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磁共振分類診斷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磁共振分類診斷

作者:余永強(主編)
出版社:人民衛生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01日
ISBN:978711718697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10元

共分為十二章,第一章介紹WHO第4版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及分級,第二章介紹MRI檢查方法及其價值,第三章為顱內腫瘤診斷思路,第四章至第十章按照WHO分類順序介紹七大類腦腫瘤,第十一章介紹其他腦腫瘤及腫瘤樣病變,椎管內腫瘤南於其部位的特殊性,單列為第十二章進行介紹。編寫內容力求圖文並茂,特別關注少見腦腫瘤,書中幾乎所有的病例都是我們臨床工作中遇到的,我們對常見病、多發病的影像學診斷進行總結、分析、比較、歸納,對少見、罕見病例的MRI診斷。《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磁共振分類診斷》適合MRI診斷專業醫師、影像學研究生及神經外科醫師閱讀,對於臨床其他專業醫師及部分學有余力的影像學本科專業學生,《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磁共振分類診斷》也有助於開闊視野。余永強,男,中共黨員,醫學影像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博士生導師。1994年北京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后一直從事腦腫瘤MRI的基礎及臨床研究工作。現任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院長,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院長、影像系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磁共振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安徽省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副會長,安徽省核學會副理事長,省醫院協會醫學影像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斷層影像解剖學會神經組委員,中國影像技術研究會常務委員,《中華放射學雜志》編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常務編委,《磁共振成像》常務編委,《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編委,《中國CT與MR雜志》、《安徽醫科大學學報》編委,《解剖與臨床雜志》編委,《實用醫學影像雜志》編委,《中國臨床影像學雜志》編委,《安徽醫學》常務編委。2009年成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首批入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一層次)、安徽省衛生系統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四等獎各一項,承擔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十余項,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業學術論文160余篇,其中SCI論文12篇。主編、主審著作兩部、參編專著10余部、其中副主編《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參編衛生部研究生規划教材《醫學影像學》第七版「腦腫瘤的影像診斷」章節,參編《功能神經影像學》部分章節。

第一章 WHO第4版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及分級第一節 WHO第4版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第二節 WHO第4版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級第二章 MRI檢查方法及其價值第一節 常規MRI方法一、平掃二、增強三、單純解剖學成像存在的問題第二節 顱腦MRI檢查新技術一、磁敏感加權成像二、擴散加權成像三、灌注加權成像四、血氧水平依賴成像五、擴散張量成像六、磁共振波譜成像第三章 顱內腫瘤診斷思維第一節 顱內腫瘤MR診斷的一般規律一、腫瘤的部位二、腫瘤信號特點三、腫瘤邊緣四、腫瘤血供五、腫瘤增強情況六、周圍水腫情況第二節 注意事項一、腫瘤MR信號二、腫瘤形態三、占位效應四、腦水腫五、與臨床資料密切結合六、腦內外腫瘤鑒別七、腦室內外腫瘤鑒別八、彌漫多發病變鑒別第四章 神經上皮組織腫瘤第一節 星形細胞腫瘤一、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二、黏液性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三、室管膜下巨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四、多形性黃色瘤型星形細胞瘤五、彌漫性星形細胞瘤六、間變性星形細胞瘤七、膠質母細胞瘤八、膠質瘤病九、多發性膠質瘤第二節 少突膠質細胞腫瘤第三節 少突星形細胞腫瘤第四節 室管膜腫瘤一、室管膜下瘤二、室管膜瘤和間變性室管膜瘤第五節 脈絡叢腫瘤第六節 其他類型神經上皮腫瘤一、星形母細胞瘤二、第三腦室脊索瘤樣膠質瘤三、血管中心性膠質瘤第七節 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一膠質腫瘤一、小腦發育不良性神經節細胞瘤二、嬰兒促纖維增生性星形細胞瘤/神經節細胞膠質瘤三、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四、節細胞瘤五、神經節細胞膠質瘤和間變性神經節細胞膠質瘤六、中樞性神經細胞瘤七、腦室外神經細胞瘤八、小腦脂肪神經細胞瘤九、乳頭狀膠質神經元腫瘤十、第四腦室菊形團形成型膠質神經元腫瘤十一、副神經節瘤第八節 松果體區腫瘤一、松果體細胞瘤二、中間分化型松果體實質腫瘤三、松果體母細胞瘤四、松果體區乳頭狀腫瘤第九節 胚胎性腫瘤一、髓母細胞瘤二、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三、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樣腫瘤第五章 顱神經和椎旁神經腫瘤第一節 神經鞘瘤一、總論二、聽神經瘤三、三叉神經鞘瘤第二節 神經纖維瘤第三節 神經束膜瘤第四節 惡性周圍神經鞘膜腫瘤第六章 腦膜腫瘤第一節 腦膜瘤一、腦膜瘤二、非典型性和惡性腦膜瘤第二節 腦膜間質腫瘤一、血管外皮瘤二、孤立性纖維瘤第三節 原發性黑色素細胞病變一、彌漫性黑色素細胞增生二、黑色素細胞瘤三、惡性黑色素瘤四、腦膜黑色素瘤病第四節 血管網狀細胞瘤第七章 淋巴瘤和造血組織腫瘤第一節 惡性淋巴瘤第二節 漿細胞瘤第三節 粒細胞肉瘤第八章 生殖細胞腫瘤第一節 生殖細胞瘤第二節 畸胎瘤第三節 其他生殖細胞腫瘤第九章 鞍區腫瘤第一節 顱咽管瘤第二節 顆粒細胞瘤第三節 垂體細胞瘤第四節 腺垂體梭形細胞嗜酸細胞瘤第十章 轉移瘤第一節 顱骨轉移瘤第二節 腦內轉移瘤第三節 腦膜轉移瘤第十一章 其他腦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第一節 垂體腺瘤第二節 垂體腺癌第三節 脊索瘤第四節 脂肪瘤第五節 表皮樣囊腫第六節 皮樣囊腫第七節 下丘腦錯構瘤第八節 海綿狀血管瘤第九節 Rathke』s囊腫第十節 腦膿腫第十一節 脫髓鞘性假瘤第十二節 腦結核瘤第十三節 腦血吸蟲病第十二章 椎管內腫瘤第一節 脊髓內腫瘤一、室管膜瘤二、黏液乳頭狀室管膜瘤三、室管膜下瘤四、星形細胞瘤五、血管網狀細胞瘤六、轉移瘤七、結核瘤第二節 髓外硬膜內腫瘤一、脊膜瘤二、神經鞘瘤三、神經纖維瘤四、副神經節瘤五、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六、胚胎性腫瘤第三節 硬膜外腫瘤一、轉移瘤二、淋巴瘤三、血管脂肪瘤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