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羨與感恩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嫉羨與感恩

作者:(英)梅蘭妮·克萊茵
出版社:世界圖書北京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01日
ISBN:9787519210816
語言:繁體中文

一書收錄了梅蘭妮•克萊茵從1946年以后到1960年去世之前的著作,也包括在1963年她去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這些是克萊茵畢生最重要的文獻,也是其著述的高峰。克萊茵在本書介紹了新的觀點:嫉羨在生命初期就已經在運作,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現。嫉羨與感恩是相沖突的,在偏執—分裂心理位置運作的嫉羨是精神病理的強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強調嫉羨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發現的陰莖嫉羨,但是,克萊茵對於嫉羨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梅蘭妮•克萊茵(Melanie Klein,1882—1960),著名精神分析學家,被稱為「客體關系之母」,兒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驅。在其意義深遠而富於開創性的工作中,她打開了理解嬰兒最早期的心理歷程的途徑,這些早期心理歷程支配着嬰兒的內心活動。她的理論將精神分析關注的重點,從之前的「驅力」轉到了「關系」上。她也被譽為繼弗洛伊德之后,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軍人物之一。

第一章 對某些精神分裂機制的論述(1946)第二章 關於焦慮與罪疚感的理論(1948)第三章 關於精神分析結束的標准(1950)第四章 移情的根源(1952)第五章 自我與本我在發展上的相互影響(1952)第六章 關於嬰兒情感生活的一些理論性結論(1952)第七章 嬰兒行為觀察(1952)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戲技術:其歷史與重要性(1955)第九章 論認同(1955)第十章 嫉羨與感恩(1957)第十一章 關於心理機能的發展(1958)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嬰兒期根源(1959)第十三章 對於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論述(1960)第十四章 論心理健康(1960)第十五章 關於《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第十六章 關於孤獨感(1963)短論附錄一 注解附錄二 恩斯特·瓊斯對梅蘭妮·克萊茵作品之前版本的介紹附錄三 參考文獻附錄四 克萊茵生平年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