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晚餐派對:15樁真實醫學探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死亡晚餐派對:15樁真實醫學探案

作者:強納森.艾德羅
出版社:生命潛能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06日
ISBN:9789866323287
語言:繁體中文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  羅一鈞  醫藥記者  全嘉莉  大力推薦
  〈紐約書評〉、〈紐約客〉、〈太陽先驅報〉、〈星期日郵報〉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當良醫化身為神探,隱形殺手無所遁逃
  一種惡名昭彰的病菌,使一場政商名流齊聚的晚宴,差點演變成最後的晚餐;一名年輕主管被診斷出罹患肺癌,腫瘤卻會依季節性消長,原來是空調系統惹的禍;「傷寒瑪麗」,是因瑪麗將病毒帶著走而得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瑪麗一到,傷寒接著到;天然就一定安全嗎?食用過多的草本茶、維他命、燕麥也可能出人命;洗碗用的絲瓜海綿,竟比合成纖維更容易滋生細菌……
  許多耳熟能詳的病因,常常一開始並不那麼顯而易見,必須像偵探般抽絲剝繭、循線追查,甚至轉手好幾位專家,診斷才得以水落石出。本書是艾德羅醫師逾二十年來在臨床及哈佛醫學院執鞭時的精心蒐藏,以十五樁真實發生的醫學奇案,將醫生與流行病理學家偵探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醫生的任務其一,就是解開謎團。身兼暢銷書得獎作家,艾德羅運用生動流暢的語感,將複雜的醫學知識以說故事的方式鋪陳,讓我們每人都能如身歷其境般,經歷難忘的醫學旅程。在他栩栩如生的筆下,我們看到醫師如何從一堆臨床線索中找答案,去偽存真,拯救病患。
  真實事件往往比虛構小說更吸引人,因為下一個可能就發生在你我身上!這些曲折離奇的病例在震懾人心的同時,也教導有關疾病的歷史,及人類、病原體與環境之間微妙的互動。我們生活的外在世界處處複雜,人體內外與病原體本身更是千變萬化;透過這些真情實況,我們將可站在更高的位置,觀看這一場場醫學與疾病的角力賽,不到最後一刻難分輸贏。
本書特色
  *《死亡晚餐派對》將看似普通的病症,一一找尋可能的致病原因,在滿布緊張懸疑的線索中,詳細推理、分析、實驗、調查,絕對媲美福爾摩斯、怪醫豪斯,讓小說迷及推理迷大呼過癮。
  *書中的病例故事並不複雜難懂,很多都跟我們生活習慣有切身關係,令讀來有趣玩味之餘又不失實用的知識意含。
  *強納森.艾德羅醫師擁有深厚的醫學專業背景,由他的親身經歷及從臨床同業間蒐集來的真實案例,將格外觸動人心且具足可信度。
作者簡介
強納森.艾德羅醫師 Jonathan A. Edlow, M.D
  生長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Baltimore),波士頓大學和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畢業。他在哈佛醫學院教學醫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急診室服務超過二十年,並擔任該中心急診醫學主任,同時是哈佛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
  艾德羅經常舉辦醫學講座宣導萊姆症,且撰寫許多膾炙人口的醫療偵探故事,刊載於〈波士頓〉(Boston)雜誌與〈仕女家居雜誌〉(Ladies’Home Journal)。其第一本著作同時也是得獎作品《牛眼》(Bull’s Eye,由耶魯大學出版公司出版),便揭露了萊姆症的醫學之謎,講述歷史文獻上所發現幾世紀以來的萊姆症及最新醫訊,同時提供相關治療對策;他也是《中風》(Stroke)一書的作者。  現居麻薩諸塞州的紐頓市(Newtonville, MA.)。
譯者簡介
江孟蓉
  職場生涯二十載,有些不錯的學經歷。現在,只希望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絕佳的平衡點,堅信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目前朝此方向努力中。

推薦序 人人都可以是福爾摩斯推薦序 解開疾病之謎的醫學探案序曲
第一部  當人類遇上病原體1.死亡晚餐派對2.瑪麗所到之處3.嬰兒與洗澡水4.都是海綿惹的禍5.誤食禁果
第二部 外在環境的考驗6.紐澤西來的兩隻壁蝨7.一個密閉空間案例8.週一早晨熱9.睜大眼睛的男孩
第三部  內在環境的變異10.生日餐會後的猩紅熱11.過熱的蜜月12.燕麥有罪?13.不健康的健康食品14.小露意莎的頭痛15.好東西太多了

序曲 當我還是青少年時,母親給了我一本柏頓‧盧薛 (Berton Roueche)寫的《醫學神探》(The Medical Detectives)。 這些故事之前刊登在〈紐約客〉不定期專欄「醫學紀錄」上。那時候我連〈紐約客〉都沒聽過,也沒有特別想當醫生。但我確實記得自己貪婪地讀著這一篇篇故事,而且在每個故事結束時都感覺傷感,讀完整本書,更感傷了。 該書收錄了真實的醫學祕案──一群患了詭異症狀的病人,不常見的疾病非比尋常的爆發,還有大規模的傳染病。貫穿其中的線索就是診斷,但絕非尋常的診斷。在每個案例中,要找到解決辦法很棘手,不是簡單做個X光檢查或驗血,就能終結診斷,而是醫生必須扮演神探的角色。有些醫生或流行病學家必須深入探究表面事實,找出所有蛛絲馬跡,把完整的圖拼出來。這些故事中,我所讀的第一篇是「十一個藍人」(Eleven Blue Men)。結果,我並不是唯一對此故事著迷的人;電視影集〈怪醫豪斯〉(House)便以此作為電視首播集。 我在青少年時讀的另一本書是「福爾摩斯全集」(Complete Stories of Sherlock Holmes)。這些探案給我同樣的影響,總是讓我揣想,哪些事實會變成破案線索,哪些則是煙幕彈。我是如此深愛這些故事與短篇小說,到了大學,我還重讀了福爾摩斯全集。 這兩套故事集的吸引力部分在於它們的篇幅──不太長也不太短。長大後,我的專注時間不比青少年時期,我喜歡一口氣讀完這些故事。它們第二個共通點是任何偵探故事都會具備的簡單魅力法則:理解「偵探小說」,並且尾隨(至少是回顧)主角(不管是流行病學家或福爾摩斯)解出拼圖。最後,這些迷你探案都擁有好故事的重要元素──情節、角色與布局。寫作風格將讀者置於查案的過程中,就像福爾摩斯的夥伴華生博士。 醫生及流行病學家一部分的工作,就是解開謎團。許多案例並不是那麼具挑戰性。病人因為吃了沒熟的漢堡發燒或血便來看診,醫生驗了糞便培養出大腸桿菌──結案。或者,病人鏟了厚重的濕雪引發胸痛,來到急診室,心電圖顯示心臟病發……這些不需要福爾摩斯,就可以診斷出病因。 但有時候,病人所呈現的問題太具挑戰性了。線索導向死胡同──X光檢查、驗血與電腦斷層掃描皆顯示正常,或者有時候他們做了推論診斷,但治療方法卻不見效。在這種狀況下,醫生便成了神探,診斷也可能如同找罪犯般難以理解。線索難尋,有時候是隱藏在開放的空間,就像愛倫坡的「失竊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有時候醫生也會召來當地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家前來解決問題。在某些狀況下,如果爆發規模超越當地資源所能因應,也會商請「疾管局」的流行病情報服務(Epidemic Intelligence Service)介入。這個單位在一九五○年由亞歷山大‧藍慕(Alexander Langmuir)博士所設立,當時他開始訓練一批年輕的醫生作為國家的醫學神探。 在這個單位服務的年輕男女,一經通知,馬上拿起預先打包好的手提箱,對全美各地爆發的疾病或流行病做出回應。他們因藍慕博士所謂的「田野調查流行病學」(shoe-leather epidemiology)而聞名。他們用老派的方式釐清案例,就像任何精采的祕案中的偵探一般,敲一扇扇的門,詰問證人、提出假說,然後加以檢驗。 有了這樣的概念,成年後,我開始蒐集自己的醫學祕案,很幸運的,〈波士頓〉雜誌與〈仕女家居〉雜誌刊登了部分案例。我感謝花時間與我分享這些故事的所有人……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