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陳永綺醫師獻給嬰幼兒的健康錦囊(修訂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陳永綺醫師獻給嬰幼兒的健康錦囊(修訂版)

作者:陳永綺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1日
ISBN:9789576966590
語言:繁體中文

  打從小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吃、喝、拉、撒、睡,每一個細節無不牽動著父母的喜怒哀樂。尤其當寶寶生病時,新手父母經常是措手不及、憂心忡忡!
  書中介紹了並解答新手父母的常見問題,例如:  為什麼寶寶晚上精神特別好,就是不睡覺?  寶寶感冒、發燒、腹瀉,一喝奶就吐怎麼辦?  打了流感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嗎?  病情好轉可以自行停藥嗎?  氣喘、過敏甚至癌症,有可能是爽身粉使用不當所引起?  先天疾病、生長遲緩等問題都可以在健檢時發現嗎?
  此外,更詳述嬰幼兒的日常照顧及異常的緊急護理,包括:  1.常見的新生兒問題,如發燒、黃疸、鼻塞、打噴嚏、腸胃皮膚炎;  2.健康檢查的重要項目與常見問題,為新生兒的健康把關;  3.施打預防針的重要性、八大疑惑以及自費預防針的種類;  4.判斷發燒症狀及緊急處理原則、居家照顧與飲食;  5.感冒、發燒、腸胃不適、過敏等居家照護與用藥等。
  親切、細膩、專業的媽咪醫師陳永綺,把她多年行醫觀察與自身育兒的寶貴經驗,透過本書鉅細靡遺與您分享,並提供最正確的育兒知識。有了媽咪醫師的貼心護航,不僅父母輕鬆,孩子更能健健康康成長。
本書特色
(一)本書有如紙上家庭醫師,滿足大部分父母需求:
  作者為小兒科專業醫師,以多年經驗累積與判斷,有系統地將孩子從出生到成長過程中,將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以及疾病照護的要點,分門別類地詳細說明。例如:發燒、感冒、腸胃出問題怎麼辦?過敏、氣喘兒該如何照顧……等,只要是嬰幼兒會發生的問題,都可在書中尋求解答。
(二)如同鄰家媽媽的細心叮嚀,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由於多了一份對人的關懷,作者跟其他的醫生很不一樣,書中字裡行間對於嬰幼兒照顧及疾病、診斷與醫療,都有詳盡敘述,讀來就像鄰家媽媽在談育兒經,那麼親切,那麼貼心,很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居家需求。
(三)一書在手,不再煩惱0-6歲的育兒問題:
  家有新生兒,是每個家庭的重要大事,但小寶貝有口難言,成天不是吃喝拉撒睡,就是哭鬧不休,往往讓爸媽們手忙腳亂。本書針對平日常見疾病及狀況,作一深入淺出的介紹,是平日照顧幼兒的最佳參考手冊。另外更介紹0-6歲嬰幼兒居家照護的重點,例如出生後的餵奶、換尿片、觀察便便顏色為健康把關說起,到比較大一點,餵食副食品、做健康檢查、打預防針、一般疾病照護等等。一書在手,讓父母免於手忙腳亂的窘境,不管是新手父母或經驗老到的育兒專家通通適用。
(四)提供新生兒健檢、預防針施打等最新情報,是最實用的育兒寶典:
  書中除宣導新生兒健檢的重要,提供實用的預防針施打時程表外,更提供父母各種疾病的檢測、診斷方式,以及相關育兒資訊,讓每個爸媽都受益。
作者簡介
陳永綺
陳永綺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   .中、西醫師執照  .小兒科專科醫師  .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丹納法博癌症中心研究員,研究血液腫瘤醫學  .榮總血液腫瘤及小兒腎臟免疫受訓  .台大臨床病理受訓  .曾任台北市立和平、中興醫院小兒科及臨床病理科總醫師、主治醫師
現任  .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作品
  .文章多次發表在〈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嬰兒與母親〉等報章雜誌及醫師公會會刊上,著有《如何照顧過敏兒》、《0-6歲寶貝健康食療》、《癌症病房的102天》(新自然主義出版)以及《鼻子過敏完全搞定》、《醫師媽媽的小兒發燒照護經》等書。
  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

推薦序一 待人以寬、律己以嚴的媽咪醫師∕陳明村推薦序二 新手媽媽,也能輕鬆上路∕陳麗霞推薦序三 紙上醫師,給嬰幼兒最即時的照護∕鄧懿貞作者序  視病猶親,永遠不變的堅持
第一章 新生命的挑戰
一、初生寶寶的居家照顧1. 吃的本能2. 喝的藝術3. 拉得順暢4. 睡得安穩
二、常見的新生兒問題1. 臍帶2. 黃疸3. 鼻塞、打噴嚏4. 腸胃5. 皮膚炎6. 臍疝氣、腹股溝疝氣、陰囊水腫7. 發燒
第二章 健康檢查時間到了
一、健康檢查的重要
二、寶寶腦部的成長、發育與發展1. 腦部的發育2. 腦部的重量3. 腦部的刺激
三、健康檢查的項目1. 身高2. 體重3. 頭圍4. 體脂肪、肌肉、骨骼5. 其他項目
四、如何判讀兒童生長曲線圖
五、最好的健檢時程
六、健檢時常見的問題1. 鬥雞眼、弱視2. 說話遲緩、聽力問題3. 心雜音4. 上肢微僵、智力無礙的腦疾病
七、癲癇的症狀與治療1. 大發作的情況2. 小發作的情況3. 急性發作時的處理與治療4. 父母的情緒反應
八、熱痙攣的發生與治療
九、重視兒童該有的權利
第三章 寶寶該打預防針了
一、認識預防針1. 預防針的種類2. 為什麼要打預防針
二、施打預防針常碰到的八大疑惑1. 錯過施打時間怎麼辦?2. 不同預防針可以同時施打嗎?3. 大病過後或才打完預防針,何時可再施打?4. 副作用的症狀與發生時間為何?5. 發生嚴重副作用時,怎麼辦?6. 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後嘔吐該如何?7. 什麼情況須延後打預防針?8. 前往醫療院所施打預防針的最佳時間?
三、自費預防針的種類1. 水痘疫苗2. 非細胞型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DPaT)3. 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4. 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六合一疫苗有何差別?5. b型嗜血桿菌接合疫苗(Hib)6. 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疫苗)7. A型肝炎疫苗8. 肺炎球菌疫苗9.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
第四章 哎呀!寶寶發燒了
一、發燒時的禁忌
二、如何判斷發燒?發燒與中暑的差異?發燒的機制∕中暑的機制
三、發燒的原因
四、如何分辨發燒的嚴重程度1. 一般的發燒2. 嚴重的發燒情況
五、發燒的處理原則1. 正確的處理原則2. 耳溫槍的使用須知
六、小兒科常用的退燒藥1. 退燒藥的劑型2. 常用的退燒藥
七、發燒時的居家照顧與飲食
第五章 寶寶腸胃出問題了
一、腸胃疾病的症狀與原因1. 症狀2. 原因
二、急性腸胃炎的處理原則1. 急性期:第一天(禁食)2. 症狀緩解期:第二天及第三天(清淡的食物)3. 恢復期:第四天(漸進式的正常飲食)4. 該找醫師的警戒訊號
三、輪狀病毒:引起寶寶腸胃炎的殺手1. 症狀2. 感染途徑3. 治療方式
四、其他的腸胃問題1. 便祕2. 食慾不佳
五、副食品:寶寶獨立成長的第一步1. 添加副食品的原則2. 添加副食品的步驟
第六章 哈啾!哈啾!感冒了
一、免疫系統的發育
二、流行性感冒
三、常見呼吸道感染名稱
四、上呼吸道感染1. 急性鼻炎2. 喉嚨發炎
五、下呼吸道感染1. 症狀2. 處理方式3. 非典型性肺炎——黴漿菌感染
六、常見的感冒病毒1. 鼻病毒2.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七、不能不了解的兩種「疾病」1. 兒童猩紅熱2. 川崎症候群
第七章 過敏的發生原理及居家照護
一、過敏疾病逐年攀升
二、過敏性疾病的成因1. 遺傳因素2. 環境因素
三、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方法
四、常見的過敏性疾病1. 過敏性休克2. 過敏性鼻炎3. 氣喘4. 蕁麻疹與異位性皮膚炎5. 過敏性結膜炎6. 過敏性腸胃炎
五、過敏性疾病的症狀與居家照護1. 過敏性鼻炎2. 過敏性支氣管炎及氣喘3. 異位性皮膚炎
六、醫師常用的藥物1. 抗組織胺2. 支氣管擴張劑3. 黃嘌呤衍生物4. 袪痰劑5. 預防性治療藥物
附錄1. 育兒資訊網2. 施打預防針的禁忌3. 預防接種受害補助辦法4. 疫苗接種時程

推薦序一
  待人以寬、律己以嚴的媽咪醫師  陳明村(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
  陳永綺醫師給人的印象總是和藹可親,不僅深受小孩子歡迎,年輕的女同事們也喜歡找她談心事,是診所中公認最具親和力的醫師之一。因此,她是很適合當小兒科醫師的,她也打從心底喜歡小病人,逢年過節還會自掏腰包買小禮物給這些小病患。
  雖然她看起來與世無爭、和氣待人,卻是位很求上進的醫師,不僅醫學方面,其他領域也從不間斷的吸收新知,不自滿足。這樣的努力,加上希冀嘉惠不能夠親自就診的患者,抱持著這樣的理念與出版社合作,因此在書田的這些年間已陸續出版了多本醫學專書。可見得她是位秉持待人以寬、律己以嚴的生活哲學實踐者。
  如今她即將出版這本《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有幸能夠先睹為快,更樂意為之撰寫推薦序。本書秉持著陳醫師一貫淺顯易懂的語句,讓醫學專業術語不再那麼深奧難懂,而能平易近人的引領新手父母,了解常見的寶寶疾病與生活上的照料原則,來照顧好他們的寶貝新生兒女平安快樂的長大,解除新手父母的最大苦惱──如何好好預防與照顧生病的寶寶。
  這本書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談的是家有新生兒後,立即會面對的種種問題,例如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處理,以及吃、喝、拉、撒、睡等注意事項與處理原則。
  第二章則是談初生到六歲以前,例行要做的健康檢查,醫師會如何做檢查,父母親自己該觀察哪些事項等。
  第三章則是討論現代寶寶不可免的預防針、施打原則與常會碰到的問題指引;還有目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自費疫苗到底有何區別,及其施打的適應症都做了詳細說明。
  第四章討論寶寶必經的症狀──發燒,代表什麼狀況,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第五、六、七章則是探討寶寶常見疾病症狀,歸類為腸胃道、感冒(病毒感染)與過敏性疾病等,與一般常見的兒科疾病與生活照顧上,做詳細的解說。
  總之,這本書是新手父母的最佳指南,以前大家族時代有老一輩或已有養育經驗的姑嫂可以充當導航,新手父母不致手忙腳亂;時至今日小家庭時代,新手父母是惶恐無助的,這本書適可幫忙解決許多疑惑,真可說是新手父母的好幫手。 推薦序二
  新手媽媽,也能輕鬆上路  陳麗霞(三暉幼稚園園長)
  每個人都會生病,因此大家都有上醫院的經驗,也都和醫生打過交道。因為在生病的苦痛或生病的絕續時刻,我們才需要醫生,這時候醫生成為我們眼中的白衣大士活菩薩。
  通常醫病關係就是如此,病人敬謹受教於一張處方箋;醫生則惜墨如金,他想告訴病人的訊息,全宣洩於病歷表上,雙方默而無語,結束一場短暫的交會。
  醫生實在太忙了,護士小姐的制式安排是:一號就診,二號進診室等,三號門外椅子上待命,四號隨傳隨到……醫生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病人當然可以和醫生說話,但說什麼呢?「我會好嗎?」這個問題太蠢;「我的病嚴重嗎?」「我會死嗎?」這樣問更蠢,實在不知該問什麼問題。
  這種醫生和病人間的刻板印象,長存我們腦海中,但是自從認識了陳永綺醫師後,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陳醫師幽默風趣、平易近人、體貼關懷的人格特質,讓我漸漸喜歡醫師,樂意親近醫師,願意告訴醫師心裡的感受與疑惑。
  有幸和陳醫師結緣,已是十多年了,個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很榮幸的陳醫師兩位公子的快樂童年就在我們園裡度過。印象深刻的是,繁忙的醫務從未減損陳醫師對人的熱忱,每天總是笑容可掬的接送孩子,親切的和我們話家常、談孩子。我們每天照顧的是最敏感脆弱的幼兒,時時戰戰兢兢,但何其幸運,我們有個守護神,例行的幼兒健康檢查,不勞幼兒舟車勞頓,陳醫師帶著護士單刀赴會,用一天的時間從容仔細的看穿看透每個小朋友。
  這時候沒有一號就診、二號準備、三號待命的壓力,她用媽媽的眼睛親切的看著每個孩子,充滿了媽媽的心情,有時會產生媽咪醫師的合併症。
  不錯,陳醫師正是個媽咪醫師,是小兒科專科醫生,她專精嬰幼兒疾病治療,也深刻體會媽媽的焦慮不安,所以她能如此的「視病如親」。她了解嬰幼兒的媽媽是惶惶不安的,孩子沒生病時,擔心不知什麼時候會生病;孩子生病了,更擔心病情會如何發展。
  天下做媽媽的好像對生病這檔事,總是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去請教醫生吧,卻又不知從何問起,太蠢、太幼稚、太無知的問題問不出口,但醫學實在太專業,媽媽們不明白自己該知道些什麼。
  可能是「視病如親」的心情驅使吧!想要安慰、安定惶惑不安的媽媽們,媽咪醫師主動和媽媽們聊天,不限時地,包羅嬰幼兒所有狀況與疾病。本書最令人感動的是,陳醫師從媽媽的親身體驗出發,她有過孩子生病的經驗,她了解一個媽媽對疾病的感覺,然後她以專精的醫學知識來解析疾病,以醫師的專業來指導。筆觸自然,娓娓道來,讀著讀著,我們心中不斷呼應著:「對呀,這正是我想問的問題」「對呀,這正是我想知道的東西」「對呀……」身為嬰幼兒的媽媽所經歷或可能經歷的可怕折磨,都在其中。
  一向我們苦無向醫師請教的機會,現在可好了,針對孩子出生後每一個階段可能發生的狀況、容易產生的疾病,媽咪醫師鉅細靡遺、條理清晰的告訴我們。多謝陳永綺醫師的關懷體貼,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得到陳醫師親切的安慰,清楚的指導,媽媽和孩子的身心得到適時的安頓,就是新手媽媽,也能輕鬆上路。 推薦序三
  紙上醫師,給嬰幼兒最即時的照護   鄧懿貞(《媽媽寶寶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健康就是父母最為關心的焦點。不論孩子吃得多或吃得少、尿尿次數是不是正常、排便的顏色好不好看,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話題。而為人父母者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照顧、陪伴孩子成長。
  因為工作之便,讓我有許多機會可以和小兒科醫師接觸,而陳永綺醫師可以說是當中一位非常認真、有耐心的醫師,只要是對父母在照顧孩子健康上有所幫助的議題,她總是非常樂意接受採訪,並詳盡地說明,好讓編輯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提供父母最即時照顧嬰幼兒健康的常識。
  看完陳醫師的大作之後,深深感覺到本書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它不僅可以作為父母在照顧孩子健康上的指南,更充分發揮了「紙上家庭醫師」的功能。因為它非常有系統地將孩子從一出生到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以及疾病照護的要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流暢地表達出來。看完之後,你會覺得:「哇!陳醫師好厲害哦,我家孩子從小發生的問題,竟然一一都在此書中得到解答與幫助。」
  例如,陳醫師在第一章「新生命的挑戰」,即點出孩子吃、喝、拉、撒、睡,林林總總各項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新手父母必定會遇到的,其實有些問題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但因為初為人母,凡事都是第一次,因此,也就顯得非常無助與茫然,可是又不能一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抱著小寶貝往醫院裡跑,不僅折騰了孩子,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把陳醫師的這本書放在床頭,隨時翻閱參考,就能為你解惑也。
  除了孩子健康上的問題之外,本書也針對嬰幼兒常見的疾病進行詳細的解說,例如,發燒、感冒、腸胃出了問題怎麼辦?當然,對於現在極大部分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她更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為現代父母解說,過敏發生的原因、診斷方法以及居家照顧等。
  陳醫師用她小兒科醫師的專業背景,加上體貼父母照顧孩子的辛苦,將嬰幼兒健康照護上的問題,分門別類地詳細說明,所以,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給新手父母的好書,也滿足了大部分父母的需求,值得父母再三閱讀! 修訂版自序
  視病猶親,永遠不變的堅持
  我的第一本書《媽咪醫師聊天室》出版時,我寫了這樣一段前言:
  相信,每個人都曾寫過「我的願望」這個作文題目,若答案是沒有的,或許父母也多多少少問過我們將來長大要做什麼。我也不例外,小時候,爸爸也曾經問過我長大後當醫生好嗎?他的理由是:「當醫生很好,將來可以照顧家庭、小孩及親友,而不用假他人之手。又因為妳是女孩子,如果當了醫生,不一定要上班,幫別人看病,自己就可以利用醫學知識,方便照顧身邊的家人。」就這麼一句「當醫生可以不要上班」,讓生性懶散、常常賴床,每天夢想著將來可以不用辛苦早起的我,小小的心靈就好像被磁鐵吸住似的,謹記在心。還好,後來也沒辜負老爸的厚望,當上了醫生。
  結束了學生的生活,我並沒有實現小時候的天真想法,懶得上班,只在家中專心當個家庭主婦。帶著一絲小小的無奈選擇了一邊照顧小孩及家人,一邊行醫照顧病人。在行醫的這段時間裡,由衷的感受到:時代的趨勢,大家族的相聚一室已瀕臨絕種,取而代之成為主軸的是雙薪的小家庭。當媽媽的成為家中最重要的女主角,每天除了忙著上班外,回家還要照顧家人的起居,即使是家中有人代勞,大小事情也都得放在心上,如枷鎖一般掙脫不得。當小孩生病的時候,尤其是半夜高燒不退,或是連續幾天病情沒有好轉時,就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頭爛額的不知所措。適逢這一次真正的空檔時間,可以好好的整理,並將一些常見的小兒疾病與疑問寫下來,希望能給即將為人母的,或是已經為人母的一點點幫助,以期解除媽媽們心中些許的疑惑。
  現在的醫療結構已越形重視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當醫生的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身為現代的醫生,除了確實診斷出病因以及細心治療病人外,了解其家庭環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病人雖然只是家中的一個生病的成員,卻往往牽涉到整個家人的情緒與緊張關係。家人的互動密切,互相的影響極為深刻。因此醫生在診療時,勢必要重視病人與其家人的關係,及可能影響整個家庭的情形。當家中有人生病時,都需要家人能夠共同面對,並與醫師協商,了解病情,才能一起度過難熬的生病時刻。雖然有時只是一種小小的疾病,不足為道,但從重視整體的治療而言,醫生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將疾病做一個完整的診斷、治療與解說而已;而親密的家人,尤其是媽媽的重要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扮演醫師的角色中,爸爸一直是我追隨的偶像。他是典型的上一代老醫生,默默的在工作崗位上貢獻付出,不求回報,秉持著「醫德至上,視病猶親」的信念,並且躬行不輟。儘管現已退休十多年,仍然不斷透過書籍與日本NHK電台醫學新知節目,進行自我再教育。
  他常會津津樂道的和我們年輕一代醫師討論醫學,當中透露出對醫學新知的透徹,常會使我和我老公汗顏。雖然醫學知識不斷更新進步,但是有些基本信念是經得起千錘百鍊不會改變的,上一代醫師的典範,仍然值得我稱頌與學習。
  爸爸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專(台大醫學院前身)並在台中醫院受訓後於南台中開診所。行醫四十多年,不斷鞭策他自己用功的原動力是責任感。他認為當醫師最值得提的是醫德,當醫生一定要有醫德,要時時替患者著想,好像自己生病一樣,體念生病的人所受的煩惱與痛苦。
  常常關心、著急與再三思慮,對患者的處理妥不妥當?病人有沒有好轉?這些是最重要的事,卻又常常被忽略。因為擔心所以責任很大,相對的壓力也很大,不過也因此才能轉變成進步的催化劑。對待病患要誠實,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無法處理的情形就應該要馬上轉院,不要耽誤病情。另外,理論與實行的踏實是成功醫治疾病的關鍵。他常告訴我:「理論人人會蓋,遇見事情時,馬馬虎虎執行的不切實際或是根本理論與實務脫節,光說不練,是註定不能成為好醫師的原因。行醫不簡單,要牢記在心。」
  至今,儘管科學一再地進步,我仍然緊跟著父親腳步,時時保有一顆好奇的心,不斷的吸收新的知識,不敢怠惰。
  最後僅以「失蹤時刻」電影中的一段對白與大家共勉之:「妳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母親,請記住:妳仍是兩個小孩的媽,而妳是他們唯一的母親──不管好或壞。」
  這本書蒙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邀約,重新增訂出版。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大約增加了原來的一倍半,涵蓋了一般嬰幼兒養育上常碰到的問題與必須提高警覺的狀況,書名也改為《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再次重讀自己曾經寫過的東西,雖然有許多不足,但當時寫作的心情卻仍然鮮活。為了不忘寫作的初衷,因此特別保留下來與讀者共享這份心情。
  此次再版《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大致保留前書以及初版的本質,內容沒有太大變動,只是稍做了些修正,例如:在預防針的疫苗部分做了較大的改變,以符合現今的需求。再次感謝新自然主義出版公司編輯群的辛勞,與多有建樹的中肯建議,更感謝她們的支持與鼓勵。希望家有嬰幼兒的父母親,因為有本書的陪伴,能夠解除養兒育女的不安與疑惑,讓所有的小寶貝都能健健康康、平安長大。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