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古文明:130幅城市復原圖重現古地中海文明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鳥瞰古文明:130幅城市復原圖重現古地中海文明

作者:(法)讓-克勞德•戈爾萬
出版社:湖南美術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ISBN:978753568825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668元

當我們閱讀歷史書籍,閉上眼睛想像古代人的生活時,最大的困難和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不是古代人的活動本身,而是他們活動的場所。失去場所的活動很快便脫離了我們想像的控制,背景的缺失讓一切陷入失序,美妙和諧的圖景轉化成或滑稽或醜陋又失去連貫性的碎片。而古代城市復原圖的重要作用便是:讓我們回到現場,用想像力帶著肉體,親身體驗歷史。

毫無疑問,古代城市復原圖的繪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本書作者讓-克勞德·戈爾萬及其團隊用豐厚的考古學、建築學知識,以及他出色的繪畫天賦達成了目標。他用細膩的水彩畫直接呈現了古地中海文明,從西元前2500年直到西元5世紀,時間橫跨3000年。130幅復原圖配以文字,精心介紹了87個地區與城市,將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一網打盡,其中不僅有被各類史書反復提及的重要城鎮,還有曾經輝煌一時卻被人遺忘的諸多地方。每一幅圖畫都是成千上萬條資訊的結晶,甚至一幅圖中濃縮了一座城市數百年的歷史,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通過眼前的復原圖,凝視眾多文明結晶,我們獲得了觀察歷史的另一個視角,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智力體驗。


[法]讓-克勞德·戈爾萬(Jean-Claude Golvin)法國建築師、考古學家。曾在法國國立科學研究中心(CNRS)擔任研究員。長期致力於古代遺跡的復原工作,是當今古代城市復原圖製作領域的巨擘。

1969年取得建築師資格以後,讓-克勞德·戈爾萬參與了若干考古專案。從1973年開始,他參與突尼斯蒂斯德魯斯圓形競技場的整修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對歷史的喜愛,並於1985年開始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1979—1990年,他以埃及為據點,指揮位於埃及盧克索的“法國·埃及·卡爾納克神殿研究中心”的工作。

自1989年起,他投入到以水彩描繪古代文化遺產的復原圖工作中,目前已繪製從古代到中世紀的各類城市與紀念性建築物的復原圖超過1000幅,其中大半由阿爾勒考古博物館保存。該館致力於展示古代曆史文化,在此領域是法國僅次於盧浮宮的機構。
 

前言 1
近東 1
烏爾(伊拉克) 2
巴比倫(伊拉克) 6
波斯波利斯(伊朗) 8
巴爾米拉(敘利亞) 12
巴勒貝克(黎巴嫩) 16
佩特拉(約旦) 16
耶路撒冷 21
凱撒裡亞(以色列) 22
埃及 23
吉薩 26
埃赫塔吞(泰勒阿瑪爾納) 28
底比斯地區 32
西底比斯 35
戴爾巴哈裡 36
戴爾麥迪那 37
孟菲斯(拉希納村) 40
培-拉美西斯(康提爾) 41
亞歷山大港 44
埃德福 48
希臘 49
德爾斐 50
雅典 56
羅馬時代的雅典 57
科林斯 62
奧林匹亞 63
克諾索斯(克里特島) 68
提洛島(基克拉澤斯群島) 69
羅德島 72
土耳其 73
博多魯姆(哈利卡納蘇斯) 75
迪迪馬 78
特洛伊(特洛瓦) 79
希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萊) 80
桑索斯 82
安條克(安塔基亞) 83
以弗所(塞爾丘克) 86
北非 87
昔蘭尼(利比亞,舍哈特) 88
大萊普提斯(利比亞,萊布達) 92
迦太基(突尼斯) 96
杜加古城(突尼斯,沙格鎮) 97
吉格提(突尼斯,布格拉拉) 101
西密圖斯(突尼斯,欣圖) 101
圖布林博·馬尤斯(突尼斯) 104
烏提納(突尼斯,烏德納) 105
蒂斯德魯斯(突尼斯,傑姆) 108
布拉雷吉雅(突尼斯,哈曼代拉吉) 111
塔木加迪(阿爾及利亞,提姆加德) 114
丘卡爾(阿爾及利亞,賈米拉) 115
塞提夫(阿 爾及利亞) 118
蘭貝西斯(阿爾及利亞) 119
拉庇杜姆(阿爾及利亞,蘇爾朱瓦蔔) 122
塔木希達(摩洛哥,西迪艾哈邁德) 123
沃呂比利斯(摩洛哥) 126
義大利與伊利裡亞沿岸 127
塞傑斯塔(西西里) 128
帕埃斯圖姆城(義大利波塞冬尼亞)132
羅馬萬神殿 133
羅馬城的中心地帶(4 世紀) 134
羅馬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136
羅馬圖密善競技場 137
羅馬皇帝們的廣場 139
羅馬愷撒廣場 140
羅馬神聖尤裡烏斯神殿 141
羅馬哈德良陵墓 142
羅馬尼祿巨像與羅馬圓形競技場 143
龐貝 146
奧斯提亞 147
那不勒斯灣 152
普特奧利(波左利) 153
斯普利特,戴克裡先宮殿(克羅地亞) 158
西班牙與葡萄牙 159
安普裡亞斯(西班牙) 160
塔拉科(西班牙,塔拉戈納) 162
奧古斯塔·埃梅裡塔(西班牙,梅里達) 164
科英布拉(葡萄牙) 168
德國169
奧古斯塔·特雷維羅倫(特里爾) 172
薩爾堡 173
科洛尼亞·克勞蒂亞·亞拉·阿格裡皮內西姆(科隆) 176
賴恩海姆 180
高盧 181
布利耶斯布呂 183
阿雷拉特(阿爾勒) 187
馬蒂格 192
福倫茹利(弗雷瑞斯) 193
畢布拉克特,伯夫雷山 196
阿萊西亞(阿利斯聖蘭) 198
阿勞西奧(奧朗日) 200
盧格杜努姆(里昂) 204
維蘇納(佩里格) 205
奧古斯托杜努姆(歐坦) 208
諾維奧杜努姆(瑞布蘭) 209
昂德西那(格朗) 210
呂岱斯(巴黎) 211
注釋 212
用語解說 214
 

當人們眺望廢墟、閱讀書籍時,我想每個人都會產生一個最根本的疑問,那就是巴比倫、迦太基、巴爾米拉、亞歷山大港、德爾斐、奧林匹亞等如夢幻般的城市,實際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如果想更清楚地描繪背後的歷史及相關的人物、事件,那麼究竟該如何復原這些城市與紀念性建築物?《鳥瞰古文明》(L’ Antiquité Retrouvée,意為“發現古代”)這本書的書名正回答了這個疑問,它也反映出這些畫作的作者自身的想法。

“復原”這個詞意味著“回到原來”。為了展現書中這些古代地區的樣貌,我參考了古老的文獻、繪畫、馬賽克拼貼、浮雕,以及考古學研究成果,繪製可信度高的圖像,再現古城原本的樣貌。

不過,除非手邊有充分的素材,才有可能實現這個構想。譬如要畫某個古羅馬城市的復原圖,必須先取得3項重要資料。第一,對於古代的地形或景觀,必須具備充分的知識。第二,城市的界線、都市的區劃、大型公共建築物(廣場、劇場、圓形競技場、戰車競技場、公共浴場等)的外觀,也必須確認清楚。如果以蒙太奇攝影為譬喻,大型的公共建築物就像眼、鼻、口之類的部位。第三,城市裡各主要建築物的相對位置。任何兩座城市的建築物位置都不會完全相同。如果沒有取得上述的資料,就無法繪製出整座城市的復原圖。在這種情況下,由一個或數個局部拼湊出的畫面,就只聚焦在已確知的部分,僅能展示城市的部分景觀。

復原絕不是自己的憑空想像,而是根據有明確證據的結果進行復原。本書發表的復原圖,大部分與各式各樣的研究有密切關聯。所謂復原,是對無數既有資料進行比較研究,以合乎邏輯的推論得出的論斷。對於繪製復原圖的人而言,這樣才能呈現出復原物件歷史上最有可能的實際樣貌。

因此,這種種努力完全建立在實際上可能存在的城市“理論模型”上。“理論模型”涵蓋著比蒙太奇拼貼更廣泛的資料,它是根據有證據的假設,重現欠缺的部分,並加以補充,通過提供協助的多位研究者(歷史學家、碑文研究者、建築師、地理學家)的學識經驗,獲得具有一貫性的綜合知識。由於每位研究者各自都竭盡全力嘗試復原,結果應該會更接近真實。因為研究團隊掌握各種假設的證據,只要發現新的資料,相關知識就會被再修正。經過這樣的過程建立的圖像,不會有什麼推倒重來的修正。就算有新的想法或可以讓復原圖更明確的證據,只要局部修改就、好。我們經手里昂、呂岱斯(巴黎)、弗雷瑞斯等地的復原圖超過10年,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復原有一部分跟語言形成的基本過程很相近。那就是建立印象,通過持續讓內容更充實的過程,與對事物的看法直接產生聯結。

系統建立的復原圖,是將我們固有(或這樣相信)的印象,變得更豐富、表現得更完整,並且形成整體。因為有所根據,人們會更感興趣。由於部分理論上的想法已確定,致力於再現很有意義。復原圖是可信賴的概括的假設,雖然沒有確定的答案。我們已有心理準備,復原圖有可能引來爭議、受到質疑或需要糾正。復原圖是研究者將某個時間點最好的假設盡可能傳達給多數人。

不過,像這樣的復原圖是一種語言,儘管已細緻地表現了古代人的想法與微妙的念頭,在常識上仍然有限。城市裡的居民不是都住在大型豪華的宅邸,也有比較簡樸的房子和平民化的地區。不論哪種情形,都要考慮其特色適當地表現。最後對於不瞭解的部分,也只能以同樣不明確的方式表現。我們不可能瞭解古代城市所有的住宅,這樣的細節實際上也沒那麼重要。在觀察自然時,沒有必要為了區分椰子樹與無花果樹,特地研究整棵樹的葉子,而應從一定數量的主要特徵分辨樹的種類。不過,像這類特徵蘊含很多意義,幾乎沒有無意義的部分。不論多努力試圖表現,恐怕都無法完全呈現實際上的目標。

學術研究與傳播媒體通用的所謂“媒體的”示意圖,是更有效果的表現手段。自1980年以來,隨著視聽影像媒體的發展與資訊革命,示意圖的需求明顯增加。我們必須承認,跟建構理論相比,繪製圖像更容易呼應作者對美的選擇。運用筆墨以遠近法在紙上素描,用水彩著色,雖然是非常傳統的表現手法,對作者而言卻正是魅力所在。事實上這本身就是一種試煉,因為非得熟諳美術技法,才能徹底表達。這種狀況跟音樂家很像。不論是鋼琴還是小提琴,在熟練技巧之前,必須不斷地練習。在復原建築方面,繪圖者扮演的角色就像受到嚴格制約的作曲家,除了如實詮釋主題,還必須讓音樂表現得更美。

二次元的繪畫除了有這些制約,也有許多優點。第一,為使構圖的框架與角度能一目了然,常筆簡而意豐。第二,二次元的畫是固定的,觀察者在觀看的時候有較大的想像空間。第三,二次元的畫完成得比較快,而且成本更低。第四,由於具有藝術層面的價值,它也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變得越來越有韻味”。即使過了漫長的時間,很晚才獲得理解,也仍然是幅美麗的畫。美麗的畫是所表現的歷史的一部分,希望讓眾人愉快地欣賞,它最後也可能被博物館館藏,以別樣形式發揮作用。

研究者應有勇氣展示過去的復原圖。外行人缺乏方法與充足的資料,只能從自己的角度想像。但是復原並不是想像的產物,它需要古代建築的知識。

還有一件事不可忘記,復原圖是語言,要運用各種修辭學,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出更豐富的成果。在繪製復原圖時,應該更著重於值得看的部分。就算觀賞者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流覽,究竟要讓大家如何解讀才好呢?這些都會給繪圖者指導方向。而以一般人為物件的復原圖,又傾向於畫得很美、引人注目。所有被要求扮演類似角色的工作,在這方面都是一樣的。復原圖是為了表現明確的主題而被繪製,儘管要達到上述這些效果,但是我們不能對復原圖提出過多要求。
 
在本書中,即使復原圖沒有畫出來的部分,如果有必要也會儘量補充文字資料,全看各主題的情況與需要。復原圖必須完全符合繪製時的功能設定。我們對各種事物賦予的意義都不是絕對的,會根據當下的狀況決定。復原圖是為各種各樣的用途而繪製。所以沒有普遍的復原圖,只是視狀況傳達資訊而已。語言的法則會以各種形態束縛我們,誰都無法逃避。

這些復原圖如果太過強調可信度,會變得難以理解、乏味,最後失去可看性。所以還是不能缺少夢的部分。要試著去夢想。我們試著將這些陷入沉睡而被重新發現的美女喚醒。你是否看見她們從黑暗中醒來,散發著不可思議的魅力,筆直地朝我們走來?只要抱有對歷史的愛、對文化遺產的敬意,就會被這些畫吸引,展開夢回古代的精彩旅程。

讓–克勞德·戈爾萬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