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遇見愛:台大超人氣課程精華第三堂,16個愛情經典故事,16種對愛的選擇與解答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學著,遇見愛:台大超人氣課程精華第三堂,16個愛情經典故事,16種對愛的選擇與解答
從古希臘哲學家到現在的我們,
人類對於愛情的煩惱,從來沒有改變。
《饗宴》說: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求與自己相合的那一半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一見鍾情,還是剛好而已?
《梁祝》的真愛,或許只是自己的想像?
《傲慢與偏見》其實是一場愛的權力遊戲與微型政治——
繼《學著,好好愛》、《學著,好好分》之後,
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教授孫中興的愛情必修再開課,
蒐集十六個跨越時空、萬年不敗的經典故事,
一起探索愛的各種選擇與疑問,
看見愛情其實是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無論是曾經為愛執迷不悟、飛蛾撲火,
或者膽怯不安、寂寞流淚的你,
都能在這些經典故事裡,讀懂自己,也在愛情裡,成為更好的自己。
然後,好好地寫一個屬於你的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
孫中興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華文兩性暢銷作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一九九六年開風氣之先,在台大教授「愛情社會學」,以幽默風趣的方式解說社會最重要的現象之一──愛情,成為台大最熱門的選修課程之一,也曾別出心裁地在台大校內舉辦「梁祝節」、「倒追日」等活動。著有《學著,遇見愛》、《穿越時空,與孔子對話》、《學著,好好分》、《學著,好好愛》、《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愛‧秩序‧進步-社會學之父:孔德》、《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主要開設課程為社會學理論、愛情社會學、幽默社會學及聖哲社會學。
自序 愛情恆久遠
01. 學習: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古希臘哲學家的愛情全民開講──《饗宴》
‧男人必讀的「遊戲愛」教戰手冊──《愛經》
02磨合:愛是一段共同成長的長途旅行
‧愛情與文學的結晶──《論愛情》
‧愛不是勒索與交換──〈丘比特與賽姬〉
‧平等對待、共同奮鬥──《美女與野獸》
03受傷:傷痕不是一種愛的證明
‧被誤解的浪漫愛──《牡丹亭》
‧天雷地火的法式悲戀──《阿伯拉與哀綠綺思》
‧青春值得一場偉大的愛情?──《羅密歐與茱麗葉》
‧真愛或許只是自己的想像──《梁祝》
04放下:那些放不下的傷
‧新不如舊還是舊不如新──〈上山採蘼蕪〉
‧分離是心理的遠還是身體的遠──〈冉冉孤生竹〉
‧棄婦的心聲──〈悲與親友別〉
05成全:如果「我們」不只兩個人
‧知識分子的外遇經典──《愛的親合力》
06自我:愛,是一個關於「你」的故事
‧最獨特的你──《仙履奇緣》
‧天生高貴的公主病──《白雪公主》
‧微型政治與權力遊戲──《傲慢與偏見》
結語 最好的故事,就是你的愛情
作者序
我在台灣大學開設的「愛情社會學」三部曲──愛情社會學、愛情歷史社會學和愛情與社會理論──都先後錄製完畢,並且放上了台灣大學開放式課程網站上。首部曲的「愛情社會學」已經整理成《學著,好好愛》和《學著,好好分》」兩本書先後出版。現在各位手中的這本是二部曲「愛情歷史社會學」的整理本。
「愛情歷史社會學」主要是講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我覺得很能讓學生受益。我的做法和一般有些不同:
首先是不用中╱西(外)的區分。不是將中國愛情故事和西洋愛情故事分開來講,而是以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講,這是站在不分中西的「人類史」角度來看的,希望讓學生能了解人類愛情故事不分古今中外,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性。
其次,我所涵蓋的故事盡量多元,原課程除了一般理解的中西愛情故事之外,還收錄了日本的經典愛情故事《竹取物語》。我當初也希望能加入其他文明的愛情故事,無奈讀書太少,時間又不夠,只好等待將來有機會再補充。有些太過著名的故事,像《紅樓夢》,我因為學力不足,所以沒有討論。
第三,我儘量回到故事的原典,而不是利用一般刪減版本或青少年版,甚至不明出處的道聽塗說。對於原典、版本和譯本的堅持,是我的一貫治學態度。我也引用了很多原典的文本來彰顯這些故事本來的面貌,而不是經過出於各種原因而加工的版本。這些在原始講義中和現在的版本中都有明確的交代。如果您發現您知道的故事和我不一樣,請注意我使用的版本和譯本。
第四,我講述每個故事的用意,除了拓展自己和學生的知識、視野之外,也希望學生在碰到類似的愛情事件的轉折點上,可以考慮不同的選擇,這樣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千萬不必死跟著故事主人翁的做法。
我希望強調,我們比故事主人翁幸運,因為我們有選擇權。選擇固然帶來了不同的結果,也需要肩負不同的責任。我覺得這種責任感是愛情中,甚至人生中的重要元素,很需要學習。這是我在課堂上夾議夾敘的做法,也可以說是我將愛情社會學中的概念應用於理解這些愛情故事。
這次還是要感謝孟芳和傳欣幫忙,用課程的基礎辛苦地整理成現在這本書。這本書使用幾個主題來重新排列其中一些故事,另外,為了配合這本書的某些主題,我還重新審視了兩個迪士尼動畫故事:真人版的《美女與野獸》和《仙履奇緣》。再加上我最愛的,卻在課程中沒有分析的《傲慢與偏見》,這是書和課程最不一樣的地方。
這些愛情故事看起來是老掉牙的故事,可是仔細看看、想想我們身邊或是通俗文化中展現的各種愛情事件,不都還是這些故事主題的某種變奏形式嗎?我希望讀者都不要輕看這些故事,最好能從這些故事中學到一些人生的智慧,這樣我的課程或是這本書就真是功德無量了。
愛情恆久遠
智慧永流傳
祝福大家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孫中興
01.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面對愛情的困惑,凡是人都會想要有個解答。但愛情真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我們在這一章後面要講的《愛經》所說,如果有誰不懂愛的技巧,那就請他來讀讀這部作品,意思就是告訴你:愛是需要學習的。 所以人們會從很多方面去尋求方法,比如通俗的兩性讀物、專業的心理生理知識書籍,或者從反省自己、觀察別人的經驗找答案,甚至跟朋友的聊天分享或是看以愛情為主題的影劇、故事都是。 在《學著,好好分》書中,我曾經提過,在心理學上大多認為「愛情是一種情緒」、是一種「心理狀態」,但社會學不太從這方向去思考。不是說愛情不是情緒,而是站在社會學的角度,比較重要的是:愛情是一種「社會行動」、「社會過程」以及「社會制度」這幾個面向。 而在本書,我們不再分析如何愛或者失去愛這個行為,而是要好好討論十五個經典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都具備一定的代表性或愛情類型,我們會從故事的源頭、原點開始,討論故事角色與角色之間的社會關係,以及角色行為所反映出來的愛情意識形態,最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如何影響、形塑人們對愛的認識? 因此對於經典故事,除了「社會行動」、「社會過程」和「社會制度」之外,我們關注的又多了兩個面向:人際(故事的主角、配角,甚至跑龍套的)以及意識形態。 一、愛情是一種人際關係 愛情一定是一個人vs.另外一個人或物的,在古代的故事中還有跟鬼的呢!(就算是鬼,也是依照人類的想像去設定的)。比如我們常用鴛鴦什麼的比喻愛情,那也是投射人跟人的關係,不然人為什麼要羨慕鴛鴦?因為鴛鴦永遠是兩隻在一起,很像買一送一或第二件六折這樣。 希臘神話中有個人叫納西瑟斯(Narcissus),一看到自己的水中倒影以後就愛上自己,「自戀」Narcissism這個英文單字就由這而來。愛情可能會讓人自戀不是假的,但是我們常常看到有人不停照鏡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時候的你做這些事其實是為了別人、是從別人的眼光看自己,卻不是你在看你自己啊!「自我」的形成是來自於你跟別人互動,看見別人對你的反應之後,你會「修正」自己,然後修正的你再跟別人互動,又開始一個永無止境、沒完沒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