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與氣功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針灸與氣功

作者:諸葛連祥 何學詩
出版社:中央編譯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ISBN:9787802115903
語言:繁體中文

《神州文化圖典集成》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飲食、服飾、民俗、宗教、建築、藝術、中醫藥、科技、經濟、官制等數十個領域,系統地介紹了各領域的內容與特色,以及這些文化在中華大地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該叢書均由各學術領域頗具實力的學者親筆撰稿,並由該領域的著名專家親自審定,語言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極具權威性和可讀性,是面向大眾的中國文化普及讀本,是一流學者專家撰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十萬個為什麼”。 本書是《神州文化圖典集成》的其中一冊《針灸與氣功》。針灸與氣功都是以中華源遠流長的經絡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本書對針灸與氣功的起源和發展以及操練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使讀者在了解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同時又獲得了許多實用的醫藥與養生知識。 諸葛連祥(1912—1999),雲南中醫學院中醫教授,雲南省榮譽名中醫。曾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專科委員、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雲南省消滅血吸蟲病技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中醫學會理事會顧問等。主要著作有《中醫治療肝炎經驗》(該文被收入中美日意英俄各國專家合撰的《肝病治療學》一書)、《(金匱要略)論外濕的臨床意義》、《論(金匱要略)胸痹病的特點及臨床意義》、《晚期血吸蟲病十種類型辨證論治》、《辨證論治白塞氏綜合癥一例報告》、《狐惑病治驗》等。

上篇 第一章 針灸的特點 第二章 針灸的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針灸的起源 第二節 針灸的發展 第三章 針灸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經絡和針灸 第二節 經絡的主要內容 一、十二經脈 二、十二經別 三、十二經筋 四、十二皮部 五、奇經八脈 第三節 腧穴和針灸 一 、經穴 二、奇穴 三、阿是穴 第四節 定穴的方法 一、骨度分寸折量法 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三、簡便取穴法 第四章 針灸的方法 第一節 針灸的補瀉 一、針刺的補瀉 二、艾灸的補瀉 三、針灸補瀉的依據 第二節 針灸的操作 一、針刺的操作 二、艾灸的操作 第三節 針灸的宜忌 一、針刺的宜忌 二、艾灸的宜忌 第四節 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 一、暈針 二、滯針 三、彎針 四、折針 第五章 針灸的治療 第一節 針灸治療的規律 一、辨癥施治 二、治療法則 三、針灸處方的規律 四、配穴的方法 五、十四經腧穴主治 第二節 古代針灸治驗 下篇 第一章 氣功的概念 第二章 氣功與傳統醫學 第三章 氣功內容 第四章 氣功與陰陽五行學說 第五章 氣功防治疾病與糾偏

進入21世紀的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已經與世界逐漸融為一體,世界渴望了解中國,中國更需要把自己優秀的文化介紹給世界。上世紀90年代初由我主編的《福州文化集成》出版後,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影響不錯。但由于當時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叢書的整體出版質量顯得有些粗糙簡單;所以近年在有關人士的大力倡導和協助下,我們決定再次出版這套叢書。這次出版無論從外觀設計上還是內容編排上都作了較大改變,以彩色圖文本和《福州文化圖典集成》的形式重新出現,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十幾年前有關人士提出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口號最近又再次在福州大地回響,甚至海外華人和華裔也同聲贊揚和熱誠響應,足證這個口號提到了人們的心坎上,是完全正確而且及時的。 根據過去的經驗,所有正確的口號都必須落實到行動上,才算有效。因此,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中國文化書院的同仁們和東方影視集團總經理李生泉等同志,愛國不甘後人,也想盡上自己的綿薄,為這宏偉的盛舉培磚添瓦,幾經醞釀磋商,發起了這項《福州文化集成》大型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抱著這種想法和期望,我們開始了組稿活動。在較短的期間內,我們約請了一些國內學有專長的老中青三代學者,承擔各書撰寫的任務。盡管有不少學者工作十分繁忙,但一听到我們發起的宗旨,無不慨然應允。為了保證著作質量,我們規定了嚴格的審稿制度。誰也沒有“特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弘揚我們先民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這一點,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告訴我們的讀者和觀眾。 文化之發展,是在各異質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前進的,中華民族以儒、道、釋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就曾融匯進多種游牧民族和南蠻、北狄、東夷、西戎的異質文化,又汲取了佛教等印度文化凝煉而成的。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國,此“三十年河西”,也,其文化交流以“西學東漸”為主。進入21世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歷經摧殘和磨難後衰而復起,此“三十年河東”也,中華文化交流將興起“東學西漸”的潮流。西方文化的“自我中心論”和“人類中心論”受到大自然的報復,盛極而衰,必須從東方文化汲取活力。東方文化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代表,其思想內容千條萬緒,但都集中在一個“道”字上,中國文化的大道西傳,必將帶來世界和平,必將走向“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必以傳統文化為紐帶得以完成。中國在世界的東方“和平崛起”,必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首先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綜合國力的重要要素,是我中華民族在福州生生不息的生命線,這就是我們重新發起出版《福州文化圖典集成》的基本理念。 我們的叢書雖然冠以“福州”,但是我們考慮問題的視野卻絕不限于福州。 最近幾年來,我經常考慮一些有關文化析問題。如果說我的考慮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我並不囿于福州這一個地區,也不限于當前這一個時代。我收藏著一方清代浙派大家陳曼生刻的圖章,其文曰“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這完全符號我的精神。我于文化問題絕非內行里手,我也不裝出這番模樣。但是,我看到了一些東西,想到了一些東西,我不願意妄自菲薄,也不願意敝帚自珍,于是就寫了一些短文,在不同的譙會上也做了幾次發言。得到的反應多是肯定的。連一些外國學者也不例外。這當然增強了我進一步探討的信心。 我覺得,我們過去談論中國文化,往往就事論事,只就中國論中國,只就眼前論中國。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像瞎子摸象一樣,摸不到全貌,摸不到真相。經過我多年的思考,我認為,從人類整個歷史來看,全世界人民共創造出來的四個大的文化體系。所謂“大”指的是歷史悠久、影響廣被、至今仍然存在的文化體系。拿這個標準來衡量,我發現了只有四個︰中國、印度、伊斯蘭和歐美。其中前三個屬于東方文化範疇,第四個屬于西方。東西兩大體系,有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相異者更為突出。據我個人的看法,關鍵在于思維方式︰東方綜合,西方分析。所謂“分析”,比較科學一點的說法是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許多部分,越分越細。這有其優點︰比較深入地觀察了事物的本質。但也是其缺點︰往往只見樹木,不風森林。所謂“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成一氣,使之變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強調事物的普遍聯系,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普遍聯系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它完全符合唯物辯證法。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