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防擴散體系中的非正式機制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國際防擴散體系中的非正式機制

作者:劉宏松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ISBN:9787208095397
語言:繁體中文

根據成員國之間的承諾關系屬性,國際機制可以分為正式機制和非正式機制。成員國之間是否意圖在相互之間建立有法律約束力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是正式機制與非正式機制的本質區別。為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國際社會建立了一系列國際機制,形成了多層級的國際防擴散體系︰第一層級包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屬于正式機制;第二層級為多邊出口控制機制,第三層級為防擴散安全倡議,屬于非正式機制。為什麼第二和第三層級的防擴散機制是非正式的制度形式?非正式的制度特征對這些機制的有效性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本書通過研究發現,非正式防擴散機制的形式選擇並不是出于對共同問題取得最優解決效果的需要,而是國內層次和國際層次的激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非正式防擴散機制雖然在實踐中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這些機制的非正式性的局限性也制約了其有效性的提升。 劉宏松,1980年7月出生于四川瀘州。1998年考入復旦大學就讀國際政治專業,2002年6月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起在復旦大學連續攻讀國際政治碩士和博士學位,2008年1月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制度、中國與國際組織,在國際關系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叢書總序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相關文獻的回顧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章 正式與非正式國際機制的概念辨析 第一節 國際機制研究的興起及原因 第二節 國際機制概念的重新定義 第三節 國際機制的類型區分︰正式的與非正式的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國際防擴散體系中的非正式機制 第一節 多邊出口控制機制及其非正式性判定 第二節 防擴散安全倡議及其非正式性判定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非正式防擴散機制的形式選擇 第一節 已有的理論解釋及其不足 第二節 國家選擇非正式國際機制的基本動因 第三節 解釋非正式防擴散機制的形式選擇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非正式防擴散機制的有效性 第一節 多邊出口控制機制的有效性 第二節 防擴散安全倡議的有效性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非正式防擴散機制的局限與困境 第一節 多邊出口控制機制的局限與困境 第二節 防擴散安全倡議的局限與困境 本章小結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總結 第二節 非正式機制有效性的進一步討論 第三節 政策含義 參考文獻 後記

王國維嘗從中外關系視野下總結中國學術的三個時代,認為晚周諸子學說為中國思想之能動時代;中古時期的佛學傳入,為我國思想之受動時代,因宋儒調和,又兼帶能動之性質;而今西洋恩想東浙,又有佛學所沒有之強大物質力量相配合,中國思想之受動影響,不亞于中古時期,此受動如何轉化為能動,任務艱巨也。 此三個時代類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同樣貼切,與梁任公所謂“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三說,有異曲同工之處。近代西人抉思想與物力,幾橫空出世于中國,中國傳統天下觀念迅疾天崩地裂,陵谷變易,殆失自尊,不耍說能動中達濟天下,在受動中獨顧其身,怕都沒有回旋的空間。 大國非僅強大物力之謂,有紐織世界之燦爛學術和思想也!今日中國與世界正發生前所未有之互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改革開放之雄風,我國國力蒸蒸日上,勢不可擋。然真正在相互交織的世界中,做到寓受動于能動,需有物力之配合,更得以思想和制庋來組織世界,以本領之。耍求得“本領”,非一門學科所能為,需要各個知識門類百花齊放,相互借力、接力、刺激。國際關系學順應中國參與國際社會之進程,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最快也是中國成為全球性大國最為需要的一門學科,應該為中國能動于世界,貢獻更多的思想和理念。 此為我們出版“中國與國際組織研究叢書”的旨意所在。這套叢書循著這樣的思路開展。第一,研究具體的國際組織及其與中國的關系;第二,研究國際規範和規則及其與中國的互動;第三,研究中國如何紐織世界秩序。因此,這套叢書絕不限于具體的國際組織研究,叢書落在國際制庋層面,立意在于“中國如何組織國際關系和世界秩序”上;叢書也不囿于國際關系理論領域,我們希望與主題相關的政治學、經濟學、法律研究等成果的加入;叢書志在博采中外之長,遍覽古今幽深,凡有參考借鑒之說,也作移譯並納入。 叢書可能談不上“奇文共賞”,但一定堅持“疑義相析”的原則。同則不繼,和則生物,唯有兼容並包、求辨析疑之精神,學術才能步步推進,薪火代傳,與時俱新,顯示共強大生命力。因此,我們期待在前學後進的愛護和支掎下,共同辦好這套叢書,為中國國際關系學進步,貢獻綿薄之力。 叢書出版大部分得到上海外國語大學教育部211第三期項目和上海市重點學科B701(國際關系)資助。國際組織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重點特色研究方向,研究院全體研究人員為叢書編輯貢獻良多。上海人民出版社向來傾力支持中國國際關系學術出版,成績在學界有目共睹。謹對以上個人和機構啪貢獻,表示真摯的感謝。 是為序。 蘇長和 2009年7月1日晨于滬北寓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