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接納自己,培養健全的自尊心:美國臨床心理學教授教你瞭解自我的價值,與自己和好,重建自信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真心接納自己,培養健全的自尊心:美國臨床心理學教授教你瞭解自我的價值,與自己和好,重建自信
◆ 1987年出版後長銷至今
◆ 銷售突破60萬冊
◆美國專業心理治療師首選參考書籍
擁有健康的自尊心,
我們才不會把自由與幸福拒於門外,
而是無論身處任何狀況、面臨任何困難,
都能認同自己,溫柔地對待自己與世界。
每個人生來都有基本需求:擁有安全感、確認自我的價值、受到所愛之人的接納、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滿足這些需求,自尊心不可或缺。擁有健全自尊心的人,即使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會感到幸福;缺乏自尊心的人,即使功成名就,也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
自尊心是生存的要件,也是人格的基礎。假如自尊心不夠堅強,我們會越來越不瞭解自己,把精力消耗在不斷地自我懷疑,甚至連最基本的需求都不敢表達。然而,只要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心,我們就能擺脫過往錯誤與外在情境的束縛,停止用不合理的條件要求自己,更容易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決定。
決定自尊心高低的要素,其實是我們對於自身的想法。即使我們不滿意當下的自己,也能透過有系統的練習,逐步療癒過去的痛苦、傷害與不安,真正體認一個事實:無論人生遭逢什麼改變,我們的自我價值都無可動搖。
如何接納自己,消除內心自我批判的聲音
◎ 學習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自尊心
◎ 辨認九種影響自尊心的思考模式
◎ 更精準評估自我,停止放大缺陷
◎ 捨棄不合時宜的「應該」信條
瞭解真正的自我價值,好好對待自己
◎ 也就是說,我們總是依據當下情況、知識和需求,做出最適合的決定。面對失敗的祕訣就是,明白自己所作的決定,都是當下所能做出的最好決定。
◎ 我只是個凡人。我是個有價值的人,因為我存在,我努力活下去,我照顧自己,用心對待自己。面對一切事情,我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 只要瞭解自己,就能接納自己。為了生存而付出的努力絕不是壞事。你因求生做的嘗試中,有些成功,有些失敗,有些令你痛苦,有些不會。不管你犯過多少錯誤,你已經盡力了,你已盡己所能地去做,每次的錯誤與痛苦都教會你一些事。你人生的每一分鐘都在力求生存,不需要去批判自己,只要接納自己。
◎ 當你能夠理解並接納自己,自然而然就能夠原諒自己了。和理解與接納一樣,原諒並不代表認同。原諒指的是放下過去,尊重自己當時的決定,並且展望未來。當我們原諒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錯,也不是要忘掉這一切。亂發脾氣是不對的,我們得記住自己的錯誤,才能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好評推薦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學博士
王鵬智/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柴鼠兄弟/斜槓型YouTuber
張璇/諮商心理師、專欄作家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溫暖推薦
(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有心就有路,心對了,身、心、靈就會走在好的方向。──王鵬智/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D掉內心黑特的自己,重拾該有的自信!──柴鼠兄弟/斜槓型YouTuber
人類是一種超容易玻璃心碎滿地的生物,而且時不時還是自己打碎的!本書給予習慣性自我批判者一個很好的提醒──停下來,想想這些聲音背後的意涵。
內在的批判者經常是我們內化了過去重要他人的回應,變成了現在壓制自己的武器。因此,透過理性地回顧與寫下這些聲音,探索為什麼產生相對應價值判斷的原因;過程中別忘了適當地饒恕與寬待自己,在理解「想法」之外,也看見與梳整「情緒」的濤湧,擴展自我認識的可能性。──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你真是差勁!」這是我們絕對不會對朋友說的話。不過,有沒有想過,我們其實常常在內心這樣跟自己說話。本書歸納了各種對自己太過苛刻的心態與話語,並用溫暖、實用、可操作的方式,帶領讀者一一對治,非常推薦!──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我一輩子都在和自我價值感奮鬥,最近接觸到認知行為治療,感覺就像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我終於明白,我腦中的思考模式不是永久的,我可以重新訓練自己,建立健康、有建設性的思維。──亞馬遜讀者Summer Renee
作者簡介
馬修.麥凱博士
目前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臨床心理學研究所懷特學院,著作豐富,其知名著作包括:《放鬆之書》、《想法與感受》(Thoughts and Feelings)、《面對憤怒》(When Anger Hurts)、《告別憤怒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T on Life Not on Anger)。麥凱在加州專業心理學學院取得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學位,專長是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焦慮症和憂鬱症。
派崔克.范寧
專精於心理健康領域的專職作家。包括與人合著的作品在內,他總共寫了十八本書,包括:《想法與感受》(Thoughts and Feelings)、《伴侶相處技巧》(Couple Skills)和《心理與情緒》(Mind and Emotions)。
譯者簡介
洪夏天
中英法文譯者,熱愛語言文字書籍。
第一章 自尊心的本質
第二章 病態批判者
第三章 降伏批判者
第四章 精準的自我評估
第五章 認知扭曲
第六章 與讓自己痛苦的思緒脫鉤
第七章 慈悲心
第八章 應該準則
第九章 落實價值觀
第十章 面對錯誤
第十一章 回應批評
第十二章 說出自己想要什麼
第十三章 設立目標與訂定計畫
第十四章 視覺化
第十五章 我還是沒有好起來
第十六章 核心信念
第十七章 建立孩童的自尊心
附錄 給諮商師的建議
第七章 慈悲心 自尊心的精髓就是對自己懷抱同理的慈悲心。對自己仁慈的話,我們能瞭解並接納自己。犯錯時,我們懂得原諒自己;我們對自己懷抱合理的期待,立下能力可及的目標,覺得自己基本上是個不錯的人。 病態批判者受不了慈悲心。對他來說,慈悲就是他的剋星,就像吸血鬼討厭大蒜一樣。假如自我對話充滿慈悲力量,就會使病態批判者上吐下瀉。對自己慈悲,就是抵抗病態批判者最有效的武器。 學會如何對自己保持慈悲心,我們就能發掘自己的價值,找到深藏內心的寶物。只要用慈悲體恤的態度和自我對話,就能洗去多年累積的傷害、被拒絕的經驗,能夠真正接納自己。 本章會定義慈悲的真義,說明如何用慈悲心面對自己和他人,探討該如何獲得自我價值感,並附上慈悲心的練習。 慈悲的定義 許多人認為慈悲就像誠實、忠誠、自發性一樣,是種值得欽佩的特質。如果一個人慈悲,就會對人溫柔,滿懷同情心,樂於伸出援手。 的確如此。然而在自尊心的領域裡,慈悲的意義更深遠。第一,慈悲並不是一種永恆不變的人格特質,而是一種技能。如果不具備慈悲,可以想辦法培養它;如果已經有慈悲心,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它。第二,慈悲並不只是對別人的同情,慈悲也會讓我們用溫柔、仁慈的態度,對待自己、幫助自己。 慈悲包含三種層面:理解、接納與原諒。 理解 想要和自己與他人開啟慈悲的互動關係,第一步就是試著體諒。瞭解自己或理解所愛的人,會改變你的感受與態度。例如,尚恩有個晚上大吃的習慣。有天,他的工作特別勞累,一直到天黑才有空休息。他知道自己隔天還得忙一整天,因為下一個工作還等著他處理。他開車回家時,必須留心溫度計的刻度,因為他的車子常常過熱,但他一直沒錢修理。他覺得筋疲力盡又焦慮,而且沮喪極了,很想停車去一趟雜貨站,買些堅果、玉米片和沾醬,當作晚餐前的零嘴。他想像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電視前的扶手椅,抱著零食大吃一頓,立刻覺得心情輕鬆起來。但是,批判者跳出來大罵他老是吃一大堆垃圾食物。此時,尚恩不像以往一樣默默承擔批判者的攻擊,而是自問為什麼想到食物就能讓他心情變好,接著靈光一現,明白自己是靠食物發洩一整天累積的壓力和不滿。吃零食的時候,他會放鬆心情,獲得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