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父母︰59分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照顧父母︰59分
顧美芬女士照顧父母的心路歷程。按父母的年齡主要劃分為四個階段,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及挑戰,內心的掙扎與抉擇所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在信心、愛心裡以智慧所作的判斷,想跟讀者分享照顧父母的困難是有出路的,雖然要付代價,卻是值得的,成為人生的重大轉折。
作者簡介
顧美芬
現任中華信義神學院兼任老師,曾任國立交通大學兼任講師,美國嬌生公司資深會計師,為美國檢定合格的會計師。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後,獲美國南加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中華信義神學院道學碩士,路德神學研究所進修。
著有《我成了翻譯》、《三餐與牛排》、《女人的四季》,譯作包括《選擇在家》、《永續親密》、《改變帶來醫治》、《馬丁路德的倫理觀》、《強化婚姻—家庭事工手冊》、《馬丁路德—上帝子民的牧者》、《閱讀越有味》、《擁抱每一天》、《軟弱中的力量》等。育有二子一女。
魯副院長序黃牧師序 楊牧師序莫非序 自序—規劃照顧父母的時間
揮之不去的隱憂中間頁什麼是孝順,什麼是愛 晚年的美學 做人生的大決定 照顧父母是一種使命
第一階段:親人照顧70~85 每年回台小住,身體功能漸失中間頁眼神 親情 不能拒絕的責任 失能
第二階段:我照顧86~90雙方都辛苦的同住時期中間頁罪惡感 為父母佈置一個新家
第三階段:請人照顧中間頁我快撐不下去了 照顧父母:五十九分
第四階段:安養院90~95平靜的安養院時期中間頁安養院 最近很乖 出遊 訪客簽名 半夜的救護車 愛的頻率 九四大壽 大飯店與小攤子 美味關係 五福臨門
友人照顧長輩的經驗談 陪伴顧奶奶 蕭惟勵 (到安養院陪伴老人) 我最新的任務 馮志蘅 (自己照顧同住的父親) 瑪麗亞來了 凱洛 (請外勞在家照顧母親) 她不會走路了 凱洛 遺憾 凱洛 獨居但不孤獨 寶泉(照顧獨居的爺爺)
因為是老么,因為是女生,我以為不必面對的問題,卻在不到五十歲的時候就挑戰我了。如今回想自己年輕時揮揮手就出國留學了,完全是個不可救藥的老么。不像我的先生排行老大,學成要歸國,之後要照顧父母,是他年輕時就知道該負起的責任。
由於曾照顧過公公,後來負責照顧父母,我因此學習到: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當成獨生子女來面對照顧長輩的挑戰。若有多一個兄弟姐妹幫助,一起面對父母年老的問題,就該很感恩。
父母晚年能在身邊照顧是上帝給子女的恩典、是特權,不要逃避,不要像許多長年在海外回台奔喪的人那樣後悔。這是十字架的功課,是多數人必經、躲不掉的責任。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描述世人背著罪的重擔走天路,但照顧父母不是罪的重擔,是必有的責任,要放入人生規劃中,不要故意忽視,否則可能變成後悔莫及的重擔,在人生下半場一直是個隱憂,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住在國外的親人,多久回家看一次父母,對我這負責照顧父母的人來說,已經不是重點了,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到底我們讓誰負責父母的晚年?愛的頻率多久一次才夠呢?我應該一天二十四小時地看顧,還是一周幾次地探望,還是一年看幾次呢?對父母來說,可能永遠都不夠;對子女來說,要放下工作拋夫棄子嗎?有些根本不是「兼顧」可以解決的事情,連「專業」看護都要換班才能喘息的重擔,我們可以用一頂「不孝順」的大帽子扣在別人身上嗎?
我們是否把人生重要的過程放入行事曆?我們會規劃讀書、就業、結婚、生子,但很少人規劃照顧父母的時間。兄弟姊妹推三阻四,不幸被選上,會不甘心地問:「為什麼是我?」但真愛會促使人負責、扛起擔子、規劃時間的分配。
「生活的真正難處在於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這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程,而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主要的工具之一。」這話出自《心靈地圖》這本追求愛和成長之路的書。作者Scott Peck,是哈彿大學醫學博士,精神科開業醫生,四十多歲成為基督徒。本書銷售五百萬本,連續十二年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面對照顧父母的問題,我也學著用紀律來分配時間,照顧父母的生活有可能是美善滿足的,照顧父母的困難可能是有出路的,但我們要做好心理預備,這是需要辛苦付代價的,可能犧牲假期、與朋友出遊、親子時間、學業、工作……成為人生的重大轉折。
感謝我的大哥大嫂全家在父母七十多歲時開始,已經照顧他們十幾年,那時我在忙著照顧三個幼小的孩子;如今換成我來照顧父母,我十分感恩有這機會,不會讓我以後遺憾終身。感謝二哥二嫂在經濟與時間上的付出,每三、四個月就從美國回台探望父母,盡了最大的努力分擔一切;感謝我的丈夫與三個懂事的孩子,不論是推輪椅、抱上抱下、抽空探望、一起吃飯,都完全配合,讓我感受最大的支持與幸福。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