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熊蟲:不可思議的緩步動物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地表最強熊蟲:不可思議的緩步動物
世界上最厲害的動物是什麼?
不死の傳說‧熊蟲
神奇飼養日記
一遇乾燥就會變成「酒桶」?
不怕輻射線、真空、高溫高壓,放進微波爐也沒關係?
生命力強的熊蟲,其實有厭世傾向,動不動就想乾眠?
人類是否可能,和熊蟲一起在外太空生活?
熊蟲的超強生命力來自何方?
第一本專門研究熊蟲、飼養熊蟲的科普書
揭開熊蟲的神秘面紗
日本熊蟲研究專家‧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學博物館研究員
以最幽默的方式
帶你爬梳悠悠哉哉而神祕驚奇的熊蟲生活史
想要飼養肉眼看不到的小怪物
該從哪一步下手?
①翻一翻你家附近的青苔
②細心觀察小怪物吃什麼果腹
③飼養小怪物前,先養牠的飼料!
④打造舒適的飼養環境
⑤避免小怪物厭世傾向大爆發,不要給牠自殺的空間!
進食方式大剖析!
小斑熊蟲藉由大幅擺動身體的前半部來移動,若有輪蟲接近口器,便會猛然咬下,不過基本上還是給人在水中漫步的感覺。雖然我們可以確定,小斑熊蟲能分辨輪蟲和其他生物的差別,但牠們不會注意到輪蟲突然經過自己身旁。
在小斑熊蟲的口器周圍有六根刺毛,刺毛後方還有一對乳頭狀突起物,人們認為這是小斑熊蟲的感覺器官。此外,小斑熊蟲還有一對眼點,但我們還無法確定這在覓食上,是否可派上用場。不過,通常只要有一隻小斑熊蟲在進食,周圍的小斑熊蟲便會被吸引過來一起吃。因此有人認為,小斑熊蟲可嗅到輪蟲體液的味道,進而被吸引。
準備飼養環境!
小斑熊蟲不只難以在光滑表面上行走,偶爾還會口器著地、倒立在塑膠培養皿上,變得動彈不得。因此,用來培養各式各樣微生物的瓊脂培養基就成了我實驗的對象,小斑熊蟲在瓊脂上應該就能順利行走了吧!
由於是要當作小斑熊蟲的地板,所以瓊脂只需要薄薄一層,像塗上一層漆就行了。接著加一點水,再將小斑熊蟲放上去。結果和我想的一樣,小斑熊蟲在瓊脂培養基上踩著悠哉的步伐前進。
突發狀況!熊蟲喜歡自殺?!
一般來說,製作培養微生物的瓊脂培養基時,通常會一次做一大堆,等它們凝固再放進冰箱保存,一開始我也是這麼做。但放入冷藏庫,瓊脂便會越來越乾並小幅收縮,使瓊脂本體與培養皿的接觸面產生狹小的縫隙。不巧的是,熊蟲相當喜歡狹小的縫隙。若將水和熊蟲放入培養皿,所有熊蟲便會一股腦地往縫隙鑽,接著潛到培養皿的底部,塞在那裡,最後窒息而死。
這……這下糟糕了!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這種慘劇發生呢?把培養皿側邊的縫隙填滿就行了吧?於是我試著在培養皿壁面的頂端(亦即瓊脂與培養皿接觸面的頂端)填入一圈瓊脂,使整個培養皿都被瓊脂包覆。這麼一來,熊蟲就生活在瓊脂所構成的培養皿內,應該沒問題了吧?
然而,這時又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熊蟲發現培養皿的邊緣壁面頂端多了可以落腳的空間,便開心地爬上去。這些熊蟲大多會待在水面附近遊走,但用顯微鏡觀察,可發現水面附近的熊蟲看起來活動力很差。這樣就算了,居然還有幾隻熊蟲逃離水面爬到岸上(培養皿壁面邊緣),部分熊蟲就這麼在岸上乾掉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難道這些熊蟲是為了讓自己變乾,而特地跑上岸嗎?難道牠們並不是在忍耐乾燥環境,而是根本很喜歡乾燥嗎?
以可愛熊蟲
當作生物研究的起點!
‧隱生能力大解密──領略有趣而奧妙的動物生存模式
‧研究方法大公開──觀察、飼養研究對象的第一門課
‧歷年熊蟲研究文獻──成為生物學家的基礎功夫
‧最有趣的觀察報告──讓你每一天都更愛生物學一點
‧最珍貴的熊蟲圖鑑──來自全球的熊蟲身影一次網羅
名人推薦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顏聖紘 審訂推薦
作者簡介
鈴木忠
1960年出生於愛知縣,現為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小時候總是期待著能被帶到海邊,現在有時還會夢到在潮間帶的水窪玩。少年時期對昆蟲採集與組裝模型情有獨鍾。
在名古屋大學學習昆蟲變態的生理、生物化學機制,相當憧憬上一個時代的胚胎發育學。當時還在一間叫做「伽藍屋」的畫廊兼酒吧觀察並學習人際關係。1988年於名古屋大學修畢學分後退學,至濱松醫科大學從事醣脂質的相關研究。1991年後在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的生物學教室研究昆蟲的精子形成,1998年在金澤大學的自然科學研究所取得學位,2000年一頭栽進熊蟲的世界。2005年開始的一年內,在哥本哈根的動物學博物館研究海中熊蟲的卵的形成過程。
興趣是演奏巴洛克低音管。
譯者簡介
陳朕疆
自由譯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曾在京都大學交換留學一年。曾在中研院生醫所作過研究助理,目前在政治大學就讀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
在日本時有感於日本出版業的蓬勃,希望能夠把好書介紹給更多人認識,而有了成為譯者的想法,歡迎批評指教。為世茂出版公司《數學女孩》系列及科普系列譯者。
我的facebook:www.facebook.com/Chen.Zhenjiang
序1
熊蟲是什麼?1
熊蟲是蟲嗎?/1
熊蟲是什麼樣的生物?/1
在動物界的地位/2
身體組成/3
名稱的由來/8
棲息於何處?/9
熊蟲如何呼吸?/10
熊蟲的種類/12
小斑熊蟲的生活史13
窺探青苔的縫隙/13
我想養熊蟲!/15
養得起來嗎?/16
小斑熊蟲是肉食性動物/17
飼料的問題/20
飼料的問題2/23
進食方式/24
準備飼養環境/25
照顧熊蟲的日子/28
熊蟲的糞便/29
蛻皮/31
產卵/33
母與子/35
成長記錄與壽命/36
胚胎發育/39
熊蟲的胚胎發育學/40
熊蟲的性事/41
待解的疑問/43
COFFEE BREAK小斑熊蟲的學名/463
熊蟲傳說的歷史49
研究的開始/50
死亡與復活/52
成為「自然系統」一員的熊蟲/54
十九世紀的熊蟲/54
海裡的熊蟲/57
有趣的顯微鏡觀察/64
熊蟲哪裡可愛呢?/66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金字塔Ernst.Marcus/67
COFFEE BREAK熊蟲與寒武紀的奇特生物/734
熊蟲很厲害嗎?77
「酒桶狀」的抵抗力/77
熊蟲真的有不死之身嗎?/80
加水等待三分鐘……/81
隱生隱藏起來的生命/84
酒桶內到底裝了什麼?/86
變成酒桶前的準備/ 90
微波加熱/91
對輻射線的抵抗力/92
其他的厲害動物/92
一百二十年的傳說事實與謠言/95
熊蟲究竟可以活多久?/97
熊蟲基因體計畫/99
分子v.s形態/101
屋簷上的苔蘚/103
太空旅行的熊蟲?!/105
後記/107
附錄觀察住在苔蘚上的動物!/113
序
本書是日本第一本為了一般讀者寫作的熊蟲書籍。
「熊蟲是什麼啊?」可能很多人會這麼想,或許有些讀者會抱持「看完這本書,應該找得到答案」的想法翻開下一頁,但看完整本書,有些疑惑可能仍無法解決。的確,熊蟲就是這麼不可思議的生物……
我們常聽到許多與熊蟲相關的傳言。熊蟲被稱作「地表最強的生物」,不管怎麼玩,牠都不會被玩死。把熊蟲置於乾燥的環境,牠會變成酒桶狀,而且可以活到一百年以上。不只這樣,這個「酒桶」在非常極端的環境下也不會有事,例如攝氏零下二七○度的超低溫,或是攝氏一五○度的高溫,甚至用輻射線照牠、用微波爐加熱,熊蟲都能活得好好的。
這些傳言就像都市傳說,常被人們提起。從來沒聽過熊蟲的人,不曉得這種傳說中的生物究竟與什麼嚴肅的生物學課題有關,或許他們會覺得這只是披著科學外衣的謠言,因此半信半疑。
我就別再賣關子了,簡單來說,地球上確實有種生物叫作熊蟲,牠確實具有不可思議的求生能力。熊蟲與地球上各式各樣的生物生活在一起,低調而不為人知。熊蟲的秘密,將在這本薄薄的書中一一揭露。
本書第1章將簡單介紹熊蟲的基本知識;第2章藉由我所研究過的某種熊蟲的生活史,說明這種動物的生存模式。本書的後半部則會解釋「熊蟲傳說」是怎麼一回事。第3章從我研究熊蟲的初期發現切入,說明這種傳說中的生物如何被人類注意到;最後的第4章則會詳細解說熊蟲的特殊能力,闡明我們目前已瞭解的部分,以及尚待研究的問題。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神奇的熊蟲世界吧!
小斑熊蟲的生活史 窺探青苔的縫隙一切的開始,是在西元二○○○年的春節期間。那時我正在埋首研究昆蟲精子的形成,同時因大學繁雜的行政事務而忙得不可開交。某一天,我一時興起,利用研究的空檔,從大學的某個建築物牆角挖了一塊快乾掉的青苔,放到水裡觀察。我用解剖顯微鏡觀察浸過水的青苔,看到形形色色的生物冒了出來。我越看越著迷,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大段時間。 在這個青苔內,我看到了夢寐以求的熊蟲,於是我多花了一點時間,觀察牠們的行為。就算是初學者,也能從這塊校舍牆角的青苔,看出三種形態的熊蟲。近似於白色而有點透明,看起來柔軟又有彈性的,八成是Macrobiotus(長命蟲屬)的一員!我擅自把牠們命名為「白熊」(彩頁插畫4上)。一如我們對緩步動物門的印象,牠們在青苔的綠葉間,緩慢而悠閒地散步。白色透明的身體中間,透出一條綠色的腸子,看來就像這隻白熊正在吸食青草汁。 另外,有些熊蟲的體型較細長,比起熊,牠們長得更像獾,尤其是頭部(彩頁插畫4下)。牠們的身體上有一道橙色斑紋,移動速度比白熊快許多。仔細觀察頭部,可發現口器的周圍有許多突起,這是牠們的特徵。沒意外的話,這些熊蟲應該是Milnesium tardigradum(小斑熊蟲)。 根據文獻的記載,這個物種遍布全世界,屬於Cosmopolitan(世界種),而且生物界似乎沒有其他相似的物種。雖然牠們長得像獾卻不以其為名,因為在發現之初牠們便已被命名為「小斑熊蟲」了。另外,文獻還提到,這種熊蟲是肉食性(不過,有其他意見指出,小斑熊蟲可能不是單一物種,而是數種生物的集合。某篇在二○○六年二月發表的論文,即一口氣列出五個小斑熊蟲屬的新物種。請參考第4章最後的備註P.106)。第三種則是綠色偏黑、體型較小的熊蟲。和前兩種相比,這種熊蟲看起來硬邦邦的,很像小小的塵螨,但牠們步履蹣跚,和節肢動物完全不同。另外,牠們的口器旁還有長長的刺毛。牠們的外表不禁讓人聯想到全身披著鎧甲的棘熊蟲,兩者的動作都相當遲鈍、笨拙。在牠們的周圍,有許多大小相近的單細胞原生動物,用布滿全身的纖毛,迅速地游來游去,相較之下,熊蟲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緩慢悠哉地散步,讓我莫名地感動。 這種生物,究竟是靠什麼生存下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