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骨傷·皮膚·五官醫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外科·骨傷·皮膚·五官醫案

作者:王咪咪
出版社:學苑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1日
ISBN:9787507746310
語言:繁體中文

收入1900—1949年中醫期刊的外科、皮膚、五官科等醫案總計250余例。外科醫案約150例,包括:①瘡瘍疔疽。在治療過程中,除突出了外科清熱解毒、化痰消脹、清肝散結、化痰通絡等辨證施治的中醫治法外,用手法助其補托、排膿,並以降藥插入瘡口,引膿流出,這些雖與傳統中醫尚未有大的改變,但在西醫盛行之時,實是一件很不易之事。②諸癰瘰癧。③盲腸炎,在中醫亦稱為腸癰。④楊梅瘡、又稱之為霉毒(梅毒)、淋濁、花柳病、花柳毒,甚至有些下疳指的也是這一類疾病。外科部分最后還收集了數篇專門介紹外科方劑的文章,除有方藥、主治、劑量外,均有明確的適應症及加減化裁,對臨床應用有很大啟示。骨傷、皮膚疾病的案例比較少,約50例左右。其中骨科20例,這本身也反映出中醫骨科在那一時期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甚至有萎縮的趨勢。除跌傷治驗、跌打金創、跌傷后少腹作痛、髕骨痛、坐骨神經痛、鶴膝風症、寒濕腰痛、手肘臂酸痛、右臂酸痛等驗案外,介紹了一些傷科藥窮:如回生第一方、三黃寶蠟丸、黎洞丸。尤其是近代著名醫家承淡安推薦的大便傷血方、背部傷煎方、大腿環跳傷煎方、腰傷煎方、跌打損傷驗方等,是值得讀者閱讀學習的。皮膚科的案例約30例,主要病症為疹、癬等常見皮膚病。其中的陰囊濕癢、爛腳丫秘方、面生黑氣、面部濕瘡的治療秘方至今也有實用價值。五官科醫案包括鼻、耳、喉、目、口腔五部分百余例醫案。其中鼻科10余例,主要病證為鼻衄、鼻淵和鼻卡他症。其中鼻衄介紹了一些簡便的外治法,如速備熱水一盆,兩足浸入,冷則易之(得熱水而興奮,血管必然擴張,血管擴張以容納大量,上部血少而自止也)。對鼻淵的治法也是內治、外治結合(如外治用的嗅藥),對今天尚有可取之處。對鼻炎的治療也是一些中西醫結合的病案。讀者在閱讀中,可看到當時的一些治療特點。耳科只有4例病案,分別為耳腫、耳鳴、耳痛等症。喉科約30余病例,其中有些名老中醫的治療經驗還是很值得一讀的。其中《咽喉審治法》、《咽喉病療法概論》有很強的臨床實用價值,總結了百年前中醫喉科的基本辨證治法。文中所列方劑,也多是當時較經典的喉科用方。眼科病案也不多,不到10例,基本是對症治療。口腔科中,牙科包括牙齦出膿、齒痛、齒衄等,其他口腔科病案,如舌疾、唇病等案例,在本冊中也都有展示。其中「舌病之種種療法」也是篇密切結合臨床的好文章。本冊后附養生保健內容,收集了有代表性的200余篇養生論文。還有一些格言、警句,也是養生部分的重要內容。王咪咪,副研究員。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文獻室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文獻學會委員、中國藥學會藥史分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分會秘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文獻研究。參與國家新聞出版署課題《中華大典。藥學分典》的編纂工作,任副主編;參與國家科技部在研課題《海外回歸中醫善本古籍的電子版保存》;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4年中標課題:1949年前中醫期刊及相關文獻的收集研究與數據庫的建立等項目。主編、副主編或編委編著的學術著作有:《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敦煌古醫籍考釋》、《本草綱目索引》、《唐容川醫學全書》、《二十世紀初中醫名家醫學文集叢編》等三十余部。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一、外科 潰瘍 外潰之瘍 胥江方案錄 腰背生瘡 無錫陸姓女孩流注成管治驗 濕火流注經絡驗案 痰濕竄絡治驗 流痰 流痰 流火毒秘方 瘡瘍 養和堂搭手治驗筆記 發背 答蘇藝君問腳臁生瘡 凍瘡之原因與治療 疔瘡論治 疔瘡 火焰疔毒 疔毒走黃治驗案 風毒 時毒 游風症 乳癰腫痛 乳癰 乳癰 串癧 脅癰 胃癰 懸癰 肝癰 肝癰 內癰治驗記 脫殼囊癰 下消發癰 骨槽風 小腹癰 大腸癰 腸癰治驗 腸癰 腸癰方 吊腳腸癰驗案 坐馬癰 龍陽毒 盲腸炎 盲腸炎 盲腸炎用針治愈記……骨科 皮膚科 五官科 養生引用期刊目錄中醫名詞簡釋附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