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散後,夜涼如水:緬懷當代中國知識分子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人散後,夜涼如水:緬懷當代中國知識分子

作者:邵燕祥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ISBN:9789629374426
語言:繁體中文

  夜闌人靜時,難免會想起逝去的至親好友,或偶有美好回憶而心頭一暖,但更多的是憂傷滿懷。尤其當追憶的是當代知識分子友好,想到他們或經歷過「五四運動」的洗禮,或在「反右運動」被打成右派,又或是在「文化大革命」遭迫害,更免不了感慨反思那一代人走過的悲劇時代。
 
  邵燕祥以詩名世,八十年代在《詩刊》當編輯,他認識的知識分子不勝枚舉。此書收錄了五十多篇作者懷緬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文章;不論是素昧平生的先輩長輩,還是一同歷經政治運動的故友,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是一段真實的人生。作者感慨,或許知識分子都是這樣,眾人還在夢中時,他們都是最先清醒過來的人,各自義無反顧地走自己的路,命運因而坎坷崎嶇。
 
  作家蕭乾說:「記住,歷史才不會重演。」作者希望新一代都記着這些故人的生死教訓,永遠告別那樣的時代。然而,在謊言無處不在的今日,這些曾發出與時代或當權者不同聲音的知識分子,又能為人帶來多少自省?誠如作者所言,「對於歷史和現實中的問題,我們應該自省的是我們究竟有幾分勇氣面對事實」?

作者簡介
 
邵燕祥
 
  1933年生於北平,抗戰勝利後參加中共領導的學潮,1949年夏進入北平新華廣播電台,1951年出版處女詩集《歌唱北京城》。1979年後,改在詩刊社任職。1957年前和1980年後,共有詩文集百部問世,其中包括人生實錄《沉船》、《人生敗筆》、《找靈魂》、《別了,毛澤東》、《一個戴灰帽子的人》、《一九四九:北平故人》等,更為知識界所看重。

魯 迅(1881–1936)
黃秋耘(1918–2001)
聶紺弩(1903–1986)
俞平伯(1900–1990)
何其芳(1912–1977)
鄧 拓(1912–1966)
楊憲益(1915–2009)
秦兆陽(1916–1994)
顧 準(1915–1974)
汪曾祺(1920–1997)
張若名(1902–1958)
馮友蘭(1895–1990)
孫越生(1925–1997)
吳祖光(1917–2003)
新鳳霞(1927–1998)
蕭 乾(1910–1999)
韋君宜(1917–2002)
方 成(1918–2018)
何濟翔(1905–2002)
陸蘭秀(1917–1970)
阿 壟(1907–1967)
艾 青(1910–1996)
光未然(1913–2002)
沈從文(1902–1988)
公 劉(1927–2003)
巴 金(1904–2005)
常 風(1910–2002)
嚴 辰(1914–2003)
梅 益(1913–2003)
牧 惠(1928–2004)
綠 原(1922–2009)
嚴文井(1915–2005)
胡 風(1902–1985)
周思聰(1939–1996)
蔡其矯(1918–2007)
李慎之(1923–2003)
周有光(1906–2017)
林斤瀾(1923–2009)
冰 心(1900–1999)
牛 漢(1922–2013)
羅 孚(1921–2014)
孫靜軒(1930–2003)
舒 展(1931–2012)
楊再玲(1942–2013)
周定一(1913–2013)
路 翎(1923–1994)
曾彥修(1919–2015)
吳伯簫(1906–1982)
丁 聰(1916–2009)
楊振聲(1891–1956)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