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童年:Childhood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致童年:Childhood

作者:安德列.亞歷克斯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12日
ISBN:978986489228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15元

敬那些
從未真正了解,卻影響自己最深的人

  【裝幀設計】
  書衣用紙:進口白色蒝織紙,紙質纖細具手感。
  書衣燙印:「銀色蛛網」與「藍綠色蝴蝶」兩種交錯的燙印手法,從不同角度可呈現出色彩的層次及變化。
  內封面:沈穩內斂的美國牛卡,襯托本書低調的人文感。

  這本書→
  有條列事項強迫症的清單控主角
  有用註解寫故事的作者
  有由圖表、注釋、清單 復刻的童年回憶
  有一段回憶,也是一幅當局者迷的風景
  有那些被傷害與被虧欠的
  有最懷念與最不堪的
  ……
  還有,藏在清單下的領悟。

  說來,我們家的悲劇或許是從外公去世開始的,在他步出路緣被車撞死的當下,三件小小的不幸已然成形:

  外公的死亡→外婆寂寞和自責的歲月、母親強烈的叛逆、我不尋常的童年

  如果要簡單說明我的童年,依順序大概可以如下表示:

  時間:10歲以前,地點:佩特羅利亞
  重要事件:
  和朋友一起偷看他媽媽的裸體
  莫名其妙開始與結束的初戀
  從鄰居太太(母親童年好友)口中認識我媽

  10歲(約一個月吧),地點:佩特羅利亞→曼諾提克    
  重要事件:
  外婆死了
  素未謀面的母親突然出現帶我走
  母親要求我到商店偷竊卻又當場揭發我
  馬塔夫先生(我媽當時的男友)把我跟我媽丟包在路邊    

  10歲~12歲,地點:曼諾提克→渥太華
  重要事件:
  我媽帶我投奔亨利
  亨利教我用浣熊大便和棉花煉黃金
  我媽使計趕走管家威廉斯太太(亨利的管家)
  為了報復我媽和亨利的戀愛開始偷竊
  
  ◎ 回憶過去種種,關於我人生中失去的和得到的,我作了一番檢查:
  我失去的
  我外婆
  初戀的鄰家女孩
  一扇對著鄰居後院的窗子
  成堆的漫畫書
  夏天森林的味道
  春天森林的聲音
  滿是植物、動物和昆蟲的原野……

  我得到的
  信口拈來的詩句
  發展過度的觀察能力
  小心謹慎的個性
  閱讀的習慣
  對科學的熱愛
  與母親和解
  重新認識愛情
  亨利留給我的房子……

  你應該看得出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是外婆、我媽和亨利,然而直到他們相繼離世,我才開始思考他們對我的意義。而且,在依序條列出這些事情時,關於他們各自的生命細節和彼此的關係,我依舊只有許多未知的謹慎猜測。

  很奇怪吧?儘管我和他們在一起生活這麼久,儘管他們對我的生活有著驚人的影響,我對生命中所愛之人的認識竟然這麼少……

  本書是季勒文學獎得主安德列.亞歷克斯一鳴驚人的首部長篇小說,故事敘述年屆四十的湯瑪士在母親過世半年後,開始檢視自己的童年回憶,隨著一樁樁浮現的往事,一個個複雜又精采的人物躍然紙上:被視為巫婆的鄰居太太、陰晴不定的外婆、反骨又浪漫的母親,以及亦父亦友的亨利。

  透過冷靜的分析與客觀的反思,他在思考著愛的本質與自我的歸屬時,發現生命其實充滿曖昧的記憶與無解的真相。全書既抒情感性又意味深遠,既感人又充滿挖苦的幽默,不時穿插哲學式的思索。

得獎紀錄

  榮獲加拿大「新人小說獎」
  榮獲「延齡草圖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艾莉絲.孟若並列獲獎)
  入圍「羅傑斯作家信託獎」決選、加拿大最著名的「季勒文學獎」決選
  賣出13國版權

媒體評論

  加拿大作家亞歷克斯傑出的首部作品,對童年充滿懷舊之情的回顧,彷彿是寫給敘述者情人的情書。……作者註解裡夾帶的軼事,簡單的清單,片段詩行,這些插入內容卻能讓「愛的本質」這最虛無縹緲的主題成型。一部真正優雅的作品。—《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這部小說用迷人且誠實的手法重組生命的瑣碎,並展現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作家成熟之處。—《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部處女作在主人翁湯瑪士對早年生命的回憶中,反映了作者自身從千里達移居加拿大的背景。……各種清單、表格、「科學」探討,穿插在故事之間,使得整篇敘述讀來獨特。刻意的模糊細節,透露了主人翁的某些面向,但直到最後讀者才由片段訊息真正了解三位人物的鮮明性格。這部原創十足的小說,展現了作者洋溢的才華。—《書單》(Booklist)
   
  這部帶著淡淡趣味與有創意的小說,至結尾我們才了解到,一開始那些看來直線發展、具流浪色彩的細節,其實是完美自足的圓,正如母親凱特蕊娜返回老家在床上嚥氣,湯瑪斯最後沿襲了亨利對學術研究不拘一處的風格,還有亨利對愛情的耐心和疏離。小說給了我們狡猾和令人滿意的承諾:好事終將到來。—美國作家Joyce Thompson
   
  一本優美的小說,傳遞著恆久的文學樂趣……高度推薦。—《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優雅與節制之作。—《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有聲有色的小說處女作……精雕細琢、精準低調,是某個人努力鋪排、控制他們情感上的傳承,留下難以忘懷的描繪。—《君子雜誌》(Esquire)
   
  絕妙的想像……入木三分、感人肺腑的真實。—《當代》(Now)
   
  他動人吟唱中尖銳的洞察力和內在的沉思,在在會讓人想起普魯斯特。—《倫敦自由時報》(London Free Press)
   
  深刻結合了失落、後悔和寬恕等各種情感……讀者不僅會一頭栽入,還會深深沉迷。—《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引人入勝的書寫,優雅且原創。—《倫敦自由報》(London Free Press)
   
  《致童年》的主人翁對自己過往的情緒進行了一場哀傷、克制與安靜的回顧。……他的手法包括列出清單、條列順序、寫下備註,刻意把時間切分得更多更多,讓帶有陰影的童年傷痛得以現形、理出頭緒。……作者亞歷克斯不會運用某個過度描述的句子或笨拙的動詞,在筆調上毫無失手之處。—加拿大《筆與紙》書評雜誌(Quill and Quire)
  
  出類拔萃……感人至深的敘述,不只關乎家庭和成長,還觸及了記憶本身的流失,令人無限惆悵。—《加拿大圖書》(Books in Canada)
   
  一本不從心智,而自心靈發掘人性真實本質的小說……一場如星空般的燦爛演出。—加拿大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
   
  對於人心美麗的苦樂最嚴密的探索,亞歷克斯是個真正的人才。— A Different Drummer books書店店主里查.巴哈曼(Richard Bachmann)
   
  挖苦、細緻、敏感又感動人心的複合體,《致童年》是部很棒的小說處女作。— 《艾德蒙頓日報》(Edmonton Journal)


 

作者簡介

安德列.亞歷克斯(Andre Alexis)

  1957年生於千里達、成長於加拿大,目前定居多倫多。他在加拿大舞台公司擔任駐地劇作家,同時也是《This Magazine》的特約編輯,以及《環球郵報》的評論家。他已出版多部長篇小說、童書、小說集和散文集。

  亞歷克斯是加拿大備受矚目、深具創造力的作家,作品屢獲獎項殊榮。1994年的短篇小說選集《絕望及其他渥太華的短篇小說》(Despair and Other Stories of Ottawa),曾入選地區聯邦獎;1997 年第一部長篇小說《致童年》(Childhood)即勇奪加拿大新人小說家大獎,與艾莉絲.孟若並列延齡草圖書獎得主,還入圍季勒獎和羅傑斯作家信託獎,賣出全球十三國版權。此外2005年所出版的第一本童書《英格麗與狼》(Ingrid and the Wolf)也入圍了「總督文學獎」英語兒童文學類決選。

  2014年開始他著手撰寫一系列以哲學為主題的小說,預計五本,第一本《田園》即入圍羅傑斯作家信託獎,並名列2014年《環球郵報》百大書單;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二本,2015年出版後不僅入圍多倫多圖書獎,同時榮獲加拿大三大文學獎之中的「羅傑斯作家信託獎」與「季勒文學獎」,並且獲選《國家郵報》年度最佳圖書Top 2、《環球郵報》圖書編輯年度五大選書Top 1;2016年入圍加勒比海文學獎初選。

譯者簡介

約瑟芬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嗜書成性,賣字維生。

  譯作散見馬可孛羅、遠流、大於、野人、奧林、大穎、智庫及麥田等各出版社,內容涵蓋文學、非文學類及繪本等兩百餘本。
 

第一部  歷史
外婆養育我,給了我一種形式的家,在清醒的時做她能為我做的事,並在放縱的候給予我無法挽回的傷害,對我來說,有關係的是這些,其餘的都無關緊要。
如果她無法全心全意的愛我,那也不全然是她的錯。況且,撇開我們之間的恩恩怨怨不說,我是愛她的,哪還會有其他的可能呢?整整十年的時間,儘管不常見,但我所知的溫柔仍全部來自於她。
她過世的時候,我的心都碎了。

第二部  地理
妳曉得吧,當時我並不怨恨她,我愛我母親,雖然看過她的快樂、悲傷、體貼、不體貼、可愛和復仇心重的各種面貌,但我始終無法全然確定該如何解析她的言語或行為。
我所期待的母親,是我用在佩特羅利亞聽到的故事所創造出來的那個。我期待一個跟外婆不同的女人,期待著凱特蕊娜,但我母親卻抹煞了這一切。

第三部  學派
雖然渥太華是光源,然而我是透過渥太華、偕同渥太華、以及身處渥太華擺脫我母親與亨利的陰影,發現自我,然後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擁有自我的。
如今十年過去了,在這十年中,外在的世界比母親、父親、家、和壁爐對我的意義還要大,我也努力在我自己和我的童年之間保持距離。
但是我沒有成功。

第四部  掃除
時間畢竟不像土地,不會依照順序或理智陸續浮現於腦海。我的過往會以不同的片段出現,從寶寶樂麥片到墓地,每一片段都會改變我整個生命的外觀。
所以在時間停止前,我還會有數千則的童年回憶。
但是這則回憶有其必要性。
 

1家母過世至今已半年;亨利的離去則更晚一些,那段期間我一直待在家中,將一切維持得整整齊齊。 我大部分心思都為他們所盤據。 妳知道我一直在想「愛情」這件事,而他們的愛情是我所見證過最早、也最令我困惑的羅曼史,當時我並不了解,如今依然感覺古怪,眼下細細思量,又倍增傷感。 不過我還是會細細思量,或者說我必須細細思量。 我決定書寫,決定在打掃屋子和懷抱妳肩頭之夢的兩者間,做點其他事。 我可沒有遊手好閒。 在大量閱讀和煮點東西之外,妳會訝異一個房間裡裡外外竟然有這麼多事可忙。 告訴妳,那可一點也不沉悶,不過轉換端賴紀律,妳必須把一天分成容易控制的分量,而那得動用到一個時鐘和些許決心。 列一張時刻表:七點:鬧鐘把我叫醒。八點:整理我的房間。九點:餵亞歷山大(種子)。十點:讀詩。十一點:繼續讀詩。十二點:準備當天的餐點,然後吃掉。下午一點:寫信(給《公民報》)。下午兩點:整理我的房間。下午三點:泡茶。下午四點:出外散步,沿途一路想著妳。(我們已經認識一年多了。)下午五點:看報紙。下午六點:讀哲學書。晚上七點:繼續讀書。晚上八點:思索我所讀的東西。晚上九點:餵亞歷山大(水果、蔬菜)。晚上十點:洗澡。晚上十一點:準備第二天的行程。晚上十一點到隔天清晨六點:睡覺。 當然,這樣妳看不出來我生活中的豐富度,因為從睡夢中醒來毋須耗費一個鐘頭,餵亞歷山大也用不上一個小時。我可以在十五分鐘內泡好茶,有些日子也沒有信要寫。我也不會只侷限於讀詩或哲學。還有,儘管我一天整理兩次房間,其實也分許多種方式,端看其本身需求而定。 然而這些都沒有給予我所想要的專注。我擔憂,經常擔憂。 或許寫作是我需要的紀律。 所以我會寫,確切來說,是會想著妳,從頭開始寫我的母親和亨利,以及愛情。 我有個獨特的童年。 我一出生,父母便分道揚鑣,然後我被送去跟外婆一起生活。 艾德娜.麥克米倫太太住在佩特羅利亞。 我不認為已過了平易寬容的年紀、心地又不好的她樂意帶我。(五、六歲時,我已經開始懂得思索為什麼上帝會創造祂自己無法舉起之山,直到外婆跟我說祂根本不存在,所以我繼續想下去也沒用為止。)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