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靈媒說:安部公房短篇小說集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聽靈媒說:安部公房短篇小說集

作者:安部公房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2日
ISBN:978957084781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24元

日本存在主義文學經典,紀念安部公房逝世二十週年
生前未出版短篇小說首度結集
特別收錄芥川獎得獎作《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之作品原型
作家/著名翻譯家 邱振瑞 專文導讀

  若非猝逝,他必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

  阿帕離開村子後不久,竟激動地感到一種不曾有過的悲傷與哀愁。他摘掉在不知不覺中所戴上的所謂「現代」這個面具。他第一次渴望能擁有精神上的依靠。他終於體會到獨自一人所無法承受的苦惱……

  男孩阿帕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身處馬戲團中,總能為他帶來莫大的安全感。相較於有來歷的其他團員,阿帕不懂擁有過去的記憶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在一次表演接近尾聲時,阿帕忽然看到坐在左前方的幾個人,讓他心中澎湃不已。他感受心臟以不尋常的強度律動──那是跟著父母一起來看表演、興高采烈的兩個孩子。經由這兩個孩子,他好像看到自己失去的家即時重現。

  那股以往阿帕不予理會的不安與焦躁,此時喚起了他的悲痛與寂寞。如同折斷的小樹枝上的嫩芽,再度發出生命的激烈吶喊。此事促動了阿帕的改變:他為了連接過去和現在的世界,掀開覆蓋其上的厚重披風,即將跳上嶄新的舞台為自己的靈魂舞動。

  這時一位老太太發生車禍,瀕死之際,阿帕靈機一動,認為自己成為靈媒,附身在老太太身上,便能擁有自己渴望的家庭生活。他因此順利得到老太太家人的悉心照料,然而,這卻造成了他內心可怖的衝突……

  《聽靈媒說:安部公房短篇小說集》是安部公房出道前後的早期創作,於其生前未曾發表,亦未收錄於任何書中。讀者可從其中了解其創作的原型,尤其是芥川獎得獎作品《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中自我分裂、牆壁的雙義性等主題。安部公房一向被視為前衛性、都市性、無國籍的作家,然而本書卻展現出安部公房的另一面。評論家加藤弘一認為,不應將安部公房的作品局限在「前衛文學」的框架中,應以作品的整體性來閱讀並理解。是以這十一篇作品將是重新閱讀安部公房《沙丘之女》、《他人之臉》等傑作的起點:讀者可藉此理解文學大師如何琢磨文體,不欲自我重複、邁向圓熟之路的蛻變歷程。

  從十九歲的第一篇小說到二十六歲時所寫的《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作品原型的片段,安部公房總是被形容為前衛性、都市性、無國籍性的作家。然而,《聽靈媒說:安部公房短篇小說集》既不前衛性、不都市性,也不無國籍性。今日,安部公房的作品不應該被認為是「前衛文學」,而應以「古典」來解讀。

  〈題未定(靈媒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三月執筆的作品。兩百字稿紙上第四行寫有「(靈媒的故事)」的副標,中央則是寫著大大的字「題未定」。一般而言,離開故鄉的冒險故事,根源於定居者對飄泊生活的憧憬的故事才是王道,從《星際大戰》(Star Wars)到《魔戒》(Lord of the Ring),這樣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安部突然推翻這種王道故事,反而寫出流浪者憧憬安定生活的故事。

  〈老村長之死(岡地村物語(一))〉
  安部從一九四三年底,到一九四四年到東北地方去旅行,也許這篇小說可能就是以那次旅行的經驗作為母體(motif)吧!後來他在《飢餓同盟》和《沙丘之女》等作品裡,以批判性的筆調所描述村落中粗鄙的人際關係,早在這篇小說中已出現,這是值得大家注目。

  〈天使〉
  這篇小說中,言及的斯維登堡是活躍在十八世紀的一名科學家,也是神祕家,著有以靈界見聞記錄為內容的《天堂與地獄》和以自己的神祕經驗為主題的《靈界日記》等書。本篇作品中,所謂「看起來堅固而冰冷的壁面,其實卻是無邊無盡」的發現,已是預告《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的結局了。

  〈第一封信~第四封信〉
  這篇是以面具作為故事,應該就是《他人之臉》剛萌芽時的作品。以因面具而致內心變化,外觀與內部交替更換的「表裡相反的臉的世界」為內容的故事,也許他認為方法論就是本質,正是從這裡所產生的吧!不過,故事即將達到高潮時卻嘎然而止,最為可惜的是。

  〈白蛾〉
  這篇屬於〈醜小鴨〉類型的故事,跟〈題未定(靈媒的故事)〉一樣,屬於幻想自我起源的Family Romance(家族幻想)(佛洛依德)的故事。

  〈惡魔大聖堂〉
  這一篇小說以撕裂名片的場景作為開始,所謂「人之所以成為問題,果真是當事人自己本身嗎?還是自己的名片呢?」的感想,明顯是接續以名片逃跑而交代當事人故事為主的《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一書。

  〈憎惡〉
  這一篇作品是描寫適應社會的自己=「你」和身為作家自覺的自己=「我」互相矛盾的自我分裂的故事。所謂「你」死於三月七日,那正是安部公房的生日。

  〈護身符〉
  這一篇好似是以藝術家聚集的公寓為舞台,鄰居老人發出的「咚、咚」響聲,應是因襲契訶夫的《三姐妹》中,已為人妻的瑪莎與她的情人維爾希寧的祕密信號吧!讓主人公焦躁的「咚、咚」聲中暗示一段祕密戀情,並為結局埋下伏筆。

  〈虛妄〉
  主人公詢問離家出走的K有沒有帶遷出證明文件,那是因為在糧食管制下,假如沒有遷出證明文件的話,米穀配給簿就無效,就得去購買昂貴的黑市稻米。K先謹慎地收到遷出證明文件後,才離家出走。

  〈鴉沼〉
  以安部生長的奉天(現在為瀋陽)為舞台的作品。暴虐的群眾和空中如漩渦般飛舞的烏鴉群互相呼應,沼澤從地底下發出聲音。宛如整座城市因未定形的力量而沸騰。群眾原本就是恐怖的對象,主人公的「男人」愈來愈和群眾的力量同調了。

  〈欽督魯先生和貓〉
  這一篇以迥異於常見的德國式厚重文體的輕快文體來書寫,代表《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的摸索已經開始了。在這一篇裡,名為卡爾瑪這號人物已經登場了。在這一篇斷簡殘篇的半年後,安部開始著手寫《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一年後完成了。
 

作者簡介

安部公房

  日本知名小說家、劇作家。1924年出生於東京,幼時舉家搬遷至滿洲國的奉天(今中國東北瀋陽市),1940年進入東京成城高中就讀,該年被診斷出肺結核,休學返回奉天療養。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就讀,二次大戰末期一度偽造診斷書返回奉天,直到1946年底方被遣返回日本。1948年自醫學系畢業,但最終放棄實習。

  少年時期喜讀愛倫‧坡、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亦曾受德國詩人里爾克吸引。思想上則逐漸傾向馬克思主義,曾加入日本共產黨,之後又被開除黨籍。

  1951年以小說《牆壁──S‧卡爾瑪的犯行》獲得第25屆芥川獎,1962年以《沙丘之女》獲得讀賣文學獎,後者於1964年改編成電影,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享譽國際。其作品往往著眼架空的背景與虛構的人物,著重人性的疏離與異化,呈現強烈的前衛色彩,近似卡夫卡等存在主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韋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在2012年受訪時曾提到:「若非猝逝,安部必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距離得獎非常非常地近。」

  除了小說創作,他也是位才華洋溢的劇作家。曾以劇作《幽靈在此》獲得1958年的岸田演劇獎,1967年以《朋友》一劇獲得谷崎潤一郎獎,1974年則以《綠色絲襪》獲得讀賣文學獎。此外,在《沙丘之女》、《別人的臉》、《燃盡的地圖》等作品改編電影時,亦親自擔綱撰寫劇本。

  1992年年底,他在寫作時因腦溢血緊急送醫,於隔年1月22日病逝。

譯者簡介

林皎碧

  淡江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譯有《心:夏目漱石探究人性代表作》、《新戀愛講座》、《彼岸過迄》、《避暑地的貓》、《鬼譚草紙》、《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愛》等。

島田潔

  日本國學院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於台灣工作期間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台北市立美術館等單位之日文資料翻譯。現為日本國學院大學講師。
 

導讀 那高貴的異端  邱振瑞
 
題未定(靈媒的故事)
老村長之死(岡地村物語(一))
天使
第一封信~第四封信
白蛾
惡魔大聖堂
憎惡
護身符
虛妄
鴉沼
欽督魯先生和貓
 

導讀

那高貴的異端/作家‧著名翻譯家 邱振瑞

  安部公房(一九二四~一九九三)的小說向來以前衛、晦澀、深奧和抽象概念的構思著稱。在他的作品中,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幾乎是架空出來的,人物多半沒有具體姓名,乍看下情節有些怪誕突兀,當你鼓起勇氣試圖往下讀,他卻倏然在你面前撒落漫天的迷霧和沙塵,這似乎給他的讀者和研究者帶來困難。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種晦澀卻是不可思議的,又充滿奇妙的魅力,它可以激發研究和工作,亦可增加閱讀的趣味。雖然有些晦澀需要歷經艱苦努力才能揭示出來,但破譯出其精神特有的複雜性即是最大的回饋。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了充分探析安部公房的文學底蘊,或許有必要把他與同世代的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生涯稍加對照,因為從他們迥然而異的文學風格,我們可以更理解二戰前後日本知識人的精神危機和內在生活。他們在小說呈現出來的愛憎與惶惑不安,都與那個翻天覆地的時代緊密相連著。

  以世界文壇的知名度而言,在日本作家中,以三島由紀夫與安部公房的作品(《沙丘之女》、《別人的臉》、《燃盡的地圖》、《第四冰河時期》、《朋友》、《幽靈在此》,有俄語版、捷克語版、羅馬尼亞語版、丹麥語版、比利時語版、芬蘭語版、英語版、墨西哥語版、法語版、德語版、義大利語版、葡萄牙語版等)獲得最多國外讀者的閱讀。他們兩人都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二戰前,三島進入了學習院的初、高等科就讀,之後考上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安部的生活道路卻轉折得多,父親奔赴當時日本的殖民地「滿洲國」的奉天(今中國東北瀋陽市)當執業醫師,基於這個家庭因素,安部就讀該地的小、中學,高中時期才回到東京。是年冬天,他患了肺結核休學,一九四○年回到奉天的自家休養。一九四二年四月,他的病情已恢復過來,因此返回東京。一九四三年十月,他考上了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這時日本可能戰敗的消息甚囂塵上,他出於某種莫名的情感召喚,偽造了「重度肺結核」的診斷書,以此病由返回奉天的家裡。一九四五年,日本和滿洲兩地爆發了嚴重的傷寒。翌年,蘇聯軍隊入侵了中國東北,並接管所有的醫院,其父親遵從命令製作傷寒的疫苗,不幸受到感染而過世。之後,來了國民黨政府,整個體制改弦易張,但旋即又被八路軍擊退,短短兩三個月內,政策和市容為之改變。這些無疑給安部造成巨大的衝擊。同樣地,三島在入伍前的體檢,由於軍醫的誤診,認為他疑似患有肺結核,得以免除兵役。同年十月,三島的妹妹美津子罹染傷寒死亡。簡單地說,這兩個同世代的作家,三島在「內地」接受傳統教育,安部在「外地」度過青少年時期,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兩人都經歷過「日本帝國的崩解」與時代疾病的威脅,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震盪。而在文學道路上,三島於日本傳統文學中大放異彩,安部則堅決地站在「異端」(反傳統)立場上,持續思索故鄉存在的定義和被荒漠化的靈魂。可以看出,在安部的生命裡,他自始至終直視「做為場所的悲哀」(Realms of Memory)的困境。順便一提,阿爾及利亞出身的法國作家卡謬的《異鄉人》、前總統李登輝在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的篇末對談,皆為絕佳的例證。換言之,滿洲這個空間上的場域,既是真切的實在,同時還包含場所、位置和身分的認同,卻由於政權的更替,又把它丟入流變的漩渦中,致使日本移民者不知何去何從。而這個二律背反的問題,又成為安部的精神原鄉,從文學上的啟蒙,到小說的場景描繪,都圍繞著滿洲的經驗。

  正如他在創作經驗談中提及的:「……滿洲的冬天嚴寒,儘管到了午休時間,同學們仍很少到教室外面走動。我讀完數天前剛買的《愛倫.坡短篇小說集》,把故事內容口述給同學聽,他們大為讚賞。坦白說,我不但擅自加料,還編造了許多情節,而這卻意外地催生出我向壁虛構的才能……。」此外,他在《道路盡頭的路標》描寫的就是「我」與「故鄉」的關係的反思。他這樣寫道:「我的確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在忍耐周遭的圍逼,又像物體般存在著。可是故鄉的存在,以及這種存在之間到底有多大的距離呢?」這個投給讀者的詰問,其背景即是他深切生活過的滿洲。而出現在《道路盡頭的路標》的「我」,以及長篇小說《野獸們尋找故鄉》中,通曉各國語言的中國籍高姓通訊口譯員(當時標榜五族共和),同樣被關入了土牢,這正道出日本戰敗、滿洲國解體後的混亂局面:日本移民不但沒有國籍,也無法通過立法保障自身財產與安全,連生活在滿洲的中國人也不例外。或許如同安部自述的那樣:「從本質上來說,我是個沒有故鄉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使得我本能地憎惡故鄉的存在,總是不敢輕易對它做出定義。」的確,當滿洲國皇帝退位的同時,整個滿洲就土崩瓦解了。安部居住的城鎮每次遇到沙塵暴的侵襲,便陷入一片灰濛境地。他的隨筆集《沙漠般的思想》,經常提及「荒涼的土地」和「沙漠」,感嘆與日本的田園風景無緣,正是源於這樣的地理環境。他似乎在展示一種基本立場:所有界限都是人劃定出來的。縱然是在半沙漠和沒有界線的地方,終究只是人在自我設限而已。

  隨著戰局的結束,安部這個清醒的漫遊者,於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被遣返回祖國日本。在那之後的三年間,他發表了幾部小說。此外,他久別的祖國和自己的文學生涯以及文壇亦出現重大的變化:日本國憲法正式實施。東京大審判做出了判決。椎名麟三《深夜的酒宴》、太宰治《斜陽》、田村泰次郎《肉體之門》、原民喜《夏之花》、大岡昇平《俘虜記》、島尾敏雄《在島嶼盡頭》、木下順二《夕鶴》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學成果。翌年二月,安部在《近代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小說《牆壁──S.卡爾瑪的犯行》,他就是以此作品獲頒第二十五屆芥川文學獎。同年六月,他加入了日本共產黨;十一月,在《新潮》文學月刊刊載中篇小說《闖入者》。從其文學思想來看,這時期確實較沒有出現早期以滿洲的沙漠為背景的描繪,而視域慢慢朝都市的「被封閉的空間」移動,這看似修辭學上的變化,其實仍是這種思想的延續。畢竟,這個曾經給予多達二十餘萬日本僑民希望又使之幻滅的城市──滿洲經驗,早已長驅直入到他的靈魂深處了。而《箱裡的男子》和《密會》以及《櫻花號方舟》所設置的場所與情節,幾乎全是在被封閉在某個空間裡,任憑故事的主角如何尋求脫困,最終只能回到茫然的原點。

  沿著這個思想,我們就可更明白,在《沙丘之女》中,那名為了採集日本虎甲標本的學校教師,不慎跌陷在沙丘的圍困中,歷經多次的挫敗,終於逃出了生天,但最後他卻出於某種入魅(enchanted)的回音,選擇了留在把他重重圍困的沙丘,像被封堵出路那樣,繼續日常的生活。然而,這裡有個弔詭的插曲,就在安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時,他被日本共產黨開除了黨籍。理由是他與所屬該黨的「新日本文學會」的作家意見對立,尤其在小說《飢餓同盟》裡,顯露個人主義的傾向,並語帶嘲諷似地要與所屬的共同體訣別。事實上,安部的筆尖批判的不只共同體與個人衝突的問題,還包括了日本的政治體制。這部看似帶有推理色彩的《沙丘之女》,又多了些社會批判與政治寓意的縱深,經過這個轉折,我們或許可更真切看到其桀驁不馴的思想的姿態了。如果說,這些充滿前衛性的作品和劇本反映出安部的思想光芒,那麼《燃盡的地圖》就是其集大成之作了。在這部作品的場景中,同樣出現廣漠無垠的地理空間,同樣使人難以辨認方向,但其宏旨更具普遍性,他呈現的場域已超出滿洲國和日本國界,進而深刻指出人類在現代化社會裡的共同困境。當我們生活在自己不能成為自己的指路明燈的地方,你依靠的地圖又被燒毀,大概沒有比這惶惑不安更沉重的吧?現在,我們有機會走進安部的小說世界,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慧識,必定能找到輕安妙樂的出路。
 

題未定(靈媒的故事) 不久,抵達村子的另一頭,大家稍事休息。阿帕、阿熊和老闆娘一起坐在路旁倒臥的圓木上。阿帕的心情非常愉快,一邊望著附近終於顯露春意的山丘,一邊和阿熊評論過路人或以好奇眼光窺視他們的人。連老闆娘也跟著一起歡樂地戲鬧起來。老闆娘頂著那張胡亂塗著白粉、胭脂,看來非常怪異的臉,嘻嘻哈哈地開始逗弄一旁的小孩子。 此時,正好有人走過來。那人正是前述住在山上的地主的老母親,當天她如往常般和兩、三個同伴一起前往城市買「新鮮的生魚片」的回家途中。她忽然在馬戲團團員的面前停下腳步,以視若無人的大音量向同伴開始說道: ──哎呀!你瞧瞧這些人的模樣。喔~真是不像樣呀!說起來還怪可憐的。你瞧! 連這麼小的孩子都。──然後她用手指著阿帕,轉頭看著同伴繼續又說道。──我想這孩子一定是無父無母無兄弟的孤兒,不知被哪個壞心腸的惡毒老太婆所養育。好可憐呀!你瞧!他的眼睛充滿悲哀。喂!喂!你們聽我說。哪像我家的小蘿蔔頭,只會經常喊「老媽、老媽」,什麼事都不必做只會坐在那裡啃大米。他實在太可憐了,必定是一個無依無靠、想找個躲避悲傷或痛苦都無處可去的可憐兒吧!我想他是一個就算想找個取暖的地方卻不得不躲進如冰宮般寒冷的薄被中的孩子。── 聽到這些話,老闆娘真是忍無可忍。她突然站起來,氣勢洶洶地強悍反駁。她認為對方根本就是一個鄉下老太婆。 ──喂!等一下!妳這個老太婆。他好可憐?好悲慘?我絕不願意聽到有人講這種無中生有的話。就我看來,妳這傢伙不知比他還可憐多少倍?妳這個死老太婆活在世上有什麼意義?── 地主的老母親立刻搶話,不讓老闆娘繼續把話說下去。 ──咦?生存的意義?請問一下,那種東西到底能不能當飯吃呢?我這個人敬天畏神,不曾做出半點違背道德道仁義的事。每天生活無憂無慮,幸福快樂。哪像妳這傢伙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如同使役牛馬般虐待這孩子。孽障!── ──妳說的是什麼鬼話?這些事與妳不相干。妳知道嗎?我像疼愛自己兒子般養育他,妳這老傢伙根本沒理由來找碴。── ──妳疼愛他?哼!八成是他對妳有什麼用途,所以妳才會稍稍照顧他一下而已吧!──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