接實踐:領域、哲理和角色第三章 助人過程第四章 社會工作的核心價值觀第二篇 探索、評估和計划第五章 溝通的基石:同理與真誠第六章 對話的跟進、探索和聚焦技巧第七章 消除反效果的溝通模式第八章 評估:探索並理解問題和優勢第九章 評估: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第十章 評估家庭功能:多元的家庭和文化背景第十一章 小組的形成與評估第十二章 協商目標與形成協議第三篇 改變取向的階段第十三章 計划並執行改變取向的策略第十四章 干預策略:發展資源、計划和倡導第十五章 改善家庭關系第十六章 社會工作小組干預第十七章 附加的同理心、解析與面質第十八章 處理改變的障礙第四篇 最后階段第十九章 最后階段:評估與結案參考文獻譯后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