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魯迅傳籌拍親歷記:行雲流水記往二記(上)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電影魯迅傳籌拍親歷記:行雲流水記往二記(上)

作者:沈鵬年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10日
ISBN:978986326116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05元

五十年前籌拍《魯迅傳》的歷史,是一段值得珍惜和回味的歷史。
  這部《電影〈魯迅傳〉籌拍親歷記》內有大量的史料詳盡地告訴我們,尊重歷史是攝製組的重要特色,對劇本中涉及到的重要歷史事件,都取嚴肅認真的態度,不搞「戲說」,都在遵循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原則下進行創作。內容彙集了各位大師以及普通創作人員,對社會主義電影理論,電影創作等方方面面的探討,其中不泛精闢見解,珍貴異常,這是電影《魯迅傳》創作過程中,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彙集了各位大師以及普通創作人員,對社會主義電影理論,電影創作等方方面面的探討,其中不泛精闢見解,珍貴異常,這是電影《魯迅傳》創作過程中,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
作者簡介
沈鵬年
  中國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電影集團幹部,研究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達二十餘年。

序前言
第一章 中國電影史上的盛舉──籌拍《魯迅傳》一、田一野文章是回答海外媒體的質疑二、拍攝電影《魯迅傳》是時代的需要三、為葉以群搞資料、借調作協三個月四、訂出《攝製準備工作計畫》、成立攝製組五、新華社對《魯迅傳》的追蹤報導、媒體大力宣傳
第二章 許廣平對《魯迅傳》攝製組極大支持一、擔任創作顧問團顧問,為劇本提供豐富素材二、認真審閱劇本,提出書面意見三、應葉以群之請,出面約李立三談話四、幫助演員于藍,塑造影片中許廣平形象五、對資料工作的具體支持和鼓勵
第三章 籌攝《魯迅傳》邁出最初的四步第一步:立主腦──聽取中央、市委意見第二步:建骨架──編著《魯迅及有關史實年表》第三步:充血肉──整理編印《訪談記錄集》第四步:定方案──制訂《劇本初步設計》
第四章 電影文學劇本創作歷程的「一波三折」第一個波折:葉以群執筆階段(1958年-1959年)第二個波折:陳白塵執筆階段(1960.7-1961.5)第三個波折:爭取周揚審閱劇本(1961.3.18-4.30)第四個波折:夏衍奉命執筆階段(1961年5月-8月)
第五章 導演如願、兩陳(白塵和鯉庭)定稿(1961年9月-12月)一、陳鯉庭:《魯迅傳》定稿工作安排上的一點建議。二、中宣部召集《魯迅傳》定稿問題座談會三、西頤賓館兩陳(白塵、鯉庭)討論「定稿」四、西頤插曲:趙丹為何與陳鯉庭「吵架」?五、接受鯉庭意見、白塵完成定稿六、陳白塵來信:報告「定稿」結果七、林默涵「同意發表」、《定稿》劃上句號八、《電影創作》發表定稿,夏衍著文「喜悅感奮」

序∕成恆健
  「老人莫『懷舊』,『懷舊』勞神傷身。」然而對有些老年人來說,某些「舊事」十分重要,不懷念,不說清楚,就是對歷史不負「責任」。
  共產黨人最講認真,最看重自己的「責任」。沈鵬年就是這樣一位老先生,85歲的高齡,身子骨又不算硬朗,打針吃藥自不必說,還時不時地住院,請醫生療理病症。就是這樣一付身板,不管是暑夏,還是寒冬,拄著一根竹節手杖,起早貪黑,東奔西走,跑圖書館,鑽資料室,為整理自己走訪積累的數十萬字資料作補充訂正,前後逾三十年,辛勤編撰,終於成冊。「健康誠可貴,理念價更高」,為了盡到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他對「懷舊勞神傷身」的忠告,「置若罔聞」。
  沈鵬年老先生懷的什麼「舊」?應該說,這段「舊事」確實值得「懷念」。  只要認真翻翻這本50多萬字的《電影〈魯迅傳〉籌拍親歷記——行雲流水記往二記》,就不難看出,五十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史上的這一頁,應該把它寫清楚,記錄在新中國電影史中(《上海電影志》已有記載,不夠詳盡)。
  1959年,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全國電影工作者,向建國十周年奉獻了數十部高質量影片。上海影人也貢獻出《林則徐》、《聶耳》、《老兵新傳》等多部優秀作品。這一年年底,中宣部召開了全國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在新形勢下,繼續貫徹雙百方針,使文化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要求。正在創作中的《魯迅傳》電影文學劇本,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加快了創作步伐。上海影人在黨組織的熱切關懷下,以無比高昂的熱情,投入到電影《魯迅傳》的籌拍中,準備再展身手,創造新業績。
  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顯現出先生高尚的人格風範。魯迅先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其崇高的歷史地位已載入史冊。把這樣一位歷史偉人搬上影幕,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全國人民的殷切期盼;拍攝《魯迅傳》是順應民意之舉。
  電影《魯迅傳》的籌拍活動前後歷經五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次空前盛舉,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的反響。然而這樣一部深受各方關注,彙聚了全國眾多電影大師的作品,卻未能製作完成與觀眾見面。由轟轟烈烈籌拍,到冷冷清清落幕,這種巨大的落差,在業界和廣大群眾中引發種種臆想……。
  對五十年前電影《魯迅傳》為何停拍的種種疑問,不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還是在改革開放後的若干年裡,一直沒有停止過。多年來,媒體也斷斷續續地發表過不少文章,試圖釋疑,其中有善意的陳述,亦有偏頗的描繪,更有超出辨別事件真偽範疇的議論,引發有關當事人的不快。當然,還有一些海外「文人」和書刊,也不甘寂寞,借機攻擊黨對文藝的領導。
  面對種種亂象,沈鵬年老先生編撰的《電影〈魯迅傳〉籌拍親歷記》,既是為了澄清有關這段歷史的種種謬誤,又是為了告慰許多因未能完成使命抱憾而去的先人,紀念那些曾經為這部沒有完成的巨片,付出心血的大文藝理論家、大劇作家、大導演、大演員以及黨的高級幹部(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對籌拍《魯迅傳》也曾給予很多關注)和全劇組同仁。
  一部優秀影片的誕生,首先要有一個優秀的電影文學劇本,這已為無數成功佳作所佐證。特別是像《魯迅傳》這樣重大題材的劇本創作,進行廣泛深入的資料收集,以豐富劇本創作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在電影《魯迅傳》劇本創作過程中,作為劇組資料員的沈鵬年老先生,走訪過數百位專家、學者,收集了數十萬字的資料。對這些資料的梳理,以及對這些資料在創作過程中的運用,產生不同的解析、論辯,是正常不過的事。沈鵬年老先生參加了電影《魯迅傳》籌拍的全過程,在劇組的數年裡,是不是什麼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
  我不敢說。但是,他的敬業精神不應懷疑。他對這段歷史的見證,是以大量親自筆錄的資料為基礎的。理論問題可以盡情辯論,學術問題亦可無情地碰撞,以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而「史」就是史,不容辯解,不應顛倒,不能篡改,必須嚴肅、詳盡、完整、真實地留存,還歷史本來面目。上個世紀60年代初籌拍《魯迅傳》的經歷,是電影界的重要事件,不論在創作過程中觀點如何?分歧多大?在維護歷史的真實性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責,責無旁貸。
  《〈魯迅傳〉籌拍親歷記》中的大量史料告訴我們,儘管影片最終沒有完成,但這是一個頗為民主的創作集體,創作過程中雖有激烈辯論,甚至爭吵,產生過矛盾,但大家都力避強加於人。在這個創作集體裡,「權威」很多,「大官」也不少,其中許多人是國家部長級幹部,執國家文化大權牛耳。但他們在這個集體裡,在劇本創作中,不論上級下級、黨內黨外,都是普通一員,人人平等。這部《親歷記》也詳盡地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精益求精的攝製組,一次次的造訪求證,一遍遍地討論,三番五次地修改,不厭其煩,都是為了把劇本的質量搞得更好。
  尊重歷史也是這個攝製組的特色之一,對劇本中涉及到的重要歷史事件,都取嚴肅認真的態度,不搞「戲說」,都在遵循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原則下進行創作。夏衍同志說過:「這是一項嚴肅的創作任務,涉及我們黨當時按照文藝特性和藝術規律領導文藝的一次實驗。」這是真情實話,五十年前,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尚處在探索階段,對社會主義文藝的領導,更無成功經驗可鑒。籌拍電影《魯迅傳》的實踐告訴我們,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電影製作體制,確實存在弊病,在劇本創作中,大家做到了暢所欲言,但獨缺一個拍板的「責任人」,最後只能無奈地以「對劇本意見無法統一」而停拍。
  《親歷記》還彙集了各位大師以及普通創作人員,對社會主義電影理論,電影創作等方方面面的探討,其中不泛精闢見解,珍貴異常,這是電影《魯迅傳》創作過程中,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面對沉甸甸的《電影〈魯迅傳〉籌拍親歷記》,深感沈鵬年老先生所付出的「健康」代價,是值得的;其執著做事的認真精神,亦令人感佩。(沈鵬年同志表示,他將把有關籌拍電影《魯迅傳》的資料,交即將建成的新上海電影資料館收藏。)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已進入關鍵時期,黨對文化提出了大繁榮、大發展的更高要求,電影事業要趁勢而上。上海影人已率先完成體制改革,影片創作生產等各項事業,都沿著嶄新的軌跡奮勇爭先。五十年前籌拍《魯迅傳》的歷史,是一段值得珍惜和回味的歷史,新老上影人,應該在新形勢下,團結一心,為上影的騰飛,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2010年11月30日於滬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