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證妙諦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脾胃病證妙諦

作者:鍾洪 吳緒祥 主編
出版社:人民軍醫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ISBN:9787509117996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分胃痛、痞滿、腹痛、嘔吐、呃逆、噎膈、泄瀉、便秘、胃癌等9章,以名著經典精講、名醫經驗精粹、名方應用精析的形式探討了各種脾胃病證的成因、症狀及證候分類、病理轉歸、名醫診治經驗等,以幫助中醫醫師領悟其中的奧秘,使之悟於心中,觸類而旁通,達到切實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的作用。 該書內容豐富新穎,科學性強,具有較高臨床實用價值,主要供中醫臨床醫師使用,也可供中醫院校師生、古文獻研究人員參考閱讀。

第1章 胃痛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一、《黃帝內經》關於胃痛的病名、部位、疼痛特點及致病原因 二、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心下痛論治 三、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九種心痛之說 四、陳無擇《三因方》痛在中脘,非心痛也 五、李杲《東垣試效方》心胃痛、脘痛之說 六、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瘀血作痛 七、朱丹溪《丹溪心法》心痛即胃脘痛之說,對后世造成混淆 八、王肯堂《證治准繩》心與胃各一臟,心痛非胃脘痛 九、萬密齋《保命歌括》當心而痛者有三病:胃脘痛、脾疼、胸痹 十、張景岳《景岳全書》胃脘痛非心痛,以理氣為主 十一、虞摶《醫學正傳》食積化熱傷胃 十二、李用粹《證治匯補》過用苦寒致胃痛 十三、沈金鏊《沈氏尊生書》治胃勿忘疏肝平肝 十四、林珮琴《類證治裁》治法須分新久 十五、程國彭《醫學心悟》心痛有九種,九方治之 十六、王永炎主編《中醫內科學》綜論胃痛之因機證治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一、葉天士治療胃痛經驗 二、施今墨治療胃痛經驗 三、黃文東治療胃痛經驗 四、秦伯未治療胃痛經驗 五、董建華治療胃脘痛經驗 六、丁光迪治療胃痛經驗 七、焦樹德治療胃痛經驗 八、陳蘇生治療胃痛經驗 九、劉仕昌治療胃痛經驗 十、何任治療胃痛經驗 十一、岳在文治療胃痛經驗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 一、黃芪建中湯 二、柴胡疏肝散 三、一貫煎 四、香蘇散 五、金鈴子散第2章 痞滿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一、《黃帝內經》「痞」之病名 二、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痞滿的病因及辨證治療 三、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以八痞論治。 四、朱肱《類證活人書》宣暢氣機乃為治療痞滿的基本法則 五、李東垣《脾胃論》元氣虛弱,飲食不消之說 六、朱丹溪《丹溪手鏡》以血藥論治 七、朱、滕弘等《普濟方》以脾胃虛弱論治 八、張景岳《景岳全書》辨治痞滿,首分虛實 九、龔廷賢《萬病回春》中氣伐傷,陰伏陽蓄 十、虞摶《醫學正傳》胸中之氣下陷而為心下痞 十一、李菩《雜症要略》痞與脹的區別 十二、李中梓《證治匯補》正氣虛為本,痰郁為標 十三、林珮琴《類證治裁》不知飢,不欲食是本病的另一特點 十四、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實痞以痰、濕、熱論之 十五、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陰虛致痞 十六、王永炎主編《中醫內科》綜論痞滿之因機證治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一、張仲景治療痞證方法概略 二、葉天士診治痞證經驗 三、龔廷賢治療痞滿經驗 四、田德祿治胃痞經驗 五、張學文治療痞證經驗與思路 六、宋孝志治療胃痞經驗 七、董建華治療痞滿經驗 八、李克紹治療痞滿經驗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 一、半夏瀉心湯 二、保和丸 三、越鞠丸 四、枳實消痞丸 五、補中益氣湯 六、大黃黃連瀉心湯第3章 腹痛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一、《黃帝內經》「腹痛」之病名 二、張仲景《金匱要略》全面論述了腹痛的病因及治療 三、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以「寒中」論治虛寒性腹痛 四、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以瘀血論治腹痛 五、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因熱而致腹痛 六、王好古《此事難知》以中脘痛、臍腹痛及少腹痛論治 七、朱震享《脈因證治》各種病因致脾胃升降失常為腹痛之病機 八、龔廷賢《壽世保元》分寒熱虛實以辨證治之 九、張景岳《景岳全書》較全面地論述了腹痛的病因及虛實腹痛的辨證方法 十、吳球《活人心統》常見腹痛的症狀及具體治療 十一、龔信《古今醫鑒》寒熱腹痛的辨治方法 十二、秦景明《症因脈治》血虛腹痛論治 十三、林珮琴《類證治裁》理氣活血通腑為治腹痛之大法 十四、程國彭《醫學心悟》肝郁氣滯之腹痛 十五、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以有形與無形來區分腹痛之病因 十六、王永炎主編《中醫內科學》綜論腹痛之因機證治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一、賈堃治療腹痛經驗 二、史沛棠治療腹痛經驗 三、謝昌仁治療急腹痛經驗 四、王靜安診治小兒腹痛經驗 五、汪岳尊用巴豆霜治療腸結腹痛經驗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 一、芍藥甘草湯 二、少腹逐瘀湯 三、理中丸(湯) 四、小建中湯 五、四逆散 六、良附丸第4章 嘔吐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一、《黃帝內經》「嘔」之病名 二、張仲景《金匱要略》、《傷寒論》「嘔」之脈因證治 三、孫思邈《諸病源候論》痰水積聚致嘔逆 四、王燾《外台秘要》從身體狀況、飲食等方面辨寒熱嘔吐 五、宋政府編撰《聖濟總錄》濁陰之氣上逆則發為嘔吐 六、劉完素《河間六書》火熱致嘔之說 七、嚴用和《重訂嚴氏濟生方.嘔吐反胃噎膈》飲食不節 致嘔的發病機制 八、陳無擇《三因方》「痰嘔」證治 九、張景岳《景岳全書》全面論述了嘔吐的虛實辨證 十、龔延賢《壽世保元》8種嘔吐的病因及相應方藥治療 十一、吳球《活人心統》嘔與吐的區別與治療 十二、徐春甫《古今醫統》卒嘔吐為感受外邪所致 十三、李菩《雜症要略》以六經及三焦辨治嘔吐 十四、林珮琴《類證治裁》肝胃不和及蛔厥致嘔的治療 十五、費伯雄《醫醇媵義》暑濕嘔吐的治療 十六、王永炎主編《中醫內科學》綜論嘔吐之因機證治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第5章 呃逆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笫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第6章 噎嗝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第7章 泄瀉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第8章 便秘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第9章 胃癌 第一節 名著經典精講 第二節 名醫經驗精粹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

清代名醫葉天士雲:「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可見多讀書、讀好書是成為一名好醫師的前提。面對浩如煙海的醫學文獻,正如晚清名醫雷少逸在《時病論》所感嘆的:「甚矣!醫道之難也。」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讀到文章的精髓,在紛呈的信息中快速獲取有用的東西,是一個難題,有許多基層的同行,大量醫學著作無法閱讀到。作為重點醫科大學的學者,占有文獻、科研和臨床的優勢,我們一直覺得有責任義務解決這個難題。 2004年,對我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作為有光榮歷史的第一軍醫大學,響應中央軍委號召,集體轉制,脫下軍裝,投身到地方的建設之中,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有30年歷史的全軍惟一的中醫系也擴建為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於是我們決定,集中力量,編寫這套反映中醫藥學術淵源,介紹在我國歷史上有影響的醫學名著、醫家著名經驗、著名方劑的書籍,作為我們融入地方醫療保障事業後的獻禮。這一想法,得到了人民軍醫出版社和南方醫科大學的大力支持。 邵堯夫在《漁樵對問》說:「能用天下之目為己之目,其目無所不觀矣。」本套書籍的編寫目的,就是要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能使己目「無所不觀」的「天下之目」,為中醫理論和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經驗,為中醫學術發展做出貢獻。本套叢書分肝膽病證、脾胃病證、腎系病證、心腦病證、肺系病證、氣血津液病證、急性病證、外感病證、肢體經絡病證、婦科病證、兒科病證、眼科病證共12冊,每冊按中醫病名分章,各章之下,再細分為「名著經典精講」、「名醫經驗精粹」和「名方應用精析」三部分。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強調既有學木性、系統性,又有理論深度;既注意到可讀性、實用性,又考慮到所選內容的權威性和指導性。力求突出中醫特色,保持中醫病證分類的規范性、完整性和科學性。所選內容包括生理病理、病因病機、治法方藥等各個方面的重要內容,文獻入選的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至今。 壁影螢光,能資志士;竹頭木屑,曾利兵家。願本叢書的出版,能夠給讀者帶來收獲。我們也真誠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羅仁 楊運高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