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腸子: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醫師的大腸按摩法,徹底解決體質過敏問題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過敏的腸子: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醫師的大腸按摩法,徹底解決體質過敏問題

作者:水上健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4日
ISBN:9789862590508
語言:繁體中文

  你是否——
  一緊張就想蹲馬桶?腹痛說來就來,快得連脫褲子都來不及?
  一個禮拜都大不出來?好不容易上出來卻覺得沒大乾淨?
  你是否總有便秘和腹瀉交替不斷發生?
  過去一年,是否每週至少有兩天,三不五時覺得肚子痛、拉肚子?
  ■腹痛或肚子脹氣,但是上完廁所就改善 
  ■排便次數變少或變多,每天不是便秘就是腹瀉
  ■大便不是變硬,就是變稀甚至或水便
  ■便秘要用力才大得出來,又突然緊急想解大便,或大完覺得解不乾淨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你已罹患腸躁症,
  也就是大腸激躁症IBS!

  腸躁症一般認為是心理導致的腸蠕動異常, 
  出現腹痛、便秘、腹瀉、脹氣等腸道過敏症狀。
  日本權威醫師 水上健
  世界換水法大腸鏡發明人,
  就兩萬次大腸鏡病例,
  統整病例,發現影響腸子不適,
  原因不在壓力和精神狀況,
  而是個人體質!

  醫界一般認為腸躁症是「情緒和壓力」所造成,
  病人到底要掛內科?腸胃科?還是心智科?
  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  水上健醫師,
  綜合兩萬例大腸鏡檢查病例,
  最了解患者肚子裡的祕密!
  獨家研發四種大腸按摩法,
  從根本改善大腸過敏的原因!

  一位真正了解「腹瀉」與「便秘」痛苦的醫師!
  看過兩萬次大腸鏡,
  將腸躁症歸納為三大問題體質:
  「壓力型腸躁症」、「腸道型腸躁症」、「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就三類不同問題體質對症下藥,
  病人一邊接受醫師治療,
  一邊在家進行體外正確的大腸按摩,
  揉揉肚子,幫助大腸恢復正常蠕動,
  採取正確坐馬桶的姿勢——
  不再勤跑廁所,也不再煩惱大不出來,恢復正常健康的生活!

作者簡介

水上健 醫師

  日本國立久里濱醫療中心  內視鏡科主任

  一九六五年生,日本福岡縣人。一九九○年自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畢業,二○○○年拿到醫學博士。主治大腸內視鏡檢查與治療、腸躁症(IBS)及便祕之診斷與治療。曾任橫濱市立市民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國屬久里濱醫療中心內視鏡診斷中心主任、海德堡大學Salem Medical Center客座教授。其所研發之「換水法」──免麻醉大腸內視鏡插入法──成功導入史丹佛大學及洛杉磯加大等多間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近年來積極運利用換水法探究便秘、腸躁症的起因(大腸蠕動、「大腸扭曲」、「大腸下垂」),並開發及發表治療方法。活躍於報章雜誌、電視節目及廣播節目等媒體。

譯者簡介

李喬智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匠心文創主編、尖端出版編輯、圓神出版社編輯、魔菇部落行銷特助。曾獲吳濁流文藝獎、磺溪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雨夜花」。現為專職譯者。

前言

第一章     我從腸躁症畢業了
案例一:身受腹痛及腹瀉之苦的A先生,連最愛的棒球都不得不放棄
案例二:罹患大腸脫垂型腸躁症的B同學,不得不經常向學校請假
案例三:生活完全受到症狀支配的C先生,嚴重的腹瀉
專欄一:正常排便的關鍵:「順暢、乾淨」

第二章     認識腸躁症
.腸躁症的誤解
誤解一: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
誤解二:腸躁症的症狀就是腹瀉?
誤解三:舒緩壓力,即可改善腸躁症?
.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伴隨著腹痛的腹瀉或便秘狀況反覆出現」
.腸躁症症狀的三大類型
.腸躁症的三種體質
▽壓力造成腸胃道反應過度的「體質」──「壓力型腸躁症」
▽由於腸胃道蠕動不足便會便秘或腹瀉的「體質」──「腸道型腸躁症」
▽飯後因膽汁的分泌而造成腹瀉的「體質」──「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其他因食用特定食品所引發的腸躁症
.腸躁症並不複雜
.腸躁症是青春期之後的症狀
.內視鏡檢查,可發現腸道異常與腸躁症的關係
.正確分析腸躁症的類型
.不同類型腸躁症的症狀差異
▽壓力型腸躁症
▽腸道型腸躁症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腸躁症不會有生命危險,卻會使生活失去色彩
.令人困擾的打嗝和腸胃道蠕動聲音
.腹痛症狀並不一定都是壞事
專欄二:各國人民的腸胃道狀況,會有所差異嗎?

第三章     腸躁症確診之前
.原以為很了解腸胃道的結構,但其實一無所知
.腸躁症是醫師診斷的最後階段
.突然發病、病情特別嚴重,甚至伴隨有其他症狀,請儘快就醫
▽感染濾過性病毒所引發的腹瀉
▽胰臟炎所引發的腹瀉
▽腸道發炎所引發的「大腸潰瘍」或「克隆氏症」
▽大腸癌亦可能引發便秘及腹瀉
.容易輕忽的腹瀉及便秘
.偶然腹瀉,卻不是疾病
▽牛奶:乳糖不耐症所造成的腹瀉
▽酒精:酒類是強力的瀉藥
▽咖啡:咖啡攝取過量的問題
.便祕通常不會引起腹痛
▽直腸型便秘:沒有便意
▽痙攣型便秘:大腸痙攣抽蓄
▽遲緩型便秘:過度使用瀉藥導致大腸功能遭到破壞
▽飲食所造成的便秘:攝取過多的植物纖維的反效果
▽肛門的角度:身體姿勢會影響排便順暢與否
.容易造成便秘的生理情況
.診斷腸躁症必須醫師問診及進行大腸檢查
▽問診:患者不僅要闡述症狀,還必須說明日常生活方面的變化
▽患者必須說明家族是否有腸胃道疾病史
.以大便檢驗及內視鏡檢查確認
.內視鏡檢查過程,與醫師互動
.X光檢查所隱藏的病情
.難治的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專欄三:閉上眼睛,靜待緊張感消失

第四章     正確治療腸躁症
.檢查是治療的第一步
▽壓力型腸躁症:「知己知彼」病情即可改善
▽腸道型腸躁症:觀察腸胃道結構,找出治療的重點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已經研發出特效藥
▽多重類型併發的狀態下,任一類型都必須進行治療
.治療腸躁症時可透過了解病徵而適當用藥
.壓力型腸躁症的適用藥物
.腸道型腸躁症的適用藥物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的適用藥物
.緩解腸躁症症狀的藥物
.醫師診斷時希望患者說明的重點
.市售成藥僅為輔助性
.「認知療法」的運用
※腸躁症治療的主要用藥

第五章  腸躁症的大腸按摩法
.一定會好起來的!
.建立規律的生活
.按摩可增加大腸蠕動,進而使得排便更為順暢
.動一動,作體操
.避免心裡過度累積壓力
.改善飲食習慣
.改善飲食生活
.飲食添加寡糖
.植物纖維過剩的情形
.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纖維
.FODMAP限制飲食療法是什麼
.傾聽身體的聲音
※日本久里濱醫療中心研究資料(摘錄)

後記

前言

  翻閱本書的讀者,想必是深受腹瀉或便秘之苦,不然就是被醫師診斷為腸躁症患者。

  腸胃不適,對患者本身來說,是極為困擾的事情,然而周遭的人恐怕很難體會這種感覺。再者,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腸躁症並不會危及性命」,這個想法是現實狀況,連醫師也不例外。也就是說,腹瀉及便秘等腸躁症狀,對患者來說影響至關重大,但是就醫師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因此在患者與醫師之間的想法,產生了極大落差。

  說起來,從前我對腸躁症也是興致缺缺。原本我的醫療專業科目是內視鏡檢查,因此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如何不造成患者的負擔,讓大腸內視鏡檢查的過程更加簡化、更輕鬆。最後,我得到「換水法」的研究成果:先將水注入大腸,藉以排出空氣,再將內視鏡插入直腸。透過這個方法,可讓內視鏡順利滑入大腸。如今歐美地區已經有非常多醫療院所開始採用這種「換水法」,不過,在我最早提出「換水法」的時候,日本並沒有那麼普及。

  到底是為什麼呢?在我研究內視鏡的過程中,造就了如今我與腸躁症結下不解之緣的契機。事實上,即使是用換水法,還是有些患者難以順利完成檢查。我在施行內視鏡檢查的過程中,因為患者不需要施打麻醉劑,所以檢查時可以與患者即時對話。與許多患者談話的經驗,促使我發現會來接受內視鏡檢查的人,幾乎都深受便秘或腹瀉之苦,另外也得知許多患者過去都曾有類似的腸胃症狀。

  這些患者幾乎都有一個共通經驗,就是過去曾在其他醫院接受檢查,醫師告知他們身體並沒有異常狀況。

  接受內視鏡檢查本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患者由於感覺到自己身體的異常才會來作內視鏡檢查。因此我決心要好好處理腸躁症,這就是投入研究的起點。

  以腸躁症來講,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患者本身的體質,對症下藥,因此我提出「應用內視鏡檢查」以進行正確判斷的結論。只要能找到正確方法,那麼患者甚至可以自己在家自行治療,甚至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從病症中徹底解脫。

  這幾年來,我獲得日本媒體介紹及報導的頻率大增,許多初次來找我看診的患者會跟我說:「看了電視上水上醫師的說明之後,心裡頓時豁然開朗。以前我在接受內視鏡檢查時痛苦得不得了,所以想找您,麻煩您幫我做檢查。」

  罹患腸躁症,病患個人施行自我控制的程度,也是我所謂的一種「體質」問題。我將藉著本書向腸躁症患者介紹可以自己施行的治療方式。

  治療腸躁症其實並不困難,請務必根據自己的體質,找出最好的治療方式,並藉此恢復健康快樂的生活。

第2 章  認識腸躁症將發病原因分類,深入解說腸躁症的誤解 腸躁症患者在日本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之多,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之中可能就有一人罹患腸躁症,因此基本上算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病症。然而,相較之下人們對於腸躁症反而一知半解,甚至有所誤解的情況卻非常多,這多少會在醫師施以正確治療時受到阻礙,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生病,所以根本不會有到醫院求診的念頭,任由自己每天被病症折磨⋯⋯就是因為一知半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誤解1 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 腸躁症的英文是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一般簡稱為IBS,取自每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最近越來越多人直接稱其為腸躁症。當我在向前來看診的患者說明病因時,較不太用腸躁症,而更常使用IBS這個名稱。簡短且好記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名稱比較不容易讓患者對疾病本身產生誤解。 腸躁症的患者之中,有很多人的發病及惡化原因是來自壓力。也就是說,因為壓力不停反覆而產生腹瀉症狀的類型,是腸躁症的類型中最「出名」的。然而,實際上有部分患者是因為大腸的構造而發病,而且人數還不少(請參考第47頁)。在日本,腸躁症又叫過敏性腸症候群,會用「過敏」兩個字,是因為人們認為腸躁症是「對壓力過敏的人所罹患的疾病」,一般大眾心理也差不多是類似的印象。 不曾罹患腸躁症的人,多數會認為腸躁症是「壓力所導致的疾病」,但我在看診時,卻發現許多患者宣稱自己生病的原因「跟壓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病名所帶來的既定印象,會讓人搞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真正樣貌。 用英字典查詢Irritable這個單字,會發現解釋是「1.易怒、焦躁不安;2.醫學用語:易受刺激的」。其中,醫學專有名詞所謂的「易受刺激」,雖然是用來解釋疾病名稱,但就我長久以來接觸病患所累積的經驗來看,「焦躁不安的腸胃」更符合腸躁症的病情描述。肚子老是不定時絞痛,心情當然也會蒙上陰影,一痛起來就得馬上跑廁所,讓生活完全無法隨心所欲⋯⋯因此我認為,「腸子焦躁敏感」正是腸躁症最好的說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