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用彤佛學與哲學思想論集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湯用彤佛學與哲學思想論集

作者:湯用彤
出版社:南京大學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1日
ISBN:9787305064692
語言:繁體中文

有百年歷史的南京大學,曾經出現過許多大師級的學者。1922年至1931年夏,在南京大學的前身——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哲學系任教授的湯用彤先生就是其中最為璀璨的明星。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大地,可謂風起雲涌,波瀾詭譎。經歷兩百多年的草創、興盛,進而衰敗的清帝國在列強的堅船利炮和西方文化的沖擊和清刷之下,最終解體,而此時距離新時代的建立還有幾十年的光景。動盪的時局往往容易促成英雄人格的形成,所謂時勢造英雄。這一時期,在政治領域,一時能人輩起,各逞其能,最終則由一代偉人毛澤東以其扭轉乾坤的大手一統時局,把中國導向一個西方列強終於不敢覬覦的歷史時代;而在文化領域,則迎來了後來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三次諸子百家時代的爭鳴時期,各路文人或同守傳統,或全盤西化,或熔鑄中西,在變幻莫測的時代背景下,思索探討著中國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文明的近現代走向。

導言文化研究編 理學譫言 一、闡王 二、進朱 三、申論 理論之功用 評近人之文化研究佛教研究編 佛教上座部九心輪略釋 南傳《念安般經》譯解 讀慧皎《高僧傳》札記 一、慧皎所據史料 二、竺法護卒於何地何年 三、僧伽提婆之毗曇學 四、鳩摩羅什年表 五、釋道安與佛圖澄 六、道安避亂之年 七、道安年表 八、釋慧遠年表 九、僧肇致劉遺民書 十、支曇諦 十一、佛圖澄 十二、魏太武帝毀法 唐太宗與佛教 攝山之三論宗史略考 竺道生與涅槃學 一、大乘《涅槃經》之翻譯 二、涅槃大本之傳譯 三、涅槃大本之修改 四、竺道生事跡 五、竺道生之著作 六、晉末宋初之研究涅槃者 七、頓悟漸悟之爭 八、謝靈運事跡年表 九、存神之論 十、佛性常住之說 十一、竺道生佛性當有論 十二、法身無色義與應有緣義 十三、佛無凈土義及善不受報義 十四、一闡提皆得成佛義 十五、頓漸分別之由來 十六、三乘與頓悟 十七、十地與頓悟 十八、竺道生頓悟與三乘十地 十九、竺道生之頓悟義 二十、謝靈運述道生頓悟義 二十一、慧觀漸悟義 二十二、宗炳主漸悟 二十三、竺道生之門下 二十四、劉虯述漸悟義 釋法瑤 釋道安時代之般若學述略 本時代般若學之派別 竺法雅之格義 本無宗 釋道安之性空宗義 本無異宗 支道林之即色義 於法開之識含宗 幻化宗 支敏度之心無義 緣會宗 總結 大林書評 序 評《考證法顯傳》 評日譯《梁高僧傳》 《唐賢首國師墨寶》跋 矢吹慶輝《三階教之研究》跋 評《小乘佛教概論》 評《唐中期凈土教》 中國佛史零篇 一、三國時之佛學 二、本末真俗與有無 三、五期本末之爭 四、竺道生在佛學上之地位 五、竺道生頓悟義 六、謝靈運述道生頓悟義 七、北朝東方佛法與經學 八、周(禺頁)三宗論 九、菩提達磨 《隋唐佛教史稿》緒言 漢唐佛學綱要 論中國佛教無「十宗」 甲 略述佛教「宗」之形成 乙 有哪些宗——史料中之疑問 中國佛教宗派問題補論 甲 晉唐間流行的佛教經論的一些相關資料 乙 略論由學派到教派 丙 日本的一些資料哲學編 釋迦時代之外道 叔本華之天才主義 亞里士多德哲學大綱 第一章 亞里士多德哲學之大旨 第二章 事跡及著作 第三章 論理學 第四章 本質論 第五章 天然哲學 第六章 心理學 第七章 道德哲學 第八章 政治哲學 第九章 美術哲學 希臘之宗教 印度哲學之起源《印度哲學羅略》緒論魏晉玄學編 玄學與中華佛學 一、玄 二、玄學之起源 三、佛教般若學 四、般若義 五、首楞嚴 六、《大明度無極經》中玄理湯有彤學術年譜

學術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積累過程。在對中國現代學術的「世紀回眸」中,我們在重估和評價百年學術成果的同時,更應該從前輩學人勤勉的學術實踐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中汲取豐富的學術營養。就中國現代人文科學而言,無論是「舊學」還是「新知」,都留下前輩學人篳路藍縷的足跡,他們的獨辟蹊徑匯成了我們的康庄大道。 眾所周知,南京大學是當代中國為數不多的百年高校之一。她有兩個歷史源頭,一個是肇始於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創立的三江師范學堂。歷史上各朝唯一的國家高等學府如太學、國子監等皆可稱為「辟雍」,而明代曾於北京和南京各設一所國子監,號稱「北雍」和「南雍」。因此,作為清政府創辦於南京的新式學堂,三江師范在當時也就承膺了「南雍」的美譽。1914年以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時期,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次年定名為南京大學。另一個是1888年(光緒十四年)成立的基督教會匯文書院,後來發展為金陵大學。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全國院系調整中與南京大學合並,構成了現在的南京大學。這樣的經歷不僅顯示出她的悠久,還顯示出她的坎坷——不斷地更名,不斷地重組、合並、調整。其實這正是中華民族近現代顛沛歷史的縮影。而南京大學歷經滄桑,卓然屹立,形成了鮮明的學術傳統,涌現出眾多的名師大家,給我們留下豐碩的學術遺產,其中必有一種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這大概就是南京大學的校訓:「誡朴雄偉,勵學敦行」。其中「誡」字最為根本,也是南京大學歷史上最早的校訓。「誡」是真實而不虛妄的真理,也是追求真理、誡信不欺的美德。 南京大學深厚的人文社會科學傳統是南京大學精神的典型體現。20世紀上半葉,伴隨著民族文化煦重建過程,中國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史上充滿了中學、西學、新學、日學、科學、玄學的爭論,「思想自由原則,兼容並包主義」是當時中國大學總體性的人文精神,而歷史上的南京大學又提出過具有自我取向的「昌明國故,融化新知」、「人文與科學平衡」等學術主張和辦學宗旨,可見南京大學采取的是一種「中庸」的態度,走的是溫故知新、繼承創新的學術路徑。她的兩個歷史源頭已經顯示出這樣的學術趨向:一是建立在中國教育傳統上的「新學」,但提倡國學、藝術與科學三者兼通融合;一是具有西學東漸背景的教會大學,卻對中國文化重視有加,成立了中國現代學術史上較早的中囟文化研究所。這樣的源頭活水,不斷地吸納志同道合的名師大家,匯咸源遠流長、獨立不迂的學術傳統。 今天,中華民族進入偉大復興的咐代,南京大學邁向建設世界高水平大學的進程,我們飲水思源,愈加感到受益於這些名師大家們賦予我們的學術財富和精神力量,愈加渴望對他們蘊育的傳統加以系統的研究總結,返本開新,發揚光大。 「南雍學術經典」叢書是南京大學歷史上學術大師們的人文社會科學名著精選。它吸收中國傳統學術史中「學案」的編纂形式,邀請大師們的學術傳人或斫究專家,精選薈輩大師們的學術代表作,對其生平、學術加以述評並制作學術年表,再按不同的學科陸續分輯出版。這樣一項研究性的出版工程,不僅勾勒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脈絡,而旦在新的視角下展示了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精華,其中不乏首次被整理、公布的珍貴資料。同時,為了進一步展示20世紀南京大學的學術面貌和學術貢獻,我們以後還將陸續推出其他學術大家的經典著述。我們相信,這套書系的出版不僅是南京大學學術傳統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且也為中國現代學術史研究提供了一份極富價值的學術文獻。 洪銀興 2008年3月28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