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第一本教你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的強效工具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第一本教你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的強效工具書

作者:朱國鳳邱正弘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19日
ISBN:9789571364810
語言:繁體中文

從家庭的角度去談保險,
人生中,扛不起來的部份,才需要保險!

  特色1:第一本教你保險買對、買夠、買好的實務指導書
  ‧近年保險書主要包括:迷思類、騙術類(高保費低保障)、低保費高保障類、保險理財類、案例集結類,缺乏「實務指導類」。
  ‧買保險,如果沒有從系統性的實務指導入手,吸收再多猶如碎片般的知識,還是不知如何開始買?不知如何調整?很容易就陷入買錯、買太少、買太多的窘境。

  特色2:第一本先從整體財務下手、再談風險管理的保險書
  ‧買保險如果沒有兼顧整體財務的需求、人生夢想目標的實現,就會錯置資源、浪費有限且珍貴的資金預算。
  ‧正確的流程應該是:先確認家庭追求的重要價值、人生目標→盤點家庭的年度盈餘、與財富淨值→排序出最擔心的風險類型→執行精準的「需求分析」

  特色3:用最少保費,讓4大風險退散
  ‧人生有四大風險(死殘病老),本書有系統性地提供保障對策,而且是小錢買到高保障的對策。

名人推薦

  《Money錢》雜誌發行人 │童再興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殷乃平

作者簡介

朱國鳳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為正確理財盡棉薄之力。

  資歷:租售報導編輯組長
     錢雜誌主編
     Smart智富月刊副總編輯
     Money錢雜誌副總編輯
     Hoya家庭財務網知識長
     中華文教創意產業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e-mail:[email protected]

邱正弘

  學歷:東吳大學法律學士、南京大學財務金融博士

  資歷:三通稅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宏觀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南京大學/南京財經大學財經系兼任教授
     東海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認證理財顧問師(CFP)認證課程暨高資產節稅班講師

作者序
推薦序

序論
012  買了15張保單,為何換不到安全感?                    
017  沒有財務顧問,如何買對、買夠、買到好的保險?         
023  做好5件事,買保險不怕被呼攏                         
026  保單規劃不OK,保費貴3倍,理賠打3折

CH2  認識風險
032  步步驚心,人生4大風險地雷
038  讓全家人都活不下去的「重殘」風險
042  你最擔心的人生風險是什麼?請逐一列出來……

CH3  買對保險
048  給付項目:買對保險的重要關鍵
053  重殘風險,不能單靠一種保險支撐
060  擔心中風,失智,買對保險才安心
065  買保險,最怕「小三」來搗亂
069  追求最大保障之1:向還本險說no
074  追求最大保障之2:向增額保單說no
079  開車上路的破產風險,不能只靠強制責任險來保障
084  出國急病代價大,一旦買錯保險,想平安返家可難囉
092  從躺搖籃到坐搖椅,如何漸進買對保險?
097  拿保單來投資,選「變額年金險」就對了

CH4  買夠保險
104  Step 1:根據最需保障的風險,算出「應備保額」
109  Step 2:彙整保單與資產,算出「已備保額」
113  Step 3:不要忘記將社會保險列入「已備保額」
122  Step 4:已備保額─應備保額〓保險缺口

CH5 買好保險
 【保障身故風險的保單】
126  ‧終身壽險:請買最低保額當主約
131   定期壽險方案1:預算若吃緊,先選「1年期」商品
136   定期壽險方案2:預算稍寬裕,採分段式規劃省更多
140   定期壽險方案3:房貸負擔重,選「遞減期繳」型
145   定期壽險方案4:選擇「優體」保單,現省3成保費
148   選對定期壽險,比保費,更要比「給付內容」
【保障殘廢風險的保單】
151   殘廢風險支柱1:意外險
156   最便宜的意外險,投訴比例第二高
161   殘廢風險支柱2:殘廢險+殘扶金
【保障疾病風險的保單】
166   避免重複買,先釐清醫療險分類
173   實支型醫療險(上):不是「實支」多少就賠多少
180   實支型醫療險(下):給付項目不是越多越好
184   日額型醫療險,優先選「基本款+定期型」
189   重大疾病險,病情嚴重者才能獲賠
194   防癌險,優先選「1年期+一次給付」型
【保障長壽風險的保單】
200   投保「即期年金險」,保證「孝順」到天年
207   只要繳6年,退休後保證年領退休金?
212   算算看,保單在你退休後的「真實報酬率」?
217   把終身壽險「活化」成退休金

CH6  實戰規畫
224   保費不超支,保險分批買
227   預算為2萬、4萬、6萬元的保險規劃
232   4種節費技巧,最多可省30%
235   「保費最低」或「給付最多」,不一定最好
238   保險公司啊,請你一定要比我更長壽
242   選對保單,也要選對通路
247   32萬名保險業務員大軍壓境,我該怎麼挑?
252   想要「有買有保庇」,請慎寫「要保書」
256   幾十頁的保單,該審閱哪些重點?
260   如何幫孩子投保,規劃最完整的保單?
263   不求業務員,你也能幫保單做「健檢」
270   6個步驟,從現有保單「擠」出預算
277   7大保險真理總複習

作者序

  陪伴大家找到安定的力量
 
  為何會想寫一本保險書?緣起於一位老師的眼淚。那是買錯保單的後悔眼淚,還有保費太重、對未來許多人生目標都無著的不安眼淚。
   
  買保險的初衷,不是為了降低對未來的不安嗎,怎麼卻變成更不安的源頭?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癥結:保險,是一種「存在感」很低的金融商品。
   
  奶奶問爺爺,「我吃過藥了嗎?」,爺爺回答:「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這是一則西藥廣告,如果改成保險廣告,也很傳神。
   
  奶奶問爺爺,「我們有買過這張保單嗎?」,爺爺回答,「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因為還沒有發生萬一,還沒有機會「顯靈」的保單,很容易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它不像股票或基金,市價、淨值每天波動,心情被牽著七上八下,你天天都會感受到這些金融商品的存在。但是保險,只有在繳費通知來的時候,才會讓人有感:一種辛苦錢被搬走的心痛感。
   
  存在感很低的另一個原因是,保險內容太複雜。很多人拿到保單時,認為擔心的風險已經有了保障,根本不想細讀密密麻麻的條款,轉身就收進書櫥。於是就像「女人的衣櫥」,不止永遠少一件,還會讓人忘記,到底有沒有那一件。
   
  存在感低的結果是:對未來越是不安,保單買得也越多;重複買、多買、甚至錯買的機率也越大,結果是一堆保單、卻換來一臉的淚水。
   
  老師的眼淚,後來是讓一位財務顧問給「擦乾」,經過財務顧問一系列的診斷與協助,老師破涕為笑,重新找回對未來的安全感。但是還沒找到可信賴的財務顧問時,保戶與準保戶們又該怎麼辦呢?
   
  看電視、看報紙、看雜誌、看網路,獲得的都是碎片般的知識,我自己也曾是「碎片知識」的生產者之一,因此我知道蒐集再多的「碎片」,也很難拼湊出買對保險的完整藍圖。
   
  這套藍圖的精髓是:保險規劃前要先「理心」。對的,再強調一遍,買保險之前要先理好家庭財務,理財之前要先理心。
 
  讓保險回到誕生時的本質
 
  如果用柯P倡導的SOP概念來描述,買對保險的SOP應該是:確認家庭追求的重要價值與人生目標→盤點家庭財務→排序出最擔心的風險類型→執行「需求分析」→認識風險→買對保險→買夠保險→買好保險→實戰規畫。
   
  用這套流程所作的保險規劃,才能花最小預算、規避最擔心的風險;才能避免瞎買、錯買、多買;才能兼顧全家追求的夢想目標。但是我在坊間找不到有系統性的、完整性的實務指導專書,於是才有這本書的誕生。
   
  老師的淚水、保費錯置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已經成為「國恥」的低薪,我們真的沒有做錯決策的本錢,這些都是寫這本書的動力。保險,應該要讓它先回到產品誕生時的本質:保障,讓它發揮安定家庭、安定社會的力量,而非不安的源頭,希望這本書能陪伴大家一起找到安定的力量。

序論買了15張保單,為何換不到安全感?案例背景:黃老師38歲、先生39歲、育有一子、一女就讀國小Before我跟先生都是從事教職,公務員的收入穩定,沒有入不敷出,房子也買了,可是我仍然感到強烈的不安。剛好有一個同學是保險業務員,她常常來推銷保單,我們前前後後買了15張,年繳保費快40萬元。我原本以為買保險可以讓我化解不安,結果好像適得其反。我不敢讓先生知道,這一堆保單中,除了有多達4張的投資型保單,還有一張是「連動債保單」,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讓我賠了40多萬元,這筆錢都可以讓先生拿去買一部轎車了。名詞解釋:連動債保單投資型保單的一種,保費用來投資連動債。連動債=固定收益債券+選擇權之類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會造成虧損的關鍵是後者的選擇權。公教人員以前最讓人安心的是有穩定的月退俸,但是政府打算進行退休年金改革,我們的老後勢必充滿變數。兩個小孩還在念幼稚園,我們還要準備雙份教育金。保費負擔很重、退休金有變數、教育金沒著落,房貸本金的償還也遙遙無期。因為我們將房貸從20年期改成30年期,還了5年多,房貸本金只略減數十萬元。這些財務隱憂堆疊起來,讓我對未來很憂心。我更深的不安,則是來自夫妻財務的分工。因為我們是採取責任分工制,說白了,就是各理各的財,先生負責房貸、孝養金與家用,我主要負責小孩的花用。我不解的是,先生賺的比我多,錢卻好像都花光光了。我很多同事,下課後去做瑜珈、美容保養、寒暑假出國旅行,我都自動放棄,一心想把錢存下來,但是也沒換到先生的一句感謝。想到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還有很多關卡要過,存款卻原地踏步,我常常背著先生流淚。After直到我們經過親友的推薦,接觸了所謂的「獨立財務顧問」,人生才開始有了改變。獨立財務顧問不隸屬於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銀行,不以銷售商品為導向,提供客戶量身訂做的理財規劃,保險規劃只是其中一環,性質就像是客戶的家庭財務醫生。我先生一開始只是想請顧問幫忙檢視那一大疊的保單,到底買得對不對?保障夠不夠?但是顧問不急著翻閱保單,而是與我們夫妻倆深談。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