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本護理學(下)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當代基本護理學(下)

作者:許秀月等
出版社:華杏
出版日期:2002年04月15日
ISBN:9576405688
語言:繁體中文

第12章 營養的需要
前言
  營養的提供可促進身體健康並維持生命,但不當地攝取營養也會造成疾病,進而危害生命。本章節將幫助讀者了解有關營養的基本概念,學習影響營養的相關因素,並應用護理過程及技術於有特殊營養需求的個案上,以提供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幫助個案獲得所需的營養素,並預防疾病及促進健康。
第一節 營養的基本概念
消化系統的構造及功能
  消化系統分為腸胃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及附屬器官(accessory organs)。腸胃道由口腔開始貫穿胸、腹部體腔,最後到達肛門,主要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腸及大腸;附屬器官包括:牙齒、舌頭、唾液腺、肝臟、胰臟及膽囊,除牙齒及舌頭位於口腔內,其餘皆位於腸胃道。消化器官的構造及功能請參考圖12-1、表12-1。
營養的生理作用
  食物必須經過一連串消化、吸收及代謝作用,剩餘的廢物會排泄出體外,如此才能完整地獲取所需的營養素及能量。
(一)消化作用
  消化作用是將食物分解,變成可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以幫助人體生長發育、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但並非所有的食物都必須經過消化作用,例如:水分、單醣類、某些礦物質及維生素是可直接吸收,而醣類、蛋白質及脂肪則需要經過消化分解才能為身體所吸收。消化的方式可分為機械性消化與化學性消化。
  1.機械性消化:此乃受到神經及肌肉控制,使得腸胃道肌肉產生節律性及周期性的收縮,這種收縮也稱為蠕動,蠕動可幫助食物往前移動,並使食物與消化液混合,有助食物分解。
  2.化學性消化:乃指受到神經及內分泌控制,藉由消化?作用將醣類、蛋白質、脂肪分解成可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
(二)吸收作用
  經過消化作用,醣類被分解成葡萄糖或果糖、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及甘油,被分解的營養素與維生素及礦物質,在小腸處被十二指腸及空腸黏膜上的絨毛及微絨毛所吸收,進入血液及淋巴系統。而未被吸收的物質則到達大腸處,大腸吸收水分及部分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最後所剩餘的廢棄物,將形成糞便由肛門排出。
(三)代謝作用
  食物經過消化及吸收,主要是為達成代謝作用,而代謝是種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主要提供細胞生長及修復所需要的能量。代謝性活動分為合成(anabolism)作用及分解(catabolism)作用。
  1.合成作用:是種建設性的代謝過程,將被消化吸收的單純性分子(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轉變成複雜性分子,做為儲存及合成身體組織之用。
  2.分解作用:是具破壞性的代謝過程,將身體複雜性分子轉變成單純性分子,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
(四)排泄作用
  人體排泄廢物的器官,包括:腎臟、汗腺、皮膚、肺臟及腸道。腎臟由尿液排除廢物,汗腺及皮膚藉汗液排除廢物,肺臟藉呼吸作用排除二氧化碳及水,腸道則以糞便形態由肛門排出廢物。

第11章 冷熱療法的護理
第一節 冷熱應用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冷熱應用之相關解剖構造及生理機轉
第三節 冷熱應用之影響因素
第四節 冷熱應用之注意事項
第五節 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護理診斷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護理評值
第六節 護理計畫──案例分析
個案描述
護理計畫
第12章 營養的需要
第一節 營養的基本概念
消化系統的構造及功能
營養的生理作用
第二節 營養素的種類、功用及來源
醣類
蛋白質
脂肪∕脂質
維生素
礦物質

第三節 影響營養狀況的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及社會因素
第四節 滿足營養需要的護理過程之運用
護理評估
護理診斷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護理評值
第五節 護理計畫──案例分析
個案描述
護理計畫
第13章 給藥法
第一節 給藥
給藥的目的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對藥物應有的認識
給藥系統與藥物藥櫃的管理原則
備藥及給藥的原則
第二節 口服給藥法
第三節 注射給藥法
注射法的優缺點
注射給藥原則
各種常見注射法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皮內注射
靜脈注射法
第四節 其他途徑給藥法
吸入法
皮膚塗擦法
栓塞法
滴入法
舌下含服法
第14章 體液供給
第一節 體液之認識
體液的組成與分布區間
電解質的功能
體液移動的方法與調節方式
酸鹼平衡的調節機轉
第二節 體液不平衡常見的問題及影響因素之探討
體液不平衡常見的問題
影響體液平衡的各種因素
第三節 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護理診斷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護理評值
第四節 護理計畫──案例分析
個案描述
護理計畫
第15章 排泄需要
第一節 排泄的定義及途徑
第二節 排便的概念
大腸的解剖生理功能
排便的生理機制
影響正常排便的因素
護理過程
第三節 護理計畫──案例分析
個案描述
護理計畫
第四節 泌尿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泌尿系統的解剖生理
排尿機制
影響正常排尿的因素
護理過程
第五節 護理計畫──案例分析
個案描述
護理計畫
第16章 繃帶束帶的運用
第一節 繃帶的運用
繃帶的定義
繃帶的目的與應用時機
繃帶的種類
繃帶包紮的一般原則
繃帶包紮法
繃帶使用時的循環評估
第二節 束帶的運用
束帶的定義及目的
束帶的種類
第17章 出入院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 入院病人護理
第二節 出院病人護理
第三節 檢體的收集
第18章 臨終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 臨終與死亡的定義
死亡判定
臨終或瀕死的定義
第二節 臨終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反應
臨終病人的生理反應
臨終病人的心理反應
第三節 影響臨終及死亡反應之因素
第四節 護理人員對死亡的反應
第五節 臨終病人的護理措施
生理層面
心理層面
臨終病人家屬的護理
第六節 屍體護理
死亡的宣布及屍體變化
技術目錄
11-1 冰枕的使用
11-2 溼冷敷
11-3 溫水拭浴
11-4 烤燈之應用
11-5 熱水袋的使用
11-6 溼熱敷法
11-7 坐浴
11-8 熱水浸泡
11-9 蒸氣吸入
12-1 鼻胃管置入術
12-2 鼻胃管灌食法
12-3 每日鼻胃管護理
12-4 拔除鼻胃管
13-1 口服給藥法
13-2 肌肉注射法
13-3 皮下注射法
13-4 皮內注射法
14-1 周邊靜脈輸液治療
14-2 靜脈輸液內的加藥法
14-3 終止靜脈輸液
14-4 輸血療法
15-1 大量灌腸法
15-2 小量灌腸法
15-3 結腸灌洗
15-4 單次導尿法
15-5 存留導尿法
16-1 繃帶包紮法
16-2 三角巾包紮法
16-3 束帶包紮法
17-1 尿液檢體收集法
17-2 尿液培養檢體收集法
17-3 糞便檢體收集法
17-4 痰液檢體收集法
17-5 靜脈血液檢體收集法
17-6 血液培養檢體收集法
18-1 屍體護理

「基本護理學」是所有護理專業的基礎,根基紮得越穩固,越有助於護生往後各科護理之學習與應用;對病患而言,則能提供更多、更安全及更舒適的照護。
  「當代基本護理學」編寫的宗旨,主要是考量到護理的獨特性以及學習者的閱讀方式,呈現臨床上常見且重要的學理及護理技術。其最大目的便是為了增進學習者的學習及理解能力,協助學習者能正確且實地的將基本護理學之知識及臨床技術應用在以個案為中心的整體性照護上。
  本書共計18章,分上、下兩冊編寫,最大特色為護理過程及其概念架構部分,是以北美護理診斷協會(NANDA)所公布之最新護理診斷為依據,藉以提供一致性標準;文字簡潔扼要,並於章末將護理技術以表格呈現,使讀者在學理與技術的學習上能一氣呵成。此外,全書使用大量圖片、相片呈現相關技術,例如:鋪床、無菌技術、周邊靜脈輸液治療、包紮等等,便於閱讀且一目了然。
  為因應時代潮流,華杏出版機構特別製作基本護理技術指導之影音光碟,讓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不再是紙上談兵,而學生也能宛如身歷其境,並在課餘時不斷地復習,以增加學理與技術的正確性及面對臨床時的自信心。
  本書作者均為各大專院校之資深護理教師,能深刻體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對於資料之整理與內容取材十分詳盡,編寫期間,彼此也密切聯繫,期使本書能更切合學習者的需要。全書內容雖力求內容資料最新、訊息最正確、圖表最適切,但疏漏之處仍在所難免,祈請各位先進、教師及本書之使用者不吝指正,以造福學子。
許秀月 謹識
於美和技術學院護理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