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制備與使用實驗指南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抗體制備與使用實驗指南

作者:[美]G.C.霍華德(Howard,G.C.)M.R.凱瑟(Kaser,M.R.)
出版社:科學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1日
ISBN:9787030285560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收集了抗體制備與使用中的基本實驗方法及相關的最新科研進展,這些方法是開展抗體制備研究的必備知識,包括鼠源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純化、應用以及抗體的修飾等,同時也包括部分基因重組性單克隆抗體,涉及內容具體、全面,反映了國際上的最新發展方向。 本書對從事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藥衛生科學領域的科研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師生具有參考價值。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抗體 1.1 一種多功能分子——抗體 1.2 相關倫理思考 1.3 實驗室安全 1.4 手冊編排 參考文獻 第2章 抗原 2.1 抗原的選擇 2.2 多(月太)抗原 2.2.1 多(月太)抗原的免疫進度表 2.3 蛋白質抗原 2.3.1 原核蛋白 2.3.2 真核蛋白 2.4 全細胞免疫原 2.4.1 全細胞免疫原的免疫方案 2.5 基因免疫 2.5.1 質粒DNA 2.5.2 腺病毒 參考文獻 第3章 佐劑 3.1 引言 3.2 佐劑的使用 3.2.1 總體要求 3.2.2 弗氏佐劑的使用 3.2.3 TiterMax佐劑的使用方案 3.2.4 Ribi佐劑系統(RAS)的應用 3.2.5 Gerbu佐劑的應用 3.2.6 Imject鋁鹽佐劑的使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多克隆抗體制備 4.1 概要 4.2 抗原提呈細胞 4.2.1 B細胞的抗原識別 4.2.2 T細胞的抗原識別 4.2.3 B細胞受體和抗體產生 4.2.4 免疫記憶 4.2.5 抗體 4.2.6 佐劑的作用 4.2.7 抗原特點 4.2.8 免疫途徑 4.2.9 免疫步驟 4.2.10 物種選擇 4.3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免疫原 5.2.2 免疫用的動物 5.2.3 免疫策略 5.3 免疫程序 5.3.1 培養基和骨髓瘤細胞 5.3.2 免疫B細胞的制備 5.3.3 融合和鋪板 5.3.4 篩選 5.3.5 亞克隆和低溫凍存 5.3.6 雜交瘤細胞的擴增 5.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單克隆抗體的定量生產 6.1 引言︰方法比較 6.2 抗體制備方法概況 6.2.1 產量 6.2.2 費用和設備 6.2.3 動物福利 6.2.4 免疫活性分子污染 6.2.5 微生物污染 6.2.6 抗體糖基化 6.3 腹水的制備 6.3.1 方法概述 6.3.2 免疫原同種異體反應性或異種抗原反應性的對策 6.3.3 體內制備方案︰BALB/c小鼠腹水 6.3.4 體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通過異種的雜交瘤細胞系制備腹水 6.4 細胞培養制備單克隆抗體 6.4.1 在研究實驗室中體外制備單克隆抗體 6.4.2 實驗方法︰在CELLine CL-1000培養瓶中制備單克隆抗體 6.4.3 用重組和轉基因系統制備抗體 6.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7章 抗體的純化和鑒定 第8章 細菌中制備抗體 第9章 抗體的化學和蛋白水解修飾 第10章 抗體的應用 第11章 免疫組織化學法 第12章 免疫電子顯微鏡 第13章 流式細胞術 第14章 黴聯免疫吸附試驗 第15章 抗體的未來︰挑戰與機遇 索引 彩圖

抗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幾乎每一個生物醫學研究室.每所醫院的疾病診斷在越來越多地使用到抗體,而對腫瘤的靶向治療抗體目前已有十余種被批準用于腫瘤臨床患者治療,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治療性抗體被運用于一些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種好的治療性抗體一年的銷售市場將達10億美元以上。 我國是一個正在堀起的經濟和科技大國.擁有l3億人口,自力更生研制出各種治療性和診斷性抗體以滿足國內臨床需求已是形勢所迫。我們應該,並有能力參與訇際抗體市場的競爭,但在這些方面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急需要培養一大批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生物醫學科研隊伍。 一本好的、實用性強的關于抗體制備與使用技術的專題手冊會對我國目前廣大的生物醫學方面領域工作者、研究生、臨床診斷實驗室工作人員,以及抗體研制企業的日常科研工作提供指導。當我們有幸從科學出版社得到翻譯美國CRC出版公司出版的《抗體制備與使用實驗指南》這本書的機會後,我們當即根據自己十多年抗體使用方面的經驗,對本書的翻譯價值進行了評判。我們認為本書正是這樣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書籍,每章內容都反映出作者在本領域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經驗,希望會對廣大的生物醫學工作者芝實際操作和方向性思考方面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我們衷心感謝首都醫科大學免疫學系和微生物系廣大師生對本書韶譯工作的支持,正是她(他)們的辛勤工作使得本書能與大家見面。我們也希望在此表達對科學出版社李悅編輯的謝意,感謝她對我們的信任以及對翻譯工作的諸多指導。 該書如有翻譯不當之處,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張權庚 張玉祥 丁衛 王煒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