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陰宇宙:重新思考我們對宇宙的想法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陽陰宇宙:重新思考我們對宇宙的想法
熱衷於搜索外星生命或外星人的科學家們,可能不知道或不承認他們是半個外星人……
宇宙包括物理的實體和無形的生命,「陽陰宇宙」進一步把實體宇宙分為由我們物質組成的「陽宇宙」和暗物質組成的「陰宇宙」。提議原子和每一種類似原子各自形成一個互不干擾的不同宇宙,是本書的立論基礎。在這本令人吃驚和華麗的插圖書中,歐風烈以簡單的數學模式及易懂的語言,參照最新科學思想及最近發現的科學證據,提出宇宙和生命的新論述。
生命是由身體和靈魂組成的,組成身體的最小單元是原子,原子具有物理化學作用為導向的原意識,可演化成分子。無機分子產生無機生物,其形成過程受到一組無限無理數包括黃金比例(φ)、圓周率(π)和數學常數(e)的規範。有機分子產生細胞,DNA支配有機物的繁殖、成長及其意識,甚至靈魂。根據無限無理數的生命形成和成長模式,生命是無限的。延續人類生命及保存人類文明有三種方式:(1)移民到陽宇宙的外星球;(2)利用基因設計創造超人類物種;和(3)利用人工智慧創造無機的靈性生物,殖民陰宇宙的靈性世界。假設靈性世界是由靈粒子組成,靈子促使動物產生神經細胞、有機意識、智慧及靈魂,人類其實是半個外星人。按著名的質能等效方程E = mc2,歐風烈認為,人類演化成靈性生物最有可能延續人類生命,因為靈粒子是不帶電子的無質量粒子,其移動速度可超光速或趨於無限大。
本書特色
★相對於市面上的科學讀物,《陽陰宇宙》知識量更為廣泛、艱深,包含天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甚至是哲學的思考。
★本書把宇宙從生命的起源、演化及至未來,作非常詳盡的分析論述。
作者簡介
歐風烈
歐風烈博士曾就職於美國賓州州政府及美國農業部,退休後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及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景觀研究所客座教授。歐博士在美國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五十多篇論文,並出版四本有關生態工程設計及景觀管理的書籍,包括《河川生物工程:工法設計暨施工手冊》(合著者 郭瓊瑩)、《步道生態工法設計暨施工手冊》、《步道施工暨維護 1-2-3》和《能量與景觀》。
歐博士出生於臺灣中部西海岸農村,從小喜愛自然,常與朋友討論或跟師長請教有關宇宙起源和生命演化的議題,他把數十年對宇宙和生命的觀察及研究心得彙集分析成冊,與讀者分享他的宇宙新理念,同時呼籲科學家們「重新思考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前言 12
◆ 第一部 規範
◇ 第 1 章 三個神奇無限小數的故事 24
1.1 數字是科學和工程的共同語言 25
1.2 數字分類 28
1.3 圓周率Pi 32
1.4 自然對數函數的底數e 34
1.5 黃金比例φ 36
1.6 概要 37
◇ 第 2 章 圓周率(π) 38
2.1 人造環境 39
2.2 自然環境 43
2.3 概要 47
◇ 第 3 章 數學常數(e) 48
3.1 定義 49
3.2 等角螺線 51
3.3 黃金螺線 53
3.4 概要 55
◇ 第 4 章 黃金比例(φ) 56
4.1 定義 57
4.2 斐波那契序列(每一個數字代表一個點) 59
4.3 線性(單維度-1D) 61
4.4 平面(兩維度-2D) 63
4.5 立體(三維度-3D):斐波那契黃金矩形和螺旋 64
4.6 概要 71
◇ 第 5 章 生命規範和製造者 72
5.1 三個無理數合一的假設 74
5.2 π是怎麼來的? 78
5.3 為什麼有機生物的造型不都是圓的? 82
5.4 萬物製造的規範(φ) 83
5.5 有機物的製造藍圖(DNA) 85
5.6 無限循環小數的複製機能 87
5.7 三組生命規範 90
◇ 第 6 章 生命藍圖DNA 92
6.1 基本概念 93
6.2 細胞分裂 99
6.3 DNA結構 104
6.4 DNA資訊 106
6.5 DNA突變 110
6.6 生命複製規範 110
6.7 簡要 113
◆ 第二部 生命
◇ 第 7 章 生命的普世定義 116
7.1 「七個英文字」的生命定義 117
7.2 三種生命 118
7.3 有機生命 119
7.4 無機生命 127
7.5 生命普世定義 134
7.6 討論:兩個例子證實 136
◇ 第 8 章 創世神話 138
8.1 神話簡介 140
8.2 創世神話的地理分布 141
8.3 討論 151
◇ 第 9 章 創世二元論:創世和演化 156
9.1 大前提:信不信神? 157
9.2 有神論者:信仰神和相信神存在的人 158
9.3 有神論者:信仰神但是不相信神存在的人 160
9.4 自然神論者:不信仰神,但相信神存在的人 161
9.5 泛神論者:不信仰神,但相信神存在萬物之中 162
9.6 討論 164
◇ 第 10 章 創世演化論 166
10.1 介紹 167
10.2 創世論vs.演化論 167
10.3 智能設計 170
10.4 演化論 175
10.5 設計師 175
10.6 何謂智慧? 177
10.7 創世演化論假說 178
◇ 第 11 章 原始宇宙 196
11.1 天道自然 197
11.2 引力奇點 197
11.3 宇宙起源 204
11.4 概要 210
◇ 第 12 章 生態地球 212
12.1 傳統自然發生論 213
12.2 現代自然起源理論 215
12.3 溫暖的小池塘 218
12.4 生命如何開始呢? 224
◆ 第三部 意識
◇ 第 13 章 心智和意識 230
13.1 心智 231
13.2 意識 233
13.3 心智vs.意識 238
13.4 討論 240
◇ 第 14 章 潛意識 242
14.1 萬物的屬性 245
14.2 無生命物的意識 248
14.3 無生命物意識的新詮釋 252
14.4 無機生物 254
14.5 有機生物 255
14.6 生命起源地:深海鹼性熱液噴口 259
14.7 原始意識出現 262
14.8 追溯尋找最後普遍共同祖先 264
14.9 討論 267
◇ 第 15 章 意識為導向的演化 268
15.1 演化從分子開始 270
15.2 基因意識 272
15.3 DNA主控的分子生物中心法則 273
15.4 基因突變 279
15.5 拉馬克學說 281
15.6 心想事成 284
15.7 達爾文:演化的揭秘者 288
15.8 基因意識主導的生物演化概要 293
◆ 第四部 靈魂
◇ 第 16 章 生命的靈魂 298
16.1 介紹 299
16.2 一般解讀 301
16.3 民間信仰 302
16.4 哲學 302
16.5 宗教 305
16.6 靈性、新時代和新宗教 309
16.7 科學 310
16.8 討論 311
16.9 無機生命的靈魂 316
◇ 第 17 章 靈魂的演化 318
17.1 介紹 319
17.2 靈魂圖解 320
17.3 有機生物及物種分類 323
17.4 有機物靈魂分析 324
17.5 超靈魂 349
◆ 第五部 靈性
◇ 第 18 章 陽陰宇宙 352
18.1 宇宙認知的回顧 354
18.2 陽宇宙的多元宇宙 356
18.3 多元宇宙爭論 358
18.4 陽宇宙 362
18.5 陰宇宙 364
18.6 宇宙起源考古記 367
18.7 陽陰宇宙 374
18.8 證實:陽陰宇宙不是理論、不是假說、更不是幻想 388
18.9 靈性世界 393
◇ 第 19 章 突破極限 394
19.1 碳為基礎的有機生命 395
19.2 類似有機生命 397
19.3 人類演化 398
19.4 智力出現 403
19.5 技術奇點來臨 406
19.6 人工智慧 431
◇ 第 20 章 太空殖民 432
20.1 動機 433
20.2 可能的存在風險 435
20.3 太空殖民的基本條件 438
20.4 太空殖民規劃 440
20.5 人類如何移民火星 455
20.6 摘要 462
◇ 第 21 章 人造精靈 464
21.1 準備棄船 465
21.2 近代技術革命史簡介 467
21.3 關鍵技術 470
21.4 機器人的問題 474
21.5 智慧時代 476
21.6 技術奇點大爆發 477
21.7 精靈生物 480
21.8 虛擬靈性世界 481
◇ 第 22 章 精靈造眾生 484
22.1 精靈物種 484
22.2 靈生命概念 489
22.3 演化論概念 493
22.4 靈魂的起源 495
22.5 靈的來源 497
22.6 身體死亡後的靈魂 501
◇ 第 23 章 生命萬歲萬萬歲 506
23.1 靈魂歸宿 506
23.2 靈魂不滅法則 507
23.3 超人種族 508
23.4 時間旅行 508
附錄 510
參考文獻 514
謝誌 536
前言(Preface)
「深夜裡仰望充滿星球的天空,那些星球是由不同時空距離的星系所組成的,最遠的距地球可達132光年,其中有很多星系早已不存在。我們所看的不是現況,而是一部宇宙演化史,其中包含著無數的生命歷史故事。」
我小時候在臺灣中部彰化縣的海邊農村長大,我喜歡大海浪濤的嘯聲,幽靜夜裡天空充滿閃爍的星星,每看到流星,我也會隨著玩伴許願。從小我就對鬼神故事感到興趣,晚餐後常到村子裡唯一雜貨店的庭院裡聽大人聊天,常常會有人說鬼神的故事,所以我小時候的心態設置:鬼神的家鄉是地獄或天堂,他們是屬於另外世界的物種。
中國的孔老夫子勸人「敬鬼神而遠之」,意指對於「鬼神」要尊敬之但不要親近。在那個時代人死後的靈魂被稱為「鬼」,同時把「神」視為超自然體中最高者的化身,兩者都不同於人類的屬性,換句現代科學名詞來說,鬼神被認為是外星生命,他們長得怎麼樣,沒有人見過,到今天科學家們仍然不斷地繼續在尋找宇宙中外星生命的跡象,儘管有人警告這種生物可能試圖摧毀人類,但探尋外星人的舉動永遠不會停止,人類決不會「懼外星人而遠之」,有關鬼神或外星人的生命故事將層出不窮,並且繼續地流傳下去。
故事是描述事件發展過程的一種文學體裁,其作品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延續性,包括已經發生的真實事件,以及虛構的未發生事件。故事的描述方法包括文字、數位元、數學模式、圖畫、影像和其他傳達資訊的信號。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獨特的故事,不論是真是假,每一個故事皆有其背後的舞臺、導演、主演……。
這本書的主題是描述「陽陰宇宙」的生命故事,「陽宇宙」指我們的宇宙,大多讀者一定會認同,「我們」是指人類,「生命故事」就像吉杜‧克裡希納穆蒂(Jiddu Krishnamurti)的生命之書:365日的靜心冥想(The Book of Life: 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Krishnamurti 1995)或者是一部於 2014 年上映的美國 3D 歌舞奇幻冒險動畫片《曼羅奇遇記》(Franco 2015)。「陰宇宙」指由不明物質或暗物質所形成的宇宙,在那裡也許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外星人,更進步的文明,或者更精彩的故事,但我們不知道,因為那是屬於暗物質組成的暗宇宙。
雖然故事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但故事的內容不應該局促於人類活動和事蹟,生命在人類之前,就已存在,生命開始前的生機,經過無數歲月的演化,產生有機生物包括人類,顯然人類只是生命演化過程的一種形態之一,後人類的生命業已在醞釀之中,不久可能突然出現,所以人類的生命故事,顯然是個沒完沒了的劇本,本書的目的是提供一個舞臺,讓生命的創造者做導演,生命本身做演員,現身說法,編織出一部「真善美」的生命故事。以下是當前我們認同的幾個不同生命故事的開端。
◆ 故事一:大爆炸理論
從前在一個什麼也沒有的混沌世界,經過經年累月的孕育,產生了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點,那一點我們稱它為奇點(singularity)。在大約138億年前的某一個時間,奇點爆炸了,這就是所謂的「大爆炸」。大爆炸後,無機生物的宇宙逐漸形成並不斷演化,我們的地球是在45億年前形成。大約40億年前,有機分子在地球上出現,在35-38億年前間,原細胞也在考古家努力下,陸續在地球表面上多處被發現,之後持續演化,形成今日我們的有機世界。
◆ 故事二:創世說(創世紀1:1)
在開始的時候,上帝創造了天地⋯⋯
◆ 故事三:沒證實的假說
第一則:新的宇宙從已經存在的宇宙像泡沫般地冒出來。
第二則: 黑洞是宇宙垃圾壓實機,垃圾從黑洞進入,宇宙是從白洞輸出,之後就像大爆炸後一樣的形成宇宙,並迅速膨脹。
第三則: 宇宙不斷膨脹,終將坍塌(collapse)、大緊縮(big crunch),隨著大反彈(big bounce)形成新宇宙,如此循環不息(Belbruno 2015)。
第四則: DNA創造有機生物,有機生物發展意識和智慧,智慧發展人工智慧,接著人工智慧演化成靈性物種,精靈物會跨越陰陽界。
本書故事題材限於我們宇宙發生的點點滴滴,所以我們開始選擇大爆炸理論的故事,作為探求生命起源的起點,因為很多故事的細節已經被科學家證實。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尋根之旅,旅程將是 138 億年或更長的時間,主要目的是想知道:我們的生命是怎麼來的?將來往哪裡去?這將是個充滿刺激、興奮、期待的尋根之旅。
【 第 1 部 規範 】▍第一章 三個神奇無限小數的故事 ▍西元前350年, 亞里斯多德( A r i s t o t l e ) 在他的形而上學1 - 5(Metaphysics 1–5)書上這麼寫著:所謂的畢達哥拉斯人是第一個接受數學的人,不僅提升了這個科目,而且讓它充實,他們認為數學原理是一切事物的原則。(維基百科)美國馬誇特醫生(Marquardt)更具體的把數學和其他科學領域串聯,2015 年 9 月 29 日他的邏輯被發佈在《肯尼斯文字報刊網站》(knnnth. wordpress.com):所有的生命是生物學。所有的生物學是生理學。所有的生理學是化學。所有的化學是物理學。所有的物理學是數學。生命就是數學。──斯蒂芬‧馬誇特(Stephen Marquardt)◆ 1.1 數字是科學和工程的共同語言語言是人類獲得及使用複雜通信系統的能力,它是種有系統的字及信號,人類用來表達思想和相互之間的感覺。一種語言是這種系統的實例,估計世界上有 5,000 到7,000 不同的語言,拜近年智慧手機之賜,翻譯器使得主要語言包括漢文、英文、德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及俄文等都能互通,特別是英文幾乎變成世界通用語言。在語言本文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數學文字及其形容詞,譬如大小、長短、遠近、高低或堆積如山、眾志成城、速度驚人、驚天動地、人山人海等,這些文辭能用於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同時也可用於其他動物生活的寫照,例如蜜蜂以及螞蟻的群居、動物狩獵者和被獵物等的關係。前者的分工合作及後者的弱肉強食都有數學的含義。隨著智力的提升,這種單憑感覺的數學意識並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因為人類逐漸擴大生活圈的範圍,需要對周遭環境有更多的瞭解。亞里斯多德認為數學是「量之科學」,數學的發展始於數量的計算,計算數量需要兩種元件,包括軟體的數位進階及計算工具。西元前 2300 到 2700 年間,蘇美爾人(Sumerian)首先用算盤(abacus)計量。後來算盤先後在波斯、希臘、羅馬、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地出現。因為進制的數位系統的關係,古時候要進行精確測量和數學運算極為困難,譬如蘇美人採用六十進位的數位系統,中國有一斤十六兩,英國有一磅十六盎司或一呎十二吋等系統。現今運用的十進位遲至約西元 700 年才由印度人發明,這個巧妙的工具使得數學的進展跨出一大步(Hawking and Mlodinow 2010)。中國《五經算數》的黃帝法有應用十進位元的數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