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年年綠:你不能不知道的安寧緩和醫療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4月

春草年年綠:你不能不知道的安寧緩和醫療

作者:邱泰源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29日
ISBN:9789862133057
語言:繁體中文

  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是提供末期病人身心靈完整照顧,特別是在症狀控制方面的疼痛、水腫、呼吸困難的喘……全力幫忙末期病人生活品質能少受苦、多些舒適,並追求善終。病人能有善終,家屬哀慟可減至最低,能早日回歸社會生活,同時把安寧照顧的愛與關懷、感動,回饋給社會,不但會使醫病關係更祥和,社會也會更溫暖。
  其實由最近實證研究可知:末期病人如能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不但可減少無效醫療,節省大量不必要醫療耗費外,又因身心靈較安適,自然生命期比未接受者為長。因此除了醫療領域,應著重末期照護訓練外,社會大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內涵,需有正確的認知更為重要。
  很多醫療人員、病人、家屬都誤解:「安寧照顧是醫師放棄了積極治療,讓病人安安靜靜的等死!」 因此悍然拒絕接受、甚至談論安寧緩和醫療。可嘆的是,無論是醫療界或社會大眾,並不太了解安寧緩和醫療的正確內容,並存有相當誤解,因此使許多末期病人,沒有機會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實為可惜!
本書特色
  絕症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陳榮基 / 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安寧團隊讓人感動的原因,不僅看到病人的「病」,更能看到病背後的「人」。--孫效智 /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主任
  一位末期病人,平均至少有五位核心家人,承受生死關頭的鉅大壓力與痛苦,也至少會有二十位親友與同事感到相當難過與不捨。台灣每年有十四多萬人死亡,因此有三百多萬人,也就超過十分之一的民眾,每天面對至親好友的末期照護課題、生死關頭的壓力、與長期間的痛苦,實在是很難等閒視之。
  安寧緩和醫療,指的不僅僅是安寧病房,還包含了醫院有安寧門診,在安寧病房因症狀控制得宜後能出院的病人,還可繼續接受安寧團隊的居家照護,這是健保有給付的,一般民眾卻不知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為了提供給罹患疾病,對於治癒性療法,已經沒有反應的末期病人,積極性的全方位照顧;更清楚的說,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肯定生命」,視死亡為一種正常的過程。
  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是以跨領域的專業團隊,提供末期病人身心靈完整照顧,全力舒緩及降低疾病症狀所造成各種不適,來提昇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並追求善終。所以安寧病房,不是在「消極等死」的地方,安寧病房的疾病末期症狀控制,獨步醫院內所有科別,讓病人在最後階段,能不受痛苦的往生。所以安寧病房是全醫院最沒醫療糾紛的地方,因為安寧緩和醫療,有愛相隨!
  本書集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多年來本土的照護經驗,以實例呈現,再加以專業說明分享;每個實例都是一齣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希望藉由這些生命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潛移默化增進正面生命意義的體認,與健康生死觀的建立,同時能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作者簡介
邱泰源
現任:  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教授  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科 主任  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 理事長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理事長


花開花謝,生命永續 / 陳榮基
生死大事,每一個人都必需預做的準備 / 孫效智
善終是願景,是末期病人應有的權利 / 邱泰源
第一章: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
「舒適感的最大化」與「痛苦的最小化」
我,回不去了
一種進行式
畫裡乾坤
不要規定我
給了病人,也分給了家屬
第二章: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以病人為尊」的症狀控制
弦外之音
淨身
疼痛控制
好喘好喘
清倉
第三章:處處是好處
「肯定生命」,死亡是一種正常的過程
幫嬰穿衣服
妳都會愛我嗎
17歲的旅行
三分之一的進進出出
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第四章:人生的來自來去自去
走過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後……
搭上線
體溫
油桐花開
這樣的人生,你們能理解嗎
終點線
附錄:通過安寧住院認證單位
通過安寧居家認證單位

- 妳都會愛我嗎 -「媽媽,我好痛啊……我不要醫生叔叔來看我,不要護士阿姨來碰我……媽媽妳趕快救救我!」軒軒,5歲的一個俊秀的小男孩,神經母細胞瘤,骨轉移,在兩年前曾經開刀,一年半前發現腫瘤細胞復發,而且轉移到骨頭,雖然經過第一線、第二線化療,卻還是擋不住腫瘤的增長。在最近一次化療結束後返家,又因出血點、發燒住院就醫。原來的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考量到化療效果已經很有限,而強效的化療,又會讓軒軒已經有限的體力與免疫力變得更差,所以跟軒軒爸媽懇談:「把治療目標,轉向解除症狀、提升孩子所剩時間的生活品質,會對孩子比較好,要不要考慮轉安寧病房?」幾經商量,爸媽將軒軒轉到了安寧病房。剛開始住入安寧病房時,數度劇烈的疼痛,讓頻繁的嗎啡注射和鎮靜劑,也止不了軒軒的痛。病房天天上演一個瘦弱不堪的小孩子,捲著身子,四肢僵硬的掙扎,抗拒不讓人碰,一見到醫護人員,就嚎啕大哭,緊抓著媽媽不放。安寧病房的團隊,再三抽絲剝繭仔細評估,軒軒疼痛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改變使用嗎啡的種類,慢慢的在疼痛方面漸漸得到緩解。小孩子很實在,軒軒痛的時候會躺在床上哀哀叫,不痛的時候,有時會一早溜進小教室,窩在熟悉的主治醫師身邊,跟他一起開晨會,或是好奇的在醫師們身邊轉來轉去,甚至要紙要筆,一本正經的擠著也要「一起開會」、塗鴉作筆記。有天軒軒問媽媽:「死掉是什麼?」媽媽當場舌頭打結。「是不是跟玩躲貓貓一樣?被鬼抓到就死了?」媽媽只能點點頭,拼命忍著眼淚不掉下來。軒軒奇怪的看著媽媽:「換我做鬼,抓到小朋友,我又活過來了,媽媽幹嘛要哭哭?」媽媽問心理師:「怎麼跟軒軒談生死這回事?」心理師問了媽媽家族的宗教信仰,跟媽媽說:「不妨跟軒軒說,是阿彌陀佛接去一個叫做極樂世界的天堂,當小天使。」 媽媽有天小心異異的跟軒軒提起,沒想到軒軒一口反問回來:「我才不要,爺爺和阿嬷,你們都說是被阿彌陀佛接去,可是不管我多想找他們,他們都再也沒回家過,我才不要。」安寧病房特別找比較會跟小孩互動的護理師或志工阿姨來幫忙,拿著兒童繪本,講故事給軒軒聽。故事裡面,婉約的用春夏秋冬的四季、花開花落的大自然變化、或是毛毛蟲,蛻變成美麗蝴蝶,飛到天上去的故事,試著讓軒軒了解,他的身體這麼不舒服,可能是在蛻變的過程,有一天他也會像蝴蝶一樣,自由自在快樂的飛到天上去……無形中也讓小軒軒在生命的教育裡,得到進一步的體認。當軒軒似懂非懂的偏著小腦袋瓜沉思這些故事時,媽媽好心碎。當疼痛得到相當好的緩解,軒軒也體會到這種改善,讓他得到很大的安全感,願意接納醫師護士的醫療照護,也能夠乖乖聽媽媽的話,一切看似完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