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關鍵50問(二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腎臟病關鍵50問(二版)
1.50個深入淺出關於腎臟病的QA知識集錦!
2.人體中主導代謝、排泄的功臣──腎臟,雖然人人都有兩枚腎,但你真的知道衰弱、功能不佳的腎,將導致多嚴重的後果嗎?本書一一為你道來。
3.了解腎臟病的各種疑難雜症、大小知識,就看這一本,成為帶你領略腎臟與腎臟病知識的入門磚。
是時候「顧腎」!
了解腎臟病的各種疑難雜症、大小知識,從本書開始。
「腎臟」堪稱是人體最辛勞的器官──主導代謝、排泄、維持體內恆定的功臣,既要穩定住體內的平衡,又要能讓新陳代謝順利進行。根據醫學臨床統計,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因併發尿毒症而需要洗腎;而在高血壓患者中,平均也有五分之一的人,最終走到了這一步。
糖尿病和高血壓只是腎臟病成因的其中一環,其他還有家族遺傳或先天性疾病、腎發炎或由其他器官併發感染、腎結石、尿毒症等成因,而「急性」或「慢性」地丟失了腎功能。其實,真正的危機是,一旦腎功能如滑梯下墜般地節節衰退,未來終將踏入名為「慢性腎臟病」的行列──僅能借助藥物、洗腎或接受腎移植來控制病情,失去的腎功能將不復返,只能朝「延緩惡化速度」的方向來努力。
本書採50個QA問答的形式,詳細闡述腎臟病發生的原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日常生活和飲食,再到腎臟移植、瘻管如何保養、酮酸胺基酸療法,從腎病的治療與營養保健,一直到洗腎的各種注意事項,分門解說,讓腎友與其親屬更加地了解「何謂腎臟病」。
對於勞苦功高的腎臟,你能為它做的事──
了解腎臟、腎臟病、腎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
學習如何預防、延緩、遠離腎病的危險因子。
名人推薦
郭漢崇 教授
慈濟醫療志業 副執行長
黃尚志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 腎臟內科教授
黃秋錦 教授
前 台灣腎臟醫學會 理事長
趙有誠 教授
台北慈濟醫院 院長
盧國城 教授
台灣腎臟醫學會 理事長
──聯袂推薦
(順序按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郭克林
現職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 主任
慈濟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 副教授
台灣腎臟醫學會透析委員會 委員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 主治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腎臟健康論壇之共識與建言 執行編輯
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 撰稿成員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 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醫學碩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推薦序 一本淺顯易讀的腎臟照護寶典
推薦序 江山代有人才出 著書立言傳薪火
自序 讓更多人遠離疾病、擁抱健康
故事① 一封讓我畢生難忘的信
故事② 配合醫囑的郭阿嬤
Part 1 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腎臟
Q1 腎臟在哪裡?有多大?是什麼形狀?
Q2 何謂「腎元」?
Q3 腎臟的功能有哪些?
Q4 進出腎臟的血流量很大嗎?
Q5 尿液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有「尿蛋白」?
Q6 尿液的顏色能幫助我們了解腎臟的健康狀況嗎?
Q7 尿液混濁代表身體有異常?
Q8 尿中有泡沫就是「蛋白尿」嗎?
Part 2 常見的腎臟疾病與相關治療
Q9 泌尿道感染與腎臟病有關嗎?
Q10 腎功能常見的檢查有哪些?
Q11 腎臟病一定要接受切片檢查嗎?
Q12 腎虧與腎功能的關係?
Q13 水腫是腎臟病引起的嗎?
Q14 肥胖會造成腎臟病嗎?該如何控制?
Q15 腰痛與腎臟病的關係?
Q16 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避免?
Q17 何謂「急性腎衰竭」?
Q18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與腎病有關嗎?
Q19 「慢性腎臟病」有哪五個階段?病患該注意些什麼?
Q20 何謂「尿毒搔癢症」?我有哪些治療的選擇呢?
Q21 慢性腎病患者何以會併發自律神經失調?
Q22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睡眠障礙有哪些?
Q23 為何會發生鉛中毒?和腎臟病有關嗎?
Q24 何謂「中草藥腎病變」?哪些中草藥會造成腎病變?
Q25 服用藥物如何避免傷腎?三聚氰胺會傷腎嗎?
Q26 吃類固醇會不會影響腎臟?
Q27 腎臟病友在日常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
Q28 血壓正常就不用再吃降血壓藥?
為何慢性腎友服藥後的血清肌酸酐指數還是逐漸上升?
Q29 何謂「腎性貧血」?
Q30 何謂「自由基」?對人體有何傷害?
Part 3 腎臟功能替代療法與照護
Q31 何謂「腎臟移植」?
Q32 何謂「末期腎臟病功能替代療法」?會出現哪些不適?
Q33 何時要開始進行末期腎臟病功能替代療法?
Q34 慢性腎病的腎功能惡化速度可以預測嗎?
腎病患者未來一定得接受透析治療(洗腎)嗎?
Q35 洗腎後是否體力會變差?
Q36 透析患者可以有性生活嗎?
Q37 慢性腎衰竭病人是否可以懷孕?
Q38 透析病患能不能運動?可以出國旅遊嗎?
Q39 透析病患如何做好飲食控制?
Q40 透析患者可以吃素嗎?會不會營養不良?
Q41 洗腎瘻管該如何保養?
Q42 何謂「腸道透析」?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從照顧腸道健康做起?
Q43 慢性腎臟病有藥醫嗎?飲食上有特別要注意什麼嗎?
Part 4 腎病應對須知
Q44 台灣末期腎病(尿毒症)高發生率的可能原因?
Q45 哪些人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Q46 什麼是「泡泡腎」?
Q47 腎友有哪些福利?
Q48 成雙成對的腎與肺,如何保健?
Q49 為何腎友到最後總要截肢?
Q50 何謂「醫病共享決策」?面對末期腎臟病,我能怎麼運用它來了解有哪些治療的選擇呢?
推薦序
一本淺顯易讀的腎臟照護寶典
很高興能為郭醫師撰寫《腎臟病關鍵50問》這本書的序言。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及盛行率是全球之冠,有非常多的病人正接受末期腎臟疾病的治療和照護,因此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如同郭醫師在他自己的序文裡也提到: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人遠離疾病、擁抱健康。
郭醫師從醫多年,他從臨床實務的病例個案介紹開始,使讀者能領悟到腎臟疾病相關的關鍵問題。在這本書裡,他先介紹了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腎臟,分別從腎臟的功能、組織學、生理學,解剖學等談起,讓讀者很容易了解腎臟到底為我們做了哪些事,也介紹了常見的腎臟疾病及其相關的治療。他用通俗的字句、淺顯易懂的文筆,讓讀者可以在很輕鬆又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了解各種腎臟疾病與相關的醫療保健知識。郭醫師也針對腎臟功能替代的治療方法,提供出最精闢的見解,深入淺出,讓即使非醫護相關從業人員的一般讀者,也能夠很容易理解。
身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本人感到非常地榮幸,能夠為郭醫師撰寫這本書的推薦序文。我想,這本書的改版,能提供給台灣居民一本很簡明扼要、淺顯易讀、內容豐富的腎臟照護寶典。謹代表台灣腎臟醫學會對郭醫師致上最誠摯的敬意。也希望這本《腎臟病關鍵50問》能夠在台灣,甚至是在華人的世界裡,綻放光芒!
盧國城 教授
台灣腎臟醫學會 理事長
輔仁大學 附設醫院 副院長
江山代有人才出 著書立言傳薪火
認識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是在參加歐洲腎臟醫學會時,在一路的長談中了解了這位後起之秀,不只研究優秀、醫術高明、熱心教學,還把無限的潛能揮灑於大眾科普與健康教育的寫作。二○一一年,郭醫師就著書出版了《腎臟病關鍵50問》,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腎臟的構造及功能、腎臟疾病的症狀與診斷、各種腎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更對於罹患尿毒症而必須接受洗腎的病人,給予正確的醫療觀念,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疾病的挑戰,樂觀開創正向的人生觀。如今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下,郭醫師改寫了若干章節,加入更新的治療觀念與藥物療法,除提供大眾與病人更正確的腎臟病相關知識外,亦由預防、篩檢、認知、診斷,再到治療的面向,期待大家認識腎臟病、面對腎臟病,終而遠離腎臟病。
台灣人口老化平均年歲增加,慢性病的照護進步而使疾病死亡率降低,加上健保解決病人醫療面的經濟負擔問題,使得接受洗腎的人數增多,終讓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皆名列世界前茅,因此如何降低尿毒症人口,做好整體的防治工作,早期發覺、早期治療,減緩腎功能的惡化,使其不發展至尿毒階段,正是目前全體國民共同面對的挑戰。台灣自二○○三年啟動「慢性腎臟病防治計畫」,十多年來已建立起完整的防治體系,拜政府、專業學會、醫療人員與一般大眾的齊心努力,腎臟病的整體防治已有亮麗的成果,並為國際腎臟界所讚許,受引用成為其他國家學習的標竿。
本書《腎臟病關鍵50問》內容易讀易懂,且涵蓋層面廣泛,可提供一般大眾正確的腎臟知識與疾病保健方法,因此無疑是腎臟病防治上甚具價值的知識工具。期待郭醫師理念、智識、經驗的傳播,為台灣腎臟病防治發揮卓著的貢獻!
黃尚志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 腎臟內科教授
台灣腎臟醫學會 慢性腎臟病防治委員會 主委
自序
腎臟病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傷害許多人的健康,也造成國家龐大的醫療開銷。身為腎臟科的醫師,時常見到因為各種原因而罹患了腎臟疾病的病患,在提供完善的醫療之餘,更希望大眾能夠預防和避免疾病的發生。
於是在二○一一年出版了《腎臟病關鍵50問》,整合專業教科書上的相關疾病資料、看診病患對疾病的疑問、與醫學生討論的紀錄、大眾來信至本科詢問的問題及解答,以及關於慢性腎臟病的衛教資料等,集結整理成50個問題與回答,並以淺顯通俗的文字,讓大眾更容易吸收和了解。
光陰荏苒,時光飛逝,距離初版已經過了8年。在變化萬千的時代,科研與醫療照護不斷進步,資訊和觀念也持續翻新,為了讓本書內容能夠更充實、精確與完整,除了原本部分章節的補強外,於此次改版在書中新增了幾個章節,包含:尿毒搔癢症、腸道透析、酮酸胺基酸療法、醫病共享決策對於透析模式選擇之幫助、腎與肺的關聯和保健、為什麼腎友的腳多半需要截肢、洗腎瘻管的保養等等 ,期盼提供給腎友目前腎臟病治療的最新趨勢。
改版期間特別感謝中醫師呂秉勳、營養師李宜晉、研究助理盧佳璟,提供了專業的諮詢與意見,讓本書內容更加完善。期盼這回更新與補充的資訊能對讀者們有幫助,讓更多人遠離疾病、擁抱健康。
Q49 為何腎友到最後總要截肢? 已經透析一段時間的腎友,會發現同洗腎室的病友有好幾位都截肢了,可能是少了幾根腳趾頭、腳板只剩一半、失去整個腳掌或只剩下膝蓋,而這種情況通常不會只發生在一隻腳上,聽過病友說,某人前幾年切了左腳,最近又切了右腳。 那名病友的遭遇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腎病到最後真的都要截肢嗎?主要肇因多發生於腳周圍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所引起的組織缺血、潰瘍,若沒有及時治療,就會演變成 「危急性下肢缺血」,難逃截肢的下場,甚至危及性命。 據統計,每四個透析患者中,就有一個罹患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而在日本,每一○○名洗腎的人當中,就有一名會在一年內截肢,這些數字都說明了 「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和 「截肢」與每一位腎友的距離之近,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更可怕的是,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在演變成危急性下肢缺血之前,通常沒有症狀,若在病人及家屬缺乏警覺、未定期至洗腎室做腳檢查的狀況下,很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等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 因此,清楚地認識何謂 「下肢動脈血管病變」,了解自身風險以及積極地關注下肢問題,是避免走向截肢的第一步。 糖尿病與心臟血管病變 + 血管鈣化 + 尿毒 =「下肢動脈血管病變」的三重高風險 台灣透析患者中,大約有快要一半會合併糖尿病, 「末梢神經及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一般來說,罹患糖尿病滿10年的患者當中,約有一半的人會併發神經病變,再過5到10年,就會逐漸演變為動脈血管病變。 而末期腎臟病患雖然可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維持一定程度的生理機能,但終究無法取代正常的腎臟功能,病人血液中的尿毒素仍較常人高,且無法正常地代謝鈣、磷、鉀等離子,都更為血管功能增添危機。 雖然尚未有正式統計,但是腎友若有因足部傷口而進行過心臟血管的治療,通常八成以上的病人會有程度不等的血管鈣化問題,這也讓治療更增添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