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大麻煩(中文增訂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3月

歐盟大麻煩(中文增訂版)

作者:羅傑‧布特爾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16日
ISBN:978986969318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15元

  AMAZON巨作,重磅推出!
  英國脫歐一本通!
  公投運動重要指導手冊!

  英國脫歐,是福?是禍?是民主?還是麻煩?
  2016英國「世紀公投」讓脫離歐盟成為事實,歐洲陷入一片焦慮與困惑之中。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英國與歐盟該怎麼辦?
  決定公投議題的成敗關鍵到底在哪裡?

  ‧擁有「智者」美譽、精準預測能力,榮獲沃爾夫森獎(the Wolfson Prize),享譽國際的知名經濟學家——羅傑‧布特爾 Roger Bootle,

  透徹分析歐盟病根,解說英國脫歐利弊、歐盟未來與世界經貿前景,帶你直探所有問題的真正核心!

  ‧新聞傳媒專家——前中央通訊社副社長呂志翔,精彩導讀,解說英國脫歐公投的啟示,帶領國內讀者從中得到民主政治智慧,並期望提升台灣公投的  格局與效能,避免從「鳥籠公投」淪為「烏龍公投」!

  民主不是多數暴力,英國脫歐告訴我們:公投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
  政府相關部門首長與全民,
  都必須參考英國脫歐這堂珍貴的民主政治課程,從中學到公投的深刻意義與效用!

  對台灣讀者來說,「英國脫歐」似乎是個極其遙遠的問題,新聞媒體上紛陳的說法,令人眼花撩亂。作者以其資深總體經濟學家厚實的學術和實務基礎,在《歐盟大麻煩》這本書裡,詳細梳理歐盟經濟表現不佳、歐元危機等狀況,乃至於與移民相關的工作與福利等問題,提供了我們一個深入瞭解此議題的機會。

  《歐盟大麻煩》對台灣的啟示
  外交如何攻守有節:
  無論參與任何區域經濟組織或國際貿易談判,維護國民生計與國家經貿前景的規劃,都要以主權伸張及國民權益為優先 (參見本書第七章)。

  政經必須雙軌並行:
  任何財經政策的規劃,不能只從政治出發,必須要從實際的數據與理性的經濟分析架構出發,並配合國家財經現況與產業發展的需要,做出完整的成本效益評估(參見本書第二與第三部份)。

  產業如何規避風險:
  個別產業的自身利益並不等於國家整體利益,在經貿變化的過程中,產業要對自身的損益做出合宜的評估,國家則要根據經濟學原理,提出相應的協助方案,協助因應。(參見本書第三部份)

  個人如何積累財富:
  讀者可從本書所分析的歐元、金融業、汽車工業與服務業的預測中,找到未來資產配置的方向。

  公投運動必讀指南:
  不以激情煽動的言論譁眾取寵,而是全面而廣泛地,針對所有重要的議題,以嚴謹的數據資料及分析
  架構,提供讀者自行思索各項議題的利弊得失。

  此書為增訂版

各界好評

  重量級推薦
  短期內「英國脫歐」也將繼續為全球經貿製造波瀾與不安。
  從總體經濟學來說,中長期的經濟表現,仰賴理性的決策與經濟本身的專業規則。——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中書

  這是一本值得對國際經貿事務有興趣者閱讀的好書,對英國脫離歐盟的觀察深入而發人深省,也對歐盟及英國未來的發展提出諸多可能的方向,可激發出更深入的思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 楊珍妮

  國際推薦
  建議我們的外交官與部會首長來讀這本書,可為他們提供學理上的基礎。對於要發起公投運動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是最好的指導手冊。布特爾在本書中針對贊成與反對英國脫歐觀點所做的分析,也將會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多明尼克˙羅森(Dominic Lawson),《週日時報》(The Sunday Times)

  本書中關於歐盟將告失敗的闡述出眾而成熟。布特爾說理時冷靜、善言而又嚴謹――就一位經濟學家來說這點非常特別――完全不會冗長艱澀。這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書,內容吸睛並且引人入勝,能帶領人徹底全面地想清楚問題——免於引發一場雅座酒吧的口水論戰。——《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布特爾以充滿活力的散文寫作風格,提出了一些好的觀點。他所做的有關歐洲貨幣聯盟的討論很有說服力。這個組織沒有必要性,同時前期準備不足,太早開始運作。布特爾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經濟學家,他在所撰寫的《市場大麻煩》(The Trouble with Markets)裡,對金融危機的起源做了精闢深入的分析;而在《歐盟大麻煩》一書中,他探究歐盟出了什麼問題,點出為什麼改革不太可能發生,並且為英國與歐盟關係制定了新的起點。——《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布特爾的每一個看法都是正確的。——拉里‧艾略特,《衛報》(Larry Elliott, The Guardian)

  布特爾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敏銳地分析出目前歐盟的問題所在;我們必須採取哪些改革措施,才能使英國覺得維持為歐盟成員國是件明智的事?在歐盟之外我們如何行事最為務實合理?以及是否應該進行這些改革?未來若要發起任何決定脫歐或留歐的公民投票,對於背景資料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尼格爾‧勞森閣下(Rt. Hon. Nigel Lawson),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內閣)財政大臣

  羅傑‧布特爾正如我的期望,他透過清楚明瞭的分析和鏗鏘有力的評論,直接命中問題的核心。這是目前可賴以了解歐盟機能不良現象的最佳書籍。——傑夫‧蘭道爾(Jeff Randall),天空新聞商業頻道(Sky News business)節目主持人

  書中解決方案雖然激進,但是很棒。有關歐洲問題,這是我目前讀過的最縝密周延的著述之一。——《周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

  對於歐洲以外地區來說,這是一套可靠的人生計劃,值得廣泛流通閱讀。——本年度每周商業書籍(The Week-Business Books of the Year)

  在羅傑‧布特爾這本資料廣博、論證嚴謹的著作裡,他冷酷揭露了在歐盟內部(同時由此也可以想見外部),就歐洲和英國的立場,他們被怎樣的問題困擾。而對於那些打算去投票的人來說,這是你們必須好好去讀的一本書。——大衛‧馬什(David Marsh),英國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聯合主席,《歐洲僵局》(Europe's Deadlock)作者
 

作者簡介

羅傑‧布特爾About Roger Bootle

  他是倫敦最知名的經濟學家之一,以精準的預測能力,廣為各界稱道。

  他在1999年創立歐洲最大的總體經濟顧問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擔任英國下議院財政委員會的專家顧問,以及精算師協會榮譽院士。除此之外,他還曾是匯豐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師;在保守黨執政時期,是總理大臣的經濟顧問小組獨立成員之一。他因為多年卓越的表現而博得「智者」的美譽。在2012年,羅傑更偕同凱投宏觀團隊,贏得沃爾夫森獎(the Wolfson Prize,在英國僅次於諾貝爾獎的第二大經濟學獎項)。

  羅傑不僅經常上電視和廣播節目,同時也是《每日電訊報》固定專欄作家。2012年更獲得英國報刊「年度評論獎」(The Comment Awards)評選為年度最佳經濟評論員。在世界各地的會議和商務聚會上,羅傑‧布特爾傑出的表現備受各界矚目。

  著作:
  他寫過許多關於貨幣經濟學的文章,並曾出版過幾本相關著作,均引起極大迴響。譬如《通膨之死》(The Death of Inflation),在成為暢銷書後,被翻譯為八國語言;《不勞而獲的金錢》(Money for Nothing),在書中他精確預測了金融危機;《市場大麻煩》(The Trouble with Europe),分析近期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並討論了由此衍生的對資本主義的威脅。除此之外,羅傑還曾與人共同撰寫了《貨幣理論》(Theory of Money)和《通貨膨脹率連結債券》(Index-Linked Gilts)兩本書。這本《歐盟大麻煩》(The Trouble with Europe)則是他最近期的著作,書中分析歐盟出現了什麼問題,以及需要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加以修正。

譯者簡介

侯英豪

  退休之前是一位資深的專業經理人,專長領域為人力資源管理。

  在超過三十年的職涯中曾服務於不同行業、國籍、規模以及跨越不同地理疆界的各型公司。包括前二十年服務於聲譽卓著之全球性跨國大企業,如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漢偉(Honeywell)與拜耳(Bayer);後十年轉換跑道,加入了規模龐大且績效優良之大型台商集團,包括華碩、國巨與台灣高鐵。對於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各個領域之理論與實務涉獵既深且廣,在業界享有盛名。

  譯者與本書結緣純屬意外,總結其職涯中來自於拜耳、華碩與國巨的歐洲經驗,共約有近十五年的時間,掌管歐洲地區的人員選、育、用、留,與本書所討論的歐盟及歐元問題確有相關與交集,也對翻譯內容與品質饒有助益。

 

名家導讀∣英國脫歐公投的啟示 前中央通訊社副社長 呂志翔
寫給中文版
英國脫歐對台灣的啟示 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中書
重量級推薦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 楊珍妮
國際推薦
譯者序∣一個經濟學家的脫歐意見書 侯英豪
致謝
前言∣英國脫歐能否改變歐洲
作者序∣歐盟的大麻煩

Part 1∣歷史的創傷、政治的目的、意想不到的世局變化
歐盟的歷史是個了不起的開發故事,
麻煩的是,事情已經改變了;
歐盟真的是歐洲現在所需要的嗎?
還是它其實是歐洲的一個大問題呢?
I 歐盟的歷史與成就
歷經一九三九到四五年間的動亂後,歐洲各國都在內心發誓,絕不能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於是許多人認為必須發展出一個泛歐洲的實體,以馴化和抑制歐洲各國的野心和競爭,由此而有「歐盟」的誕生。麻煩的是,在最初的願景之後,現在事情已經改變了。歐盟真的是歐洲現在所需要的嗎?抑或其實是個大麻煩?
戰爭與和平;歐盟之父;不斷的改變;地域上的擴張;向心力;財務利益;菁英的利益;指導的信念;英國的尷尬定位;其他國家,其他動機;成就的歷史
II 歐盟作為一種政治機構的麻煩
過去的歷史促成了歐盟的成功,然而,它同時具有幾個關鍵性缺陷:成員國選民的疏離感和認同危機、基本體制結構和管理機能上的缺陷、必須投注心力在無謂的議程中,以及為了和諧與整合的目標,反而過度規範並抑制競爭。這些缺陷導致它自然就會做出壞決策,進而影響經濟等各方面的表現。
統治的重要性;怎樣才算是歐洲?;正式的準則;一種不同的擴張;土耳其的問題;聯盟的限制;制度上的結構;民主缺陷;行政失靈;不相關的議程;投票人的疏離;德國和法國的民意;義大利的改變;英國存在更明顯的歐洲懷疑論;在其他國家越來越不受歡迎;瑞士的例外;已經改變的世界;從政治到經濟

Part 2∣為歐盟的經濟表現把脈
歐元打從一開始就是場災難,
被證明是歐洲動盪不安的原因。
歐元的結束可能會是歐盟困境的解藥嗎?
III歐盟在經濟表現上成功嗎?
歐盟成立的原始目的也許是政治而非經濟,但是它早期發展的焦點,大部份卻是在經濟的整合上。而評斷歐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始終都在它過去的經濟表現。但面對現代資訊科技和全球化的潮流,一味追求進一步整合與和諧,欠缺彈性和適應力的歐盟,呈現相對落後,它還會是一項經濟上的成就嗎?
成功的印象;早期的成功;近期的放慢腳步;經濟失敗的藉口;並非所有的事都該歸咎於歐盟;從專業化而來的利益;規模的理論;權力自主原則;規模的實際運作;民主與競爭;歐洲的黃金年代;歐盟的低劣經濟紀錄
IV歐元的麻煩
歐洲單一貨幣——歐元,已成為歐洲整合的焦點,但卻也是到目前為止,歐盟壞決策頻出的又一最佳重大例證,甚至可能還可以找到證據,證明它是歐洲動盪不安的原因。歐元的問題並非在一夕之間產生,必須溯源於歐盟的歷史及歐元真正本質。重點應在於它為何出錯,以及我們又該如何從歐盟和歐元的長篇故事中學到教訓。
初始階段;貨幣聯盟的誘因;麻煩是如何發生的;從一開始就有的麻煩;麻煩的剖析;競爭的缺口;負債的問題;回到一九三○年代;經濟損失是政治利益的代價?;經濟表現的理論;實務上的表現;到處都是失望;債券市場的無憂無慮;經濟的大災難;德國與法國的對照;麻煩在周邊國家被掩飾了;轉向德意志民族的風格;通貨緊縮以及與日本的比較;在麻煩的水上澆汽油
V避免經濟浩劫的政策
歐元打從一開始就是場災難,它是歐盟決策品質低下的最佳證明;它的政策制訂完全與現實經濟無關,而是任由各國依循政治情勢、國家聲望和討價還價的需求出謀劃策,並且為歐洲追求統合的兒戲策略所支配。對於歐元區的嚴重困境,一般人自然會期待歐盟做出政策上的回應,但可能會是什麼辦法呢?結束歐元能解決部分問題嗎?
只是初期的困難?;要調度多久?;德國的惡噩夢;一種財政的回應?;歐洲央行來援救?;「量化寬鬆」的運作方式;德國的正統金融觀念;進行「量化寬鬆」最糟的方式;要求德國攤牌;貨幣神學與政治現實;通貨膨脹的憂慮;歐元就是困難的根源;要怎麼做才能讓歐元發揮作用;從歐元的失敗學到的政治教訓
VI黯淡的歐洲經濟前景
歐盟的持續性低成長率,無論與已開發或開發中經濟體相較,都是一個經濟上的失敗。要扭轉局勢,就必須讓歐盟的真正本質產生徹底的根本變革。但這種情況真有可能發生嗎?答案是當然可能,但他們不大會這麼做。因為就像歐元這個插曲一樣,透過歐盟結構與其主流觀念兩者的結合,他們很自然會做出壞的決策,壓抑經濟成長。
更高經濟成長的前景;歐元的結束如何能改善經濟表現;翻轉傳統的智慧;歐元要如何解體?;法國的連結;第三方的效果;歐元解體的經濟利益;德國有從歐元獲利嗎?;以歐元的結束作為答案?;人口的定時炸彈;中期國內生產毛額的預測;下滑的重要性

Part 3∣歐盟的出路:改革、解散或離開
勞動力自由遷徙(移民問題)、
歐元區的財政與政治聯盟、
歐元解散及英國脫歐,
都能迫使歐盟進行基本改革,
但實際上更可能引發歐盟的解散。
VII歐盟會心甘情願地擁抱改革嗎?
歐盟實在算不得是經濟上的成功,而且它的表現還可能進一步惡化。當歐盟的執政菁英們,一心追求「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時,不但會與經濟發展越來越背道而馳,在最壞的情況下,政治上也將極其危險,尤其是在歐洲大眾變得越來越反對歐盟的時候。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在本書中,我會探討或許可以拯救歐盟的政治、經濟改革。
太年輕不足成事?;歐洲民主的問題;民主與自由;終結瑣碎的干擾;根本改革的必要;改革的可能性;改革的障礙;蘇聯的例子;劇烈改革需要不可抗拒的壓力
VIII迫使歐盟根本改革的四個可能
歐盟不管朝哪個方向進行改革,都會遭遇某些重大問題,無論是迫使歐盟選擇劇烈改革,或是推動歐盟解體,它們的重要性都正與日俱增。在探討促使歐元區財政和貨幣聯盟的原因、歐元崩潰的可能性,以及蘇格蘭公投對歐盟影響等問題之前,我將先從勞動力跨聯盟的自由遷移談起,然後再看英國脫歐對歐盟其他國家的影響。
勞動力的自由遷徙;經濟的原則;一段長久的移民歷史;公眾關切的根源;被偷走的工作?;從自由遷徙到大量移民;可能的解決辦法;財政與政治聯盟;歐元區瓦解的政治結果;蘇格蘭公投的教訓;聯邦主義的抬頭;單一民族國家的結束?;一個已經過時的主意?;英國離開對歐盟的影響;雞蛋裡挑骨頭?
IX「脫歐」的成本與效益
歐盟的未來除了三種可能:照同樣模式繼續運行;雖繼續運行,但進行基礎改革;歐盟解散。還有第四種,就是某個國家決定離開歐盟。以英國為例,關係到他們能否成為純粹得利者的幾個關鍵是:歐盟的會員費、共同農業政策、貿易關係、英國國會面對的各種選項、單一市場、汽車製造商的立場、外商對英國運作可能會有的反應、倫敦金融城的利益、以及對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一個合法的退出是可以達成的,但如何衡量離開的好壞,必須整體評估其中各種成本與利益。
一個國家要如何離開歐盟;歐盟會員的會費;共同農業政策;貿易關係;脫歐之後還能存活嗎?;表面與真實;其他選項;單一市場
一個誤導的比較;面對證據;把成本列入考慮;人員的自由遷徙;汽車工業;外國的反應;被誇大的重要性?;影片報導的謬誤;歐盟與倫敦金融城;留在歐盟的好處與壞處;歐盟與工作機會;離開的正面;美國如何看待英國會員資格;用人權轉移焦點;為成本或利益加權;更寬廣的考量;荷蘭方面的重要性;注意你的說法
X取代歐盟地位的可能安排
許多歐洲國家可能會認為歐盟是唯一可能的超國家組織形式,其實,還有很多種選擇。本章就是要找出替代性做法的可能形式;歐盟如果分裂或解散,歐洲成員國之間可能有怎樣的政治聯結?歐美之間能否有更緊密的貿易關係?各國是否有被排除在世界貿易集團之外的危險?與這些集團談判有哪些困難?最後看看目前學者的共識,以及歐洲領袖們對於歐盟願景的批判性評估。
如果歐盟破裂之後的貿易關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歐盟的一個例子;東南亞國協的例子;一個歐洲的模式;可能的政治聯盟;解決土耳其的問題;與美國更緊密的貿易連結;對世界上的貿易聯盟關閉大門;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重要性;英國的選項;大英國協的連結;願景;學者的共識;政治的幻覺;危機與轉機
XI英國公投——以及其他有關存在的挑戰
經濟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一個國家的體制結構,以及生產的能力;而不良的經濟結果,則往往會製造出醜陋的政治結局。歐盟現正在一個分水嶺上,它所面臨的最重大挑戰是,英國針對歐盟會員資格所舉行的公民投票。英國公投直接擴大了歐盟的核心問題,當中經濟與政治議題深深相互糾葛。因英國公投所引發的辯論,正是二者相互衝撞的結果。
到公民投票之路;卡麥隆的限制;協商的策略;一場「交易」;為何大企業支持保留會員資格;蘇格蘭的問題;安全與外交政策;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歐盟的大麻煩;歐盟將走到末路

後記∣小心希臘來要禮物
附筆∣歷史繼續演進
詞彙表
附錄∣英國脫歐大事記


 

推薦序

英國脫歐對台灣的啟示

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中書

  「英國脫歐」對台灣的讀者來說,似乎是個遠在家園以外的遙遠問題。國人更加關注的是加入「東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的議題,對於英國要脫離歐盟這個經濟共同體的舉動,坊間對此問題討論的專書並不多見,《歐盟大麻煩》這本書,作者以其資深總體經濟學家身份,詳細梳理歐盟經濟表現不佳、歐元危機,乃至於與移民相關的工作與福利等問題,提供了我們一個深入瞭解此議題的機會。

  書中細數歐盟成立的緣由,同時談到歐盟決策體制的缺失,導致歐盟近年來經濟成長不佳的結果。而基於「政治和諧」的理由,使得無法透過一般正常國家採取匯率貶值或者「量化寬鬆」的方式,來應對歐元危機,卻迫使富裕的成員國增加負擔,來解決負債國家的經濟問題等等,對於這種「政治」凌駕「經濟專業」的治理現況,作者作了深入的探討。

  作者不諱言他支持「英國脫歐」的立場,並為英國脫歐之後,提出七個與歐盟(世界)貿易關係的「選項」(參見第九章)。其中最值得台灣借鏡的是「WTO世貿專屬選項」。只要是WTO的會員國,都可以在世貿組織架構下,根據本身產業與經濟特性的需要,與全球所有國家洽談經貿與關稅協定。台灣已在二○○二年正式成為WTO的會員,應把握任何管道擴展全球經貿的關聯性,增強國際競爭力,追求台灣最大經濟利益。

  歐洲經濟現正面臨結構調整的問題,短期內「英國脫歐」也將繼續為全球經貿製造波瀾與不安。從總體經濟學來說,政治因素通常是短期效應,中長期的經濟表現,仰賴理性的決策與經濟本身的專業規則。誠摯的推薦這本嚴謹的著作,並期待讀者能從中獲得關於未來的思考方向。

英國脫歐公投的啟示

前中央通訊社副社長 呂志翔

  兩度誤判加上輕忽,二○一六年的「世紀公投」造成英國脫離歐盟成為事實,使歐洲陷入一片焦慮與困惑之中,說明了公投雖是最高民意表徵,也有其侷限性;直接民主可以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但有人認為直接民主是多數暴力,政治人物不得刻意操作公投,選民也不要迷信公投是萬靈丹,英國脫歐公投就是例證,也足為台灣作為殷鑑。

  二○一六年全世界最重要新聞事件,當屬政治狂人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其次就是英國人民於六月二十三日以51.89%多數公投通過脫離歐盟,但經歷二年的脫歐程序,二○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大限即將降臨,英國脫歐後的安排仍然充滿變數,不但英國命運未卜,歐盟也必須承受難以彌補的衝擊,脫歐公投的整個決策與實施過程、公投機制、及如何落實引起嚴肅辯論。令人憂慮的是熱中公投的台灣執政當局與政客到目前為止,似乎尚未從脫歐公投得到任何教訓與啟示。

  一九五一年六國組成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開啟了歐洲經濟整合之路,一九六七年英國稱為歐洲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成立,一九九三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盟正式成立,並逐漸擴大為經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及司法與內政的政治實體。在經歷慘痛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樹立了人類史上最卓越的合作典範,目前擁有二十八個會員國的歐盟,共有五億一千萬人口,GDP十九兆美元,已構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羅傑‧布特爾在《歐盟大麻煩》一書中,已對歐盟的挑戰及英國脫歐背景做了詳細分析。在英國正式脫歐後,歐盟進入新的分水嶺,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正在進行必要全面性調整,適應新的局面,脫歐是禍?是福?目前難以斷定,但脫歐公投已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頁,並成為現代公投理論與實務最重要案例。

  在公投史中,英國脫歐公投的時程、複雜度及衝擊層面是前所未有的,一般選民難窺全貌,表面上是經濟利益驅動英國離開歐盟體系,但實際上英國的主權、政黨政治、國防、科技、交通、貿易、勞工、中小企業、跨國企業、教育文化、邊境管理、移民及外國人社福等都受到波及;在歐洲大陸,英國的脫離代表了歐盟的鬆動,暴露出存在已久的問題與挑戰,助長了歐債風暴以來的負面評價,如何填補英國離開的缺塊,確保歐盟完整將是嚴重挑戰。這些對台灣讀者來說可能過於生澀,透過增訂版的《歐盟大麻煩》,可以得到更清晰、深入的理解,無論對深化專業知識及國際視野都有一定成效,而本文主要從公投面向,探討其對台灣的意義與啟示。

  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台灣舉行「九合一」選舉,選民同時領到十張公投票,這次公投類型分別共有三項創制、一項複決、六項關係重大政策,內容涵蓋同婚、能源電力、東奧正名及日本核食等,創下了台灣「公投件數最多、投票人最多」的紀錄。但在審議過程就爭議不斷,投票前政府鮮少為其政策辯護,公共辯論只是聊備一格,既不透明化,多數選民不知道公投案內容及意義,就逕行投票決定。公投結束後,政府罔顧最高與最新民意,似乎無意遵守公投結果。有人形容台灣從「鳥籠公投」演變為「烏龍公投」,民眾對公投的理念、制度及實務運作只有抽象的概念,淪為政客的工具。

  英國脫歐公投影響深遠,所造成的衝擊,絕非台灣公投所能比擬,英國脫歐公投是否應該舉行?或脫歐、留歐的優劣點?等許多關鍵問題尚無定論,我們試圖從公投的價值面、制度面、實務操作面等探討,梳理出公投發源地的歐洲能為台灣年輕民主提供何種借鏡。

  公投可促進民眾政治參與,提高對公共事務及政策的認知;提升人民社會責任感;及面對政治僵局,藉由全民公投決定,確定國家方向。但公投也有其限制與窒礙難行之處,如公投式直接民主很難有協商辯論的空間;一般民眾對複雜的政策議題興趣缺乏,而且也不易分辨利害,更難以做冷靜、深入思考;公投所涉及的議題既然具有高度爭議性,透過群眾攤牌式的決定,將使得衝突公開化、全面化;相對於折衝協商式決策,公投會面臨可能不易預測的社會成本。

  在這些利弊下,許多政治與法律學者對於公投有所保留,他們認為議會政治是很好的制度,過度使用公投會破壞代議式民主的設計,有時甚至會僭越行政權,影響施政持續性與效率,結果往往並不令人滿意。

  以全世界最民主國家瑞士為例,瑞士是公投典範,但對公投卻有最嚴謹的規範,除了通過門檻外,對於公投案內容有嚴格限制,甚至考慮到不得與立法權與行政權扞格不入。如聯邦層級的創制權僅限於人民對憲法的修正,複決權的主要對象是國會通過的法律。

  雖然有人認為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是陰錯陽差的結果,前英國保守黨籍首相卡麥隆為了保護政權,承諾如保守黨在二○一五年贏得選舉,他就會在二○一七年前舉行歐盟去留公投。卡麥隆當時不認為保守黨會全面大勝,因此就沒有兌現選舉承諾的問題,有人形容卡麥隆無意間打開了地獄之門。但英國選民沒有依照卡麥隆劇本演出,全面贏得選舉的卡麥隆因此必須履行最初那個空泛的承諾。

  保守黨佔多數的國會二○一五年十二月通過「二○一五歐盟公投法」,賦予脫歐公投法律基礎,立法目的就是決定英國是否要留在歐盟內。換而言之,不論脫歐公投是否因誤判造成?或是否符合英國利益?脫歐公投行動確是經過英國內部的討論,並經國會完成立法程序。同時,英國在一九七五年也曾舉行是否留在歐洲共同市場的公投,因此,舉行脫歐公投確實經過法律程序,並非全然是創舉,也被英國人民所認同,只是沒有預料到會通過。

  或許因為當時認為脫歐公投絕不會過關,歐盟公投法立法倉促草率,對公投問題設計過於簡單化,造成誤導,讓選民以為脫歐是很單純的問題,且並未界定公投的地位及如何評估投票結果,象徵了英國對於脫歐沒有充分準備,國會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立法只是帶來另一個災難的開始。一般民間社團規章對重大議題的投票表決都會有所規範,但歐盟公投法對於投票率及通過門檻都未觸及,只要簡單多數就可通過,這些都埋下以後的爭議與混亂的種子。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因此批評堅持脫歐卻沒有安全配套措施的人,地獄已為他們準備了特別位子。

  反觀台灣的去年實施的十項公投案,只有一項廢除電業法第九五條第一項的「以核養綠」為行使創制權,其他都屬創制及重大政策案,如依照瑞士標準,許多議題根本不會成案。如與同婚有關的三個公投案都屬於創制,但國人對同婚議題有多少認識,也缺乏共識基礎,更從未充分討論,卻要一次確定未來同婚的法律規範,可以想像其結果絕不會解決問題,只是造成更多的對立與分化。

  而公投法修正案廢除由專家組成的公投審議委員會,改由中選會只能做形式審核,管控機制空洞化,五花八門的議題都納入公投,比歐盟公投法立法過程更為鬆散,種下公投失敗的原因。

  在執行面,英國脫歐與留歐派態度嚴謹,攻防激烈,執政保守黨堅持留歐立場,更視為是政權保衛戰,脫歐的嚴重後遺症是他們的主要訴求,也因此被批判打「恐怖牌」。脫歐派則主打英國為歐盟付出代多,得不償失,英國的主權逐漸被歐盟侵蝕,最重要的是中低階層的經濟條件只見惡化,脫歐派在英格蘭及威爾斯得到多數支持,使脫歐成為事實。留歐失敗,卡麥隆首相立馬下台,由於工黨無法取得組閣多數,保守黨繼續執政,由梅伊出任首相,負責後續脫歐談判及國會法定程序。

  梅伊根據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第五十條進行脫歐談判與安排,她必須面對立場強硬的歐盟及英國分歧的內部,無論是軟脫歐、硬脫歐、無協議脫歐、推遲脫歐、甚至再舉行公投,都有爭議,也無法達成共識。她與歐盟達成的協議以二百三十票之差在國會遭到創紀錄的挫敗。雖然面對近乎羞辱式的待遇,梅伊堅持不舉行第二次公投,以逃避脫歐的困境。她的理由崇高,也展現了相當的民主素養,梅伊認為,如舉行第二次公投等同完全否定第一次公投的合法性,如同兒戲,對贊成脫歐者難以交代,只會更擴大英國社會分裂,造成二度傷害。梅伊的堅持值得肯定。

  另外,由於脫歐議題實在過於複雜,牽涉面向極廣,人民很難理解,無法深思熟慮,流於短暫的衝動。有人批判直接民主就是多數的暴力,公投就會有這種缺憾,但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已難以挽回大局。由於不確定性嚴重影響經濟及貨幣政策,英國央行已將二○一九年的經濟成長率從1.7%下修到1.2%,也是二○○九年以來的最低點。由於不確定性比預期時程更長,企業界也感到悲觀,換而言之,英國終究難逃脫歐的中長期負面效應。

  反觀台灣政治操作鑿痕斑斑,由於公投法門檻過高,民進黨於二○一七年主導修正公投法,將原來的「雙二分之一(超過二分之一選舉人投票,超過二分之一多數通過)」,修改為「四分之一加簡單多數」,當時民進黨立法委員在議場舉著「人民做主   還權於民」的標語,躊躇滿志,不可一世;同時對於公投案的審核,由於取消了審議委員會,造成門戶大開,許多屬於創制性議題根本不適合公投,但也納入。但在二○一八年公投之後,發現處境不利,為防堵兩岸和平協議又醞釀修公投法,並大幅提高為「雙公投」門檻,從鳥籠到烏龍,現又要回到鳥籠,台灣公投隨著當權者喜好而更改,成為民主亂象,已喪失其公正性與權威性。

  在公投議題確定後,政府單位及倡議團體對公投內容、目標、必要性及效力很少說明、並進行辯論,許多選舉人根本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依靠小抄投票,淪為政治操作的對象。如對禁止日本核食進口問題,這是個高度技術性、科學性的問題,又涉及台灣將來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民進黨政府漫不經心,公投通過也等於斷送了台灣短期加入CPTPP的機會,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是一個重大挫敗。

  而在公投結果出爐後,民進黨的態度與做法更是令人詬病,不是兩手一攤,迴避責任,就是根本不理會民意之所在。這次公投焦點「以核養綠」反對「非核家園」神主牌,在公投得到五百八十九萬票,佔54.42%的支持。各界也預期蔡英文政府會修正調整政策,讓核電重回二○二五年後的供電系統中。但民進黨政府背叛民意,變本加厲逕行宣布核一如期除役、核二與核三不延役、核四不重啟,在核三廠二號機於二○二五年五月準時除役後,台灣進入非核家園。

  更有甚者,反深澳燃煤電廠及反空汙法公投得到更多的選民支持,民進黨政府拒絕核能電廠延役,卻堅持台中火發電廠機組免於除役,無意改善空汙問題,主政者選擇性尊重,或根本悖離公投的結果可以說是台灣公投的最大問題所在。

  關於同性婚姻法案,行政院在公投後提出便宜行事、模糊不清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顯然不符公投結果,未來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脫歐公投造成英國保守黨政府極大困難,左支右絀,甚至屈辱,但對人民的選擇只有尊重及實踐。根據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英國可以在任何時間停止脫歐行動,重回歐盟懷抱,或是在所有會員國同意下,推遲大限時間。但梅伊整府仍堅持要期限內完成,她必須尊重公投結果,並深刻理解任何延後或改變只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更大的傷害。

  英國的脫歐公投及台灣的公投雖然不能相提並論,但有共同的缺失,特別是公投設計的法律基礎、運作機制、及其效力都應更為嚴謹,但對公投制度與結果的尊重,英國政府及人民明顯優於台灣,是一種成熟民主政治的體現,反觀台灣,執政黨已完全掌握行政與立法權,仍要操弄公投開民主倒車,扭曲公投的真諦,絕非台灣人民之福。

作者序

寫給中文版

羅傑‧布特爾Roger Bootle

  撰寫這本《歐盟大麻煩》,如同我的其他書籍一樣,是出於一種信念。當我在二○一二年開始考慮寫這本書時,英國對歐盟(The European Union)會員資格進行公民投票的可能性似乎很小。誠然,二○一三年一月,當時的首相卡麥隆提出了一些改革歐盟的建議,並明確表示,如果保守黨贏得下一屆大選,他將舉行英國的歐盟會員資格公民投票。但是,當時,保守派似乎不大可能贏得下一屆大選。

  不過,在二○一三年,我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我認為:
  1、保守黨將贏得即將舉行的大選;
  2、首相卡麥隆將履行他承諾召開全民投票的承諾;
  3、希望離開歐盟的人將贏得全民投票。
  我確信,以上三件事將會發生。所以我們走到了今天。

  然而,即使在脫歐公投後,英國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在我寫這文章時,英國高等法院剛剛裁決,新首相梅伊不能簡單地在未經國會批准的情況下,援引《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離開歐盟。再上一級法院,也就是英國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能會扭轉高等法院的判決。即便最高法院沒有改判,梅伊最終仍很可能協調國會同意,啟動脫歐程序。或者,她也可以提前改選,以獲得國會多數同意來解決所有這些障礙。

  英國「脫歐派」的根源

  為什麼公民投票由脫歐派勝出?毫無疑問,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們,將在未來幾十年裡對這個問題進行辯論。但我認為答案的基本線索現在很清楚:英國人民從來不喜歡現在這個我們所知的歐盟。當英國在一九七三年加入它時,它被稱為「共同市場」。英國人從來不喜歡這個計畫的政治面意圖;然而,大多數英國人幾乎沒有意識到,政治聯盟這個目標,事實上從一開始就早已存在於一九五七年簽署的《羅馬條約》之中。

  對於這些英國選民,他們之所以希望英國留在歐盟,只為一個簡單的經濟自利考量。在二十世紀七○年代,英國一直像是歐洲「病夫」。相較之下,大多數大陸國家似乎做得非常好。英國加入歐盟是出於某種經濟失敗的意識。然而,這種感覺並沒有延伸到對自身政治制度的幻滅,或放棄英國主權的意願。相比之下,在歐洲大陸,因為經過戰爭的蹂躪,其原有的政治制度因此被翻轉,政治聯盟的想法不僅沒有威脅,而且對某些人來說,似乎是一種救贖。

  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的相對地位,在一九七九年柴契爾夫人勝選後不久開始改變。英國開始做得更好,而歐洲大部分地區的表現開始惡化。英國的相對成功持續發展,但柴契爾夫人卻在東尼‧布萊爾的工黨執政下失去了權力。真正的致命關鍵是——一九九九年歐元的形成;當時歐元被譽為一個政治上的勝利,又是歐洲經濟重建成功的關鍵。然而單一貨幣已經變成一場災難,事實上,我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為經濟創傷。

  的確,英國處於歐元區之外,同時也在申根國家免持護照自由旅遊區之外。甚至,如果你要說英國只是歐盟的一個半獨立成員也行。隨著歐元區經濟持續惡化,英國經濟相對之下還相當不錯,越來越多人質疑,在經濟面向上英國保留歐盟會員的必要性。

  與此同時,歐洲聯盟的政治野心現在變得更加明顯。所有人都很清楚,英國已因歐盟犧牲了為數眾多的主權,如果情況沒有改變,未來幾年內還將轉讓更多。歐盟現正朝著「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最終野心前進。

  移民的麻煩

  如果歐元對歐洲經濟是一場災難,那麼來自東歐的移民湧入,則是對歐洲政客的一個致命打擊。最初時,歐洲政治領導人希望歐盟能像一個正常國家一樣,因此,自然會想像人們在聯盟內完全自由遷徙。在一九五七年《羅馬條約》簽署後的頭幾十年裡,自由遷徙並未造成任何問題。原因很清楚:歐盟的原始成員都處於同樣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因此,雖然有相當多人跨越歐洲各國邊界生活和工作,當時的移動呈現的是一種相當平衡的交換形式;從聯盟的一個區域到另一個區域,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移動。

  這一切都隨著東歐前共產主義國家的加入而改變。諷刺的是,這個歐盟的東向延伸曾得到英國的支持。此外,正如我在這本書中所說,我認為這說法非常正確:因為前東歐國家難民試圖逃離共產主義和俄羅斯的枷鎖,歐盟成為他們的收容所。對於這一點,如果沒有別的考量,歐盟值得高度讚許。

  但問題是,對於歐盟這種大規模的擴展,包括機構和自由遷徙的問題,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人民,沒有人認為應該重新考量,歐盟是否必須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所以你現在可以看到,這麼多英國人之所以要投票離開歐盟的動機。它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希望限制進入英國移民的水平;其次,希望從歐盟機構收回掌控權,將其還給英國人民,由國會和英國法院把關。

  英國脫歐的後續影響

  在我旅行世界各地時,很多人對英國選擇脫歐這件不尋常的事,向我表達他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在他們看來,英國這是極其嚴重的自殘行為。但這只表明了,他們並不真正理解英國或歐盟!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主權國家,願意接受不受控制的移民,自己的領導人失去決定權,以及服從在國外的外國法院管轄?答案應該很清楚。

  有些人認定贊成英國脫歐的選票,代表了對全球化力量的一種反抗;就像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支持唐納‧川普的數百萬美國工人階級一樣。但我認為這樣的類比是種嚴重誤導。美國先天就是孤立主義者,相形之下,英國一直是個外向型國家。大多數英國家庭與世界其他地區有著深厚的聯繫,他們並不害怕全球化這回事。他們所反對的不是全球化,而是反對像帝國一般過度擴張的歐盟。

  毫無疑問,未來幾年英國將面臨一條險峻的道路。但是,英國過往的歷史應該足以讓人相信,英國將迎接挑戰,並在未來取得成功。我一直是新加坡的崇拜者,我非常清楚,當它在一九六五年離開馬來西亞聯邦時,前途似乎是相當嚴峻。然而,在李光耀的輝煌領導下,它沿著一條向世界開放的道路,藉著極其良好的政府的治理,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

  英國不是新加坡,也不能遵循完全相同的道路。但我希望並相信新加坡將提供一個願景,激勵英國政治領導人,並給予英國人一些信心──為了成功,你並不需要屬於一個俱樂部(歐盟)。

前言 英國脫歐能否改變歐洲 二○一四年五月第一版發行之後,有關歐盟這個主題的好幾個重要面向,都出現了新的轉折,不過都還不至於顛覆本書的主要信念。最重要的是,英國將要針對是否繼續保留歐盟會員資格,舉行公民投票。本書將針對與公投相關的一些議題,以及公投的重要性,提出必不可少的分析,為公投結果出來後即將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思考方向。 這些問題是重大的。如果英國投票決定離開,接下來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未來與歐盟的關係。英國將面臨與歐盟其他會員國為期兩年的協商。此外,英國脫歐將是歐盟一體化計劃推行以來,首次真正嚴重的開倒車。它不只對英國,對歐盟其他成員國必然也將造成重大影響。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它可能導致歐盟解體。 同時,許多觀察家認為,一旦英國公投脫歐,那麼要阻擋蘇格蘭二次獨立公投,幾乎是不可能的。歐盟在蘇格蘭比在英格蘭更受歡迎,而且大多數蘇格蘭人投票贊成留在歐盟的可能性似乎很高(譯者按:公投結果確實如此)。要記住,第二次公投很容易會導致蘇格蘭「脫英」,在那種情況下,英國選民投票的結果將要切割的是兩個聯盟——歐盟與大不列顛王國,而不是一個。脫歐的前述後果,不只是讀者們應該關心,如果能瞭解脫歐對英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將造成怎樣的後果,英國選民在公投時也許就會更加慎重了。 如果投票的結果是英國留在歐盟,一切看起來似乎可以船過水無痕,但是,問題其實還沒有解決。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就算能讓英國選民投留在歐盟一票,藉此贏得歐盟的一些讓步,但在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當中,還有其他許多議題等待協商。歐盟的未來,距離完全沒有麻煩,還遠的很。整個歐洲大陸,到處都有呼籲歐盟進行根本改革的聲音,歐盟會回應這些呼籲嗎?又或者,只要英國脫歐問題暫時得以平息,歐盟就可以一如以往維持不變?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