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作者:川越厚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25日
ISBN:9789864751129
語言:繁體中文

快速高齡化的社會,獨居世代遽增,
更有許多人只能選擇自家度過人生最後。
本書的作者為居家安寧照護的先驅,
負責約200位癌症末期的獨居者的居家照護工作。

  舉目無親、與家人分離、個性開朗、生性沉穩的人……
  本書將介紹作者照護過的個案,
  記述他們的生,以及他們的死。
  傳達為了安穩走向人生終點所必須認知的重點。

  案例1:金谷博子女士,75歲,肺癌末期
  從富裕華麗的生活,轉向樸素貧困的生活,這是條伴隨著巨大變化的道路。
  她經常用「跌落」這個詞,來表達她生活的變化。
  博子女士完全理解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症」、「很快就要迎接死亡」等。
  她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貫徹到最後。
  逐漸退化的記憶力、社會適應力,還有自主打理生活的能力,
  沒有錢、沒有可依靠的家人,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堅持的博子女士。
  正好測試了居家照護團隊的能力……

  案例2:山田友惠,約75歲,曾罹患肝臟癌、胰臟癌、腎臟癌,正接受6年前被診斷出的乳癌治療
  友惠女士抱持著明確的願望:「我不想接受以延長生命為目的的治療。」
  由於是獨居者,確實訂定往後的基本方針十分困難……
  的確友惠女士的腦中對於病情有清楚的理解,
  但問題是,今後在面對發生在身體上的各種變化,她的心是否能跟得上
  以獨居者的情況,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瞬間,
  她是想要在自己家中?還是希望在醫院?
  這點必須要明確問出來。因為隨著答案的不同,照護的準備也會有大大的不同……

  【獨居者在家善終,絕對不是任性。】

  「獨自一人」不是別人的事情,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必須視為明日的你我。
  不是在變成獨自一人之後才開始慌張,
  而是在還健康的時候就事先思考、準備那時候的事情。

  【無論是不是獨居者,大家都一樣。】

  我們過著被許多枷鎖限制住的生活。
  枷鎖的另一端是家人、熟人、朋友、戀人、還沒做完的工作。
  而當我們生病時,枷鎖的另一端就是點滴、心電圖、呼吸器、化學治療、尿袋等
  這些平常生活上不會看見的東西。
  迎接生命末期的準備,就是「徹底解開各種限制自己的枷鎖」
  解開這些枷鎖,安穩地過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是我們所共有的課題。

  『希望有一天,能變成喜悅的淚水』──出自NHK電視台《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暫譯:專業工作的法則)介紹本書作者時使用的標題。

本書特色

  ★ 居家安寧照護的先驅記述真實案例,為最後一天的來臨做預習。
  ★ 整理人生;勇於面對死亡,一個人也能走得安穩。
 

作者簡介

川越 厚

  醫療法人社團「Pallium」理事長
  川越診所所長

  197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

  曾任茨城縣立中央醫院婦產科主任、東京大學講師、白十字診療所居家照護部部長,1994年起6年期間,任職贊育會醫院院長後離職。

  2000年6月自己開設診所的同時,設立以支援癌症患者居家照護為主的社團「Pallium」。

  提供探訪照護、居家看護支援、探訪看護、志工等的服務。

  主要著書有《家で死にたい》(保健同人社,1992年)、《在宅ホスピスケアを始める人のために》(醫學書院,1996年)、《がん患者の在宅ホスピスケア》(醫學書院,2013年)等。
 

序言  

Pallium   

第一章 一個人在家善終很任性嗎?
在家善終絕對不是任性   
為了一個人安穩逝去,必須解開「枷鎖」  
「獨自一人」是明日的你我  
長期及末期癌症患者的居家生活照護  

末期癌症患者的3個特色   
COLUMN  關於安寧療護與緩和療護  

第二章 獨居者難以在家善終的原因
敞開心胸、走出孤獨  
即使因為末期癌症而患失智症,也能在自家走完最後旅程  
居家安寧療護的照護基本原則  

關於獨居患者的生前遺囑

第三章 支援獨居者在家善終的人們
支持著無依無靠的人們,善意的社區力量  
如果感到不安,直接說出來
見不到「最後一面」也沒關係,不是嗎?
隻身一人也能在家迎來生命的終點

COLUMN  關於後事的手續、處理

結語
 

在日本由於醫療法的修正,患者的居家也可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自1992年4月起,居家醫療正式啟動。當時,實現「不想在醫院,想在自己家中迎接生命末期」的願望,就是居家醫療。然而現在與個人喜好無關,而是演變成「只會選擇居家醫療這一條路」的時代。身為長年從事居家醫療的醫師,國家將船舵轉向到普及居家醫療,我覺得是個絕對不會錯的選擇。整備法律、制度,充實服務,甚至在2000年4月開始了照護保險制度,國家已經做了相應的準備。對於清楚瞭解25年前居家醫療環境狀況的我來說,如夢般的時代來臨了。但是,就這樣放開雙手逕自高興,好嗎?我覺得不能就此鬆懈。我會這麼認為有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圍繞著患者的環境與當時已經完全不一樣。這20多年來,日本的高齡化急速攀升,獨居者也迅速地增加。我會這麼認為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還有許多重要卻仍未解決的問題。在近年來,即使是獨居的癌症末期患者,也不容易找到能夠入住的醫院。這個問題又應該如何考量呢?國家要將居家醫療與病床數的削減、住院天數的短縮配套進行。為此,癌症末期患者變得不能簡簡單單就住進醫院,而是演變成「無論願不願意」,只能接受居家醫療這條路。要以居家照護為重心絕非易事,但是,身為樂觀主義者的我,不會因此被負面情況打敗。2000年6月,我辭去社會福祉法人贊育會的贊育會醫院院長職務,開設自己的診療所,同時成立了「Pallium」。Pallium是由多樣職種組成,為癌症末期患者的居家照護支援組織,但是成立這類組織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居家照護困難的事例,尤其是獨居的癌症末期患者,由團隊的模式來執行並實現患者在家善終的目標。本書中所介紹的患者,都是我與Pallium的工作人員實際接觸到,最後實現在家善終的人們。我在留意不能明確指出特定個人的同時,盡可能地忠實呈現該事例,挖掘其獨居緣由的問題,介紹全部的經過與結局。前陣子(2014年11月),在NHK電視台的節目《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暫譯:專業工作的法則)中,介紹我是居家安寧療護的先驅者(Pioneer)。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