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伯:妄想症案例的精神分析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史瑞伯:妄想症案例的精神分析
丹尼爾?史瑞伯生於1842年,他父親是一位整形科醫師、知名作家、教育改革家,而他自己則是一位博學、幽默、溫文有禮的首席法官。1884年他參選國會議員失利,引發了精神崩潰,因妄想症而住進療養院;隔年康復返家,1886年再次出任法官,由於十分精明幹練,1893年升任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之一,但他卻開始失眠,甚至企圖自殺,因而再度被送進療養院,這一次病情相當嚴重,直到1902年才宣告康復。
1903年,史瑞伯出版了《一個神經症患者的回憶錄》,生動詳盡地描寫自己從慮病、失眠,到錯覺、幻覺交逼,被死亡和酷刑折磨的恐懼,讓身心飽受摧殘,一意求死,再到「神蹟顯現」,以彌賽亞自居,肩負著救世的使命,但為了達成任務,他必須放棄昂藏的男子之軀,去勢變性為女人…。史瑞伯的妄想症狀多采多姿,令人嘆為觀止,他的文筆更是流暢有力,詞藻華麗,在字裡行間展開滔滔雄辯,為一切荒誕古怪的思想內容歸納出一套癲狂的邏輯。
不幸的是,史瑞伯不久就再度住院,在灰暗的療養院度過他的最後歲月,於1911年病故。
史瑞伯這本篇幅龐大的病人誌,是一份異常心靈的寶貴見證,立刻被佛洛伊德視為珍寶。1910年夏天佛洛伊德到義大利渡假時,隨身就帶著這本《回憶錄》,對史瑞伯進行解析。在此之前,佛洛伊德也曾根據達文西的筆記來探討這位一代天才的內心世界。從史瑞伯古怪扭曲的妄想內容,佛洛伊德抽絲剝繭地深入防衛機制的核心過程,為妄想症的形成機轉提出了極具創見的論述,並啟發了日後對性別認同、女性情結、生殖、生死及存在等議題之研究。
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派的開山祖師,他對於潛意識、夢境、原欲及心理防衛機制的研究,開啟了現代文明對深層心靈探索的大門,他的影響力及歷史地位,跟達爾文、愛因斯坦齊名。2006年5月,是佛洛伊德150歲冥誕紀念,為了完整呈現一代大師的治療手法,心靈工坊將陸續推出《佛洛伊德經典個案系列》共六本,這本《史瑞伯》是繼《朵拉》、《論女性》之後的第三本,隨後還有《小漢斯》、《鼠人》、《狼人》即將出版,對於心儀佛洛伊德魅力的讀者們,這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珍貴典籍。
作者簡介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籍猶太人,生於捷克,後隨父母遷居至奧地利,及長在維也維學醫和行醫,其後為逃避納粹而遷居英國,1939年以83歲高齡逝世於倫敦。
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派的創始者,他對夢、潛意識、人格動態發展的深入研究,讓他成為一代宗師,其影響不只在心理學界,對文學、藝術、電影、人文理論也都有重大貢獻。
譯者簡介
王聲昌台大醫學系畢業,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
導讀、審閱者簡介:
宋卓琦精神科醫師,現任職於居善醫院,桃園療養院約聘指導醫師。台灣精神分析學會講師,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合格督導。
導讀
百年來的迴響
宋卓琦
一位曾高居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上訴法院評議會主席的法官:史瑞伯(Daniel Paul Schreber),在西元1903年克服萬難出版了一本詳細描寫他精神病歷程的自傳:《一個神經症患者的回憶錄》(Memoirs of My Nervous Illness),企圖說服世人相信他精采的妄想與幻覺內容。1911年,佛洛伊德依據這本《回憶錄》出版了一篇論文,也就是這本書,闡述精神分析的一些理論,包括了妄想症、自戀、同性戀等議題。之後陸續有許多學者,就哲學或精神分析的立場,評論《回憶錄》的內容以及佛洛伊德的理論。如今這些討論,已經成為常用的教材。
史瑞伯的《回憶錄》之所以會引發這麼大的迴響,一方面因為他本身是位成就很高的知識份子,可以把他的整套妄想系統用文字詳細地描述出來,公諸於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但在當時基於保護他家人隱私的因素,第三章相關的重要線索被刪除,反而製造更多想像與臆測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是佛洛伊德非但不對這些世俗視為瘋言瘋語的內容嗤之以鼻,反而對史瑞伯著迷。他提出極有創造力的論述,解讀那些妄想歪理,並深入剖析人類複雜的內心世界,因此引發知識界的興趣,不斷加入引申、解讀或反駁,而且將議題更擴大到性別認同、女性情結、生殖、生死及存在等等。似乎令人人有話想說。
佛洛伊德在本文的簡介中建議讀者先閱讀《回憶錄》這本書,才比較能理解他的理論。由於《回憶錄》尚無中文譯本,所以先根據《回憶錄》與1956年鮑梅爾醫師(Franz Baumeyer)依據史瑞伯住院的殘存病歷寫成的論文,以及1992年婁森醫師(Zvi Lothane)根據病歷及訪談資料寫的書,將史瑞伯的一生做一簡略的摘要:
首先介紹史瑞伯的家庭背景。他出生於西元1842年,在兩歲時,大他兩歲的姊姊夭折。他的父親在當代的德國是位影響深遠的外科名醫及教育學家,家教極嚴,但後來因腦傷而有人格改變及情緒障礙,最後在史瑞伯十九歲時死於迴腸潰瘍穿孔。三十五歲時,史瑞伯癱瘓的哥哥自殺身亡,他只剩母親及兩位妹妹。三十七歲時,他與小他十六歲的妻子結婚。後來她流產六次,一直沒有親生孩子,在史瑞伯第二次住院時,她收養了一個女兒。
史瑞伯在四十二歲那年,陞任一個地方法院的首席法官,並積極參選議會,但失敗了,不久他就發病住院。當時的病情是體重遽降及嚴重的慮病症狀,他擔心自己會死於心臟病,不會好起來。他話很少且情緒不穩定,住院中企圖自殺共三次。這次住院中照顧他六個月的主治醫師傅萊契教授(Paul Emil Flechsig),便是他日後妄想內容的主角之一。他在出院時已改善許多,但仍想像自己少了八、九公斤體重,認為醫院說他增重兩公斤是故意騙他的。
之後,他的工作表現依然傑出。到五十一歲時,他陞任更高的德勒斯登上訴法院評議會主席。自我要求高加上工作壓力大,年底就引發他第二次的精神崩潰,這次住院達九年,也終結了他的事業。此次發病前的徵兆是一些矛盾的想法,在理智與夢幻間接觸,內容是關於他又發病了,以及若能當個女人、沉浸在性交的歡愉中多好。初期症狀為失眠、雜音式的幻聽、憂鬱及自殺念頭。他自述病情的轉戾點,是在他妻子因遠行探親而暫時離開他四天。當中某一晚,他夢遺六次(可能是妄想式的記憶)。從此之後,他開始幻聽到傅萊契教授及其他人或鬼對他說話,被害妄想逐漸成形:他自認是位遭到猥褻的年輕女子,陰莖被扭斷,全身器官都毀損了,很想自殺解脫,而陷害他的人正是傅萊契教授。他開始感到上帝和他接觸,但後來他又認為上帝也是幕後黑手。不久,這個被害妄想演變為誇大妄想:他的器官經由神蹟復原,成為不死之身。但因為上帝只懂得屍體,他身負救贖人類幸福的重任──也就是他必須經歷數世紀慢慢轉變為女人,再經由上帝的神蹟使他受孕,產生新的人種,然後他與其他人類會自然死亡,大家才能重新獲得喜樂狀態,此處指的主要是性慾的快感。再接下來,他妄想女性的神經已經遍佈他的全身,尤其胸部,他必須不斷地從鏡子中欣賞他的胸部並接觸女性用品,運用想像力讓自己如同一個女人不斷地享受縱慾,否則上帝會當他是白癡而中斷與他的接觸。對於他的婚姻及妻子,他一直很肯定,但因為他的病及長期住院,他願意結束這名存實亡的婚姻。
在那個時代,抗精神病藥物尚未問世,他的妄想經歷數年的自然演變,自圓其說而成一套神奇的理論,令他在道德與情慾間取得妥協。於是他所受的苦逐漸減輕,他的整體功能也在逐漸改善中。他於五十七歲開始寫《回憶錄》,並要求法院放他出院。但韋伯醫師(Guido Weber)在專家報告中,認定他的妄想是無法治癒根除的,他的妻子也反對他回家,以致兩度被駁回。不過從此之後,因他的情緒及生活功能恢復正常,而開始被容許更多的自由;他可以自行外出回家探視、購物、看戲,甚至獨自旅行一周。當他第三次提出陳情時,韋伯醫師在報告中指出,他的妄想與幻聽雖然持續存在,但不至於妨礙他的生活功能或危害自己與他人,這才被法院判准自行出院,當時史瑞伯已六十歲了。隔年他的《回憶錄》也出版了,他過著似乎相當平靜的生活,還會寫情詩給妻子,但沒住在一起。
直到他六十五歲那年,陸續遭逢老母去世以及妻子中風的變故,他又發病了。此次他變得難以溝通,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起初甚至大小便弄得一遢糊塗,虛弱得必須坐輪椅。從他極少數能令人理解的隻字片語中顯示,他仍有幻聽,認為自己的器官正腐敗消失、醫師是撒旦,但都沒再提到以前那些神奇的妄想了。這次住院達三年半,直到1911年他六十九歲時,在院中死於心肺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