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巧克力:從眾神的餐桌到全球的甜蜜食品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尋味巧克力:從眾神的餐桌到全球的甜蜜食品

作者:武田尚子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7日
ISBN:9789571368849
語言:繁體中文

──小小一塊巧克力,連神明都愛不釋手!──


  馬雅人豐收都要拜可可神?墨西哥人用可可豆買菜?
  一隻火雞要200粒可可豆,數錯了怎麼辦?
  歐洲宮廷竟有「可可總管」,唯一工作就是泡熱可可給王公貴族喝?
  幾世紀後,發明固體巧克力的竟是一名藥局老闆!
  從可可豆、可可飲再到巧克力,從種子、飲料到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甜品,
  來一趟巧克力的百年歷史追尋!

  (──原本藥局老闆在巧克力的故事中可以搶盡風頭,
  誰知後來冒出個耍小聰明的蠟燭師傅,把煉乳加進巧克力,於是口感滑順的「牛奶巧克力」征服了全世界──)

  15世紀起,巧克力以可可豆的身影從中美洲出發,從馬雅人的「可可神」祭壇上被供為神明的食物,最後上了貨船登陸加勒比海、巴西與歐洲,當時可可豆價值等同金與銀,在歐洲只有王公貴族吃得起,家中可以泡熱可可形同財力證明──可可豆如何從神明的餐桌上走下來,變身成為王公貴族的下午茶、最後再走進平民的咖啡廳?

  一名藥局老闆怎麼發明了固體巧克力?蠟燭師傅又如何研發出牛奶巧克力?

  從可可豆、可可粉、可可飲到巧克力──一顆顆不起眼的可可豆,背後藏著一則則從未被人知曉的有趣故事,在百年內,可可從神祕藥品變身浪漫情人節巧克力,最後竟成為全世界人們戀愛中的重大功臣!

  小小一塊巧克力,牽動人類的經濟貿易與文化樣貌長達幾世紀,從「眾神的食物」到「全球最甜蜜的甜品」,開啟一場橫跨時間與空間的巧克力之旅。

名人推薦

  巧克力專飲店‧Chocoholic巧克哈客
  2016世界巧克力大賽雙獎得主 畬室主廚 鄭畬軒
  ──甜蜜推薦

作者簡介

武田尚子(Takeda Naoko)

  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院教授,2007年任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客座研究員、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客座研究員。御茶水女子大學文教育學系畢,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社會學博士,主修地域社會學、都市社會學。

  著有:
  《前往馬尼拉的瀨戶內海漁民──輸出移民的原村改變》[2002年,御茶水書房,第2屆日本社會學會獎勵獎(著作組)]
  《文字燒的社會史──東京、月島近現代的改變》(2009年,青弓社)
  《瀨戶內海離島社會的改變》(2010年,御茶水書房)
  《溫泉度假勝地研究──箱根、熱海的療癒空間與服務業》(共同著作,2010年,青弓社)
  《20世紀英國都市的勞工與生活──朗特里的貧窮研究與調查的軌跡》(2014年,Minerva書房)

譯者簡介

洪于琇

  國立政治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平日用書、戲劇、電影來餵養心靈。

前言  說到巧克力,你的回憶是什麼?

Chapter1從眾神的餐桌到平民:不可思議的可可之路
1可可原鄉:古文明中的可可
可可的神祕力量 
一隻雞值200粒可可豆:褐色貨幣 
馬雅人的機能性飲料
從宮庭餐桌到百姓家中
2在新大陸的擴張之路
從中美洲、非洲到加勒比海的可可島 
加勒比海的可可島
3橫渡大海的褐色雙胞胎──可可與糖
褐色的眼淚──大西洋三角貿易
蔗糖:褐色砂金
【專欄】可可從哪裡上岸?

Chapter2美妙的滋味:國民飲品可可飲
1未知的滋味──是藥品還是食品?
歐洲的熱可可之路 
天主教徒的疑問
教宗傷腦筋!齋期間到底能不能喝熱可可? 
醫生吵翻天:可可是「乾、冷」還是「濕、熱」?
2迷上熱可可的人們──熱可可與階級
宮廷「可可總管」的誕生:喝熱可可的貴族們 
熱可可與重商主義──路易十四的熱可可策略
華麗的配角:專門泡熱可可的茶具
走向市民的熱可可先驅──法國巴斯克地區
成為國民暢銷飲料:成立「熱可可匠」行會
3基督教與熱可可之路
可可製造工業的基礎 
脫脂與鹼化:可可商人萬豪頓的發明
近代熱可可的誕生

Chapter3藥局老闆與蠟燭師傅:巧克力的誕生
1可可加工術:可可怎樣才可以更好吃?
藥局老闆發明了巧克力 
「吉百利」、「朗特里」如何改良可可粉? 
蠟燭師傅研發牛奶巧克力 
口感柔順:「瑞士蓮」改良精煉機
比利時的夾心巧克力
2英國市民革命與熱可可的普及
清教徒的時代與熱可可 
復辟時期的熱可可 
咖啡館的出現與政治
【專欄】英國重商主義與貿易制度
茶、可可與利益團體
砂糖與利益團體
從保護主義到自由貿易

Chapter4英國開拓的可可之路
1幕後推手:貴格會企業家
英國的貴格教徒
中產階級與貴格會企業家
堅固的可可事業網絡
2可可製造業的成長
「KitKat」巧克力的故事
事業與信仰的品格
3可可製造業啟動
以信任為基礎的可可工廠
人氣熱可可與糖果商品
鐵路運輸:走進通路擴張的時代
可可的廣告時代
森永製菓:從可可到巧克力一貫化生產

Chapter5戰爭與廣告中的巧克力
1戰地巧克力:不會融化的巧克力
日本的葡萄糖巧克力
退燒藥與提神食品
2廣告熱潮走入家庭
熱可可有如母親般的溫柔
黑魔法的神奇力量
世界上最甜蜜的爸爸
KitKat的宣傳:社會中層的甜點
Have a Break:休息一下,吃口KitKat
電視時代的寵兒
【專欄】KitKat的故事:藍色時代
KitKat誕生
Chocolate Crisp計畫
KitKat的「溝槽」
KitKat之謎
KitKat的藍色包裝紙

Chapter6 夢幻巧克力工廠:打造勞動階級的理想世界
1可可網絡與社會關注
可可事業與改善社會  
郊外新工廠:創造田園城市 
設立老人年金制度
在廠區內營造教育環境
工廠女孩
勞工也可以表達意見
薪水與動力
以人性出發的工作制度
【專欄】西波姆.朗特里的貧窮調查
可可事業幫助勞工自立

Chapter7全世界都吃巧克力:全球化的巧克力市場
1國際化的巧克力市場
甜點業界的重組
公平貿易的摸索
國際化口味的探索
2甜點的地圖
16世紀到20世紀,可可之路的轉變 
可可、巧克力與消費

知識篇 關於可可豆,你瞭解多少?
美味的成分 
可可豆三大種類 
眾神的食物
可可豆的魔幻力量
變身成巧克力 
四大類巧克力製品

後記

前言

巧克力會讓你想起怎麼樣的人生回憶呢?

  小時候,你或許曾經捏著彩色的巧可力豆,一顆一顆珍惜地品嚐。也有的人是國中或高中時,結束傍晚的社團活動後,與朋友們分享巧克力吧。也或許是情人節時,在自己專屬的巧克力月曆上刻畫下如煙火般燦爛驚心的一瞬間。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個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享受各式各樣巧克力滋味的時代。然而,巧克力像今天這樣成為與我們如此靠近的存在,還不到百年的時間。

  巧克力大致上分成兩種,一種是巧克力師在工房裡製作的手工巧克力,一種是在工廠大量生產的規格化巧克力。工房裡巧克力師仔細製作的巧克力雖然有深邃的口感卻價錢昂貴,販賣場所也有限。

  在這一百多年間讓人們知道巧克力有多麼美味的,是規格化巧克力。規格化巧克力以便宜的價格,讓巧克力進入任何人都能觸手可及的範圍內。規格化巧克力普及後,全世界的人們都體會到了巧克力的美味。

  在比利時和法國,巧克力師們持續手工製作帶有職人風味的巧克力,對規格化巧克力普及做出貢獻的,是英國。英國運用自己擅長的工業革命領先技術,很早就成功讓工廠生產巧克力。

  巧克力是容易融化又細膩的點心,想要塑形和量產必須有足夠的技術。隨著技術改良,巧克力得以在工廠生產,價錢變得親民。巧克力的普及同時也需要工廠與鐵路網的整備等近代化工業的基礎。

  近代產業結構完備的英國,很早開始便能利用工廠製作優質的巧克力,正式生產巧克力糖,創造出KitKat等在現代也大受歡迎的巧克力糖果。巧克力製造商則致力於設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包裝和廣告。

  雙重滋味

  歡天喜地購買巧克力的,是勞工階級。長時間工作的勞工必須補充能量,他們隨意在午後一段時間「休息」,重新振奮精神。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裡,便宜的巧克力與紅茶一起進入腹中,提升血糖,瞬間提振氣力,是最適合的能量補給品。

  在巧克力普及以前,為提振勞工氣力貢獻的是酒精飲料。在啤酒王國英國,很容易取得酒精飲料。取代酒精的這個甜美誘惑,在抑制酒精攝取量、有效控制飲酒和培養勤勉的勞動習慣上十分有效。無論是巧克力還是紅茶都變成勞工薪資也能出得起的價格,英國人體會到巧克力的滋味。現在的英國到處都有巧克力自動販賣機,也經常看到一邊咬著巧克力棒一邊在街頭闊步的人。就像日本到處都有飲料自動販賣機一樣,巧克力販賣機在英國是再普通不過的事。巧克力販賣機是人民的能量補給裝置。

  巧克力令人陶醉的香甜裡,融入了各國相異的近代化過程。巧克力和可可也是一種「社會性」甜點。「香甜滋味」和「社會滋味」這兩種圍繞巧克力的滋味,令我們品嚐這道褐色甜點時更有樂趣。

Chapter1從眾神的餐桌到平民:不可思議的可可之路 古文明中的可可 可可的神祕力量 15世紀以前,可可身邊主要的登場人物是馬雅人和阿茲特克人。在馬雅和阿茲特克社會裡,可可象徵神祕的力量,受到重視。人們對於可可豆能增強力量的期待主要表現在三塊領域上:宗教、經濟、身體。 宗教方面,可可是進獻給諸神的供品;經濟上則被拿來當作貨幣;身體上,人們目標以可可的營養效果促進健康,可可是人們期許可以刺激各式各樣的社會循環、活化社會的能量泉源之一。 具體來說,可可是如何與強化宗教、經濟與身體相連的呢?在眾多宗教儀式如農作物播種、祈求豐收等時刻,人們會將可可當作供品獻給神明,祈求神明庇佑。收穫祭時,人民則會向可可神致謝。在猶加敦半島的馬雅人之間,可可神也是主管商業的神祇。此外,可可也會在誕生、成人、結婚、死亡等生命禮俗之際登場。要是生下女孩,家人便要在出生後的第十二天將可可和鳥獻給神明。可可也被用來當作下聘和婚禮的禮物。阿茲特克人在送亡者離開時,會供奉可可和玉米。人們將可可視為擁有神祕力量的存在,認為可可能將世人的心意傳達給諸神,期待其宗教媒介的功用。 一隻雞值二百粒可可豆:褐色貨幣 經濟上,可可當時與金、銀同時被當作貨幣使用,是財力的一種象徵。例如,在1545年的墨西哥市場上,一顆大番茄值一粒可可豆,雞蛋是兩粒可可豆,野兔為一百粒可可豆,一隻公的野生火雞則要以二百粒可可豆交換。乾燥完全後的可可豆被人們當作貨幣使用。 古文明中經常可以看見拿貝殼和石頭當貨幣使用的例子,珍貴且容易攜帶運送的物品會成為交易工具。要成為貨幣,必須讓橫跨廣大範圍內的人們認同其價值。貨幣必須具備凱因斯所說的「流動性」,即「不論任何時間,可以交換任何商品的方便性」,以及有效「保存價值的方法」,也就是說即使處於不確定的未來,也能相信其可以維持一定的價值。 作為貨幣流通這件事,就是「本來單純作為『真正』貨幣『替代品』的東西,取代了『真正』的貨幣,變成了『真正』貨幣的『奇蹟』」。此外,也代表了人們認同被當作貨幣使用的物品擁有與萬物交換的價值這種「法術、宗教、精靈上的力量」,也承認此種物品「具有神奇的作用,能壓縮過去所有時間,簡化成現在經驗世界裡的一個物體」。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