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腳印-器捐薪傳生命(二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一步一腳印-器捐薪傳生命(二版)

作者:李伯璋
出版社:成大醫院社工部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01日
ISBN:9578845480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透過醫學、社會學、宗教、倫理、法律與經濟等多重角度去探討,開啟器官捐贈薪傳生命的理念,並為社會大眾解答在器官移植方面所涵蓋的種種問題,是一本深具社會教育意義的移植醫學專書。並收錄多則真實感人的小故事,對增進社會大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極具助益。
作者簡介
李伯璋
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成大醫學院外科部主任
台灣移植醫學會常務理事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常務理事
朱慶慶?成大醫院移植小組志工
宋信喜?台南鹽行教會牧師
宋俊明?成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李武駿?成大醫院實習醫師
林信堅?國際基督徒青年交流聯盟台灣分會會長
林毅志?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張勝勛?外科部移植外科主治醫師
洪崇傑?成大醫院外科部移植外科主任
莊仁賓?成大醫院外科醫師
翁順利?中國時報記者
張彩純?前成大醫院外科部移植協調師
洪瑞琴?自由時報記者
王天濱?民生報記者
陳正雄?專業雕刻家
陳興星?成大醫院社工部主任
黃崑巖?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
黃雅苔?成大醫院社工部社工師
黃招榮?成大醫院移植腎友
黃維珍?成大醫院外科病房護理長
黃聲儀?台中師範學院教授
黃建鐘?成大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楊友任?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楊淑芬?中國時報記者
楊惠君?民生報記者
褚秋華?成大醫院社工部社工師
蕭富雄?成大醫院移植腎友會前會長
龔美子?成大醫院移植腎友會總幹事
鍾筆雲?成大醫院外科部移植協調師
張馨云?成大醫院外科部移植協調師

高強校長序 侯勝茂署長序 李遠哲院長序黃崑巖教授序 宋瑞珍副校長序 陳志鴻院長序 楊友任教授序 李伯皇教授序 李伯璋醫師自序成大移植團隊的理念(二版代序) 
上篇:觀念篇 第一章 換腎的心路歷程 首例腎臟移植?沈尚良 推動器官捐贈?黃崑巖 重生之雕-為器捐而作?陳正雄 畫家陳輝東介紹?王天濱 給等待換腎者的一封信?李伯璋 寫給移植腎友的一封信?李伯璋 感恩聲響起?移植腎友會 器官移植與我?莊仁賓 我的母親  一位醫學生的真實體驗?李武駿 重生的感覺真好?龔美子等移植腎友 移植腎友會首任會長介紹?翁順利?沈尚良 植移腎友會回顧?蕭富雄 移植手札?李伯璋 我們都是醫家人?楊惠君 第二章 大愛精神不死 大愛精神不死?黃招榮 伊莉莎白愛心捐贈故事?林信堅 伊莉莎白大愛在台灣?沈尚良 我們都是你的孩子?陳興星 愛  生命與曙光?黃聲儀 跨年夜Christ跨國大愛遺人間?沈尚良 美青年捐器官-郭小弟弟受惠?楊淑芬 一個母親的獨白?何錚錚 生命之歌?捐贈者家屬 母親的愛  深植我心?捐贈者家屬 大愛可以撫平傷痛?捐贈者家屬 第三章 器捐薪傳生命 談腎臟移植?李伯璋 活體器官移植親等限制談移植醫學?李伯璋 推動器官捐贈是政府該負責的醫療政策?李伯璋 器官捐贈  薪傳生命?李伯璋 器官捐贈突破移植醫學發展的困境?李伯璋 呼籲總統參選人一起來推動器官捐贈?李伯璋 器官捐贈與移植的省思?李伯璋 器官捐贈的推手?沈尚良 傳播大愛精神永遠不死?沈尚良 看見未來-器官捐贈生命教育研討會?陳興星 檢視極限 敬謹看待生命?李伯璋下篇:實作篇 第四章 移植醫學 移植醫學的歷史與演變?李伯璋 腎臟移植分配原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生命的禮物-淺談腦死即死亡?林毅志 我們如何執行器官摘取手術?林毅志 心肺死亡患者器官捐贈?林毅志?洪崇傑?張勝勛 成大醫院腹腔鏡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發展記實?洪崇傑 腎臟體外檢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沈尚良 快報廢的腎 移植後「活起來」?洪瑞琴 腎臟疾病的知識?黃建鐘?李伯璋 都是馬兜鈴酸惹的錯?李伯璋 器官移植作業常見的課題?李伯璋?洪崇傑 第五章 推動器官捐贈工作 李醫師給總統的一封信?李伯璋 器官捐贈與自然之美?朱慶慶 從『父親節感恩器官捐贈週』談起?沈尚良 搭一座生命之間的橋?褚秋華 對器官捐贈家屬的社會心理支持?陳興星 成愛家族-飛躍生命的地平線?黃雅苔 悲傷輔導在器官捐贈的運用?陳興星 慈悲創造再生緣?黃維珍 走最美的路?張彩純 捨得?張馨云 生命?鍾筆雲

推薦序1 一步一腳印  器官捐贈移植是近代醫學科技的一大成就。器官移植讓許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得以延續生命,也讓捐贈者的大愛精神得以傳世。僅管醫療科技的發展不斷更新,移植醫學為病人締造良好的生活品質,其價值和重要性應永遠予以肯定。  本人曾於92年11月11日為附設醫院大廳器捐大愛紀念區「大愛不死」紀念碑文揭幕。那是述說美籍少女伊莉莎白到台南當聾啞、啟聰方面的志工,不幸車禍腦死。她的父親韋伯醫師為愛女捐出器官,遺愛人間的故事。今年元旦我聽聞又有一位美籍少年克里斯來本校語言中心學習華文,卻發生車禍不幸腦死的事故,他的父母忍住悲痛完成愛子的遺願。這兩件跨國界的大愛故事都由成大醫院器官移植小組戮力完成,身為成功大學的校長我為你們感到驕傲,這也是成功大學的光榮。  多年來在外科部主任李伯璋教授的努力下,集合各專業領域同仁,陸續完成腎、肝、肺、以及近期做到的心臟移植,在在顯示其所領導的移植團隊,不僅對腦死病人家屬付出關懷,做到生死兩相安;亦對移植病人術後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是醫學臨床上值得學習的典範。  「一步一腳印」書中透過從醫學、社會學、宗教、倫理、法律與經濟等多重角度去探討,開啟器官捐贈薪傳生命的理念,並為社會大眾解答在器官移植方面所涵蓋的種種問題,是一本深具社會教育意義的移植醫學專書。尤其收錄捐贈者家屬與受贈病友之心路歷程,這麼多活見證殷切地向社會大眾傾訴,器捐移植是締造重生的契機,親身經歷娓娓道來,令人動容和佩服。  本人畢生職志於教育工作,欣嘆吾道不孤。如今「一步一腳印」第二版問世,能為本書撰序是我的榮幸,期待能夠藉此增強社會大眾對於器官捐贈與移植的認同,打開器捐的風氣,讓大愛不死的精神延續更多的生命。高強國立成功大學校長2006.01.19
推薦序2 愛人如己  現代移植醫學的進步,已經可以挽救許多器官衰竭病患的生命,並且提昇這些病患的生活品質。但是,國人對於往生以後捐贈器官的觀念尚屬保守,造成移植使用的器官數量不足。根據統計,平均每年捐贈器官的人數約為一百多位,惟國內等候器官移植者尚有7仟餘人,其中近90%為等候腎臟移植者,造成移植所需之人體器官嚴重缺乏;此種情形,尚待醫界及社會大眾共同努力,方能造福更多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  一個人在其生命的盡頭無私捐贈器官,挽救器官衰竭病患,使其重獲新生,體現了人的生命價值,不僅在於肉體的存續,更彰顯奉獻的可貴。「一步一腳印」一書,內容相當豐富實用,涵蓋了器官捐贈專業知識、器官植法規探討及器官移植作業程序等。並收錄多則真實感人的小故事,充滿「愛人如己」的高尚情操,對增進社會大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極具助益。  生命形體的消逝雖然令人感傷,但是透過移植手術,讓捐贈者的器官能夠在受贈者的生命中延續功能。將憂傷的思念轉換成喜樂的感恩,並且開啟生命的新頁,期盼大家能以慈悲喜捨的善心支持器官捐贈的理念,讓人間的大愛永不止息!侯勝茂行政院衛生署署長2006.02.06
推薦序3 一本開展風氣的書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的李伯璋醫師送我一本他所編著的《一步一腳印》,我拜讀了書中相當部分的文章,深覺得這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簡單地說,這是一本打開風氣的書。全書的重點在推廣器官捐贈的風氣,希望打破傳統禁忌,讓器官捐贈的觀念普遍為社會所接受。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本啟迪觀念的書。  人的行動往往取決於觀念,沒有新的觀念就很難會有新的行動,從觀念著手,正是開展風氣最有效的途徑。然而,要在公共事務上突破傳統觀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透過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甚至還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配合與支持;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一群不畏艱鉅、堅守理想的人,群策群力,持之有恆,才能日見成效。我常期勉中央研究院的同事在學術研究上集體合作的重要性,看到李伯璋醫師和他的同事多年來不辭辛勞,在成大醫院從事移植醫學、推展器官捐贈,他們的熱情與努力令我非常感動。這本書在某個意義上也是成大醫院在移植醫學發展上重要的臨床紀錄。  這本書還收錄了好幾篇器官移植者及器官捐贈者家屬質樸感人的文章。我們從這些當事人的心路歷程中,看到醫師對患者如何全心付出,患者對醫師如何感激信賴,以及器官捐贈者家屬的無私大愛。在一個日趨功利的社會,這些動人的實例讓我們對人性仍然充滿信心,對社會仍然懷抱希望。  《一步一腳印》確實是一本具有許多正面意義的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本書。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長2001.08.16
推薦序4 一步一腳印的再版  一步一腳印是一本不尋常的書,它是一本回憶性質的書,但也有呼籲與展望,目的在掀起能永續的器官捐贈風氣。它陳述一段成大器官移植的創立史,以李伯璋教授為主角,配以我本人的協助與促成,以及台南藝術界各名人的慷慨聲援與物援的經過,它更有腎臟移植受惠者群的心聲以及很多無名英雄的無聲的襄助,而成為一首史詩。我最近(二○○六年一月廿日)在台南,多年前欣然答應促成 "器捐薪傳生命" 運動的陳正雄、陳輝東兩位藝術家,也曾提起當年他們沒有第二句話即全力參與響應此項運動的往事,可見他們也把當時的義舉當作一回事。今天該書初版絕版李教授認為有必要再予再版,我認為是當然的事。  李教授當時的意向,是想在全國,尤其是南部掀起一股捐贈腎臟給腎臟衰竭的病人一個再生機會的風潮。這運動的成功是可以預期得到的。李教授有別人做不到的醫病關係訣竅基礎,講話開朗而具說服力,李教授的這種特性在這一本書裡也特別反映顯著。李教授對成大的移植工作是居功厥偉的,成大因而已經成了推廣捐贈腎臟風氣技巧的典範。希望李教授今後更能一本醫學倫理的基準來推廣器捐的熱潮。  我想利用寫這篇序的機會指出有關器官移植的個人意見:第一,台灣想推廣器捐有它的極限,這與社會的生死觀有密切的關係。但宗教與社會觀並不是唯一的理由,就是在我們傳統的生死觀有異的美國社會,每年有四萬人到五萬人等待心臟移植的病人,但因找到合適的心臟而獲救的卻少到數千人而已。我知道不少到中國大陸求腎的例子,所以我特別希望李教授以及協助他的所有的團隊人員要加倍努力。第二,在前年修正的世界醫學會的赫爾辛基的人權宣言,規定槍決犯的器官移植只能限於一等親屬。在講求與國際接軌的台灣,應該也遵守這項倫理原則以求配合,何況我們還是該會的會員呢!第三,是希望有這麼一天,醫學科學家能想出方法,真正能利用幹細胞造出病人不排斥的腎臟或其他器官。那一天一到,李教授的努力會一舉解決,而不必再為器捐大費周章。  我很高興我有推薦本書的機會。黃崑巖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2006.02.05
推薦序5 讓器捐理念在社區生根  現今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仍有許多致病的機轉有待進一步的突破與探討,醫學並非一門完美的科學,人生中存在許多的必然與無法預知的未來,生、老、病、死雖為必經的過程,但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總會令人感到徬徨、無奈與束手無策。臨床醫師雖然以救人為職志,但並非是全能的,仍有醫療診治上的極限,故需要結合國家與社會的力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與心力,致力於醫學研究,以提昇醫療科技水準來造福更多的人群。  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ion)是一項先進的技術,在醫學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雖然手術中有其一定之風險,但在病人面臨器官衰竭病危之時,常被視為最直接有效的改善方法。目前在國內移植醫學發展的過程中,常因國人民風保守,民智未開,器官捐贈及取得不易而造成手術上的困境,又因涉及倫理、宗教及法律等社會問題,移植手術往往變得敏感而複雜化,乃至於窒礙難行。我們也常看到新聞媒體報導,移植病人因無法即時獲得器官捐贈以至抱撼而終的訊息,故此呼籲政府應該重視器官不足及供需嚴重失調的問題,應將之列為國家的公共衛生政策。  本院李伯璋教授及其移植團隊,長期投注心力在器官捐贈的推動及勸募工作,不曾放棄任何救治病人的機會,一切以病人的福址為依歸。「一步一腳印」是由李教授為宣揚「器捐薪傳生命」的理念,精心編著的器官捐贈移植專書,每篇文章背後都有著真實感人的故事,令人動容,尤其從受贈者發表的多篇文章中,令人在在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及重獲新生的喜悅,對器捐者遺愛人間及其家屬無私的大愛精神深深所感佩,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本書發行後深獲讀者的肯定與喜愛,在潛移默化中已深植民眾的心中。  本書能二版發行,相信必能引起更多讀者的迴響與共鳴,也希望藉此引起衛署、健保局等衛生主管機關的重視與關注,投入更多國家資源的挹注,特別是將來有關移植研究的進展,如幹細胞直接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ion)、幹細胞衍生出來的組織或器官(bioartificial tissue or organ)如能應用於人類則可造福更多的患者。宋瑞珍成功大學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2006.01
推薦序6 生命再造  移植醫學的進步與成熟讓「生命再造」成為可實現的夢想,台灣移植醫學的實力更已臻國際水準,然而,優秀傑出的移植外科醫師卻總有「苦無舞台」之憾,而許多生命在旦夕的等待移植病患更是有「望斷天涯」之無奈,其中最大癥結即在於國人器官捐贈觀念未開,器捐風氣迄未能蔚為趨勢所致。在國人傳統保守的「全屍」觀念下,器官來源始終如「大旱望雲霓」,國家繼續背負器官衰竭者(例:洗腎病患)的龐大醫療支出,而眾多的器官衰竭者則或苦撐著猶如風中殘燭的病軀與死神拔河,或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赴異鄉尋求非法交易的器官來源以進行移植手術。其中衍生的生命苦難、家庭悲劇、國家醫療重擔等諸多問題,仍不時在台灣各地上演。因此,如何持續推動器官捐贈的觀念與作法,仍待有識之士共同盡力。  本院移植團隊在醫學專業十分出色,皆係台灣醫學界的一時之選,例:楊友任教授(心臟)、林炳文教授(肝臟)、吳明和教授(肺臟)、李伯璋教授(腎臟)等等。近年來已寫下一頁頁的佳績,更無私地協助南台灣各醫院發展移植醫學,善盡國立大學醫院之社會責任。最令人感佩的是,多年來本院移植團隊投入極大心力宣導器官捐贈工作,甚至不辭勞苦在台南市各國小的「生命教育」課程中推動「器捐大愛,薪傳生命」的理念,冀能在孩童心靈紮根,播下「器捐」的種子,期待有一天能開花結果。在保守觀念根深蒂固的台灣社會,推動器捐工作必須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傻勁,本院移植團隊「一步一腳印」的毅力,令本人深以為榮。陳志鴻成大醫學院院長2006.01
推薦序7 用心用情  自民國七十六年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立法通過後,對國內的移植醫學有很大的幫忙,這可以從十餘年來各大醫院器官移植的數目大幅增加得到佐證。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啟用於民國七十七年六月,當時網羅了國內、外的一些精英醫師,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較少專門從事器官移植方面的專家。另外,當時新醫院剛成立,最重要的要求是整體的醫療水準。因此當時除了眼角膜移植已是眼科的經常性手術外,其他的器官移植,並沒有積極來發展,經過二、三年的努力,通過醫學中心的評鑑之後,我們積極地從國內、外延攬這方面的專家,同時部份同仁也開始器官移植的動物實驗。目前擔任外科部主任的李伯璋醫師,也是在當時被延攬過來的。之後的發展,如腎臟移植、骨髓移植及冷凍心臟瓣膜的移植,都在同仁們的努力下一一實現。最近幾年來,在前外科部主任林炳文、邱浩遠及現任李伯璋主任領導下,以及外科同仁們的密切配合,終於在民國89年初經衛生署核准本院為執行肝臟、肺臟以及心臟移植的醫院。在移植團隊所有同仁的努力之下,5年來,我們已陸續完成數十例肝臟、肺臟以及心臟移植,成績斐然,可以說幾乎衛生署所能核准的器官移植,我們都有在進行。目前全國各醫學中心多少都有在進行器官移植,但具備像本院這樣完備的經驗者,在南台灣可說是絕無僅有。所有移植團隊的成員都以此為傲,也隨時待命,造福我們南台灣的患病患。  成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為讓社會大眾對器官移植有更多的認識,由相關人員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包括醫師、社工師、護理師、宗教家、捐贈者家屬、受贈者、志工,內容相當豐富且有意義,整理成冊後,作為「器官捐贈 薪傳生命」的風氣宣導,出版之後,反應甚佳,也確實助長了器捐的風氣,如今要再版,本人對於移植團隊人員一向這麼用心用情地經營,謹致最大的敬意,並為之序。楊友任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成大醫院前醫務副院長2006.01
推薦序8 堅持理想 解決問題  民國68年,我在台大醫院完成外科訓練後轉任省立桃園醫院擔任急診室主任,恩師李俊仁教授也由台大醫學院借調至省桃擔任院長,國內腎臟移植的重心也移到省桃。李伯璋教授當時接受外科醫師訓練,因為兄弟關係而積極參與器官移植工作。當時的器官植仍有許多棘手的問題不易處理,但他仍有著極高的興趣。總醫師訓練結束後即接受省政府的公費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跟隨移植免疫學大師Terasaki學習。這也促成他日後轉徑至成大服務,冀望有更進一步研究發展的空間。  民國79年,李伯璋教授在成大醫院施行第一例親屬間腎臟移植時,他心中當然有壓力:我告訴他這是無可避免,自己必須面對成長的壓力來跨出這一步。民國91,他請我拜託台大外科賴逸儒醫師南下協助他們發展腹腔鏡活體取腎移植手術,如今成大活體移植手術也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因為國內器官捐贈仍然有些困難,親屬間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病人又常有ABO血型不相容的問題,他的團隊也主動和蔡孟昆醫師討論,又前往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學習。今年初,成大外科也完成第一例父子間ABO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手術;點點滴滴均顯示他與成大移植團隊認真、負責,虛心學習、勇於突破。目前成大外科能同時施行心、肝、肺、腎移植手術,器官捐贈的成績更有亮麗的表現,而成為國內重要的移植中心,李伯璋教授的努力與執著,自我期許「北台大南成大」的目標,在「一步一腳印」書中均有軌跡可循。  李伯璋教授當年由家鄉虎尾前來台北就讀高中時,我由台大宿舍搬出來和他住一年,讓他學習適應台北生活。雖然兄弟分別在台北、台南任教行醫,二十年來我們有緣在醫學領域共同成長,我很高興這麼多年來,李伯璋教授也確實執著當時的理想,在移植醫學的臨床及研究有甚佳成果。難能可貴的,他一直保有一顆赤子之心行事認真的態度,因此在移植及器官捐贈的推動能無怨無悔、盡心盡力,對於台灣移植醫學確實貢獻良多。  第二版的「一步一腳印」較諸第一版有更充實的內容,也作為反應他過去努力之見證,誠如書名所言,他在這領域憑著「一步一腳印」踏實的耕耘。此顯示的成果,讓醫者可以深思如何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健康,也讓我們的病友瞭解生命的可貴,所指周遭的一切也更讓我們的同胞知道有許多人獻上他們的大愛延續其他人的生命,希望共同「利他」的精神,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李伯皇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2006.02
自序 感謝移植病人對我的信任  民國六十八年是我進入外科醫師生涯的第一年。因緣際會下,跟隨恩師台大外科李俊仁教授和我的哥哥台大外科李伯皇教授,開始學習如何照顧腎臟移植的病人。  民國七十三年,李俊仁老師安排我至UCLA公費進修,追隨世界移植醫學學會前主席P. Terasaki教授學習移植免疫學。在這成長過程中,他們給予我有關做人、做事和做研究的指導。尤其感謝哥哥從拿襪子教我外科縫合技巧,也引導我追求成為Academic Surgeon。內人二十年來在背後支持我對移植工作的理念,我永遠忘不了這些恩情。  民國七十八年,謝謝當時的成大醫學院黃崑巖院長、成大醫院戴東原院長、外科部楊友任主任、一般外科林炳文主任全力支持,給予我在成大醫學中心開創移植醫學領域的機會,這些年來前院長徐澄清、前院長黃國恩與現任葉純甫院長他們無私地協助,大家『一步一腳印』,攜手邁向我們的理想。  移植醫學是外科醫學的再突破。除了手術技巧的挑戰外,用心去使用抗排斥藥來照顧追蹤病人之外,它也提供我們這樣一片寬廣的研究沃土,思考如何克服一些免疫學上的問題。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解決目前器官來源不足的困難,這其中又牽涉到倫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的問題。我們相信唯有真正尊重捐贈者的生命,大家才會很坦然地面對所遭遇的各種困難。  當同仁們在手術房為這些往生捐贈者穿上衣服時,我們真的很尊敬捐贈者。當我們陪著捐贈者的家屬護送捐贈者去太平間時,我們也能感受到家屬那種偉大的情操。成大醫院大廳有很多門診病患常常在器捐薪傳生命的雕刻前為捐贈者所做的事祈禱,我們確信捐贈者走的很有意義。  這些年來,很多移植的病人是看著我長大的,感謝他們對我的信任,以自己的健康給予我最好的醫學學習教材。成大移植腎友會一直給予移植團隊全力支持,大家用心營造一個優質的移植環境。我非常肯定移植工作是團隊合作的最佳表現,絕非個人英雄主義。  我要感謝神經外科陳幸鴻主任及他們的同仁全力支持,外科部洪崇傑醫師、林毅志醫師、泌尿科張建成醫師、腎臟內科黃建鐘主任與宋俊明醫師、洗腎室徐榮玲組長,在醫療方面全力配合;病理部陳容卿組長與陳怡伶醫檢師全年無休待命做HLA配對檢查;太平間的同仁們對捐贈者遺體與捐贈者家屬的全力協助;更要感謝社工部陳興星主任、褚秋華社工師及移植協調師張彩純,在器官捐贈及移植的作業中給予百分之百的協助。  『一步一腳印』是緣起於中華日報記者張明蘭小姐與報社全力支持器捐薪傳生命的理念,自八十八年十二月三日起專欄開始刊登一系列由成大院器官移植小組成員及邀集國內知名移植前輩和相關社會人士共同執筆,專欄結束後再由我商請社工部陳興星主任負責編輯,加上褚秋華小組和張彩純小姐的幫忙,合力成書。我自知學疏才淺,不足之處甚多,但一心一意想要突破國內器官捐贈和移植工作的困境,還祈移植醫學界賢達前輩不吝教誨為念。李伯璋成大醫院移植外科主任2001/06
成大移植團隊的理念(二版代序)   目前很多器官衰竭的病人期望移植醫學的技術能給予新生命的機會。生命長短輕重的價值與意義因人而不同,成大移植團隊努力追求真心關懷我們的社會,善盡醫療專業人員視病如親的天責。  各醫院移植團隊的運作必然面對醫療政策制度的影響,如何提昇專業人員的知識與理念的自我認知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政府近年來也不斷加強各方面的訓練課程。我相信尿毒症病人以及親屬心中之痛,不是旁人所能體會,一個星期洗腎三天,一次5小時,生命的終點站是何時?然而煎熬也可以讓人對生命有不同的體認,等待過程中依然可以活的勇敢快樂。移植醫學固然可以使生活品質改善,然而再擁有新生命後,是否更害怕慢性排斥而再失去第二次生命?心靈的再教育也是我們努力的境界。  當我們面對健保的困境,千頭萬緒的確不知如何下手。四萬個尿毒症病人門診洗腎費用佔健保7%,這些病人長期洗腎下,因為合併症住院下又必須用約4%,所以基本上健保費用的11%左右均使用在治標性的洗腎治療。我認為腎臟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的火車頭。如果腎臟移植做不起來,其他器官移植也會出現瓶頸。感謝衛生署侯勝茂署長,醫事處薛瑞元處長和健保局黃三桂副總經理願意從給付制度面著手改善國內移植困境。以大格局真正面對腎臟移植給付和洗腎總額的問題,相信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健保局財務困境。  移植醫學的發展及推動器官捐贈必須同步進行,以增進民眾了解。非常謝謝翰林出版社陳天賜董事長及他的家人給予支持,每年八萬七千位小朋友200分鐘學習翰林版國小六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本第五課『大愛精神不死』,相信會為國內的移植醫學有紮根的機會。  哥哥引導我追求成為Academic Surgeon,內人與孩子背後支持我對移植工作的信念,永遠也忘不了這些恩情。人生有夢更美,成大移植團隊努力耕耘這片醫療荒地,也期望政府社會大眾共同支持。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而留鴻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李伯璋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成大醫院外科部主任2006/01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