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快速學中藥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一百天快速學中藥

作者:楊進
出版社:華志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8日
ISBN:9789865636883
語言:繁體中文

  ■ 26類藥物中的161味常用中藥解說

  一本中醫藥愛好者的書,以「藥證相應」為原則,介紹中藥的解表、清熱、瀉下、祛濕、利水、溫裡、理氣、活血、止血、消食、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開竅、補益、收斂、驅蟲等常用中藥的功效。

  本書詳盡介紹中藥用法用量等內容,於每藥之後附有藥性歌和若干簡便方,以便讓讀者掌握中藥的實際應用。

  為了貫徹研讀的統一性,本書採用每週學習5天,共14週學完的方法。本書透過一百天的學習,要求能基本掌握臨床上最常用的161味中藥的藥性、功效、主治哪些疾病。

  在學習中,要注意把作用相似的藥物進行歸納、比較,瞭解它們之間的同與異。這樣不僅容易記住,也為臨床運用時,將這些藥物打下基礎。為了幫助記憶,於每味藥後編了「藥性歌」,如能背誦,更有效果。

  在本書內所列的「簡便方」,主要供理解藥物的作用和治療某些疾病參考之用,不必一一去記。「每日練習」所列的問題應在基礎上認真思考,勤做筆記,對於掌握本節的內容很有好處。

  在學習方法上,要按書中編排順序逐週逐日學習,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日學習時間約為1小時,另外要抽些時間背誦藥性歌。這樣對您將有俾益

本書特色

  解開中醫廟堂,一窺經絡法門。
  學醫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作者簡介

楊進醫師

  畢業於中醫藥大學,擔任中醫講師,主任醫師,累積了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善於應用中醫療法治療疾病,特別對常見疾病等有精湛的醫術。在中醫的施治領域裡擁有極其豐厚的學理及實證基礎,因而治癒眾多患者,是廣受好評是一位醫術卓越的中醫師,曾經出版醫學專著多部作品。

  合著者:黃煌、朱麗江醫師。
 

第一週
1(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和中藥學
如何學中藥學
中藥的分類
2
什麼是四氣五味
3
什麼是升降浮沉
什麼是歸經
4
中藥本身的品質
中藥的產地和採收
中藥的炮製
5
中藥的用法
中藥的配伍

第二週
1(辛溫解表藥)
表證與解表藥
麻黃
桂枝
紫蘇葉
2
生薑
荊芥
防風
3
羌活
白芷
辛夷
4(辛涼解表藥)
香薷
薄荷
蟬蛻
5
菊花
葛根
柴胡

第三週
1(清熱瀉火藥)
熱證與清熱藥的種類
石膏
知母
梔子
2
黃連
黃芩
3
黃柏
苦參
4
龍膽草
玄參
5(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連翹

第四週
1
大青葉
蚤休
2
魚腥草
白頭翁
3(清熱涼血藥)
生地
牡丹皮
赤芍
4(清虛熱藥)
青蒿
地骨皮
5(瀉下藥)
大黃
芒硝
番瀉葉

第五週
1祛風濕藥
獨活
秦艽
2
威靈仙
防己
3
木瓜
桑寄生
五加皮
4
蠶沙
白花蛇
(芳香化濕藥)
蒼朮
厚朴
5
藿香
砂仁
白豆蔻

第六週
利水藥
茯苓
澤瀉
2
滑石
薏苡仁
木通
3
茵陳
車前子
4(溫裡藥)
附子
吳茱萸
細辛
5
花椒
高良薑

第七週
1(理氣藥)
橘皮
枳實
2
薤白
木香
3
沉香
檀香
4
丁香
香附
5
川楝子
小茴香

第八週
1
荔枝核
橘核
2消食藥
山楂
神曲
麥芽
3驅蟲藥
使君子
檳榔
榧子
4止血藥
小薊
地榆
5槐花
側柏葉

第九週
1
白芨
三七
2
茜草
蒲黃
3活血藥
川芎
乳香
4
鬱金
延胡索
丹參
5
益母草
桃仁
紅花

第十週
1化痰藥
半夏
天南星
2
瓜蔞
貝母
竹瀝
3止咳平喘藥
杏仁
白前
前胡
4
紫菀
款冬花
葶藶子
5
百部
枇杷葉
蘇子

第十一週
1安神藥
酸棗仁
柏子仁
2
龍骨
磁石
遠志
3平肝息風藥
珍珠
牡蠣
代赭石
4
天麻
鉤藤決
明子
5
全蠍
蜈蚣
地龍

第十二週
1開竅藥
麝香
冰片
石菖蒲
2補氣藥
人參
3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4
黃芪
大棗
5補血藥
熟地
當歸

第十三週
1
白芍
何首烏
阿膠
2補陰藥
北沙參
麥冬
3
天冬
石斛
玉竹
4
百合
山茱萸
墨旱蓮
5
龜甲
鱉甲

第十四週
1補陽藥
鹿茸
肉蓯蓉
冬蟲夏草
2
淫羊藿
杜仲
3收澀藥
五味子
烏梅
4
訶子
肉豆蔻
5
桑螵蛸
烏賊骨
 

前言

一百天快速學中藥

  內容提要:

  《一百天快速學中藥》是一本面向廣大中醫藥愛好者介紹常用中藥的普及類圖書,以「藥證相應」為原則,著重介紹中藥的解表、清熱、瀉下、祛濕、利水、溫裡、理氣、活血、止血、消食、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開竅、補益、收斂、驅蟲等26類藥物中161味常用中藥的功效、品質、主治病症、用法用量等內容,每藥之後附有藥性歌和若干簡便方,以便理解和掌握中藥的實際應用。

為了貫徹叢書的統一性,本書採用每週學習5天,共14週學完的方法。

  本系列叢書編排體例獨特、內容深入淺出、學習掌握容易、臨床實用易查,深受讀者的歡迎,反覆再版,大陸地區叢書銷量已超過40萬冊。

  自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國內外疾病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中醫藥在臨床應用的範圍和方法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為了使讀者能及時地瞭解和掌握中醫藥相關的資訊和技術,我們邀請有關專家對本叢書進行了精心的修訂,基本保留原有的體例和格式,刪去陳舊和已不再常用的技術和內容,補充了新的相關病種和臨床治療方法。

  我們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文化,宣傳推廣中醫藥學,普及相關醫藥學知識發揮一定的作用,這是我們出版者最大的心願。

  編寫理念:

  為了進一步深入地學習中醫學,並進而掌握中醫學的內容,更好地把中醫學理論用於診治疾病,首先要對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武器—中藥有更深入的瞭解。為此,我們編寫了這本書,可與本系列書相配套,供對中醫藥學感興趣的讀者參考。透過本書的學習,除了可以掌握中藥學的理論知識和26類161味中藥的有關知識外, 還可進一步加深對《一百天學中藥》等系列書內容的理解。

  內容安排:

  本書以臨床實用為目標,用較少篇幅介紹中藥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按藥物的作用不同,分別介紹解表、清熱、瀉下、祛濕、利水、溫裡、理氣、活血、止血、消食、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開竅、補益、收斂、驅蟲等26類161味常用中藥的功效、品質、主治病症、用法用量等,每藥後附有藥性歌,還附有若干簡便方,其中包括了一些日常可用的養生保健方、注意事項等,以便理解藥物的實際應用。另還安排有若干問題的每日練習,以幫助讀者消化每日所學的內容。

  在編寫方法上,本書依然採用每日學一節,一週學5天,共學習100天(14週)的形式。

  在學習方法上,要注意按書中編排順序逐週逐日學。在學習時,切忌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每日用在學習上的時間約在1小時,另外要抽些時間背誦藥性歌。由於中藥種類較多,本書中有許多中藥未做介紹,讀者可參閱其他一些中藥專著。
 

第一週 1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和中藥學 中藥是指我國傳統中醫學所使用的藥物,這些藥物主要直接採用植物、動物、礦物等天然資源,是中醫用以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 有人說,中藥就是中國產的藥。這話並不確切,因為在中藥裡有不少藥是從國外進口的,古稱為「舶來品」,如砂仁、血竭、膨大海等,這些藥儘管不一定是中國生產的(其中有的中國也引種成功了,如砂仁等),但仍稱為中藥,另一方面,中國生產的各種抗生素、生物製品等藥,卻不稱為中藥,而稱為西藥。 人類在原始時代,在採集、獵取自然界的動植物作為食物的過程中,就逐步認識到這些食物對人體能發生有益的或有害的影響,這就是最早的藥物知識。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在這麼長的歷史時期內,有這麼多的人在進行著爭取生存和防病治病的實踐,所累積起來的藥物知識是極其豐富的,在對藥物知識的廣泛而大量累積的基礎上,逐步上升為理論。在大約二千年前,以《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的出現為標誌,形成了具有較為完整理論體系的中藥學。在《黃帝內經》中主要是較為系統地闡述了有關中藥的理論和如何運用中藥的原則、大法,如藥物的四氣五味、藥物性味與五臟的關係、五臟有病時對藥物的選擇等。而在《神農本草經》中則具體介紹了365味中藥的性味、功用和主治病症。 中藥學是中醫學的主要基礎學科之一,它主要的內容是闡述中藥的來源、性質、加工、功用、主治等基本知識及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和用藥方法等。 中藥學及其著作在我國古代稱為「本草」,這是因為中藥裡草木類的藥物佔了大多數。我國歷代編寫刊印的本草著作極多,藥物的種類和內容也不斷地充實、增加。如在我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之後,不僅中藥學的理論不斷充實發展,中藥的品種數目也日趨增加。以歷代較著名的中藥著作來看,唐代的《新修本草》載藥844種、宋代的《證類本草》載藥1 558種、明代的《本草綱目》載藥1 892種,現代編的《中藥大辭典》載藥5 767種,而《中華本草》中載藥達8 980種。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中藥資源的豐富,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中藥的數量甚大,中藥學的內容極為豐富,同時也在提醒學習者,要學好中藥學並不是輕而易舉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