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與健康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人格與健康

作者:趙靜波 主編
出版社:人民衛生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ISBN:9787117118002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的內容分為6個部分: 第一章,人格與健康概覽。首先對人格和健康這兩個極具爭議的概念進行了探討和界定,綜述了一些關於這兩個概念的觀點,介紹了當今人格領域的研究進展和趨勢以及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不斷發展。最後重點探討了人格與健康的一般關系模型以及在理解人格與健康/疾病之間關系方面的理論解釋,並進一步指出了人格與健康關系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人格的生物學基礎。作為當今人格領域與心理健康/疾病、軀體疾病關系密切的自然科學基礎,該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格心理學的內容,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這部分從當今人格生物學基礎研究主要集中的三個領域,即人格的神經科學、人格遺傳學和進化人格心理學研究3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第三章,人格與心理健康。本章從心理學歷史發展的視角介紹了各理論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對人格及心理健康的認識,並通過學者們的觀點來探討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結合當代積極心理學的最新進展,探討了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第四章,人格與健康的研究方法及應用。人格測驗及健康評定量表是應用最為普遍的測驗方法。在人格與健康的研究中,研究者關注到個體的行為與健康和疾病的關聯,提出了A、B、C、D型性格特征並編制了相應的評定量表進行量化研究。此外,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MMPI)、大五人格測驗(NEO)、卡特爾l6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在臨床工作也得到廣泛應用。本章對目前常用的與人格與健康這一主題密切相關的心理測驗進行了介紹。 第五章,人格與軀體疾病。在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指導下,人格與軀體疾病的關系已經逐漸被重視,且研究也越來越多,如心血管科、神經科、消化科、內分泌科、腫瘤、婦科、兒科等相關疾病的患者均具有明顯的人格特征。我們查找了近10年的文獻,結合我們的臨床實踐和當今心身醫學、行為醫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試圖找出人格與軀體疾病的聯系,為更好地理解軀體疾病打開一個更加寬闊的窗口,拓寬干預手段。 第六章,人格與心理疾病。本章在綜述眾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人格與心理疾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這一基本結論,即一方面,人格在心理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和預後等各個環節都可能發生作用,有些時候甚至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心理疾病的產生也會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人格與幾種常見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神經症、人格障礙的關系。

第一章 人格與健康概覽 第一節 人格的界定 一、人格的定義 二、人格的不同層次 三、人格的共性與差異 四、人格研究的基本單元 五、當代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趨勢 六、當代人格研究范式的新進展 七、人格定義和人格理論述評 第二節 健康的界定 一、健康概念的發展 二、WT0提出的健康的標准 三、健康商數 四、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標准 第三節 人格與健康的關系 一、人格與健康關系的一般模型及理論解釋 二、人格與健康/疾病的關系 三、人格在疾病的診斷治療過程中的變化及作用 四、人格與健康關系研究的局限性第二章 人格的生物學基礎 第一節 人格的神經科學研究 一、人格的生物學模型 二、人格的神經解剖學基礎 三、人格的神經電生理研究 四、人格的神經化學基礎 第二節 人格的遺傳基礎 一、人格的行為遺傳學基礎 二、人格的分子遺傳學機制 三、人格與環境 第三節 人格的進化心理學研究 一、從進化觀看人格一致性與行為多樣性 二、從進化觀看人格的穩定性 三、進化人格五因素理論 四、人格差異的進化觀 五、大五人格模型的進化論解釋第三章 人格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當代人格理論與心理健康觀的歷史發展 一、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產生時期——20世紀30、40年代 二、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發展時期——20世紀30、40年代至50年代 三、西方人格心理學的再發展時期——20世紀50年代以後 四、人格理論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評述 第二節 人格與主觀幸福感 一、研究人格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困難 二、人格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理論模式 三、各種人格特質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 四、人格與主觀幸福感未來研究的方向第四章 人格與健康的研究方法及應用第五章 人格與軀體疾病第六章 人格與心理疾病

人的心理不僅包含紛紜復雜、絢麗多姿的正常活動,也包括桀驁莫測、光怪高奇的異常活動。我們將這些表現各異且程庋不等的非正常的心理活動統稱為異常心理,研究速些異常心理的科學被稱之為變態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又稱為異常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心理學中一門研究異常心理與行為及其規律的分支學科。變態心理學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心理障礙的表現與分類,探討其原因與機制,揭示異常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轉變的規律,並把這些成果應用於異常心理的防冶實踐。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微妙,導致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不斷上升。在世界范圍內,各種心理困擾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據WH0的統計,心理障礙占全球疾病啪10.5%(中低收入國家)和23.5%(高收入國家)。在心理疾患如此突出的今天,對異常心理的認識和干預已成為維護人類健康的重大課題,研究變態心理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變態心理學是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極為重要的知識結構,也是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心理冶療學和精神病學的共同基礎。 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狀況蚋改善、生活水平啪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促使人們更加關注心理健康與精神安寧。變態心理學為人們授供了解決心理困擾、適應環境和改善自我的途徑,不管這些問題是發生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或人際關系中。變態心理學探索心理障礙如何產生、如何被診斷以及怎樣得到預防和治療,使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能夠做出判斷,並了解導致心理障礙的生物學因素、心理囡素、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的特點,從而提示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消除異常心理的原因,減少心理障礙的發生。因此,變態心理學知識對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每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變態心理學還為人們提供了考察人類經驗的歷史與當代視野。例如,愷撤(Julius Caesar)的癲癇干擾了他對征服羅馬人戰爭的指揮,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抑郁症影響了他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軍事頷導。可見,心理障礙也同樣折磨著偉人或非凡的人,他們的心理痛苦嚴重到足以影響歷史的進程。因此,變態心理學提供了洞悉人生和社會的新視角,使我們能夠獲得對歷史、社會與人性的深刻洞察,如此豐富著我們對人類各種生活現象的解讀,並對醫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管理學,甚至對軍事、法律、文學藝術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等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總體來說,我國的變態心理學教學、研究和臨床起步較晚、發展較慢。新中國成立前,國內只有個別非專業人員編譯過變態心理學書籍。新中國成立後苴到1985年才由北京大學陳仲庚教授編譯出版了一部《變態心理學》參考書。1986年,張伯源教授和陳仲庚教授編寫出版了《變態心理學》,是國內第一部變態心理學教材,對促進該學科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1993年王登峰教授編撰出版了一部《變態心理學》。21世紀初,我囿出版了幾部國外變態心理學教材的中譯本,對推動國內變態心理學教材建設很有價值。此時,我國高等院校為滿足社會對心理健康專業人才日益增長的需要,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專業迅速增多,變態心理學作為核心課程之一,其教材建設問題顯得十分突出。2002年,杜文東教授等紐織國內近20所醫學院校組成「全國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教材編寫委員會」,開始了15部心理學系列教材的建設,我和李建明教授主編了《變態心理學》(2003年出版)。接著,顧瑜琦教授和胡佩誡教授組織編寫了應用心理學系列教材和參考書,其中大型教科書《變態心理學》由我主編(2005年出版)。2005年,張伯源教授出版了第二部《變態心理學》教材。以後其他學者陸續出版了幾部變態心理學教科書,如劉毅副教授(2005),王建平教授(2005),錢銘怡教授(2006),王登峰教授(2008)等。2006年,我國教育部苜次將變態心理學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划教材。我主編的國家「十一五」規划教材和衛生部「十一五」規划教材《變態心理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7),接著又主編了萁配套教材《變態心理學復習考試題解集》,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8)。新世紀以來,我國變態心理學的教學基本建設和學科建設進入了較快的發展階段。 但是,由干變態心理學內容的廣泛性和異常心理的復雜性,僅有教科書還是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理論和實踐的需要。囡此,作者認為有必要對各類異常心理與行為專題進行系統和深入的總結。為此,我們邀請國內十余位專家教授成立了「變態心理學系列叢書編寫委員會」,擬編寫一套變態心理學系列叢書,以便能夠較為系統和仝面地反映心理障礙理論與應用的最新成果。 本套叢書選擇了變態心理領域18個專題形成單行本,包括《心理障礙的緊急處理》、《進食障礙與肥胖症》、《應澉障礙》、《人格與健康》、《人格障礙》、《性障礙》、《神經症》、《睡眠障礙》、《軀體形式障礙》、《情感障礙》、《自殺與自傷》、《心身疾病》、《智力障礙》、《兒童多動障礙》、《慢性疲勞綜合征》、《職業倦怠》、《青春期心理障礙》和《青少年違法與犯罪》等。 作者在編撰本套叢書過程中力圖體現以下特色:一是科學性。這套叢書是對異常心理與行為研究和臨床成果的總結,遵循科學的基本原則和途徑,著重子其學術價值,而不是經驗心理學的方法與結論;二是系統性。叢書的每一部都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該類心理障礙的歷史來源、發展過程、流行病學、原因與影響因素、理論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預防和冶療等;三是實踐性。本套叢書以解決問題為目啪,強調應用價值,授供診斷和防治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四是開放性。仝套叢書力圖反映國內外研究的最新成果,並以生物心理社會整體模式為指導,廣泛吸收多學科的相關知識與研究資料,從不同角庋反映異常心理的性質與特點。總而言之,作者試圖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廣大對變態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們提供一套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能體現歷史又反映進展的參考書。 本套叢書從設計到完咸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很榮幸地得到多方面的幫助。首先,人民衛生出版社頜導的遠見卓識,為本套叢書的立項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他們組織專家對叢書逐一論證,潘麗編輯熱情地予以全程指導。共次,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和全國教育研究會醫學心理學分會的專家給予犬力支持並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使編者受益匪淺。再次,叢書作者克服諸多困難,精誠合作,辛勤投入,較好地完成了編寫任務。對此,我深表感謝! 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限制,本套叢書肯定存在著很多缺點和不足,甚至是錯誤,我們懇切地希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本套叢書也末能夠反映變態心理學的全部,只討論了其中部分專題。作者期待著更多學者的參與,產出更多更好的專著,以推動我國變態心理學學科建設,促進頭科學研究、教學水平和臨床質量的提高。 劉新民 2008年12月


相關書籍