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視光眼科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臨床視光眼科學

作者:鄭宏銘曾榮凱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10日
ISBN:978986522938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80元

  本書的寫作是有鑑於臺灣自2016-2017年驗光師法施行,開始舉行國考之後,新科驗光師和驗光生面對執業上從商業轉醫療的巨大改變,但幾年下來,一般驗光所的作業方式並無明顯實質上的變化,而必要的基本臨床知識和技術也尚需加強,本書即是從這兩方面著手,作為發展臺灣視光眼科臨床標準的出發點。對象不只是初入門的學生,亦包括所有致力於基礎眼睛照護的眼科及視光眼科專業人員,希望藉此達到相當程度的共識,來建立一個可行之於臺灣的眼睛/視覺保健制度。

作者簡介
 
鄭宏銘
 
  現職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講座教授
  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眼科客座教授
  日本東北文化學園大學視覺機能學客座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哲學博士
  新英倫視光學院視光眼科博士
  哈佛醫學院眼科高級研究員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眼科講師助教授副教授
  麻省眼耳科醫院核磁共振研究室主任
  國立新加坡眼科中心教授/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研究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客座教授及特聘講座教授
 
  專長
  眼睛及其附屬器官疾病之診斷與治療、低視力處理、生化與核磁共振光譜白內障研究、腦部功能核磁共振影像、高解析眼部核磁共振影像,以及學童近視的調查與治療。
 
曾榮凱
 
  現職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博士
 
  經歷
  日本仙臺東北文化學園大學客座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博士後研究
 
  專長
  動物近視控制研究,眼睛疾病動物模式,胚胎與顯微操作,胚胎發育與視覺系統之發展,視覺細胞之再生醫學治療。


前言
第1章 視光的專業發展   
第2章 低視力照護原則   
第3章 臨床隱形眼鏡配鏡   
第4章 基本臨床技術   
第5章 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眼病   
第6章 青壯年人常見的眼睛問題   
第7章 幼兒少年學童的視覺   
第8章 各年齡都會發生的問題   
第9章 基本內科學知識   
第10章 醫療之法律方面常識   
第11章 為古人檢查眼睛   


 
  本書的寫作是有鑑於臺灣自2016-17年驗光師法施行,開始舉行國考之後,新科驗光師和驗光生面對執業上,從商業轉醫療的巨大改變,但幾年下來,一般驗光所的作業方式並無明顯實質上的變化,而必要的基本臨床知識和技術也尚需加強,本書即是從這兩方面著手,作為發展臺灣視光眼科臨床標準的出發點。對象不只是初入門的學生,亦包括所有致力於基礎眼睛照護的眼科及視光眼科專業人員,希望藉此達到相當程度的共識,來建立一個可行之於臺灣的眼睛/視覺保健制度。
 
  本書乃基於作者以往的診所行政、研究經歷與臨床經驗,加上最近幾年在國內外各地的演講和課程,總整理後而寫成。也是借鏡美國的primary eyecare系統的演進,為臺灣的眼睛照護業的未來指路。Primary eyecare 是一特定名詞,「primary」與美式選舉時的候選人初選同義,並不是初級或基本的意思(本書會繼續採用primary eyecare 一詞強調之用),事實上是眼睛健康/視覺保健的第一防線(first-line defense),可以說是一般科,也是維護目視覺健康的世界趨勢,臺灣在追求國際化的前提之下,更是要與國際視光眼科專業接軌。
 
  作者也回顧過去幾年返國服務,最初在中山醫大開課,也完成了幾個臺日合作的大型篩檢計畫,返美一段時間後,又意外在網路上邂逅亞洲大學霧峰學,蒙課程主持人廖淑娟圖書館長邀請作者到校演講,後來演變成霧峰農會黃景建總幹事,建立民生故事館,紀念含先父在內的1945年1月12日神靖丸戰歿人員,然後又應亞大視光曾榮凱主任相邀至系裡助陣,接下來還有鄭靜瑩教授和她的臺灣低視能防盲學會、廖思婷OD和臺灣眼視光學會也都來支持,這些都是難得的緣分。作者離開臺灣將近半世紀,但在臺服務的這個期間,每次飛機抵臺落地的瞬間,就像是出國出差後回到家,當然這幾年也交到了很多好友,常喝久違的台啤(反正不開車),搭了無數次高鐵(經驗過從一上車只有寥寥幾個乘客,到現在的班班客滿),也很榮幸的補足了人際網絡,而每次返回波士頓,都帶回永遠的故鄉臺灣的美滿回憶,無法形容的感激,在這裡謝謝各位。

第1章   視光的專業發展 毫無疑問的,臺灣視光在有法律認定後,立即有相當程度的職業保障。可是立法與專業的建立差距甚遠,特別是臺灣視光既無「已定內含組織」(infrastructure),民間又無「已有看診文化」,從零開始並不容易。 我們可以參考美國麻薩諸塞州法的例子,就可以了解其內涵組織乃是全州個人獨立或多人合夥之診所,法律本身從診所必備儀器,到檢查項目,甚至於廣告形式,招牌大小等等都有規定,這些倒並不是政府管太多,因為很多條文是出於公會自律,遊說州議會後立法,事實上一紙執業執照也僅是資格認定,並不代表實際水準,目前臺灣就是處於這個階段,但真正踏實的作業才是職業核心。 可是有組織及法規還不夠,同樣重要的是民眾的接受度,因為從文化習俗來說,一般美國民眾有視覺或眼疾病問題,會先找鄰近熟識的OD(俗稱「eye doctor」)處理,因為臺灣自古沒有視光這一行,所以病人多半直接到私人眼科診所,或到大醫院眼科求診。要配眼鏡時就到眼鏡行,並無眼睛視覺保健的概念。 所以改變看診文化,促進臺灣民眾接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也是為了保證視光師職業的未來,一定要把視光師先定位成為「眼睛照護臨床工作人員」,以下稱為「primary eyecare clinician」。教育民眾視光業乃是站在視覺保健的第一線,接受全盤視覺檢驗後,才能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和情況的緩急,這樣視光師才能夠替病人解決問題。病人們也才能了解何以生理、解剖、生化、病理、藥學、眼科學和內科學等都是視光主修的課程,再加上各種視光領域的測驗原理和結果的判讀,這才是完整的視光臨床訓練。 視光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畢業後,很有自信的成為一個primary eyecare clinician。一旦視光臨床模式普偏進行,建立口碑和品牌,民眾自然也會了解primary eyecare的層次,遠高於顧名思義的驗光業。 以上都要靠執業者自己的努力。再度強調的是,臺灣視光進入新時代,主要任務就是預防+保健=避免眼疾之加重及惡化。而且不可忽略的是近年各種診斷儀器的進步,更是快速的改變以及擴大了視光作業的範圍。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