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跨世紀的新透視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跨世紀的新透視
當代第一本臺灣本土原創性跨世紀的
現代都市多面向佛教文化史導論之開山力作!
本書由江燦騰博士主編,全書共分十四章,分別由江博士本人以及釋寬謙、侯坤宏、釋昭慧等三位作者合撰而成。江博士對台灣佛教史料之熟,環顧島內,鮮能出其右,籌劃此書,自是得心應手。另三位也是當代台灣極富聲譽的佛教學者,侯教授是資深佛教學者,論述蜚譽於時。釋寬謙與釋昭慧兩位尼師不但精熟經論,他們更是推動當代台灣佛教活動的代表人物。四人的生活圈皆與新竹相關,彼此合作,相得益彰。--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楊儒賓博士
在臺灣的歷史著作中,有關佛教的歷史著作,一直數量缺缺,而有關佛教文化史的著述,尤其像江燦騰、釋寬謙、侯坤宏、釋昭慧合著的《跨世紀的新透視: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就更加如鳳毛麟角似的絕無僅有了。--前立法院長、現任立法委員 王金平先生
一般而言,宗教文化史的相關著作不外乎從歷史縱深求其深沉厚重,或從橫面跨域求其廣袤周延;能夠兼顧兩者發為宏文者,猶如青錢萬選,百不得一。近有江燦騰先生等人的新作《跨時代的新透視: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不僅第一,更是唯一。--實踐大學講座教授 江岷欽博士
本書如其書名《跨世紀的新透視》一樣,從點滴觀看潮流,從局部透視全貌,從在地新竹佛教史,既縱觀臺灣佛教300年文化史,也橫攝佛教的藝術、人文、教育與傳承各領域,讓佛教文化史研究透過本書有了新視野與新詮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兼副院長 張崑將博士
作者簡介
江燦騰
1946年生,桃園大溪人。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曾任教清大、臺大、擔任新文豐佛教化叢書主編等。現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學術著作:《晚明佛教改革史》、《中國近代佛教思想的爭辯與發展》、《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灣佛教史》、《二十世紀臺灣佛教文化史研究》、《認識臺灣本土佛教:解嚴以來的轉型與多元新貌》。
學術榮譽:(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的八次得主。(2)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3)第二屆臺灣省文獻傑出工作獎得主。
作者簡介
釋寬謙(楊漢珩)
1956生於臺北,1986出家於法源講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擔任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及楊英風美術教育基金會負責人。協助福嚴佛學院及臺北慧日講堂、花蓮聖覺寺等佛寺重建。歷任福嚴佛學院、圓光佛學院、佛教弘誓學院、臺中假日佛學院教師,玄奘大學講師、華梵大學助理教授。
1999至2007法源講寺住持,2000開始海外弘法,遍及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夏威夷、日本、新加坡、紐西蘭、澳洲、中國大陸等地。2007起任新竹永修精舍住持迄今,2010購得北投覺風佛教藝術教育園區10甲土地,2011與日本安藤大師簽約設計。2012創立覺風佛教藝術學院,2017創立新竹覺風書院。歷年舉辦學術研討會、展覽會、佛教藝術文化專題更是不可勝數,等待覺風佛教藝術園區建設完成,將成為臺灣區域佛教藝術與佛法專題的殿堂與重鎮。
侯坤宏
1955年生於臺灣嘉義,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1986年起任職國史館,2015年2月退休,目前仍繼續從事戰後臺灣史及近代佛教史相關研究工作,撰有:《印順法師年譜》、《真實與方便:印順思想研究》、《仁俊法師學譜》、《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合著)、《浩劫與重生:一九四九年以來的大陸佛教》、《流動的女神──觀音與媽祖》等專書,及《臺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浩蕩赴前程:昭慧法師訪談錄》等20冊口述歷史叢書。
釋昭慧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玄奘大學教授,歷任該校文理學院院長、社會科學院院長、宗教與文化學系主任。已出版專書28冊、期刊論文65篇。
2007年,獲頒第四十八屆「中國文藝獎章」之「文化論述獎」。2007年,獲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聘,擔任第四位精神導師。另三位INEB精神導師分別是:西藏達賴喇嘛、越南一行禪師、泰國佛使尊者。2009年,獲The Outstanding Women in Buddhism Award(佛教傑出女性獎)。2012年,獲頒第三屆「社運風雲人物獎」。2012年起,連續獲頒五次教育部「銀質獎章」。歷年來主導的社會運動,有動物保護運動、反賭博合法化運動與佛門性別平等運動。2012年8月主持「同志佛化婚禮」,成為當年度臺灣唯一獲得「紐約時報100大新聞」的新聞事件。
推薦序1/楊儒賓
推薦序2/王金平
推薦序3/江岷欽
推薦序4/張崑將
前言
【上卷】從清代到日治時代臺灣新竹市佛教文化的歷史變革與佛寺轉型
第1章 導論/江燦騰
壹、作者如何詮釋本書?
貳、本書的撰述緣起
參、本書的全書撰述體系與各章內容概述
第2章 清代竹塹漢族佛教的在地風貌及其轉型/江燦騰
壹、相關問題及其透視方法學的提出
貳、清代新竹在地漢族佛教的發展與轉型概述
參、結論與討論
第3章 日本曹洞宗在臺灣新竹市獨霸拓展的真相透視/江燦騰
壹、前言
貳、透視日本曹洞宗在日治新竹獨霸的相關真相
參、日本曹洞宗與新竹州在地法雲寺派的雙軌制運作模式及其實質歷史作用考察
肆、結論
第4章 日本真宗本派竹壽寺在臺灣新竹市慘澹經營的真相透視/江燦騰
壹、前言
貳、有關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真宗西本願寺派竹壽寺背景資料
參、日本淨土真宗西本願寺派在臺灣新竹的初期發展概述
肆、日本真宗西本願寺派的竹壽寺在新竹坎坷經營的滄桑史概述
伍、有關竹壽寺的「新竹佛教婦人會」及其事業沿革
陸、結論與討論
第5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代臺灣新竹市青草湖靈隱寺的特殊雙元結構的真相透視/江燦騰
壹、前言
貳、日本殖民統治下「特殊雙元寺廟」建構新例在竹塹:從「感化堂」到「靈隱寺」的辯證發展
【中卷】戰前vs.當代臺灣新竹市現代佛寺多元建築風格
第6章 從戰前到當代:臺灣新竹市淨業院(齋堂延續型)建築風格/釋寬謙
壹、前言
貳、歷史沿革
參、建築特質
肆、結論
附錄:從齋姑到比丘尼:新竹北門鄭家淨業院及其佛門女性的百年滄桑史/江燦騰
第7章 從戰前到當代:臺灣新竹市首創天臺講寺佛教藝術文化道場建築風格/釋寬謙
壹、前言
貳、新竹法源講寺的建寺地理位置與開山祖師其人其事
參、在佛教建築中注入現代藝術新生命的法源講寺變革歷程
肆、建築特質
伍、設立『佛教建築研究中心』
陸、結論
第8章 串起臺灣佛教歷史的長流:臺灣新竹市永修精舍建築風格/釋寬謙
壹、前言
貳、歷史傳承
參、建築型制
肆、道場功能
伍、結語
第9章 臺灣新竹市佛寺建築風格三態:金山寺、法寶寺、福嚴佛學院/釋寬謙
壹、前言
貳、金山寺:新竹傳統寺廟與現代社會交融的建築風格
參、法寶寺:當代新竹都市街區的佛寺建築風格
肆、福嚴佛學院:現代新竹佛教僧眾教育重鎮的建築風格
【下卷】戰後臺灣新竹市現代佛學翻譯、著述與相關教育啟蒙
第10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在地佛教學者李世傑享譽全臺的多面向佛學譯述與相關翻譯/江燦騰
壹、前言
貳、戰前與李世傑佛學知識學習相關的臺灣現代佛學研究史概述
參、戰後與李世傑佛學譯述相關的臺灣現代佛學研究史概述
肆、新竹在地佛教學者李世傑(1919-2003)的崛起及其相關譯述概況
伍、結論:我們如何來評價李世傑上述現代佛學譯述呢?
第11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青草湖靈隱寺的未竟辦學史始末/侯坤宏
壹、前言
貳、無上和尚接納慈航法師師生開啟靈隱寺僧教育的因緣
參、由「臺灣佛教講習會」到「新竹靈隱寺佛學院」
肆、結論
第12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的佛教教育:從「福嚴時代」到「後印順時代」/侯坤宏
壹、前言
貳、「福嚴時代」創建精舍的緣起及其建築
參、「福嚴時代」的學團與新竹女眾佛學院
肆、「後印順時代」的福嚴精舍
伍、結論
第13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一位現代尼眾教師的教學經驗自述/釋昭慧
壹、前言:我來福嚴教書是因文字締結的法緣
貳、我當時教學的福嚴佛學院所在地:福嚴精舍
參、我在福嚴佛學院生活之種種
肆、我在印順導師指引下研修佛教三藏典籍
伍、印順導師對我的慈蔭:恩深義重
陸、愛屋及烏的女眾法師
柒、後學風範的男眾法師
捌、《妙雲集》教學始末
玖、無心插柳柳成蔭
拾、結論:出山泉水,依然澄湛
第14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東郊的印順導師與人間淨土思潮的大爭辯及其新發展/江燦騰
壹、前言
貳、相關歷史溯源
參、筆者當時詮釋的新舊淨土思想衝突,其相關論點為何?
肆、筆者論文發表後的相關連鎖反應概述
伍、結論
序
讀《跨世紀的新透視: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
楊儒賓(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真正的歷史起源於一一具體人物參與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歷史,生活世界的歷史沒有固定的邊界,起自家庭圈、朋友圈,大至冷戰結構、全球化時代。只要有人的活動席捲進去,空間成了帶有意義的場所,即是生活世界。就此而言,天下大事固是大事,家庭瑣事、城南舊事也不是小事。
1949是劃分20世紀中國史最重要的一條線,20世紀大中國地區的文化活動之面貌幾乎都可以以這條無形的線作為切割的分界線,佛教亦然。1949之前的中國佛教和之後的佛教之表現形態有極大的差異。但論及佛教在1949之後的表現還需要一條分界線才講得清楚,此分界線即為台灣海峽這道極具意義的象徵線。1949之後的中國佛教在中國本土遭逢國史上鮮少先例的挑戰,在海外的華人地區(尤其是台灣)卻發揮了國史上也罕見其匹的復興運動。台灣地區的佛教自明鄭、清代、日治時期以來,已累積了可觀的資源。但1949之後,因各種因緣的湊集,遂發展出極具規模的佛教復興運動。世人籠統地以「人間佛教」概括之,可得其大略。
新竹目前是台灣的一座中型城市,但在清代、日治時期,它曾是北台灣的文化重心。在戰後的台灣佛教發展史上,新竹更曾發揮極大的作用:戰後台灣佛教運動的核心人物印順法師的弘法事業,可以說是以新竹為基地而起家甚或起飛的。新竹地區的佛教可以視為台灣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櫥窗,也有機會作為華人佛教文化的一道風景,但目前有關新竹佛教發展史的專書尚未出現,其實不只新竹,台灣其他城市的佛教通史似乎也極少見到。歷史總是源於當下的生活實踐,一座城市的文化史的意義不見得比一個國家的文化活動之載錄來得不重要,有意義的城市史是完整的生活史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書由江燦騰博士主編,全書共分十四章,分別由江博士本人以及釋寬謙、侯坤宏、釋昭慧等三位作者合撰而成。江博士對台灣佛教史料之熟,環顧島內,鮮能出其右,籌劃此書,自是得心應手。另三位也是當代台灣極富聲譽的佛教學者,侯教授是資深佛教學者,論述蜚譽於時。釋寬謙與釋昭慧兩位尼師不但精熟經論,他們更是推動當代台灣佛教活動的代表人物。四人的生活圈皆與新竹相關,彼此合作,相得益彰。這樣具有意義的地方佛教史到戊戌年才出現,未免來得稍晚,但來得晚總比遲遲不來強。當期待中的一本書來臨時,其歷史作用更是值得我們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