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樹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

作者:(日)鹽野米松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ISBN:9787549586820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是著名作家鹽野米松,對日本師徒三代宮殿木匠持續十年的采訪筆錄,分為天、地、人三卷。日本最後的宮殿大木匠西岡常一全心投入古建的一生,其唯一繼承人小川三夫創建要讓木匠吃飽飯的「工舍」的歷程,二十個年輕學徒讓手藝長進體內的成長故事,天地人三卷不僅呈現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與匠人之魂,而且紀錄片式地講述了一門古老技藝在現代的傳承。同時,其中的工匠口訣、師徒制度等內容亦可為普通讀者所借鑒,前日本駐華大使、伊藤忠商事前社長丹羽宇一郎認為《樹之生命木之心》是所有經營管理者的必讀之書。在鹽野米松采訪的二十二年之後,中文版譯者回訪了當年的學徒,了解到他們的近況,更獨家增補對工舍目前唯一一名女徒弟的訪談。【天卷】: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時至今日仍以優美之姿巋然屹立。支撐其體魄的不僅是木頭,還有世世代代奉公於法隆寺的工匠們。日本最後的法隆寺宮殿大木匠西岡常一,在日本采寫第一人鹽野米松的挖掘下,憶述自己投入古建築的一生,從樹木的癖性談到如何構建匠心,從修復古建築的經驗到世代傳承的法隆寺工匠口訣┅┅他朴素而有力的講述,不僅讓人看到日本匠人忘我執著的一生,也可一窺經歲月淬煉的古代日本建築技術和智慧。【地卷】:千百年來,宮殿木匠的技藝是如何一代代傳承的?靠的不是數據,也不是文獻,而是一雙手傳遞到另一雙手中的記憶。在這「手的記憶」中,是已經傳承了一千三百年的智慧。西岡常一唯一的徒弟小川三夫,回溯了自己成為宮殿木匠的修煉之路,以及創建要讓木匠吃飽飯的宮殿木匠集體「工舍」的歷程,宮殿木匠這一快要消失的業種自此重新開枝散葉。而在這一傳承的過程中,他們采取傳統古老而又費力費時的「師徒制度」,像對待木材一般,看透徒弟的癖性,因材施教地培養,或許十年或許更長的時間,直至讓手藝長進體內。【人卷】:小川三夫創立的工舍,聚集了形形色色想要當宮殿木匠的人。來此學徒的年輕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身體、人格、技藝都慢慢發生著變化。鹽野米松對這些學徒進行了紀錄片式的采寫,二十個不同的人生故事,透露出年輕匠人們的夢想與生活、堅持與退縮,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匠人世界,也由此看到一門承繼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藝如何在新時代傳承。時隔二十二年中文版出版之際,譯者回訪當年的學徒,各人不同的近況令人感慨。西岡常一,出生於奈良縣斑鳩町法隆寺西里,與祖父西岡常吉、父親西岡楢光三代同為法隆寺的棟梁。十六歲正式開始跟隨祖父進行木匠學徒,二十七歲因法隆寺解體工程中對土質的鑒別得到肯定,榮任法隆寺棟梁。一九五九年修建明王院五重塔,一九六七年開始修建法輪寺三重塔,一九七年作為棟梁開始復建藥師寺的大雄寶殿和西塔,恢復已經滅跡了的唐代宮殿木匠的工具「槍刨」。一九七七年被認可為文化財產保護之技術持有者,一九九三年獲得文化功勞獎,被世人稱為「將飛鳥時代延續下來的寺院建築技能傳承給後世的∨最後的宮殿木匠∨」。一九九五年,因患癌症去世。小川三夫,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栃木縣矢板�#65533; 氈竟 畲竽窘常 a工舍創始人。一九六六年拜西岡常一為師,成為其唯一的徒弟,並參與修建法輪寺。一九七七年獨立創建宮殿木匠集體「工舍」,工舍成立後,承接了國土安穩寺、國泰寺等各地寺廟的改修、再造、新建工作。二三年被日本政府授予「現代名工」稱號。鹽野米松,一九四七年出生於秋田縣角館鎮,用三十年時間走訪全日本,對各地的手藝人進行采寫,用手藝人的語言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技藝,在日本作家中被公認為采寫第一人。曾因創作《古老的地圖》、《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成為芥川獎候選人。2003年憑借《夏天的池塘》榮獲日本繪本大獎。同年,為了表彰他常年堅持不懈的寫作活動,國際天文聯盟將第11987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其作品《留住手藝》以及他的不懈努力,對日本保護傳統手藝的文化熱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英珂,生於六年代,在日本生活及工作近十年。曾任電視導演二十余年,供職於日本NHK電視台和中國中央電視台。自由寫作者,翻譯者。譯作有《留住手藝》。二五年創立民藝品牌「留住手藝」,推崇「崇尚宮殿精神創造時尚匠器」理念,致力於與手藝人合作,制作符合現代生活美學的民間手工產品。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