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 死生之說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如來 死生之說

作者:曾景明
出版社:集夢坊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16日
ISBN:9789869906562
語言:繁體中文

人之際遇不可猜,生聚死離數十載,
如幻似真無生有,夢醒時分皆不在。
 
  吳聲是一名隨政府撤退來台的陸軍士官,退伍後住在台中市,靠著榮民就養金和賣水果過日子。某一日,他收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小男嬰。嬰兒成長至七歲時吳聲因心臟病去世了。
 
  小孩因無人照料進入了育幼院,國中畢業後加入海軍,在艦艇單位服役,十年之後退伍離營,返鄉成了巴士司機。他在高速公路發生了嚴重的車禍,陷入昏迷。
 
  臥床一年之後,他忽然睜開了眼睛。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逐漸恢復,並且認識了一個女生。兩個人感情日深。
  正當他以為自己的另一段人生就此開展,卻被誤殺身亡。
  然而,卻因心臟移植到別人的身體再次甦醒……
 
本書特色
 
  台灣本土哲學原創小說新銳作家曾景明,繼《太極圖說 原始返終》後又一扣人心弦的最新力作。
 
  『玄妙之物』佈於天地之間、六和之內,無聲無息地運作一切,世上的人們難以察覺──大至星系的誕生,小到細胞的分裂;從日月運行到季節演變;無論是生命的繁衍,或者是氣候的變遷──玄妙的作用無所不在,『時間』的影響無遠弗屆。歲歲又月月,不過一眨眼;豐功與偉業,只是雲片片;一身一世界,生死本同源。

作者簡介
 
曾景明
 
  男性,一九六九年生,來自台中,後居高雄。
  哲學小說創作者,另著有《太極圖說 原始返終》。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一、心者,神之舍
二、目者,心之使
三、任物者謂之心
四、心傷神去
五、失府之神
六、心驚無依
七、福兮禍所寄
八、神無所歸
九、失得無門
十、晝夜即歲月
十一、陰陽不測謂之神
十二、神用無方謂之聖
十三、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作者序
 
兩精相搏謂之神,天地合氣命之人
 
  「一晝一夜稱光陰,寒暑相推歲月成。」所謂的光陰、歲月指的就是人口中的『時間』。自古以來,人觀察日月的運行、季節的演變,將光陰分成日、月、年;看著萬物的盛衰、生老病死的循環,把歲月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不僅如此,人還以為光陰似箭、歲月如流、時光一去不復返。人存於可見的空間與無窮的時間之中,卻執著於空間的一切,而曲解時間的作用。試問:倘若有一件無法逃避的天災發生在一千萬年前,當時許多生物因此死亡了,這件事與現在的人們有關嗎?大部份的人會說無關,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假如,這天災即將發生了呢?想當然,眼下的人們必定是傷心欲絕,因為人只活在眼前。同樣的道理,如果這件事將發生在一千萬年之後呢?相信所有的人都認為這與自己無關了。然而,一千萬年前、現在、一千萬年後同為一體,無法分割。試想:假使沒有一千萬年前,何以有現在?如果一千萬年後不存在,當下能存焉?
 
  《金剛經•第二十九》:「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二字俱含過去未來之義,指的卻不是眼前的現在(若來、若去;若坐、若臥),也不是看不見的過去與未來(從來、所去),而是時間所代表的『永恆常在』。人在等待之時,總是認為時間過得相當緩慢,而在回首霎那間,又以為只是一眨眼,這是人受限於自我的意識,將腦中的記憶當成了時間。在無窮的時間之中,所謂的過去並不存在,眼前的一切不是現在,也沒有未可知的將來。人以為自己從過去活到現在,其實是記憶的累積;認為時光正在流逝,僅僅是自我的認知。太陽光抵達地球需要八分多鐘的時間,感覺的傳導必須經由神經元。眼見的一切、身體的感覺全部都是人所稱的過去,但人自以為活於現在。另外,人總想著自己的未來。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脊椎動物以雌雄交配的方式繁衍後代(陰陽合傳),因此發展出眼球與心臟這兩種器官。人的心臟與其它哺乳動物相似,但人的眼球卻明顯不同,因為人眼具有分明的眼白與黑瞳。天亮之時,人從夢中清醒,睜開了眼睛。外界的影像進入了眼中,人得以在空間之中盡情活動。入夜之後,人的身心俱疲,閉上了眼睛。心臟透過脊髓、腦幹驅使眼球快速轉動,大腦藉此進行必要的代謝作用。這個時候,人的身體寂然不動,人的心神返回了時間之中。
 
  《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心包絡指的是人的胸腺。人類的胸腺覆蓋於心臟之上,是與生俱來的免疫器官,具有原始的防禦功能,負責初生時期的防疫工作。它的比例在出生時最重,兒童期作用最發達,成年後逐漸轉為脂肪,到了老年則幾乎不存在。
 
  《靈樞•本神》:「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哺乳動物藉由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分裂(兩精相搏)延續生命,以為傳承;新生命誕生後必須立刻吸入空氣,因為空氣之中含有氧氣。動物生存不能沒有氧氣,而氧氣依賴紅血球攜帶,紅血球則源自於地球的鐵。人過了青春期之後,胸骨的造血功能完全啟動,胸腺逐漸萎縮,血液主導免疫系統,荷爾蒙發揮作用,生理器官成熟,自我意識抬頭。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人的心臟不停跳動,記憶存於大腦之中,心與腦一動一靜成就了內心的自我;可見的空間彰顯時間,無窮的時間運作空間,時與空的來回交錯構成了一切的無中生有。
 
  心神源於時間,始於心臟與脊髓,由地球的鐵滋養,在腦中茁壯,老年後消散,最終歸於時間。
 
  易曰:「原始返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筆者注曰:「生老病死是表徵,原始返終為過程,血肉之軀存心神,或為鬼神或為魂。」
 
  人之形體,應象天地,何以見得,有文為憑:
  人的溫度內熱而外冷,地球核心炙熱、高山寒冷;人有精氣血脈,地球有空氣雨水;人的神經似閃電,身體的免疫功能像磁場;人之夢如永夜的極光,奇異而虛幻;人之淚像地底的岩漿,觸動時爆發;人有喜怒悲憂恐,天有寒暑燥濕風;人有眼,天之圓;人有血,地之鐵;人的眼睛黑白各半,就像地球同時擁有白天與黑夜一般。

一、心者,神之舍 萬物由心生,有志事可成,心者神之舍,神失無所能。 自古以來,凡改朝換代、國號更迭之際,俱見得: 烽火連天國運衰,民生凋敝百姓哀,妻離子散鰥寡苦,亂世偷生圖自在。 吳聲,原籍湖北省天門市,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於1944年入伍,1949隨部隊撤退來台,1954年晉升中士,十年後辦理退伍。吳聲離開陸軍後定居於台中市東區,靠著榮民就養金和賣水果過日子。他每天推著兩輪車沿街叫賣水果,附近的街坊鄰居都稱呼他「老吳」。 那是一個冬天的清晨,天黑地暗寒風冷。老吳窩在暖暖的被子裡,睜開了眼睛,窗外還是漆黑一片,冷冷的空氣幾乎凝結。老吳翻了個身,將棉被拉緊,又閉上眼睛。半夢半醒之間,前一天的經歷在他的腦海裡暗暗浮現。昨天,他像平常一樣準時醒來了,窗外同樣是黑的,他想再窩一會兒,結果睡過頭了,當他趕到果菜批發市場,已錯過了發貨的時刻。一簍簍、一箱箱的現採水果早被同業分購一空,只剩下冷藏櫃裡乏人問津的高級水果。老吳的兩輪推車賣不了冷藏水果。他茫然地站在賣場中央,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幸好老吳平時總會幫著盤商打掃攤位、搬搬水果,在市場裡人緣相當不錯,第一市場的小李臨走前分了半箱橘子、半箱柳丁給他,否則昨天根本沒有生意可做。 一想到這裡,老吳猛然清醒。他趕緊離開溫暖的被窩,穿上長褲、毛衣,將冰箱裡的饅頭、豆漿放進了電鍋。吃完早餐後,老吳帶了一些本錢,推著兩輪車離開家門。淡淡的月光照著地上,整條巷子空無一人。老吳走出巷子,來到了台中公園。此時天色未亮,一旁的路燈一閃一閃,寂靜的公園內有個嬰兒哭得哇哇響!老吳急著到市場進貨,不但沒把哭聲當一回事,反而走得更快了。走到了後門,小孩哭得更淒慘了。 「好冷的天啊!怎會有小娃兒這麼哭呢﹖」老吳越想越納悶。他聽著哭聲,走得慢了,心也軟了。老吳再也忍不住了。他將兩輪車靠邊一停,走進了後門,順著哭聲一路找尋。只見到:老榕長鬚飄,垂柳隨風搖,啼哭聲猶在,嬰兒何處找。哭聲似乎就在附近,老吳就是找不著。他想要繼續找,哭聲卻是越來越小。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