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看美國:一個90後中國女孩親歷美式教育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小眼看美國:一個90後中國女孩親歷美式教育

作者:陳韻正
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ISBN:978756282508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97元

「大眼」與「小眼」是一對父女,「大眼」去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訪問留學之時,女兒「小眼」隨父同往先後就讀於美國的小學和中學。在此之間,父女二人身體力行,從不同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體驗中美差異。《大眼看美國》和《小眼看美國》就是這對父女聯合寫就的旅美經歷。 在《小眼看美國》一書中,作者通過稚嫩的筆觸,純真的描寫,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動而有趣的課堂景象——教室里放著浴缸,穿著睡衣來上課,小學生也過情人節,老師發的錢能買時間,免費參加國際夏令營,璁假上學給學生獎勵,美國人也學外語。而所有這些,竟然都是中小學的上課內容!匪夷所思嗎?還有更不可思議的呢——發考卷前先發零食,美國老師教我做家務,我在課堂上制作枕頭,職業生涯設計進課堂,學生在教室里開餐廳。這些竟然也是上課內容。想了解是怎麽回事?可以打開本書,一睹為快! 如果您是在國內讀書的中小學生,可以翻開本書,看看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學生如何上課 如果您是准備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可以翻開本書,事先了解一下最真實的留美生活 如果您是講台上的教師,可以翻開本書,看看美國的學校如何設置課程 如果您是教育家,可以翻開本書,通過真實案例,比較中美教育差異 當然,如果您是對美國教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同樣可以翻開本書,書中一個個生動而形象的描述,會使你時而嘖嘖稱贊,時而會心一笑。待到掩卷時,或許您還會略有所思。

1 從此我成了小留學生2 教室里居然有個浴缸3 為啥穿著睡衣來上課4 生活中的數學真有趣5 小學生怎麽過情人節6 為小學同學開追思會7 親手做的禮物最珍貴8 老師發的錢能買時間9 在美國提早一年畢業10 參加免費國際夏令營11 璁假上學給學生獎勵12 我的旅行計划好浪漫13 中學和小學天差地別14 英語不好如何跟得上15 美國人也學外語16 我和韓國女生最要好17 假期沒有作業多輕松18 美國女孩初戀太輕率19 我所經歷的逃生演習20 為何美國校車有特權.21 家長會上學生唱主角22 圖書館為啥令人陶醉23 發考卷前先發零食24 美國老師教我做家務25 我在課堂上制作枕頭26 職業生涯設計進課堂27 用廢品建成的博物館28 在游戲中強身健體29 美國初中沒有期末考30 學生在教室里開餐廳30 貸款買車成教學內容32 我們自己動手造小車33 親眼目睹冰川崩落34 回國上學我不太適應

至今,在我的腦海中有三位叫陳強的人。一位是著名電影演員,他很有名,但離我太遠。還有一位是《中國教育報》駐河南記者站的記者,我特別欣賞他的文采。我在報社工作期間,曾經把他的文字當作范本鼓勵其他記者向他學習,我們也因此聯系不斷。第三位是《中國青年報》駐福建記者站記者,《中國青年報》是我喜愛的報紙,因此也經常能夠讀到他的文字,欣賞且喜歡。但我們從未謀面,而且一段時間內他的文字似乎消失了。見到他時,是經一位友人引見,他送上了他和女兒的新作《大小眼看美國》。吸引我的是陳強的女兒,「小眼」陳韻正,他們父女倆同去美國留學,「小眼」記述了她在美求學片段。 我驚愕。一個10歲的小女孩隨著父母留學,竟有如此眼光去看那陌生的國度、陌生的人們和陌生的教育,居然還寫下了這篇篇文字! 你想象得出來嗎?在美國上課,教室里居然有個浴缸,有一個學生居然在里面躺著聽老師講課,還說是「為了閱讀課輕松起見」;還有穿著睡衣來上課的「怪事」;至於上課的內容更讓人捧腹大笑了,比如數學課,老師在講台上擺放許多食品,請同學們自選,然後老師讓同學們在盒子上找到它的重量,由此引發學生對美國計量單位的認識:像貸款買車、學生在教室里開餐廳、在課堂上制作枕頭等等也都成了美國老師的教學內容。老師們興趣盎然地教,「小眼」興趣盎然地學。 對於一些敏感話題小姑娘也毫不避諱,如小學生怎麽過情人節。怎麽過的呢?原來,情人節前,學校要求每個同學准備一個情人節禮物,愛好體育的同學就在禮物上寫上「我愛你籃球」,有的送來一個愛心型的蛋糕,還有的把禮物的包裝做成海豚的樣子,寫上情人節快樂等等。當這些五顏六色的情人節禮物拿到教室時,老師一邊誇獎孩子們的想象力,一邊給孩子們頒發獎品,好不快樂!還有開家長會,那是多少中國孩子和家長頭疼的事啊!在美國,家長會上學生唱主角。召開家長會時,學生們當著老師和家長的面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家長們一邊聽孩子們的介紹,一邊詢問有關情況,老師適時加以解釋和引導,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家長和老師三方面的交流溝通愉快地完成了。 還有些問題從「小眼」嘴里說出來,著實讓人驚訝。如孩子發現在美國初中沒有期中和期末考試,期末反而更輕松!「不僅沒有考試,還在放假前的一個星期進行野餐,邀請家長參加,慶祝一年的收獲。」無法一一列舉,來看看這些小標題,足以令人咂舌:《為小學同學開追思會》、《在美國提早一年畢業》、《英語不好如何跟得上》、《假期沒有作業多輕松》、《職業生涯設計進課堂》┅┅ 「小眼」看美國,看上去沒有邏輯推理,也沒有高深的理論支撐,更沒有我們常見的中美文化差異比較的刻意追求之類。「小眼」獨特的個人體驗,平實的記錄,娓娓道來,都值得我們沉思默想,特別是對我們的教育境況進行一下反思。「小眼」也許沒有這樣的深奧,又讓我這「大眼」升華了那本來質朴的感受。但我還是被孩子發出的這樣的感慨「回國上學,我不太適應」所震撼。請看孩子的辦法:「我中午不再回家,而是留在學校吃飯,這樣就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完成一部分作業,晚上七八點就可以把所有的作業搞定了。」讀至此,心酸了。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成人可不要只做孩子狀的思考、也不要老婦抹粉般的矯情,之後一切歸於從前! 「小眼」看問題的角度、表達的真情,記述的方法,也許不被「大眼們」看上,而這種平實和真情恰恰是我們解決一些難題的入口。比如教育改革被認為是無法逾越的老大難,似乎中國的學生永遠要背著加重的書包,永遠要熬到深夜,永遠要做大人般的表態,也永遠不知道生活有多麽美好,上學有多麽有趣!難道真的這麽難嗎?從一堂課的設計開始,從一個知識點的傳授開始,從過一個節日開始,總之,從我們自己開始。指望幾個重要批示、「神明」般來拯救中國的教育,是既悲哀又沒有出息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看我們走不走,想不想走。如果終日怕摔、怕碰、怕摘了烏紗帽、怕丟了既得的銀兩,就永遠無路可走,就永遠像叫花子般的乞討恩澤。 本書最後一句話,「小眼」是這樣寫的:「我希望將來還能到美國留學,爸爸說『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美國的大學了!』」。「小眼」純真而大膽的表態令人汗顏。我多麽希望有一天聽到孩子說:「我還是喜歡在中國上學!在中國上學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情啊┅┅」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