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醫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傳承中醫

作者:劉世峰 編著
出版社:中醫古籍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01日
ISBN:978780174783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40元

全書共分為4個章節。第一章問診輯要,該章共收載了古代近20部中醫名著中的問診精華,並進行注釋,將其譯成白話文。學者若能悉心研讀,既能一睹古今中醫問診名篇風采,又能提高自己的診療水平。第二章為理論探討,收載了作者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對中醫理論提出了新的見解。第三章經驗介紹,介紹了作者從醫30年診治疾病學術經驗。第四章學術爭鳴,針砭時弊,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發人深省。本書凝聚了作者半生的醫療實踐心血,于熱愛中醫學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實為各級中醫人員必備之參考書籍。 劉世峰,男,1955年12月生,重慶榮昌人。1975年開始自學中醫,1977年考入重慶市江津衛校中醫班,受到周天寒老師悉心指導。1983年在榮昌衛校進修中醫古典醫籍,1984年在榮昌縣中醫院跟師名老中醫周澤勛實習1年,1989年畢業于成都中醫學院。現任榮昌縣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中醫師,重慶市中醫藥學會理事、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業績︰長期從事中醫學專業領域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對各種疑難雜癥的治療具有較高造詣。擅治心腦血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男子不育、婦女不孕及婦科雜病等,屢起沉痾。在《中國中醫藥報》《健康報。中醫專刊》《亞太傳統醫藥》《實用中醫藥雜志》等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論文40余篇。對中醫理論頗有研究,提出“三焦由人體血脈、經絡構成,聯系人體各髒腑組織,運行氣血,水、津之通道”學說。首次否定中醫營衛之氣存在,揭示了元氣本質,提出“五髒皆稟元氣”的新觀點,對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第一章 問診輯要 《黃帝內經‧素問》 移精變氣論 三部九候論 藏氣法時論 血氣形志 疏五過論 徵四失論 《黃帝內經‧靈樞》 師傳 《難經》 第五十一難 論喜惡與髒腑疾病的關系 第六十一難 論望、聞、問、切 《甲乙經》 問情志以察病 《東垣十書》 辨內傷飲食用藥所宜所禁 辨晝夜重輕 《醫學準繩六要》 問病必詳/ 《古今醫統》 問證/ 《醫學入門》 問證 《景岳全書》 十問篇 《身經通考》 問證 《醫原》 問證求病論 《醫門法律》 問病論 附律一條 《醫宗金鑒》 四診心法要訣 《四診抉微》 問診 《醫碥》 問證 《醫學實在易》 問證說 《知醫必辨》 診病須知四診 《醫法心傳》 診病須察陰髒陽髒論 第二章 理論探討 從“心”論中西醫融合 從“氣”論中醫與文化現象 中醫生理之氣研究 中醫基礎理論別論 口感辨證的臨床意義 調理氣機治則精義 消瘀十二法運用知要 《傷寒論》“心中”釋義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別解 《金匱》硝石礬石散證辨析 中醫臨床運用現代檢測技術之利弊 必須重視醫案總結 第三章 經驗介紹 第四章 學術爭鳴

中醫薪火,貴在傳承。中醫診病,歷來強調四診合參。筆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認為醫患溝通更為重要,倡導問診居四診之首。中醫診病,以人為本,重視病人自覺癥狀。如能熟練掌握問診知識技能,常能事半功倍。通過溫習歷代問診資料,提高診病水平,思路正確。 筆者長期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堅持讀經典,做臨床,精勤不倦。筆者認為中醫經典,臨床實踐是中醫源頭、活水。只有在實踐中去傳承中醫,感悟中醫,才能創新中醫。提出“必須重視中醫醫案總結,堅持用中醫思維診病,善于借鑒現代醫學技術,為我所用”。筆者認為,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中醫人,只有堅持不脫離臨床實踐,重視個體化診療方法,千方百計提高治療效果,才能提高中醫生存競爭能力,才能很好地發展中醫。 筆者長期工作在中醫臨床一線,不畏艱難,自強不息,思維活躍,觀點新穎,然亦有不自信時。余以為“心理無異,大道不孤”。何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斷流之水,可以鑒形”。該書問世于熱愛中醫學者或有裨益,是為序。 周天寒 2008年元月于重慶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