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精神科醫師,沒說的事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精神科醫師,沒說的事
憂鬱來襲 是臣服,還是擁抱?每一顆藥的背後,都是醫師無助的心。
很多人,能有比藥物更好的幫助。除了開藥單 我還能做什麼?
「精神病,要不要吃藥?」 許多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是因為精神病, 而是,長期服用藥物引發的慢性病。 85%的憂鬱症患者,一輩子只會發生一次!
專業的醫師都知道,一旦出現憂鬱症的現象,大部分的病人只是長期服藥控制,很難痊癒。憂鬱只是個過程,須從生活中找出癥結,才能走出陰霾,而把抗憂鬱藥劑列為優先解決之道,藥物一吃,就停不下來。
吞下藥丸,同時 也吞下醫師無助的心。
本書作者是專業精神科醫師,因為一桶瓦斯,而頭也不回地投入非藥物治療的研究。二十幾年的臨床經驗,親眼看見藥物帶來的痛苦,遠遠超過疾病本身。書中網羅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數據、真實個案的生命故事,化為悲天憫人的感人文字,只希望表達一個信念:身心困擾並不是非藥不可,很多人,可以獲得比藥物更好的幫助。這本書就是提供大家相關的資訊,了解非藥物治療的可能性以及作法。少了煩寧、百憂解 ,人可以活的更好。
作者簡介
鄭光男 醫師
現任光能身心診所院長 人氣部落格--鄭醫師的部落格 版主
經歷: 國防醫學系畢業 國軍花蓮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特約諮商輔導醫師 花蓮新生活教育中心顧問醫師 花蓮家扶中心特約諮商輔導醫師 國際人類排毒服務註冊會員
前言-- 不開藥單,還能為病人做什麼?
第一章 你好,憂鬱。1-1她崩潰了,卻沒有人發現1-2走出漫漫長夜
第二章 醫生說我瘋了!?2-1「到底誰瘋了!?」2-2在問卷背後……第三章 醫生沒說的事3-1無能的醫師!?3-2安慰劑比藥物,更讓人安心
第四章 「醫生,為什麼我有憂鬱症?」4-1大腦受損4-2基因4-3器質性憂鬱症4-4環境或飲食4-5營養缺失4-6血糖代謝不佳4-7賀爾蒙失調4-8腸道功能失衡4-9過敏發炎4-10兒時創傷4-11日照不足4-12睡眠問題4-13頭痛4-14氣喘
第五章 不開藥,可以做更多5-1照光療法5-2運動5-3營養素療法
第六章 身心安頓的良方6-1都是我不好!?6-2跟著感覺走6-3完整比完美重要6-4走出幸福6-5 「想要」的力量6-6撫平受傷的心
前言--不開藥單,還能為病人做甚麼?「我得了精神病,要不要吃藥?」每天問診室的門開開關關著,這是形形色色的患者,常說的第一句話。是事實,但是,每一顆藥的背後,都是醫師無助的心。時間拉回從前,當我在花蓮院區服務時,認識一位護理長,她是虔誠的基督徒,無論對病人還是醫生,她都面帶微笑,感覺非常溫暖。我們私底下常常談天,有一天她告訴我:「鄭醫生,我常常覺得很心酸,每天笑著面對病人,但一轉頭就流淚。」聽到這句話,我非常驚訝,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笑口常開的人,偷偷拭淚?原來每天在病房間穿梭換藥,見證病患的生老病死,心裡明明知道,藥物對精神病患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會增加身體器官的負擔,許多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是因為精神病,而是因為長期服用藥物引發的慢性病。護理長親眼看見病患吃藥後,眼神呆滯、腦筋遲鈍只能傻傻的笑,話也說不清楚,渾然不見以往的神采;但如果不吃藥,當精神病一發作,病患又會痛苦萬分。這樣的心理掙扎,逼出開朗的護理長,心酸的眼淚。因為缺乏有效的方法,讓精神病患恢復健康,醫師也只能無奈地開出一張張藥單,惡性循環持續,讓她覺得精神病患很可憐,醫師也很辛苦。她把另一個精神科專科醫師的深沈感慨,轉述給我:「我是無能的醫師。因為經過我的治療,大部分的病人只是長期服藥控制,不會痊癒。」醫師當然不是萬能,我必須承認:非藥物治療並非適用於每個人,但真正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比例不高,所以,可以透過非藥物方式來改善的人,是佔多數的。如果有比藥物治療更好的療法,我想身為一個想幫助患者真正痊癒的醫者,應該多瞭解並設法讓求助的患者受惠。我在花蓮的時候,曾經接到一封信,信中寫道:「鄭醫師,你是上帝派來拯救我的!」原來,是一位在神召會做全時間奉獻基督徒的來信,她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無法穩定的工作,長期服用藥物的結果,只是讓她精神更不集中、昏昏欲睡。她想不起上一次露出笑容是什麼時候,只記得自己無時無刻都想哭泣。在她情緒最低潮的時候,流著淚走進我的診療室。她的痛苦、鬱悶,在幾十分鐘的訪談中通通傾倒出來,當時我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想法:「我要幫助她!」經過一次次的深談,我漸漸深入她生命中的癥結,幫助她走出了陰霾,將要長期服用的精神科藥物都停下來,且能繼續穩定的工作。「鄭醫師,我心裡終於出現了陽光!如果沒有你,我可能一輩子心中都烏雲籠罩。」她的信裡這樣寫著。生命的一切改變,自有安排,神愛世人,不是嗎?醫師只是盡人事,然而在盡人事的過程中,將副作用與傷害減到最少,好讓身體恢復更沒有阻礙,我不相信神是要人吃很多藥才會健康。我並不偉大,只是幸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更好的治療方式。很多人,可以獲得比藥物更好的幫助。我只是以非藥物的方式,儘量協助每個有需要的人。除了開藥單,我們還能為病人做些什麼?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